四次被排挤出朝廷,又四次回到朝廷,且一次比一次更受重视,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屡蹶屡起的原因,主要得力于他恰当的处世方法和豁达的心态。每次被赶出朝廷,他都没有怨言,这是他没有受到进一步迫害、能够东山再起的根本保证。李泌先后五次入京为官,除前两次为主动入京外(第二次肃宗曾召李泌,李未接到诏书即起身赴京),后三次都是被召,这说明李已经达到了顺应外物、无我无己的境界。李泌还做到了儒家所提倡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则建功立业,“藏”则修心养性,在朝与在山都过得十分充实,心情都很平静。李泌对待个人进退荣辱的平静心态,对今人也是有启发意义的。
◎文苑拾萃
长歌行
(唐)李泌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病树前头万木春”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杨万里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出生于以儒学相传的书香之家。曾任监察御史,后又几度遭贬,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其诗现存800余首。其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在政治上他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永贞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但他并没有完全消沉,从他写的《秋词》一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往今来,那些失意的人士无不感叹前途的悲观和秋天的萧条、寂寥,而刘禹锡偏偏看到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10年后刘禹锡被召还长安,游玄都观时他做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在京城很快就传开了,触怒了当时的宰相。他们认为刘禹锡语含讥讽,心有怨愤,就再次贬谪他。刘禹锡又先后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后来他再被召还,任嗣都郎中,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屡次遭贬,却不改乐观之态,他的豁达精神确实非同常人。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岁暮,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取道扬州返洛。白居易也因病免苏州刺史,经扬州归洛。于是,两位互相闻名已久的诗人得以在扬州见面。白居易于席上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作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以表酬谢: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先写他贬官20多年的遭遇,故友凋零,人事全非,仿佛隔世。继而表白自己老病,而一辈辈新人正在兴盛时期。最后刘禹锡感谢白居易的诗给他的鼓舞,并以此共勉,刘、白两人从此结为诗友,成就了一段诗坛佳话。
全诗首二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对白居易赠诗的末句“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的回应,表示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样的荒凉之地,算来已有二十三年之久。两人一来一往,显出诗人同朋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自然发出感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上句用晋时向秀作《思旧赋》怀念嵇康的典故,借指回朝时,王叔文、韦执谊已被杀,柳宗元、凌淮、韩泰、吕温等友人都已亡故。下句指再回来时已恍若隔世,举目无亲。这两句寓沉痛于悠闲,表达情感很含蓄,语言也极优美。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虚度年华,代刘禹锡打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回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两句,反过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后人赋予这句话以新意: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是“沉舟”一联,全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答白居易的题意。作者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终于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诗情起伏跌宕,于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的优秀之作。
◎故事感悟
刘禹锡因参与政治改革半生遭贬,但他没有怨言,没有悲戚。本文我们感受到的是他豪迈的情怀、不屈的壮志和那种“淘尽黄沙始到金”的坚韧。他的“诗豪”之名,不仅在于他才情的非凡,更在于他气概的超脱豪迈。
◎史海撷英
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时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为主要目的的改革。因发生于永贞年间,故名。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他的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居翰林用事,引用韦执谊为宰相。他们与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结成政治上的革新派,共谋打击宦官势力。朝廷宣布罢宫市和五坊小儿,停十九名宦官的俸钱,任朝臣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节度使,韩泰为行军司马,以图逐步收夺宦官的兵权。此外,顺宗和革新派还罢免贪官京兆尹李实,蠲免苛杂,停止财政上的“进奉”。这些改革都具有进步性,但引起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及与之相勾结的节度使的强烈反对。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王叔文被贬后赐死,王伾外贬后不久病死,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八人均被贬为外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改革历时一百余日,以失败而告终。
◎文苑拾萃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曹彬深明帝王心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曹彬(931—999),北宋初年大将。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以败契丹、北汉功,任枢密承旨,灭后蜀,任都监。雍熙三年(986)率军攻辽,因诸将不服指挥,败于涿州,降为右骁卫上将军。后复任枢密使。咸平二年(999)病死,终年六十九岁。
宋朝建立以后,开始了对各地割据政权的征讨,大将曹彬统率大军讨伐江南之前,太祖赵匡胤对他说:“等你灭掉江南、俘虏李煜回来以后,就任用你为使相。”副统帅潘美听说后就向曹彬提前祝贺。曹彬说:“不会是这样的。我们这次率师出征,既要仰仗天威的佑护,又要严格遵守庙谟之训,这样才能够获得成功。就算这次出征能大获全胜,凯旋回京,也是上天保佑我们的结果;我本人虽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又哪里有什么功劳可言呢?况且使相一职,难道不是官中的极品职位吗?”潘美很奇怪地问道:“你为什么这样说呢?”曹彬回答道:“这是因为江南平定后,还有北汉没有平定,所以皇上是不可能封我做使相的。”
后来曹彬平定江南,班师回京报捷,献上了南唐后主李煜等俘虏。太祖对曹彬说:“我本来已经打算任命你做使相,但目前还有北汉未平,北汉主刘继元未擒,所以暂时还不能封你做使相,暂且稍等一段时间之后再封你为使相吧。”听到这番话后,潘美想起了曹彬平江南前曾对他说过的那些话,于是偷偷地看着曹彬笑。
太祖察觉了这一幕,就诘问潘美因为什么事发笑。潘美不敢隐瞒实情,就一五一十地把他与曹彬从前的谈话告诉了太祖。太祖听后也忍不住大笑,于是就赏赐给了曹彬钱二十万,表示歉意和弥补。曹彬退朝后说:“人的一生何必一定要做到使相一官呢?做高官的目的也同样是为了多多攫取钱财罢了,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不久以后,曹彬就被封为了枢密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
◎故事感悟
曹彬身为国家重臣、数一数二的大将,他深切了解帝王的心理和权术。他不贪高官,避免了功高震主;他“贪财”,消除了统治者对自己的猜疑。君臣相安,避免了政权动荡,促进了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