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
卢杞得权,杨炎的死亡倒计时正式开始。
杨炎的过错不难查,卢杞首先派严郢调查杨炎的儿子杨弘业。这小子平日贪赃枉法,罪证一拎一大串。
然后调查杨炎的亲信,很快,严郢发现杨炎曾经变卖东都的家宅,买的人正是赵惠伯。赵惠伯用官府的钱买宅子当办公楼,故意高估价格,赚了不少钱。
卢杞拿到罪证,命令一个叫田晋的官员评罪。田晋没领会卢杞的意图,公事公办,说:“应该罢官。”第二天,田晋就被贬出京城。
卢杞让其他官员评罪,官员们学乖了,都说:“监守自盗,死罪!”卢杞终于满意。
李适虽然对杨炎有意见,但还不到想杀了杨炎的程度。为了进一步激怒李适,卢杞又对李适说:“杨炎在曲江修建家庙,专门找有王气的地方,看来杨炎志向不小!”李适听了更生气,等到杨炎一案审理完毕,他亲自发了封诏书,说杨炎“不思竭诚,敢为奸蠹,进邪丑正,既伪且坚,党援因依,动涉情故。隳法败度,罔上行私,苟利其身,不顾于国。加以内无训诫,外有交通,纵恣诈欺,以成赃贿。询其事迹,本末乖谬,蔑恩弃德,负我何深”。把能加到杨炎头上的罪名都加上,最后还坦率地说明最重要的原因——负我何深。
杨炎没有立刻被判处死刑,他被流放到崖州。这一回,杨炎终于学聪明了,他知道皇帝已经抛弃了他,卢杞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他在朝廷上一向没有声望,没有几个人愿意帮助他。他写了一首诗:
“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流崖州至鬼门关作》)崖州就是鬼门关,杨炎心知肚明。一年前,他流放刘晏,让刘晏去送死,报应来得快,现在轮到自己被流放。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和刘晏殊途同归。
杨炎还没走到崖州,又一道诏书传来,命杨炎自尽。
杨炎和刘晏不同,他们虽然都是唐朝的理财天才,同样为百姓作出了贡献。但刘晏死后,天下人为之喊冤;杨炎死后,天下人漠然以对,这其中的区别,在于他们的人品。
《旧唐书》上写杨炎失败的原因,写得很精准,“睚眦必仇,险害之性附于心,唯其爱憎,不顾公道,以至于败”。
刘晏的成功,在于他一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杨炎的失败,在于他一直不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刘晏看重的是事业,杨炎看重的是个人恩怨。
反观杨炎的为人,他做了很多坏事,但他做坏事,初衷不是报恩就是报仇,又让人很难说他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还是那句话,杨炎有才能,他的性格却不适合做宰相,不适合把握生杀大权。他的是非观淡薄,控制力弱,把个人喜好当成做人标准、做官标准、治国标准,这才是他失败的原因。
杨炎很幸运,在历史上,人们只记得杨炎的“两税法”,记得他的贡献,他的劣迹经常被人们无视。原因在于杨炎之后,有个比杨炎恶毒几千倍、奸诈几千倍的一代“名”臣。杨炎作为一个被冤杀的人,往往得到后人的同情。
这个比杨炎恶毒几千倍、奸诈几千倍的一代“名”臣究竟是谁呢?
一代“名”臣
前文说过,名臣的后代不一定是名臣。杨炎的继任者卢杞卢大宰相,却不在这个范畴。
在历史上,卢杞有名,非常有名,非常非常有名。他的名气远远超过祖父卢怀慎、父亲卢奕,如果唐朝按照大臣属性排个名次,卢杞肯定能拿到状元。
那张榜单上写的也肯定是——奸臣排名。
杨炎死后,卢杞顺利地成为“名”臣,有名的大奸臣。他当宰相后,在两个方面有旁人望尘莫及的建树,一是做坏事,二是坏事。前一个“坏事”是名词,后一个是动词。
让我们看看卢大宰相是怎么做坏事的。
卢大宰相善于逢迎皇帝,得到了李适的信任、宠爱。他当了宰相后,首要任务是排除异己,巩固权柄。杨炎当宰相,和他作对不过是被贬官;卢杞当宰相,和他作对肯定掉脑袋——这是排除异己的方法。
如何巩固权柄?卢大宰相的做法是——有能力的人不许接近皇帝!
前文说的源休,冒着生命危险回来却没有得到好官职,就是卢大宰相搞的鬼。
卢杞怕源休功劳大会得到李适的恩宠,特意给源休一个小官,让他不能接近中央。
源休先碰到小心眼的杨大宰相,再碰到心眼更小的卢大宰相,只能当个“长安失意一族”,天天抱怨。
连小小的源休都要算计,对那些真正有威胁的人,卢杞更是算个没完。
当初,他向李适推荐张镒和严郢,不过是为了对付杨炎。现在杨炎死了,他看有威望的严郢也不顺眼,找个机会贬走了严郢。对当上宰相的张镒,更要找机会根除。张镒为人正派,抓不到把柄,卢杞就开始想阴招。
当时大唐正要和吐蕃结盟,结盟需要派一个大臣前往,这件事本来该由陇右节度使朱泚负责。卢杞对李适说,与吐蕃结盟非同小可,怎么说也该派个宰相去。
派哪个宰相呢?卢杞又说,他很想亲自去,但知道圣上担心他长得丑,有损国家形象,那么请圣上自行裁决吧。
这样一来,张镒就成了唯一人选。
这招太损了,谁都知道吐蕃人反复无常,结盟是个危险活,张镒又是个忠公体国的大臣,一旦出事,张镒不会谄媚外藩,这不是必死无疑吗?如果不能结盟,皇帝又要怪罪,也要落个贬官的下场。
卢大宰相就这样让张镒远离了中央。弄走了张镒,朝廷缺宰相,卢杞给李适推荐的人叫关播。
李适知道关播这个人,他刚继位的时候,湖南王国良叛变,诸道军马久攻不下。李适和关播谈论这件事,关播说:“为政之本,必须有贤人才能治理。”李适说:“朕几次下诏求贤,又派黜陟使探访贤能人才,难道还有遗漏?”关播说:“陛下虽然求贤,又让人举荐贤才,但仅仅止于求有名的文士,真正有道之人哪里会来?”李适见关播说了半天,也没说出具体措施,只好说:“爱卿先退下,这件事我们以后再谈。”这时关播急了,赶紧说:“臣愿意发兵前去平叛。”这才是李适想要的答案,不管是谁能,平叛就是贤人。
关播带兵去打王国良,前面说过,真正安抚王国良的人是能臣李皋。关播无功而返,却也跟着李皋升了职,当了给事中。没多久,关播撞了大运,竟然被卢杞举荐为宰相。
关播其实是个书呆子,压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举荐。一次卢杞在李适面前议事,关播觉得卢杞说得不对,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卢杞那张吓人的蓝脸上一个眼神瞪过来,关播顿时不敢说话。离开皇宫后,卢杞皮笑肉不笑地说:“因为您平日不多话,我才推荐您当宰相,现在怎么开口说话了?”
关播从此再也不敢违逆卢杞。
在卢杞许可的范围内,关播可以行使宰相职权。比如,他可以向李适推荐官员(只要这官员没名气没能力,没法超过卢杞)。关播这个书呆子识人眼光有限,门下有李元平、陶公达等人喜欢夸夸其谈,哄得关播以为他们是不世奇才,几次请李适重用他们。大臣们看到李适重用李元平一类人物,差点笑掉大牙。他们不敢有异议,得罪关播不要紧,关播不过是个单纯的书呆子、大傻帽,得罪卢杞可不是好玩的事。
尽管卢大宰相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朝廷上还是有不怕他的人。这个人就是久经考验的大唐斗士,快有八十岁的颜真卿老先生。
颜真卿一直在当官,一直没有改变他正直的个性,因此一直遭人记恨。当初他得罪元载,元载死后他回到中央,又得罪杨炎,杨炎将他的官职改为太子少傅,夺了他的权力。
卢杞当宰相后,颜真卿出任太子太师(皇帝都喜欢正直的大臣教太子)。卢杞忌惮颜真卿的赫赫威名,总想找机会收拾颜真卿。颜真卿对卢杞说:“真卿因为性格褊躁,经常被小人憎恨,总是被贬官。现在我已经老了,幸好有卢相公您庇佑我。想来相公的父亲——卢奕中丞的首级传至平原,脸上尚有血迹,我不敢用衣物擦拭,而是用舌舔去。相公怎么会不容我呢?”
卢杞一听这话,当即下跪拜谢,心里这叫一个气。
颜真卿是在求卢杞庇佑?颜真卿是在讽刺卢杞。这位正直一辈子的大臣哪里会改变他的性格?颜真卿搬出卢奕来讽刺卢杞,这比当面痛骂更有效果。
而且,颜真卿老先生骂人功力渐长,他没有说卢杞是小人,却句句不离小人,一连甩了数个大巴掌给卢杞,姜真是越老越辣!
颜真卿不怕得罪人,卢杞不会忘记颜真卿得罪过他。颜真卿得罪过元载、杨炎,下场不过是被贬官。卢杞却将证明他比元载狠得多,比杨炎黑得多,他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名(奸)臣。
税上加税
卢大宰相大刀一横,有能力的人不能当大官,正直的人不能当高官,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得到卢大宰相的青目?当然是和他臭味相投的人。
比如,淮南节度使陈少游。
陈少游是个神通,头脑顶呱呱,玄宗时代,陈少游在书院与人辩论,数十人辩不过他一个。陈少游的聪明没用在正地方,开始当官后,他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敛财。不论陈大才子在什么地方当官,他那聪明的头脑总能想到压榨百姓的办法。
陈大才子不但善于敛财,还知道怎么花钱,好钱花在刀刃上,他拿出大笔金银结交达官贵族,步步高升。
陈大才子不但知道如何花钱,还知道如何避祸。他贿赂了皇帝身边的内侍,经常拿到皇宫的第一手消息。当年,他和宰相元载亲厚,听宫里人说皇帝准备收拾元载,连忙开始收集元载父子的罪证交给皇帝。元载被杀,陈少游平安无事。
陈少游是卢杞、关播的旧识,德宗一朝,他有两个宰相做靠山,收起钱来更大胆。
勾结宰相还不算什么,勾结皇帝才算高级。为了继续升官,陈少游决定吸引皇帝的注意,他想了个非比寻常的办法。
建中二年(781年),陈大才子上奏,请朝廷给他的辖地加税,这个加税办法是什么?每收税一千钱再增加二百,盐每斗增加一百钱。
税上加税,倘若这奏折施行,朝廷发了,但百姓不疯才怪。
皇帝李适看了奏折后眉开眼笑,表示奏折很好,办法很好,应该马上实施,应该在全国范围推广,连试点单位都不用。不久,诏书在全国下达。
有见识的大臣不敢吭声,私下讨论说:“皇帝想钱想疯了吗?”
李适听不到别人的议论,他满脑子只有钱钱钱。税收太慢,他还想到了一个快速赚钱的办法。
上一章说过,李适曾命人核查京城商人的财产。现在,他下诏向这些富商收税,富商的钱交了一笔又一笔,填黑洞没个完,有些富商实在没钱可交了,只能悬梁自尽。当朝皇帝能把人逼到自杀,和强盗没什么两样。
李适战果丰硕,光抢富商的钱,就抢了二百万缗。
历代唐朝皇帝中,喜爱奢侈的不少,像李治、武则天、甚至年老的李隆基,都很会花钱,很爱享受,但他们不会毫无节制地盘剥百姓。他们明白先要治理国家,然后才能享受。他们的脑子里装的是治国大计,而不是敛财大计。
而李世民、早期的李隆基这样的君王,更知道国家才是最宝贵的财产,百姓才是国家的银行。他们宁可自己节俭,也要让百姓丰衣足食,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太平,皇位才能安稳。就连王国良、田悦都知道拿出家产分给士兵,以此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地位。李适这个皇帝却不明白这个道理。
杨炎不会当宰相,他不知道宰相是做什么的,所以他失败。
李适不会当皇帝,他不知道皇帝该做什么。他自以为有一腔抱负,想要解决父亲遗留的问题,恢复大唐盛世,却不能抑制自己的私欲。在执政之初,他的威信就一而再、再而三地下滑。
至此,李适已经暴露了他的为政特征,他的判断能力差,又自以为是,冤杀忠臣,任用奸佞。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爱财,为了敛财什么都不顾。在接下来的历史中,他会继续暴露自己的弱点。
尽管百姓在抗议,李适仍然认为自己敛财有充分的理由。不是贪婪,不是虚荣,他给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朝廷为什么需要这么多钱?因为削藩计划终于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