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联盟胶东支部也是由反战同盟胶东支部改名而来的。成立解放联盟胶东支部时,进行了改选,支部长仍是渡边三郎。胶东支部除了以前进行的宣传喊话、与敌据点通电话、散发传单等方式外,还开展了向日军下级官兵赠送慰问袋的宣传活动。在支部办公室的桌子上、宿舍的炕上,到处都是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慰问袋,堆得像一座座小山一样。由于根据地生活条件比以往大为改善,《大众报》社印刷厂印制的日文宣传品印刷质量又好,更显得这些慰问袋内容丰富、装饰漂亮。这是胶东支部的一大特色。八路军胶东军区政委林浩看后都表扬说:“做得真好!一定会受到日本士兵的欢迎!”果不其然,这些慰问袋受到日军士兵的欢迎,而且起到了攻心的作用。解放联盟送去慰问袋和信件的日军据点,又源源不断地来信,而且相互来往信件的内容也越来越深刻了。如在牟平水道据点里的日军上等兵和田,在信中这样写道:“正像你们所说的,我们这里过着无聊的、可怕的生活……你们说的完全不错。但是目前的环境,有些事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等待更好的时机到来吧!”①胶东军区部署的秋季攻势作战,解放联盟胶东支部组织四个小分队去四个海区,进行政治宣传攻势,配合部队的军事行动,成绩卓著。在胶东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举行的秋季攻势战役祝捷大会上,许世友司令员讲话,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失败的日子不远了,号召广大青年踊跃参加八路军,为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而作出贡献。这时,许世友要小林清(解放联盟胶东支部组织部长)上台,把他介绍给到会的八路军指战员和广大民众,说:“这是我们忠实的朋友、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的小林清同志。他是日本人,和我们一起坚决地打击日本侵略者,现在日本人民都组织起来打击日本侵略军。我们有骨气、有热血的中国人民更应该参加八路军,保卫祖国。”②胶东支部是解放联盟中一个有战斗力的支部,从1944.年4月到1945年6月,盟员由13人增加到60多人。
①小林清:《在中国的土地上》,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235页。
②小林清:《在中国的土地上》,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254页。
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华中地方协议会的成立
当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扩大执委会在延安提议成立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的时候,日人反战同盟华中协议会即已去电表示同意和拥护。扩大执委会会议结束后,根据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创立准备委员会的规定,1944年5月5日,在淮南正式成立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华中地方协议会。这是华中抗日根据地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的领导机构。选举冈野进为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创立准备委员会华中委员,香河正男为华中地方协议会委员长,高峰红志为副委员长,田烟作造、矢口庄司、加藤肇、清水鲁吉、松田谦次为委员。高峰红志在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时说:本会的成立是有重大的意义的。过去反战同盟的工作对象,只限于日本士兵,然而7年以来的残酷的战争,不单是使日本士兵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即一般的日本人民大众也痛切地感觉到战争的灾祸已难再事容忍,而掀起了反战的浪潮。他又说:在这种形势之下,来解消反战同盟,重新创立解放联盟,正表示着我们的反战运动已发展到了更高的新阶段。我们的工作对象,也由前线的士兵扩大到在华的日本侨民、在欧美的日本侨民以及国内的人民大众。我们的目标是正义的,广大的日本人民群众一定会支持我们,伟大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①
①1944年5月15日《解放日报》第2版。
华中地方协议会之下,不再分地区设协议会,直接建立各个支部,这和华北地方协议会有不同之处。华中各反战同盟支部分别改称解放联盟支部。据1944年6月的统计,华中地方协议会下设苏中支部、苏北支部、淮北支部、淮南支部。此后,在新四军苏浙军区所在地,成立了解放联盟苏浙支部。
进入1944年,新四军开始对日军开展局部攻势作战。1944年2月21日,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决定发起车桥战役。车桥位于江苏省淮安县东南部,是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师的结合部,也是苏中、苏南、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的联结点。这次战役从3月5日1时正式发起,至6日晨胜利结束。这是新四军抗战以来歼日军较多(共歼大队长以下465人)、俘日军最多(共俘中队长以下24人)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在俘获的24人中,有的手上负伤,有的眉毛烧焦,有的被打伤了脖子。当时他们的思想情绪消极,对新四军有抵触情绪。反战同盟(4月改为解放联盟)苏中支部香河正男、冈本进等和新四军第一师敌工部门对他们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耐心启发开导,安排医护人员为他们治伤,伤愈后陪他们洗澡,陪他们参加招待会、欢迎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各种困难。这批日本俘虏通过亲身经历,思想上受到了感化,开始觉醒,初步认清了新四军的俘虏政策和日本发动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这批俘虏中,小队长山本一三中尉主动向解放联盟表示,不愿放回去,要求留在新四军,还有13名俘虏也表示同山本一起参加新四军,同解放联盟中的日本战友参加反对日本法西斯军阀的斗争。
车桥战役胜利的意义重大,正在延安的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政治委员刘少奇发来贺电,表彰第一师英勇果敢的作战精神和在华中首创生俘日军的新记录。新华社、《解放日报》连续报道了决心留在新四军内的14位日本弟兄的情况,指出像这样的事件,抗战以来还是罕见的,这是日本军队开始崩溃的信号,是八路军、新四军、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的正义事业和正确的对俘虏政策的胜利。新华社华中4月8日电讯中说:车桥战役中14个日本俘虏发表感想:新四军战斗力强,爱护人民,优待俘虏,他们很愉快,并对新四军表示衷心的感谢。①4月14日,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全体学员、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华北地方协议会延安支部向山本一三中尉等14名新来弟兄发出贺电,指出:“我们听到了这件事情,全体都感到无上的感激和喜悦,并向你们这种决心和光荣的新生,致恳切的敬意。”新华社华中5月4日电讯称,车桥战役14个日本弟兄于日前向解放联盟苏中支部提出要求参加的志愿书,经解放联盟苏中支部讨论批准,于4月23日在苏中某地举行隆重的宣誓典礼,并通过由山本一三为代表致冈野进及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日人解放联盟华北地方协议会延安支部电。②在车桥战役后,1944年5月14日,驻江都县仙女庙的日军山本师团八二二部队的渡边,带着妻子一起投奔新四军。同年6月23日,在如中战斗中,新四军活捉了日军小队长以下14人。1945年1月,驻石庄日军曹长田井达三、上等兵中孝次郎等三人携带步枪等武器向新四军投诚。同年6月初,在解放联盟的宣传启发下,驻苏州狮泾桥的日军宪兵伊山志雄,释放了捉来做苦役的中国人,自己投奔新四军。
①1944年4月13日《解放日报》第1版。
②1944年5月9日《解放日报》第1版。
在解放联盟苏北支部的宣传攻势下,1944年8月28日大兴镇战斗一开始,就俘虏了日军警备团长青柳坂次郎等6人。不久,这6人主动要求加入解放联盟。
1945年3月,新四军第四师在进攻双沟日军据点时,解放联盟淮北支部盟员羽根行雄、佐籍、寺尾参加突击队,对敌喊话。他们都表现了高度的英勇和热情,和突击队一块冲上去。佐籍见到新四军战士张明遁负了伤,很机警地把他推下火线,找到担架队,把自己的被子给他铺上,把长袍脱下给他盖上,指着东山头的冲杀声,安慰张明遁说:“敌人想后退了,你下去休息。”张很感动地说:“你们真是亲密的阶级兄弟。”有的盟员下火线后才知道已经负了伤,但毫不觉得痛苦,反而微笑着,卫生员替他包扎,他说:“我是轻伤,要先照顾重伤的同志才对①解放联盟鄂豫支部尽管与华中地方协议会交通不便,联系甚少,而在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指导和帮助下,把盟员分散到8个军分区,展开对日军的政治攻势,并在各军分区成立了鄂豫支部的分支部“。
1944年6月,支部长坂谷义次郎在赴应城执行任务途中被日军逮捕后,英勇牺牲。1945年1月,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总部从延安派冈岛帮彦随八路军南下支队到大悟山,代理鄂豫支部支部长职务。到1945年8月,鄂豫支部的盟员已发展到100多人。
解放联盟苏浙支部是在1944年下半年才成立的。该支部出版了《解放周报》,积极开展对日军的瓦解工作。1945年5月26日,驻慈溪县汶溪的日军士兵岩冈文雄在苏浙支部宣传的影响下,投奔新四军,受到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员何克希的欢迎。至1945年7月,该支部已有盟员10多人。
①1945年3月29日《解放日报》第1版。
在华南,也建立了解放联盟组织。1944年初,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对先后俘虏的日军士兵10多人,开办了日俘训练班。经过一年的教育训练和生活体验,他们的思想觉悟有了提高,表示愿意投入反战斗争。1945年6月25日,在东莞、惠阳交界处的任岗,成立了解放联盟华南支部,随后积极开展反战活动,如编印传单、战地喊话等。到1945年8月,该支部有盟员15名。
据1944年5月对八路军、新四军七年抗战的战绩统计,俘虏日军与日军投诚的数目,八路军为2522名,新四军为500多名。日军俘虏除大。
部分送回日军或送交大后方(国民政府统帅部)处置外,当时在八路军、新四军内日军俘虏数目为:八路军256人,新四军66人,两处合计322人;其中解放联盟盟员289人。“应当特别指出:在这些盟员中,有原在日军的军医中尉山田一郎,现在晋东南我军中做医务工作;原在日军的步兵少尉山光美,现在我军中任步兵炮教员;另有中尉透江荣甫,在我军中任技术教员。他们均积极负责、热心工作。”①在1944年5月起的一年多时间内,八路军、新四军在反攻作战中,各地解放联盟成为对日军发动政治攻势的主力,俘虏的人数大为增加了。到1945年10月,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共俘日军6213人,其中自动投诚者’756人。解放联盟的组织也大为发展了。仅以山东地区为例,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山东地区解放联盟盟员数,激增至235人。
①叶剑英:《中共抗战一般情况的介绍》(1944年6月22日),《叶剑英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3页。
在新四军第七师活动的皖江地区,虽然一直没有成立过反战同盟、解放联盟的组织,但对被俘的20余名日军士兵举办了训练班,争取了无为、铜陵等地日军士兵自动投诚。这里介绍一下日军伍长国政宪郎自动投诚的事例。1945年夏天的一个夜晚,驻青阳县大陈山脚下驼龙村日军驻点的伍长国政宪郎,带着新四军用日文印制的《敦促日军投降书》,率领三个士兵,扛了一门迫击炮,他自己又带了一支手枪,悄悄地离开据点,急速地奔向山里新四军的游击根据地。不料,被驻铜陵县日军联队部发觉,各个据点的日军倾巢出动,沿途设卡,四处搜捕,当晚三个日军士兵被送往铜陵联队部,惨遭烧死。国政宪郎由于隐蔽在大路旁的茅草堆里,得以幸免,他只身奔到青阳县丁桥乡老鼠石山附近。这里是新四军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几天后,设在丁桥乡茗山冲的中共童埠区委的书记陈中明接见了他。当国政宪郎确认眼前便是他寻找已久的新四军时,激动地把双手举过头,献出了自己的手枪。中共铜(陵)青(阳)南(陵)县委书记兼皖南人民自卫军总队政委杨明,在总队部同国政宪郎见面并谈了话。50多年后,杨明回忆了这次谈话的情景:“他是一个标准的日本人,矮胖的身材,又圆又大的脸庞,两道浓眉下面嵌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络腮胡子刮得干干净净,下巴一片铁青,厚嘴唇,阔嘴巴不时笑咧开来。他能说一些日常中国话,也认识不少常用汉字。他告诉我,他今年20多岁,中学毕业后,被日本当局强征入伍,受了3年军事训练,充当机枪射手,枪法比较准。他还诉说了来中国的经历:曾在铜陵县洪部当过喇叭长,后到驼龙村当伍长。当他说到他家里还有母亲、妻子和两个小孩时,抑制不住内心痛苦,失声大哭。”当杨明把日共领导人冈野进在延安发表的文章同他一起阅读时,“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们安慰他,讲明我军不杀俘虏的政策,问他有什么要求,并告诉他,等胜利后送他回国和亲人团聚。
他说:‘我明白明白格,你的新四军大大的好,真正为中国穷苦人打仗,我的参加新四军顶好顶好的。…‘我们答应了他的请求,将他安置在总队部,同警卫战士一起生活和学习,从此国政宪郎便成为一名人民军队战士了。”①
①杨明:《一个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日本兵》,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编:《隐蔽战线上的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版,第493-4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