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尼纳国家公园
位于西班牙西南的韦尔瓦和塞维利亚之间的著名的多尼纳国家公园,占地730平方千米,是欧洲自然保护区中的佼佼者。多尼纳国家公园因占地范围大,因而地形种类非常丰富。在公园内有种类繁多的鸟类、陆地动物和植物,其中有不少是珍品。1994年,多尼纳国家公园被联台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人《世界遗产名录》。
有多达128种的鸟类栖息在多尼纳国家公园内。来到这里栖息的候鸟每年约有50万只,霸气十足的黑秃鹫和鸢等猛禽,则成为“空中霸王”。此外,公园内还有多种陆地动物,常见的有野兔、鼠、野马、原始野牛、旱龟、蛇和蜥蜴等。
多尼纳公园还有十分丰富的植物,乔木类植物有松树、石楠、桉树和青冈栎等。
要塞都市昆卡
昆卡是一座著名的西部要塞,位于昆卡山脉西部边缘的韦卡尔河和胡卡尔河汇合处的锥状山地上。昆卡无论在政治、宗教上还是在经济上,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昆卡城所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其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空中之城,景色颇为壮观。城中还有以圣佩德罗教堂为代表的许多建筑和其他很多有价值的古迹。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要塞都市昆卡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元9世纪,伊斯兰教徒修建了要塞城市昆卡。信仰基督教的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于1777年占领该城。12年后一座基督教主教堂屹立于昆卡城内。
昆卡古城位于两河之间,深邃的河谷环绕其周围。由于石灰岩峭壁上建有众多的楼房,因此从远处眺望,昆卡古城成为在半空中悬浮的空中之城,其中最为雄奇的是耸立在韦卡尔河西岸峭壁上的“悬空楼”。
曼加纳钟楼位于古城南面,站在上面全城风光便可尽收眼底。圣佩德罗街是南北走向的,各种精美的盾形纹章雕刻在街两旁的古老房屋的墙壁上。
在大街的北首坐落着圣佩德罗教堂,八角形的外形是其显著特点。矗立在大街南头的是雄伟的天主教大教堂,两个教堂遥遥相望。有许多珍贵的文物珍藏在教堂内,例如西班牙绘画大师格雷科等所作的名画,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梅纳的油画《多珞罗萨》。
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和圣帕乌医院
著名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和圣帕乌医院位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以其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而闻名。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于20世纪初建成。音乐厅的内外装饰是大量的马赛克和彩色玻璃,剧场大厅的天井上挂有巨型吊灯,流光溢彩;舞台上方塑有奏乐天使的雕塑,神采奕奕。它被世人誉为“西班牙现代主义建筑最完美的作品”。
圣帕乌医院占地10万平方米,由于远离闹市区,似一座远离尘嚣的古堡。医院主楼是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建有高高的塔楼。各种建筑材料如大理石、砂岩、砖、马赛克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每座建筑都有独特的魅力。
二十四、瑞 典
比尔卡和霍布高登的遗址
著名的比尔卡和霍布高登遗址,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以西约25千米处。位于比尔卡岛西北部的比尔卡城曾是瑞典最早的商业中心,与多国有商业来往,其城区分布也非常有特点。位于霍布高登的建筑的考古价值非常大。1993年,比尔卡和霍布高登的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比尔卡与欧洲许多地区如东罗马帝国、德国莱茵兰、英格兰都有贸易往来,除此之外,它还和当时的中国进行着一些商贸活动。由于它靠近海盗常出没的海岛,因此比尔卡常常成为海盗袭击的对象。
据考证,比尔卡城曾经有过6座城门。传教士林巴特把比尔卡城的居民分成土著和商人两部分,他们分别由各自的总督统治.其防卫和审判也各自分开。
在与比尔卡隔海相望的梅拉伦湖阿代尔斯由岛上,发现了霍布高登遗址。据考证,这里原是一座用砖石砌成的宫殿,现已发现几处建有宽敞墓室的陵墓。
恩格尔斯巴利炼铁厂
恩格尔斯巴利炼铁厂,位于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西北部相距约130千米的地方,那里矿产资源丰富,历来是理想的炼铁场所。恩格尔斯巴利炼铁厂从建厂到关闭,几经沉浮,曾经为瑞典的矿业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这个炼铁厂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瑞典历史上的巴萨王朝由古斯塔夫一世建立,他特意聘请德国有名的炼铁专家恩格尔凯来本国传授技术。1500年,炼铁厂正式投入生产,并以这位专家的名字而命名,它就是后来曾一度兴旺的恩格尔斯巴利炼铁厂。贵族拉-依伦海克于1681年将恩格尔斯巴利炼铁厂作为几家炼铁厂之一纳入旗下。1856年,英国人发明了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这种方法在当时的炼铁业中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
塔努姆摩崖刻画
位于瑞典的哥德堡的塔努姆摩崖刻画,形成于公元前1500~前500年的青铜器时代,历史非常悠久。这些摩崖刻画由塔努姆人完成,并以它们的名字命名,刻画内容非常丰富,透过这些刻画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的简单生活。1994年,塔努姆摩崖刻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青铜器时代初期,地球的海平面比现在要高出15米,而到了末期,海平面则下落了11米。露出水面的花岗岩表面常年累月地遭到海水的冲刷,变得光滑而平整。塔努姆摩崖刻画就是在这样的岩面上刻画而成的。
塔努姆摩崖刻画的主题常常是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以及船、武器、树、手、脚印等图案。其中有反映青铜器时代人们崇拜的神、太阳、车轮等宗教主题画的,但更多的是生活画面,这些画面线条简单、内容明了,生活气息很浓。
斯考西斯希尔科高登森林墓地
斯考西斯希尔科高登森林墓地,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南部,面积为0.96平方千米。它的设计方案是通过国际大赛确定下来的,因此可以说这座墓地的建设是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也因此,这座墓地的建设既科学又具有艺术性,打破了以往墓地建设的俗套。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斯考西斯希尔科高登森林墓地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15年,为了建造一座极具特色的墓地,特别在斯德哥尔摩市举行了一项国际设计大赛。两名瑞典本土的建筑师凭着独特的构思及精湛的技艺一举夺冠,荣获设计大赛一等奖。接着,为建造这座斯考西斯希尔科高登墓地,这两位建筑师花了整整两年时间。
一座十字架祭堂建在小山顶上。祭堂内有宽阔的大厅。在十字架祭堂的内部装饰中,最为著名的是表现生死轮回的壁画,以及表现复活的青铜群像。
汉萨同盟都市维斯比
在瑞典的哥得兰岛有著名的维斯比城,它曾是汉萨同盟都市之一。维斯比在历史上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城市,但是它的发展在14世纪后放慢,并保留了之前的面貌。直到今天,人们仍能看到中世纪的许多建筑,为人类研究中世纪文化提供了依据。1995年,汉萨同盟都市维斯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汉萨同盟都市维斯比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石器时期这里就有渔民居住。将其纳入瑞典的版图是在公元800年。维斯比到13世纪时已经发展成为北欧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1241年,欧洲一些重要商业城市为确保贸易安全,建立了“汉萨同盟”。1280年,维斯比加入汉萨同盟,并成为北欧农、林、渔等自然资源和西欧工业制品的大型集散地。同盟内卢卑克的影响日益增大,自1328年起维斯比逐渐走向衰落。
14世纪后维斯比的城市规模没有大的扩充,故而许多建筑依然保持昔日的面目。而维斯比的魅力也正在于此。众多游客千里迢迢前来,只为一睹小城的中世纪风光。石灰石的城垣环绕在小城的周围,它们于13世纪晚期兴建,到14世纪又经加高加固,成为12米高、3.5千米长,有44座造型雄伟城楼的城墙。历经600多年的风雨,城墙仍完好如初,壮观无比,令人叹为观止。市内还完好保存着以碎石铺就的狭长街道。三条主干道从城内穿过,主干道的两旁是大大小小的仓库。有滑轮安装在仓库山形墙“人”字板下,用来提升货物。用于接收货物的拱形开口设在仓库的各层。
甘梅鲁斯塔德的教堂村
甘梅鲁斯塔德的教堂村位于瑞典北部,是一个因宗教活动而产生的文化遗址。它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参加宗教活动的教民。由于其规模宏大,被称为“瑞典北部最大的中世纪教堂”。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甘梅曾斯塔德的教堂村作为文化遗产列人《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吕勒河流域的吕勒奥于1340年成为一个教区,而甘梅鲁斯塔德便是教区的中心。它是教民们参加宗教活动的地方。教堂周围搭建了一些用于住宿的小房子,以便提供给路途遥远的教民休息,如此便逐渐形成了教堂村。
甘梅鲁斯塔德以教堂为中心,道路呈放射状一直延伸到郊区。中世纪自然形成的建筑群落及17世纪有计划的建筑群将城市一分为二。
教堂用石壁围起,有多座楼门,石壁西北部的钟楼建于1851年。分别排列在教堂西侧和南侧的424间小木屋,始建于中世纪。教堂东侧的街道于17世纪由都市规划建成,街道旁的建筑有着与小木屋相似的风格,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有更大的规模,而且添置了居住必需的设备。
拉普兰德
拉普兰德位于欧洲大陆最北部,北纬66°34′以北的北极圈内,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部和俄罗斯的科拉半岛。这里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生活着很珍稀的动植物,其地形结构在地质研究中也具有极大的价值。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拉普兰德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拉普兰德”意即“拉普兰人的土地”。以捕猎、驯鹿和捕鱼为生的拉普兰人早在5000年前就定居于拉普兰德地区。17世纪以后,由于野生驯鹿数量的锐减,拉普兰人的生活方式逐渐从狩猎为主转为以饲养、繁殖驯鹿为主。
拉普兰德有占地面积多达9400平方千米的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4个国家公园、2个国家自然保护区、斯利契尔马冰川地带以及丘奥塔溪谷。
欧洲最大的、未被破坏的湿原分布在拉普兰德地区西部,亚寒带针叶林区则分布在东部地区。在冰川期后期冰原曾覆盖了这一地区,谷地、凹地、山丘等地质学上重要的地形都是因冰川侵蚀而形成的,这一地区也生存着许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帕洁兰塔国家公园里分布着瑞典最美丽的湖泊,这里也是许多珍禽异兽的乐园。也有许多种水鸟生长在拉帕达兰.德鲁他和夏温尼亚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潮湿地带,欧洲大雷鸟以及鸟中之王——飞行时速达250千米的鹫都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多种珍稀的动植物都生长在终年积雪的萨雷克国家公园里,例如在高山下生长的石楠、龙胆、当归等植物,以及在峡谷中栖息的雷鸟、白枭、长尾枭等鸟类。
二十五、瑞 士
伯尔尼老城
位于瑞士首都伯尔尼的伯尔尼老城,最初是作为军事要塞兴建于1191年。城内有许多有特色的建筑物,其中以钟楼最为著名,另外还有大教堂、联邦会议大厦等建筑物。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伯尔尼老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伯尔尼于1339年摆脱了德国的统治,获得了独立,1353年被瑞士联邦纳为一员,1848年,瑞士联邦将其定为瑞士首都。据说在12世纪,伯尔尼刚刚建城之时这里是一片荒凉,只有野熊出没,于是取名为伯尔尼。“伯尔尼”的德语意思是“熊”,所以伯尔尼又有“熊城”之称。
伯尔尼建筑物大部分建于17~18世纪。伯尔尼老城的大街约5000米长,位于大街上的钟楼独具特色,因为它总是比标准时间早三分钟鸣叫。钟楼上,有一队列队行进的机械小熊,排头是一个机械小丑。这些身穿红黑相间服装的小熊形态各异,有吹喇叭的,有打鼓的,还有骑着马的公熊和母熊,以及不少拿着枪、剑、矛的其他机械动物紧紧跟随在队伍的后面。在动物的行进结束之后报时的钟开始鸣叫。
哥特式大教堂是市内最高的建筑物,它于1421年兴建,1573年重建,教堂高大无比,尖顶直插云霄。“联邦宫”即联邦议会大厦,位于大教堂不远处,兴建于1852~1857年。在伯尔尼几乎青一色的红瓦房顶之中,“联邦宫”带有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特色的绿色圆顶显得更加醒目。
圣加伦的修道院
兴建于中世纪的圣加伦的修道院,位于瑞士博登湖以南,由最初用于隐修的小茅屋发展而来。修道院内的图书馆保存着大量珍贵的抄本图书,其价值不可估量。1983年,圣加伦的修道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元612年跟随圣哥伦巴奴斯前往意大利的凯尔特修道士,在途经博登湖畔的时候病倒了。于是他决定在这里隐修,建造了草房和小礼拜堂作为隐修之用。他死后被葬于小礼拜堂下。
石质的圣加伦的修道院于公元9世纪初在此落成。现存的惟一的公元9世纪建筑是教堂东侧的地下祭室,其他都是重建于18世纪的建筑。教堂的主要部分是两座高68米的塔,教堂内部有华丽漂亮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