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路城的历史,可上溯到日本的中世纪。该城于元弘三年(公元1333年)开始兴建,天正八年(公元1580年)天守阁建成,这是一座三层的城楼。池田辉政在长庆六年(公元1601年)对天守阁和护城河进行改建。1956~1964年按照原样进行部分修复,把它定为国宝。
姬路城包括本城、二城、三城和西城四部分,建在15米高的土垣上。内壕、中壕和外壕三重壕沟在城的内外环绕着。下级武士、仆役和商职人员在中壕外的内城居住,城主和侍从武士在壕以内居住。
姬路城里的大天守阁和3座小天守阁,以及4座连接望楼被列为日本“国宝”。
另外,被定为国家“重要文化遗产”的有望楼16座、连接望台11座、城门15座、墙32处等74座建筑。
姬路城的城墙是由石块砌成的,是以守备为主的建筑,墙上和楼门都有射击孔。天守阁耸立在城中心,内部6层、外观5层、地下1层。其中展出日本桃山时代幕府将军所用过的披甲、武器和用具等的有4层。另外还有西丸、二丸和备前丸等建筑都被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屋久岛
屋久岛,是富士山以南的名山,其面积约为107.47平方千米,坐落于日本南部的鹿几岛之上。大量的植被在此繁殖、生长,其中包括被指定为“特殊天然纪念物”的杉树原始林。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屋久岛指定为“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生物圈保护区;1991年,又将其指定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域”;1993年,又将其作为自然遗产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屋久岛上有十分陡峭的山峰。海拔1935米的宫之浦岳位于岛中心。在冬天,因为这里的积雪有五六米深,没有人能够接近宫之浦岳的山顶。但是在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下,在气温最低的1月份,屋久岛的平均温度也有11.2℃。这里生长着大片杉树以及日本铁杉、红松、柞树、栗树等多种树种组成的针叶林、落叶阔叶林。
屋久岛上终年被海洋带来的水汽笼罩着,湿度很大,云海遮掩了这里海拔1000米的全部山脉,杉树林分布在海拔1000~1.300米的地区。由于生长在云雾带中,它们会有不定根从树干上长出,根上再长出根,互相交错。这里的杉树树龄在1000年似上的有很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地带生长的杉树,树身内含有很多树脂,砍伐后木材很耐腐。1924年和1954年,屋久岛杉树原始林先后被指定为“天然纪念物”、“特殊天然纪念物”;1964年,被划入“国家公园”。1975年,被指定为“原始自然环境保护地域”。
在这片亚热带森林中,还生活着日本歌鸲等濒危鸟类和屋久猴、屋久鹿等多种珍贵稀有的动物。
白神山地
白神山地,坐落于日本本州岛北部秋田县与青森县的交界处。8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今天的白神山地。山内满眼美景且春夏秋冬四时各不相同,拥有各种各样世界上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物种,其独特的生态环境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1993年,白神山地作为自然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白神山地形成于800万年以前,是海底堆积物逐渐隆起而致,它的最高峰海拔1243米。在追良濑川、岩木川、赤石川等幽深的河谷中,白神山地形成许多瀑布,煞是壮观。
黑熊、日本羚羊、鹫、野猫等许多稀有动物就在白神山地的塌方斜面栖身。
每逢冬季来临,白神山地半山腰的陡坡就成了冰冻斜面,虽然景色迷人,但是十分危险。冬季是游览白神山地的最佳时间。人们可以自由地走在覆盖白雪的山地上。
白神山地气候受日本海的影响很大,山顶干燥的地方,有独特的高山植物种类,这在世界其他地区是很少发现的;同时,这里还有大量红楠、野山茶、山毛榉等南方植物,并且有大片山毛榉树林。
古京都的历史建筑
作为日本的古代都城,京都散布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宇治市和滋贺县大津市。细细算来,古京都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了。它规模宏大、历史遗产丰富,因此又被人们誉为日本的“文化摇篮”和日本人民的“精神故乡”。作为古代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都也成为古时宗教活动的中心,因此城内有众多极具特色的寺庙和神社。目前京都有16处国际性的特级景点,38处一级景点,至于二三级的观光旅游点更是有上千处之多。京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国际性旅游观光城市之一。1994年,作为文化遗产,古京都的历史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元794~1868年间,古京都是日本的都城。因为它的设计和建造是仿照中国唐代的长安和洛阳的,所以叉简称为“洛”。保护区内有国家指定的“重要文化财产”和199处被列为“国宝”的建筑物;有5995公顷被划为“历史风土保护区”的土地。
京都作为古时宗教活动的中心,有许多处寺庙,如在风景优美的交通要道附近就有天龙寺等。其中,一些寺院以西芳寺为代表,在建筑设计上追求的都是自然、历史、宗教的有机结合。
白川多和五筒山的历史村落
白川乡和五筒山的历史村落,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村和富山县上平村。大约在12世纪时,这片地区就已有人定居。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这里的居民生活方式和民居建筑与别地迥然相异并沿袭至今。白川乡和五筒山的历史村落既是日本珍贵的历史遗迹,也是一部活史书和历史的见证人,它默默地注视着几个世纪以来人世间沧海桑田的变化。1995年,作为文化遗产,白川乡和五筒山的历史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白川乡获町是保存完好的历史村落中最大的。其次是平村相仓和上平村营沼。白川乡和五筒山的村落在建筑上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很大区别。相同的是它们都是“人”字形木屋顶建筑。不同的是,五简山的房屋房间非常宽敞,山墙一侧有入口外,还有屋檐;白川乡的房屋房间十分狭窄,在正面有人口处,而且屋檐也不在山墙一侧。
在远离都市喧嚣的域界中,古老的大型“人”字形木屋顶草苫民宅,与周围的寺院、水渠、小屋、草地、树林等组成一幅谐调而又漂亮的图画,体现出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广岛和平纪念碑(原子弹爆炸圆屋顶)
广岛和平纪念碑(原子弹爆炸圆屋顶)坐落在日本广岛市市中心。广岛位于太田川三角洲、日本本州岛的南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广岛是日本第七大城市。圆屋顶曾是最忠实的历史见证人,它目睹了原子弹投放、爆炸及其造成巨大危害的整个过程。修建广岛和平纪念碑的意义就在于反对战争、暴力,早日实现世界和平的美好理想。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广岛和平纪念碑(原子弹爆炸圆屋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10年,广岛市邀请捷克人扬.莱茨尔设计物产陈列馆。陈列馆建于1914~1915年4月间。并于1915年8月开馆。
陈列馆的屋顶是椭圆形的,这种新巴洛克样式的建筑风格特别富有异国情调。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广岛投掷的原子弹,就爆炸于这幢建筑物东南160米、高580米左右的上空。
1965年,广岛市议会决定,永久保留被原子弹爆炸所毁坏的圆屋顶。用以表明人民爱好和平、反对斗争的决心。1966年建造广岛和平纪念碑的工程完成。
纪念碑的碑文是这样写的:“安息吧,我们决不重犯错误!”儿童和平纪念碑在碑后,一枚弹头朝天的原子弹模型就是纪念碑碑身,一个双手伸向蓝天的少年塑像站立在碑的顶端,他的手中高高举着一只纸鹤,这是对和平的渴望和祈求的象征。爆炸中心前面,是一支巨型火炬——“和平之灯”,与碑隔有一条小河,这支火炬竣工并被点燃于1964年。广岛人下定决心:不到地球上核武器彻底被消灭的那一天,决不把它熄灭。
严岛神社
整体而言,严岛隶属于濑户内海国立公园,坐落在广岛县佐伯郡内,靠近濑户内海广岛湾西岸,其面积约为30.18平方千米。这里也曾经是天文二十四年(公元1555年)发生的“严岛之战”的古战场。严岛神社就位于这座古战场的北部。据传说,严岛神社最初是由推古天皇(公元592~629年)从弥山顶上迁来的一座古安芸国的宫殿。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严岛神社是于仁治二年(公元1241年)重新修建,具有平安末期的式样特征的一座建筑。1996年,严岛神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严岛神社包括本社和摄社的客神社,两个神社的社殿都包括本殿、拜殿、币殿和祓殿几部分,本社规模要大于客神社。本社中轴星西北方向,直达海中的大鸟居牌坊;客神社中轴呈西南方向。
本社和客神社本殿的屋顶采用的形式是一样的,都是两面坡,坡形屋顶从上一直延伸到房檐。
神社区域内有摄社大国神社本殿、大元神社本殿、天神社本殿、末社荒胡子神社本殿、丰国神社本殿(千叠阁)和宝塔等众多建筑,这些建筑都属于战国时代和桃山时代。另有一座建于15世纪、高27米的五重塔。
神社前的海中矗立着红色大牌坊,建于1875年,这是平安时代以来历经8次重建才保存下来的。牌坊建造材料是楠木,高16米,高出于宫岛海面,人们可以在退潮的时候步行到牌楼前面,观赏在牌楼柱上雕刻着的铭文。
古奈良历史遗迹
古奈良历史遗迹,坐落于日本奈良。奈良是日本的三大古都之一,也是日本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公元710~784年,奈良是日本的首都,时名“平城京”。整个奈良城都是仿中国唐代首都长安建制而成,加之其他历史文物和寺庙、神社、平城宫遗址等历史遗迹,成为最能反映日本圣武天皇统治下的天平时代特点的“历史博物馆”。1998年,古奈良历史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藤原氏的氏族寺院的兴福寺,是在兴建平城京时从飞鸟迁移过来的。由于藤原氏和朝廷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天皇、天后兴建了大部分的堂塔。寺内被定为国宝的有北圆堂、东金堂、三重塔、五重塔等四处,其他二处被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产”,其中,作为奈良景观代表的五重塔远近闻名。
平城宫遗址,地处平城京中央北端,东西长1300米,南北长1000米,大部分保存得非常完好。
兴元寺,是在兴建平城宫时从别处迁移来的寺院。15世纪中期,兴元寺主佛毁于一场火灾。寺中有被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产”的建筑一处,另外被指定为“国宝”的有极乐坊正坊、禅室等。
药师寺,是奈良时代以前的古典建筑样式的代表。药师寺是由圣武天皇兴建的。各屋都建有裙檐,三屋东塔被定为“国宝”。
春日大社,是藤原氏家族的神社,其建筑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映衬,浑然一体。
十、约 旦
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古城,又称“玫瑰红古城”,位于约旦安曼以南约260千米处的马安地区。它是约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约旦最负盛名的古迹区之一。城内遗迹众多,建于纪元初年的法老宝库在主建筑中最为突出,其建筑特色具有典型的古希腊后期建筑风格。此外,还有规模宏大的古罗马剧场、依山崖而建的雄伟殿堂,充分体现着古老的东方传统文化。1985年,佩特拉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进入佩特拉须经一道狭窄的峡谷,此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能让一辆马车通过,全长1.5千米左右。进入峡谷,甬道回环曲折,险峻幽深,路面覆盖着卵石。峭壁上的岩石,在风雨长期作用下变得平整光滑,似刀削斧砍。顺峭壁仰望苍穹,蓝天一线,壮观而又美丽,“一线天”的名称由此而来。
一出峡谷,广阔的谷地展现在眼前,别有洞天。周围山崖的岩壁上排列着雄壮挺拔的殿堂,殿宇层层叠叠,门檐相间,雄伟壮观。就在峡谷出口不远处有一座依山开凿出的巨大殿堂,高40多米,宽30多米,名叫“金库”。整个殿门分上下两层,三个高大的石龛凿在殿门的上层,石龛中供奉着天使、圣母以及带有翅膀的战士的石像。宫殿中有正殿和侧殿之分,石壁上还保留着原始壁画。
古罗马剧场是依山开凿出来的。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达到鼎盛,古罗马剧场就是此时兴建的,看台呈圆扇形,阶梯式的座位,虽经风雨的剥蚀,残迹仍可以清楚地看见,而位于舞台边的根根石柱至今保存完好。这个大剧场,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珍品”,它可容纳3000名观众。
古塞尔.阿姆拉城堡
古塞尔.阿姆拉城堡,位于约旦首都安曼以东85千米处,坐落在艾兹赖格地区。这座古老的沙漠城堡始建于公元8世纪初,是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在如今的叙利亚及约旦沙漠中修建的众多行宫之一,也是倭马亚时代保留下来的最完好的一处建筑群。城内所保留的壁画更是那个时期的杰出艺术代表。1985年,作为文化遗产,古塞尔·阿姆拉城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