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入骨髓的危机意识
日本的面积约为我国的二十六分之一,人口的密度却是我国的2—3倍,且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日本也是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但经过40余年,日本在战后的一片废墟上,发展成世界瞩目的经济大国,其国民平均收入已跃居世界之首。当今的日本货如洪水猛兽侵吞着世界上一个又一个市场。日本人靠什么创造奇迹?靠的是不知疲倦的进取精神,靠的是举国上下的危机意识。
说到日本的危机意识,那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首先要说的是他们那几乎是无微不至的防灾意识。几乎每户日本人家都有这样一张地图,就是各个区域所发放的地区《灾害时避难场所》地图,里面标明了这个地区一旦发生洪水、台风、山崩、海啸和台风时的避难场所。
日本人的住家家具也很有特色。日本人的卧室里几乎没有家具,被褥等都放在壁橱里,壁橱都是横拉门。横拉门除了能够节省空间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会在地震时由于晃动而自动开启,从而造成里面存放的东西滑出来伤人。日本家庭里比较沉重的家具一般都尽量支到天花板,实在支不到的在上面加上一个可伸缩的撑脚,尽量和天花板成为一体,避免地震时倒塌。日本人的汽车行李箱里一般也有一个“防灾箱”,里面是一些干粮、饮用水、手电筒、急救包什么的。
日本的防灾意识确实很强,这是因为日本的灾害实在太多了的缘故。日本在1947年制定了第一部有关灾害的《灾害救助法》,规定了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如何协调中央政府和各地方自治体之间在救护灾民,安置灾民方面的运作方式。1950年政府又将《市街地建筑物法》修改为《建筑基准法》,将修法的重点放到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和健康。1978年出台了一部专门为应对地震的法律《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置法》,规定了各地必须建有避难通道和避难所,这样的避难所一般都是公立中小学。这是因为中小学都有较大的空间,而且拥有体育馆等设施,能够容纳难民的临时居住。而且学校旁边建有隔离带,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比如火灾和洪灾的蔓延。“避难所”制度的作用,在1995年阪神大震灾中得到了证明。阪神大震灾时,这些公立中小学为几十万难民提供了安身之地,帮助他们度过了三个多月的艰难时期。面对如此严重的地震灾害,神户市内300多所各类中小学和幼儿园竟没有一例建筑物倒塌的事例发生。
在欧洲和中国常常被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砖在日本基本上是不被使用的。日本从英国引进制砖和砖建筑还是在十九世纪末期才刚刚开始,但是关东大震灾证明了砖结构房屋的不抗震性。1982年日本又规定了抗地震房屋的新建筑方法。阪神地震证明了这次修改是正确的,根据新方法建造的住房没有一间倒塌,倒塌的住宅几乎全部是用旧建筑方法建造的房屋。除了建筑方法以外,各建筑公司和材料厂家还在不断开发新的建筑材料。从那以后,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既安全抗震,又节省能源。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不仅仅是防灾救灾,还体现在日本人对于本民族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基于这种思考的结果所做的未雨绸缪的工作上。日本是高度发达的经济体,总体上说日本人至少做到了丰衣足食和安居乐业。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日本人应该感到乐观和自豪。但事实并非如此,日本岛内的危机气氛浓烈,人们关注的不是日本成为了世界第几,而是“老龄化”、“少子化”、“地震灾害”等社会问题。最集中反映这种危机感的就是前不久上映的电影《日本沉没》,那就是日本人对于自己岛国的现状和未来的深刻反思。
为什么日本人在政体上都会有如此浓重的危机感和危机意识?据说,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等,时时刻刻提醒着日本,他们没有资格过养尊处优的生活。小学课本就一再告诉学生:这个国家生存是很艰难的,这个国家处境是非常危险的,这个国家是可能随时被别人打垮的。日本从小学开始就有防灾教育,这种防灾教育不仅仅是在教室里遭遇灾害时的对策,而是包括一切其他可能的场合。比如在家庭里遭遇地震时应该首先切断煤气和电路,然后经过安全通道避难,不要使用电梯。
在公共场合则有如何遵从避难指示去往安全方向等训练内容。
有一位日本人士说,日本绝不能跟中国比,日本天生不足,所以后天必须多努力。日本人时常对本民族发表危机、危险、危害的信息,以激发国民的斗志和危机意识,很少有夜郎自大、自我吹嘘的言论。
危机意识已经渗入日本国民的行为方式,比如出租车司机搬行李时从来都是快步小跑,人们工作起来都有点“拼命三郎"的作风,夜已深,但东京写字楼内还是灯火通明,办公桌前身影晃动。
历史的记忆和现实的压力都激发了日本国民的忧患意识。这一点,从日本的建筑物也能体现出来。不管是在东京这样的现代化都市,还是在乡村小镇,建筑物的牢固程度让人印象深刻。不仅混凝土打得结实,并且每幢大楼都有粗大的三角架钢梁,把整个楼房支撑起来,看上去非常结实。而且几乎每幢居民楼都有自己的地下蓄水装置。这些蓄水装置事用来收集雨水的,收集来的雨水可以用来给花木和蔬菜浇水,冲马桶、洗车,在火灾、地震等发生时的紧急关头更是派上大用处。
可见,日本这种居安思危的意识已经落实到了工作、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而这样的细节,在日本还有很多很多。日本的战略资源极度缺乏,因而历届日本政府都十分注重保持和增加战略物资的储备。据统计,日本99%的石油、73.3%的煤炭、99%的铁矿石以及100%的镍、锰、钛等稀有金属均依靠进口。由于绝大部分资源都依赖进口,一旦战时其物资进口被切断,日本的军事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将在短时间内陷于停顿和瘫痪状态。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十分强烈,几乎所有的重要物资都实施储备制度。日本的财力储备相当雄厚,外汇储备达九千多亿美元,黄金储备也有104多亿美元。物资储备不仅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铀、钢铁及众多稀有金属等,而且还有粮食、木材、大豆、动物饲料等。
邻居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从日本身上,中国不仅可以学到好的经验,还能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纵观历史,日本作为长期偏安一角的岛国,因缺乏安全感,自身始终保持足够的危机感,对外界则保持相当的敏感度。正因如此,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出现于国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接踵而来时,日本实现了“明治维新”,迅速变革旧制,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这得以让它迈入工业强国之列。出于同样的危机感和敏感度,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才能成就一个传奇。
不无遗憾的是,当日本急速转身时,中国的“戊戍变法”仅是昙花一现,强大的满清权贵保守势力腐朽不化、固步自封,错失了变革的机遇,最终令中华民族背负上了百年屈辱史。二战后的日本借助科技革命实现了经济起飞,而那时的中国则陷入了“文化大革命”,重启的现代化进程再次中断。
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逐步走上正轨。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举世瞩目,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形势总体向好。2010年中国季度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社会上下都震撼了。在日本国民眼里,日本取得世界第二的地位之后已经没有上升空间了,‘但中国的世界第二则是有可以继续问鼎世界第一的潜力。据日方预计,按照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10年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将是日本的两倍。
这样的前景自然会令中国人感到振奋。但是客观地看,中国社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日本。我们要积极有序地推进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向小康社会甚至是富裕社会迈进,实行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那才是我们的正道,也是王道伟业。
2.做事认真到极致
纵观全球,有两个民族做事情是特别认真的,一个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德国,另一个就是我们的邻居日本了。德国人认真是世人皆知、有目共睹的,日本人竟然也毫不逊色。日本人做事认真到“愚蠢”的地步,餐馆洗盘子一定要洗七遍,一个中国留学生取巧只洗三遍,结果这个留学生再也找不到工作,最后只好离开日本。更让人拍案惊奇的是日本宾馆领班培训中国员工时做保洁示范,他把抽水马桶洗干净后,从中舀了一杯水喝掉,说:“就按这个标准清洗!”天哪!
我们常常会说习惯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等,口号喊得响亮,但实际做起来怕不是那么回事。因为这些都离不开认真,归根到底是认真决定成败,中国人做事往往差不多就行,一般少有特别认真的习惯。而日本人做事不仅认真,而且讲究方法。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研究一套方法来,他们非常讲究方法论。研究好了方法然后推广普及。要让人人皆知、人人明白。方法研究好了,你只要按照一条一条的方法做就好了,不用动脑。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研究好的方法去做。
国家治理、企业管理等复杂的大事情我们不谈,也没有这个能力,单看日本居民搬家和处理垃圾这样的小事,就能感受到日本人做事是何等的认真、何等的细致,扔个垃圾都搞得跟科研一样程序精密,一丝不苟。
在日本居民要搬家,必须先通知相关政府部门,把不用的东西堆在一处,由清洁工人运走。那么像不用了的冰箱、洗衣机等大件家具怎么办?日本规定这叫“粗大垃圾”,扔这样的垃圾一定要向政府购买垃圾处理票,贴在准备丢弃的家具、家电上,垃圾回收机构会过来统一回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这里体现的可就不单单是什么认真了,更是一种科学观念,现代社会的电子污染已经快成为公害了,一般的居民是没有什么处理电器的知识的,只能依靠专业机构来处理。所以日本规定凡是废旧的电器都由原生产厂家回收,而政府负责将这些废旧电器分类,然后逐一通知厂家来拉走处理。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我想这应该就算是可持续发展吧!
有位在日本留学后来定居日本的朋友近期回国探亲,还特意说起过日本公司搬家的事情,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在搬家前一个月,公司领导就大会小会地研究如何搬家,每个办公室的尺寸先量好,新办公室多大,能放下什么家具等。然后动员、计划、下发搬家方案,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一天。员工要将自己的办公桌上都贴上标签,标签上都有号码,这个号码和新办公室的具体对应位置是完全一致的,搬到新地方后,要按照号码的安排将办公桌摆好。打字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等也都要编号,这个编号是提供给搬家公司的,搬家后双方严格按照编号清点物品,少一样都不行。还有办公桌在搬家前一天要用胶条将抽屉全部封闭起来,以免搬的过程中抽屉滑出来遗失物品或砸着谁。反正诸如此类的规定一共有八页A4纸的内容,所有人提前要完全读懂规定,然后严格执行,不允许有任何疏忽遗漏,也不允许按照自己的意思来。一个搬家都能搞得像导弹发射程序一样,这样的认真和精细,你还能说出什么来呢?
在日本扔垃圾可不是一件可以随意处置的小事,扔垃圾是有很多学问和讲究的,还有一套比较标准的程序,居民必须严格遵守并认真执行。虽然扔的是肯定不要了的废旧物品,也要经过认真处理的。扔报纸和书本时要捆得整整齐齐;废旧电器的电线要缠绕起来固定在电器上,防止电线脱离电器本身而带来想不到的麻烦;有水分的垃圾一定要先控干水分再放到垃圾袋里;尖锐的物品要用硬纸壳包好再放到垃圾袋里;用完的空气清新剂和啫喱水等都是带有压力的真空罐,居民在扔之前就要在上面扎个孔防止爆炸。
日本的每个社区都有指定的垃圾站。日本的垃圾站通常比较干净整洁,而且根本就闻不到垃圾的刺鼻气味,外观上你根本看不出来这就是垃圾站。居民们将垃圾都装塑料袋里,封好口放在垃圾站。清洁车定时过来将垃圾全部彻底地运走,一般是不会在地上遗洒的,连垃圾箱里也要彻底打扫一遍,防止有些垃圾会遗留下气味。即使偶有粗心的清洁工漏掉了些什么,也马上会有社区的居民出来打扫干净,绝不会让它就那么躺在那里不管。
每年,小区居民自治会都组织废纸换卫生纸的活动。居民只要把废纸捆好放在家门口,就会有人来取走,并根据废纸的重量留下相应数量的卫生纸。有意思的是,一些报社在订户订报纸时,就为订户准备了再生纸的回收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