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开或正式场合,一般领导都喜欢下级恭维自己,讨厌下级抢镜头、抢次序。尤其是一些领导平时与下级距离过近,甚至称兄道弟,把下级惯坏了,导致上下级界限不分明,下级心目中的“上级意识”淡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在正式场合,下级就可能在无意中伤害领导的尊严。凡此种种,作为下级,都要时刻注意,切不可认不清角色,导致超越自己的角色心理定位,从而惹恼了上级,断送了自己的事业前程。
4.与领导有了冲突应主动化解
在职场中,领导和下属之间难免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产生一些摩擦和碰撞,引起冲突。这时候,作为下属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加深鸿沟,陷入困境,甚至导致双方的关系彻底破裂,使自己产生焦虑、压抑和无助感。那么,一旦与领导发生冲突后怎么办?良好的应付冲突的方式可以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使你的建议被采纳,获得上级的理解和支持。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通常情况下,缓和气氛、疏通关系、积极化解才是正确的思路。具体来讲,下属化解与领导之间的冲突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
(1)引咎自责,自我批评。
若产生摩擦、冲突的主要责任在自己一方,就应勇于找领导承认错误,进行道歉,求得他的谅解。假若是上司的原因,在较为宽松的时候,以婉转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与对方沟通一下,你也可以自己的一时冲动或是方式还欠周到等原因,把冲突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无伤大雅地请求上司的宽宏,这样既可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又可以为其提供一个体面的台阶下。人心都是肉长的,这样的人心换人心极容易感动领导,从而化干戈为玉帛。
(2)消除幻想,主动答腔。
相信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自己与某人吵架之后,有时候偶然相见,谁也不先开口,但实际上双方内心却都在期待对方先开口讲第一句话。所以,与领导有隔阂后,作为下属遇到领导时,就更应及时主动答腔问好,热情打招呼,以消除冲突所造成的阴影。这样有利于给领导或公众留下一个不计前嫌、大度处事的印象。不要有侥幸心理,见面憋着一股犟劲不答腔、不理睬,昂首而过,长期下去就会旧疙瘩未解又结新疙瘩,矛盾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势必形成更大的隔阂,如此再想和好就晚了。
(3)不与计较,理智处理。
与自己的领导发生冲突之后,作为下属不应该计较、不应该争论、更不要去扩散,而应把此事搁置起来,埋藏在心底不当回事。工作要一如既往,该汇报仍汇报,该请示仍请示,就像没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待人接物。这样,随着岁月流逝,就会逐渐冲淡,忘却以前的不快,冲突所造成的副作用也就会自然而然消失了。
(4)请人斡旋,从中化解。
找一些在领导面前谈话有影响力的“和平使者”,带去自己的歉意,以及做一些调解说服工作,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尤其是当事人自己碍于情面不能说、不便说的一些语言,通过调解者之口一说,效果极明显。调解人从中斡旋,就等于在领导和下属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但是,调解人一般情况下只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要重修旧好,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要靠当事人自己去进一步解决。
(5)电话沟通,避免尴尬。
打电话解释可以避免双方面对面的交谈可能带来的尴尬和别扭,这正是电话的优势所在,打电话时要注意语言应亲切自然,不管是由于自己的鲁莽造成的碰撞,还是由于领导心情不好引发的冲突,不管是领导的怠慢而引起的“战争”,还是由于下属自己思虑不周造成的隔阂,都可利用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去解释。或者换个形式利用书信的方式去谈心,把话说开,求得理解,形成共识,这就为恢复关系初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下一步的和好面谈铺平了道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法要因人而用,不可滥用,若领导平时就讨厌这种表达方式的话就不宜用。
(6)把握火候,寻找机会。
下属要选择好时机,掌握住火候,积极去化解矛盾。譬如当领导遇到喜事受到表彰或提拔时,作为下属就应及时去祝贺道喜,这时领导情绪高涨、精神愉快,适时登门,领导自然不会拒绝,反而会认为这是对其工作成绩的同享和人格的尊重,当然也就乐意接受道贺了。
(7)宽宏大量,适度忍让。
在许多情况下,遇事能不能忍反映着一个人的胸怀与见识。但是,如果一味地回避矛盾,采取妥协忍让、委曲求全的做法,就是一种比较消极和压抑自己的行为了,而且在公众心中自身的人格和形象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正确的做法是现实一些,宰相肚里能撑船,不要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既然人在屋檐下,不妨暂时先委屈一下自己,适度地采取忍让的态度,既避免正面冲突,同时也保全了双方各自的面子和做人的尊严。
二、怎样展示自己的工作执行能力
1.立场坚定,服从命令
有人说,执行力低下是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漏洞,因为再好的策略也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够显示出其价值。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执行,企业从上到下可能都无法做到将目标和任务落实在具体的执行时间表上,即使再高明的策略,也难以变成财务报表上的盈利,还会导致在贯彻企业经营理念、实现经营目标上大打折扣的结局,更重要的是还会削弱员工的斗志,破坏工作氛围,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长此以往,它将会断送企业的前程,所以,有管理学者总结说:成败关键在执行。
现在的企业有这样一种怪圈现象:企业的高层怪中层,中层怪员工,员工怪中层,中层又反过来怪高层,形成一个怪圈,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地负责,也没有一个人保质保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企业高层、中层还是基层员工,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就不会出现执行力不佳的问题;如果每个人在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阶段都做到一丝不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推诿、扯皮现象。如果执行力得到有效的落实,那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会生生不息。
任何一个领导,都不希望自己好的决策或者规划落空,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想法与措施能够很好地得到贯彻与落实。他们希望下属都是悟性很高的人,能够清晰地理解自己的做法或指令,并水到渠成地予以执行。作为下属,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执行能力,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使自己对领导下达的任务能够及时、准确、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立场坚定,服从领导的决策,准确掌握领导的意图。
有时候,作为下级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上司的意图,因此,这就要求作为下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上司。在现实中,你也许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自己看来,领导处理问题总是有所偏颇,甚至让你去做一些“不太妥当”的事情。这时,你不能冷静分析,有时甚至很冲动,与领导发生了矛盾,并使事态进一步扩大。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多次,自然就会引起上下级情绪型的对抗,最后导致整个工作开展不顺畅。下级必须明白,服从上级是天职,即使他的命令是错的,你也要先应承下来,然后找适当的机会慢慢和上司沟通。
也许有人会问:作为下属,我们可以无条件服从上司的命令,但有时候,上司的表现实在是令人只能口服不能心服怎么办?我们知道,服从的结果带来的是执行到位。如果口服心不服,最大的可能就是你在处理事情时,由于心里不服,或者是思维惯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固执己见,就可能使你自觉不自觉地偏离领导的要求,而按自己理解的所谓正确的做法去处理事情。这样一来,自然不能满足领导的要求,也就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你的工作很可能由于这种“口服心不服”,变成无效劳动,从而可能受到领导的批评。由于“口服心不服”的个性,也可能使你在受到领导批评时,缺乏诚恳的态度,对批评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这种效果比当面顶撞领导更糟糕。
因此,我们在“服从”命令时,不仅要口服,还要心服,因为领导是代表企业在发出指令。无论任何人,只要他处在服从者的位置上,就要遵照上级指示做事,就要暂时放弃个人的独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循所属组织的价值观念。一个人只有在学习服从的过程中,对其组织的价值观念、运作方式,才会有更透彻的了解。
总之,在下属和领导的关系中,服从是第一位的,是天经地义的。下属服从领导,是上下级开展工作,保持正常工作关系的前提,也是领导观察和评价自己下属的一个尺度。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员工,必须服从领导的命令。
当然,领导的决策也可能有错误的时候。但是,作为下属,你应该明白,领导决策的错误与正确不是由下级来评价和判断的,而是由更上一级企业的领导人或者直至董事会来评价和下结论的。因此,如果你认为领导的指令错了,也应该遵照执行。作为下属,既不能事先加以肯定或指责,也不要事后加以抱怨或轻视领导的决定。因为领导在作决定时,自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所以他才会这样做。作为一个普通员工也好,一个管理者也好,你很难断定领导的决策是对还是错,因为很多事情在没有最终答案之前无法确定它的对错。从社会学意义来讲,很多东西的结论不是惟一的,它本无所谓对或错,只有合适不合适,是不是更合适之分。你认为不正确的,或者自己不能理解接受的,并不一定是错误的,它需要实践加以检验。
当然,作为企业的一员,忠诚敬业是职业人的本分。如果认为领导的决定确实错了,可以委婉、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让领导明白,作为下属的你不是在刻板执行命令,而是在斟酌考虑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司的利益。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牢记的是,无论我们在公司的职位有多高,只要身为企业的一员,我们的职责就是协助领导完成经营目标。因此,对于领导的决定,哪怕不尽如意,甚至与自己的意见完全相反,当自己的建议无效时,也应该完全放弃自己的意见,全心全力、不折不扣地去执行领导的决定,在执行时,如果发现这项决定的确是错误的,尽可能地使这项错误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才是职业人应有的态度。
显而易见,没有服从就没有执行。没有服从理念的公司是很难有发展前途的,因为在市场竞争中,必须依靠团队,任何个人的单打独斗,都不能实现取胜。而团队运作的前提条件就是服从。所谓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等都是在服从的基础上才成立,否则再好的创意也推广不开,也没有价值。所以,作为团队中的一员,你的根本立场就是“服从”。
2.员工需要高效地执行力
一个企业如果执行力很差,即便有再好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也是一句空话;同样,一个员工如果对领导下达的指令总是不能够很好地完成,他即使有再高的学历,想得到领导的赏识也是白日做梦。执行力并不是一句空话,而首先表现为一种工作态度。许多职场中人,工作态度始终不够认真、不够积极主动,造成执行能力差,效率低下。一个人只要有认真的态度,就会随时保持紧张感,就会在工作中担负起责任,会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做好了分内的事情,经常思考改进完善工作的方法。
执行力是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阶段都应重视的问题,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应共同担负起责任。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岗位,每个人都有其担负的责任,都应做好分内事,这也是执行力的基本要求。一个人连分内的事都做不好,何谈执行呢?“在其位而不谋其政”或“在其位而乱谋其政”其结果必定是“失职”。
高效执行不需要任何借口。执行是目标与结果之间“不可缺失的一环”,是组织能否实现预定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它不是简单的战术,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它是战略的一部分。高效执行,就要杜绝一切借口。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
一个不找任何借口的人,肯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不要用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借口只能让我们暂时逃避困难和责任,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懒散、拖延的坏习惯,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积极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这样只能导致一种结果就是失败,使自己一事无成。责任是我们每位员工的立业之本,是组织最需要的一种精神品质,不管我们做什么工作必须要有责任感,对工作负责就是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