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顺势而为”,反映出一种对“势”的敏感意识;自古英雄豪杰,皆善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利用社会矛盾,人心的向背,揭竿而起,民众无不云合景从。现代企业卓越的领导者通常也善于运用自己火一般的热情和激情造势,这种激情和信念使他们具有对人的心灵的由外而内的穿透力和自上而下的统摄力,能够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转圆石于千仞山之上。
《孙子兵法·势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在封建专制压迫下生活了几千年的中国人,自然知道权的厉害。中国最大的权就是皇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下级必须绝对服从上级,稍有不从,就会被斩首。所以臣下一向是战战兢兢,“伴君如伴虎”,“上有过”,臣下只能“谏之”,谏得不合适,还是会被斩首。其次有力量的是钱,老百姓说,有钱使得鬼推磨。现在的说法是,“利益驱动”。
还有一种强大力量,虽独立于权钱之外、却是由权和钱等各种因素凝聚而成的,那就是“势”。中国人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顺势而为”,反映出一种对“势”的敏感意识;又常常喜欢“装腔作势”、“狐假虎威”、“虚张声势”,“摆谱儿”等,虽然都是带讽刺意义的贬义,但是却反映出中国人对“势”这种力量的重视。
“势”分为自然之势和人为之势。李剑宏先生说:“韩非把‘势’分为‘自然之势’和‘所得而设之势’,即‘人为之势’。权势从开始就是自然存在于特定的政治统治当中,这是权力的原始状态,或者叫稳态,……(势)还存在着人为之势,即通过统治者的努力扩大和加强权势,不妨可以称为‘造势’。相比之下,韩非更重视人为之势,他的理论体系也是紧紧围绕着如何造势展开的。”
历史上造势成功的事实有很多。我们且看发生在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8月,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符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符坚骄狂地宣称:“以我百万大军,即使将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让长江断流。”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命桓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前秦巴蜀军顺江东下。很明显,东晋军员较敌方少得多,形势很是不利。
但晋军将领谢石却并没有因此而惊慌失措。当他得知前秦军虽众却并无士气时,马上改变策略,变守为攻,主动出击。
苻坚与苻融两人登城的时候,见晋国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的形状。其实晋朝会籍王司马道子害怕秦国,临时抱佛脚求拜山神时用草和纸板扎成的人形木偶和仪仗旗幡之类的留在树木之间,看起来好像全都是埋伏在草木中的人马。于是前秦军的士气一下子减弱了一半。士兵们的心中也隐隐地有了恐慌。
在两军交锋之时,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前秦军猛攻。并让人于秦军阵后大喊:“秦军败了!”前秦军中的鲜卑、羌、羯等各族兵士与前秦本来就不一心,于是转头就跑,再往后的军队只见黑压压一帮溃兵洪水般压来,也扔下兵杖转身就逃,秦军阵脚乱成了一团。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不料马倒被杀。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秦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前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回洛阳。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一典故的出处。
虽然“草木皆兵”并不是谢玄刻意造的势,但是却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而后来大喊“秦军失败”的举措确实成功地攻破了敌人的心理防线,使得他们溃不成军。淝水之战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因而,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核心因素不是武器等外在因素,而是由人民的支持、士兵的士气、战争的组织指挥、协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聚合而成一种难以抵挡的“势”的力量。当年诸葛亮利用几个小童却能吓退司马懿几十万大军,赤壁之战曹操装备精良的百万大军竟然被十几万孙刘联军所击溃,毛泽东领导的小米加步枪军队能把被美国先进武器武装起来的国民党军队赶到台湾……就是很好的例子!
战国时代的韩非子说:“故善任势者国安,不知因其势者国危。”所谓的造势、任势者,就是导致形成某种局势的驱动者,就是那些“乱世中的英雄”。自古英雄豪杰,皆善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不过有一二知己于密室谋划,就可以利用社会矛盾,人心的向背,揭竿而起,民众无不云合景从。所以,民心可用。英雄会借民心来造势,达到自己的目的。
《孙子兵法·势篇》说道:“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湍急的水流能冲走大块的石头和大棵的树木,这是因为水势迅猛;猛禽能一把抓住雀鸟,是因为时机掌握的好、力气够大的缘故。善于作战的人,总会将作战的态势积累到险峻为止,不攻则已,一攻必胜。那时的态势就像拉到快要断的弓箭那样有力量,不是没拉开时的弓弦,也不是拉到累的受不了又还原回去的时候,而是刚刚正好在拉到最满的时候。
现代企业卓越的领导者通常也善于运用自己火一般的热情和激情造势,他们往往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梦想和信念。这种激情和信念使他们具有对人的心灵的由外而内的穿透力和自上而下的统摄力。他们在组织遇到困境时能够敏锐地体察人心、充满信心地扭转乾坤;面临挑战时,他们不会因为惧怕而踌躇不前。他们的热情和乐观上进的情绪,能够深深感染着自己的下属和员工,调动起他们的潜在的愿望和激情,从而实现大的突破。
面临日本、美国、德国的压力和中国的崛起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威胁,三星总裁李健熙发挥了个人魅力和鼓舞人心的领导风格,提出著名的“除了妻子儿子,一切都要变”的口号,在过去的10多年中,在三星内部掀起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全方位的变革。
如果说,盖茨是微软的“大脑”,那么微软CEO(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就是微软公司赖以起搏的“心脏”。身材魁伟、习惯咬指甲、大嗓门、工作狂的鲍尔默是天生激情派。他的管理秘诀,就是激情管理,给人以信任、激励和压力。无论是在公共场合发言,还是平时的会谈,或者给员工讲话,他总要时不时把一只攥紧的拳头在另一只手上不停地击打,并总以一种高昂的语调爆发出来,为表达对微软的热爱,他从不吝啬释放自己的能量。几年前,他因为在日本的推介会上大叫“Windows(视窗)windows……”而喊坏了嗓子不得不接受治疗。
一位供职于微软的年轻人感慨:“我被我们的CEO鼓动得热血沸腾,当时如果让我去为微软撞墙,我也会毫不犹豫。”虽然有些夸张,却道出鲍尔默传播激情的功效。20多年的微软生涯,鲍尔默犹如盖茨的左膀右臂,主管过公司许多部门。他虽然对软件技术并不精通,却能拿出当篮球拉拉队队长的鼓动本事率领大家开拓市场,赢得广大员工的热爱,最终出任微软CEO。
所以企业管理者即使是没有强大的实力,也要学会“造势”,创造激情,化腐朽为神奇,从而产生1+1≥2的效应。让下属和员工充满信心,认为自己的企业是最棒的,才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转圆石于千仞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