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药胆星:为南星末入牛胆汁拌制而成,得胆汁的苦寒,燥热之性,大为消减,且加强豁痰镇惊的功能,由于胆星的性质缓和,常与川见竹黄等清热化痰药同用,治疗痰热蒙闭心窍,惊厥、抽搐等证。
清化热痰止咳平喘药
前胡
【处方用名】嫩前胡、粉前胡、炙前胡、前胡。
【入药部分】根茎。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肺、脾二经。
【效用】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证治】
1风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宣降之咳喘胸满,咯痰黄稠量多,常配杏仁、桑白皮、贝母等药,如前胡散(《圣惠方》);湿痰、寒痰证,常与白前相须为用。
2风热咳嗽:治外感风热,身热头痛,咳嗽痰多,常配桑叶、牛蒡子、桔梗等同用;配辛温发散,宣肺之品如荆芥、紫苏等同用,也可治风寒咳嗽,如杏苏散(《温病条辨》)。
【用量】煎服,6~10g;或入丸、散。
【禁忌】无实热与外感者慎用。
【按语】前胡苦辛微寒,既能清肺下气,又能疏散风热,化痰止咳。一般临床应用于外感风热初期的咳嗽痰多,往往与解毒清热药同用。前胡、杏仁均能祛痰止咳,但前胡偏治风热咳嗽,痰稠色黄,不易咳出者,杏仁偏治风寒咳喘,痰稀色白,容易咳出者。前胡根似柴胡而柔软,但前胡走肺经,主先升后降;柴胡走肝胆经,主先降后升,一降一升,用各不同。
白前与前胡,均能降气化痰,治疗肺气上逆,咳喘痰多,常相须为用。但白前性温,祛痰作用较强,多用于内伤寒痰咳喘;前胡性偏寒,兼能疏散风热,尤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咳喘。
枇杷叶
【处方用名】炙枇杷叶,生枇杷叶、枇杷叶、鲜枇杷叶。
【入药部分】叶。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胃二经。
【效用】清肺和胃,化痰降气。
【证治】
1肺失清肃:咳嗽气逆,可单用制膏服用,或与黄芩、桑白皮、栀子等同用,如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治燥热咳喘,咯痰不爽,口干舌红者,宜与宣燥润肺之品桑叶、麦冬、阿胶等同,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2胃热气逆: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常配陈皮、竹茹等同用。
【用量】煎服,5~10g(二张至四张),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禁忌】凡虚寒呕吐及寒咳者慎用。
【按语】枇杷叶苦平入肺,其性善降,又以清肃肺气为用,既能清肺降气而化痰浊,又能降胃逆而止呕哕。清热多生用,止咳宜蜜炙用,止呕宜姜汁炙。
瓜蒌(附;天花粉)
【处方用名】全瓜萎、瓜萎仁、瓜篓皮、瓜篓。
【入药部分】果实、果皮、种子。
【性味归经】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三经。
【效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证治】
1肺燥伤津:治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质粘,咯吐不利者,则配川贝母、天花粉、桔梗等。
2痰浊上壅:痰热阻肺,咳嗽痰黄,质稠难咯,胸膈痞满者,配黄芩、胆南星、枳实等,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治痰气互结,胸阳不通之胸痹疼痛,不得卧者,常配薤白、半夏同用,如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治痰热结胸,胸膈痞满,按之则痛者,则配黄连、半夏,如小陷胸汤(《伤寒论》)。
3肠燥失润:大便燥结。瓜萎仁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常配火麻仁、郁李仁、生地等同用。
4毒热郁结:治肺痈咳吐脓血,配鱼腥草、芦根等;治肠痈,可配败酱草、红藤等,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配当归、乳香、没药,如神效瓜蒌散(《妇人大全良方》)。
【用量】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打碎入煎。
【禁忌】本品甘寒而滑,脾虚便溏者及寒痰、湿痰证忌用。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按语】本品能利气开郁,导痰浊下行而奏宽胸散结之效。瓜蒌甘寒而润,善清肺热,润肺燥而化热痰、燥痰。既能清上焦之积热,又可化痰浊胶粘,而且能润燥滑肠。瓜蒌仁质润多油,重在润燥化痰,偏于润肠,治肠燥便秘;萎皮质轻力薄,利隔宽胸,偏于化痰,治痰热咳嗽;天花粉质实多粉,清热止渴,益胃生津。天花粉和芦根皆能清热生津,芦根清热力大,天花粉生津力强。
附药天花粉:酸甘寒。生津止渴,消肿排脓。主治阴虚津伤之口渴咽干,热毒痈肿,肺热咳嗽,肺虚燥咳,咳血。
桑白皮
【处方用名】桑白皮、炙桑皮、桑皮。
【入药部分】根皮。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经。
【效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证治】
1肺热气逆:治肺热咳喘,常配地骨皮同用,如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若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可配麻黄、杏仁、葶苈子等宣肺逐饮之药同用;治肺虚有热而咳喘气短、潮热、盗汗者,也可与人参、五味子、熟地等补益药配伍,如补肺汤(《永类钤方》)。
2水湿停滞:全身水肿,面目肌肤浮肿,胀满喘急,小便不利者,常配茯苓皮、大腹皮、陈皮等,如五皮散(《中藏经》)。
本品还有清肝降压止血之功,可治衄血、咯血及肝阳肝火偏旺之高血压症。
【用量】煎服,5~15g。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禁忌】凡肺虚无火及寒嗽者不宜用。
【按语】本品性甘寒性降,主入肺经,既能清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喘,又能泻降肺气,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尤宜用于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桑白皮为肺经之药,炙用泻肺火而止咳,生用清肺气而利水。桑白皮配阿胶、马兜铃、杏仁等,治肺痨喘咳吐血,配地骨皮、生甘草、粳米、竹叶治肺热喘咳,配陈皮、大腹皮、姜皮、茯苓皮治水肿胀满气喘。桑白皮与在茯苓皮均有利水作用,桑白皮为泻肺治水之上源;茯苓皮为淡渗治水之下源。
白前
【处方用名】嫩白前、炙白前、生白前、白前。
【入药部分】根茎及根。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肺经。
【效用】宣肺降气,化痰止咳。
【证治】
肺气壅实:治外感风寒咳嗽,咯痰不爽者,配荆芥、桔梗等宣肺解表之品,如止嗽散(《医学心悟》);若咳喘浮肿,喉中痰鸣,不能平卧,则配紫菀、半夏、大戟等以逐饮平喘,如白前汤(《深师方》);治内伤肺热咳喘,配清泻肺热之桑白皮、葶苈子等同用,如白前丸(《圣济总录》);若与益气润肺之黄芪、沙参等配伍,可治疗久咳肺气阴两虚者。
【用量】煎服,3~1Og;或入丸、散。
【按语】本品性微温而不燥烈,长于祛痰,降肺气以平咳喘。无论属寒属热,外感内伤,新嗽久咳均可用之,尤以痰湿或寒痰阻肺,肺气失降者为宜。白前入肺以清肃肺气为主。白前与桔梗、桑白皮、甘草配伍,治久咳短气,喉中痰鸣,体肿胀满,昼夜不得卧。
马兜铃(附:青木香)
【处方用名】马兜铃。
【入药部分】果实。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肺、大肠二经。
【效用】清肺降气,化痰止咳,清肠消痔。
【证治】
1肺热痰结:热郁于肺,肺失肃降,发为咳嗽痰喘者,常配桑白皮、黄芩、枇杷叶等同用;治肺虚火盛,喘咳咽干,或痰中带血者,则配阿胶等同用,以养阴清肺止咳平喘,如补肺阿胶散(《小儿药证直诀》)。
2痔疮肿痛或出血:清除大肠积热而治痔疮肿痛或出血,常配生地、白术等药内服,也可配地榆、槐角煎汤熏洗患处。
此外,又能清热平肝降压而治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煎汤薰洗。一般生用,肺虚久咳炙用。
【禁忌】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虚寒喘咳及脾虚便溏者禁服,胃弱者慎服。
【按语】本品性寒质轻,主入肺经,味苦泄降,善清肺热,降肺气,又能化痰。但此药气味浊秽,易于使人恶心呕吐,故不宜大量使用。
桔梗苦辛,重在宣肺止咳,偏于治外感咳喘。马兜铃苦寒,重在清泻肺热,偏于治肺热咳喘。
附药青木香:系马兜铃之根。性味辛苦寒。功能行气止痛,消肿解毒,降血压。用于胸腹胀痛、胃痛、疝痛、高血压病、风湿性关节痛,以及皮肤湿疹、痈肿等。
葶苈子
【处方用名】葶苈子、甜葶苈、苦葶苈子。
【入药部分】种子。
【性味归经】辛苦大寒。归肺、大肠、膀胱三经。
【效用】逐饮行水,泻肺定喘。
【证治】
1痰水上犯、肺气壅实:常佐大枣以缓其性,如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还常配苏子、桑白皮、杏仁等共用。
2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治腹水肿满属湿热蕴阻者,配防己、椒目、大黄,即已椒苈黄丸(《金匮要略》);治结胸、胸水,腹水肿满,配杏仁、大黄、芒硝,即大陷胸丸(《伤寒论》)。
【用量】煎服,5~10g;研末服,3~6g。甜葶苈性缓可多用,苦葶苈性急不可过量。
【禁忌】凡肺气虚之喘促、脾虚的肿满及气虚的小便不利者忌用。痰涎壅盛,喘息不得平卧。
【按语】本品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葶苈治水的主要作用,在于开泻肺气,通利水道,因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壅塞,则三焦气化不利,水湿泛滥,而成喘满,肿胀等证。葶苈辛散苦泻,性寒沉降,开泄肺气,下通膀胱,故能除痰饮喘满而利水消肿。葶苈子是泻邪气之有余,其性峻烈,能耗伤肺气,故虚证应当慎重。葶苈子为治肺痈常用之药,凡气管中有痰声,或痰多气喘,渗出性胸膜炎等皆可用之。
桑白皮与葶苈子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及肺中水气,痰饮咳喘以及水肿,常相须为用。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而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对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其利水力量也强,可兼治臌胀、胸腹积水之证。
天竺黄
【处方用名】片竺黄、天竺黄。
【入药部分】竹节孔中生成之块状物。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肺三经。
【功用】清热豁痰,定惊安神。
【证治】
1痰热闭阻,蒙蔽心包:治小儿痰热惊风,常配麝香、胆南星、辰砂等,如抱龙丸(《小儿药证直诀》);治中风痰壅、痰热癫痫等,常配黄连、菖蒲、郁金等;治热病神昏谵语,可配牛黄、连翘、竹叶卷心等。
2痰热咳喘。清热化痰,常配瓜蒌、贝母、桑白皮等药用。
【用量】煎服,3~6g;研粉冲服,每次06~1g。
【禁忌】无实热痰火者忌用。
【按语】本药主要作用是清热化痰,清心利窍,与竹沥相似而无寒滑之弊,故为治惊痫要药,小儿惊风,中风癫痫,热病神昏皆可用之,常与胆南星同用。胆南星苦寒,其疗效比天竺黄为佳。
竹沥
【处方用名】淡竹沥、竹油、竹沥水。
【入药部分】鲜竹炙取之溶汁。
【性味归经】甘大寒。归心、胃、肺大肠四经。
【效用】清热化痰,镇惊透络。
【证治】
1痰热闭窍:治中风口噤,《千金方》以本品配姜汁饮之;治小儿惊风,常配胆南星、牛黄等药用。
2痰热壅肺:咳嗽喘急。治痰热咳喘,痰稠难咯,顽痰胶结者最宜。常配半夏、黄芩等,如竹沥达痰丸(《沈氏尊生书》)。
【用量】内服30~50g,冲服。本品不能久藏,但可熬膏瓶贮,称竹沥膏;用安瓿瓶密封装置,可以久藏。
【禁忌】凡寒嗽及胃弱便溏者忌用。
【按语】本品性寒极滑利能通窍逐痰,,祛痰力强,善涤痰泄热而开窍定惊。又能清热通气。竹沥与姜汁同用,治中风口噤,有时再加鲜菖蒲,更能发挥其通窍逐痰的功用。
竹茹、竹沥、天竺黄均来源于竹,性寒,均可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喘,竹沥、天竺黄又可定惊,用治热病或痰热而致的惊风,癫痫,中风昏迷,喉间痰鸣。天竺黄微寒性缓,定惊之力尤胜,多用于小儿惊风,热病神昏;竹沥性大寒滑利,清热涤痰力强,除治惊病中风痰厥外,尚能治痰在经络四肢皮里膜外,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证。大人惊痫中风,肺热顽痰胶结难咯者多用;竹茹长于清心除烦,多用治痰热扰心的心烦,失眠。
瓦楞子
【处方用名】瓦楞子、煅瓦楞子。
【入药部分】介壳。
【性味归经】甘咸平。归肺、胃、肝、脾四经。
【效用】散结消痰,制酸止痛。
【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