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产方面看,互联网金融的网络贷款刚刚兴起,也吸引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客户。P2P形式的网络贷款,作为点对点信贷的代表,对银行的客户进行了分流,部分的P2P网贷,甚至利用构建资金池,让自己成为了没有牌照的银行。P2P网贷的本质是把资金借贷行为搬到了网上,通过第三方平台的担保,将出借人的钱贷给需要资金的人。目前,P2P网站2012年底的余额是100亿元,当年全国银行的贷款余额是57.79万亿元,占比非常小,对银行的主业不能构成冲击。网贷解决的基本上是小微散的零售银行需求,而批发金融业务是解决不了的。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会有一定的冲击,但是由于网络贷款面向和银行完全不同的客户,主要是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个人及个体业主,银行则主要面向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个人客户。符合后者贷款条件的客户一般不会选择个人网贷平台贷款,这个冲击的量应当也比较小。
从负债方面看,互联网金融多元化短期高收益理财渠道对银行的存款有分流作用。余额宝类理财产品在积极地抢占市场。但是,余额宝本质只是一种货币基金,它具有低风险低收益的特征,出众的高收益率,只是特殊的金融市场环境下的特例。货币市场基金过去两年的平均收益率分比为3.6%和3.93%,只比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略高一点。银行储蓄分流未必会带来银行储蓄的流失。无论资金流入理财产品、房地产市场、股市还是网上银行,资金的接受方最终还是要将资金存回银行,只是资金滞留在中间环节时,储蓄数量可能因时间差而出现起伏,银行的资金成本增加了。储蓄结构会因此而改变,低成本的活期存款散户资金可能以协议存款的形式回流。
从中间业务来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对银行的传统渠道有一定的冲击作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属于第三方的服务中介机构,完成第三方担保支付的功能,不直接从事具体的电子商务活动。它本质上是网上交易支付的一种解决方案。根据监管机构测算,第三方支付平台分流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0.1%~0.6%。第三方支付作为目前主要的网络交易手段和信用中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易遭到攻击,威胁用户资金安全;网上支付应用系统缺陷可能被黑客利用,危害整个系统的安全;计算机病毒可能突破网络防范,入侵主机系统,造成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另外还可能出现越权调用交易资金的风险。也可能成为通过制造虚假交易来实现诈骗的手段。这些都是作为支付手段与银行竞争的不利之处。
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的最关键要素在于扬长避短。银行应当在与互联网金融竞争中发挥如下优势:首先,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起步早、发展成熟、兼具安全性和便捷性,资金的绝对安全更能够得到保证;其次,银行具有网点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现金客户和不上网客户的需要;再次,银行的业务资质齐全,能够为客户提供远多于互联网金融提供的产品。目前互联网金融满足的是小微散的需求,而银行能够提供的是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比如,对一个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企业,银行既能够解决它的流动资金问题,还能解决它的固定资产投资问题,还能够解决它的出口押汇、国外信用证、跟单信用证业务,还有应收账款保理,包括代发工资、个人理财等等一揽子金融服务。银行还可以做上下游供应链融资,还可以做跨行现金管理,这都是互联网企业短期内不可能实现的。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也揭示出银行在一些方面存在的不足。银行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客户排队等候服务、服务态度欠佳的老问题。虽然近些年通过增加服务网点和提升服务素质来缓解了,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应当着力提升自身服务质量,重视客户体验。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营销方式,按照客户需求来调整经营模式。另外,余额宝类高收益理财产品,相比银行理财产品,在收益和价格上存在优势,而高收益产品在技术设计上并不复杂,银行可以学习余额宝类产品的优点,推出收益高和设计灵活的产品,甚至避免余额宝类产品的风险因素,也可以很容易衍生为其他的产品,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
我国的银行业未来面临最大的几个基础性变革包括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速,金融牌照制度管理的逐步放松,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再加上货币发行体制的改革、资管行业的全面放开,这些改革制度的出台可能才真是对银行业构成实质性冲击的挑战。如果这几个基础性制度框架开始建立,夹缝金融的基础逐步消失,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概念才会出现。银行目前应当把注意力放在面对这几个可能的大的变革上面,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不造成很大的冲击,银行业也有应对的策略。
*原定于2014年3月4日在某报发表,后因故未发表。
谈商业银行收费的合理合规*
内容摘要:有些收费有其合理性,但有些也存在争议。不应笼统反对银行服务收费项目总量的增长,而应关注收费服务是否合理合规,遏制质价不相符的收费项目。每项银行收费服务要做到合理合规,并让消费者享受到质价相符乃至超值的金融服务。
银行业收费历来是个有争议和消费者关心的话题。继农行2013年12月1日起开始向客户收取短信通知服务费后,兴业银行也将从2014年起对IC借记卡开卡和换卡进行收费。招商银行广州分行则将对日均资产不足5万元的金卡客户收取每卡每月10元的账户管理费。目前中行、交行、中信、民生、华夏银行借记卡不收账户管理费,其他各行基本都按日均存款不足某一限额收取一定费用。农行短信服务收费后,北京地区四大行短信通知服务已经全部收费。
商业银行的收费从业务经营上来说是有其合理性的,具体表现在:
一、商业银行收费有法可依
根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中间业务既然属于“形成非利息收入的业务”,那么对其收费则是理所当然,事实上这也符合银行业经营的国际惯例。
二、银行自身制定收费标准有一定根据
2004年2月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法》第50条规定:商业银行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职责分工,分别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而根据《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包括“数钱费”、挂失费、ATM跨行取款手续费等实行市场调节价,由银行自行制定。
三、收费项目增加和服务项目数量增长是相关的
2011年7月12日官方首度公布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总量,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226项免费,占比21%;收费项目850项,占比79%。这是2003年以来,我国银行的服务项目从300多种开始,发展至今,服务项目已超过3000种,随之而来的是收费项目的激增。
四、银行收费有出于成本的一定考虑
以前银行对一些项目不收费,更多的是出于培养市场、扩大客户数量的考虑,而在市场形成后,就要考虑成本问题。以短信收费为例,银行对客户提供服务是有成本的,短信服务中通信运营商对银行是收费的,这块费用相当于银行此前是自己垫付的,而各家银行把“免费”项目变为收费客观上会对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提升有一定的贡献。
五、银行收费对自身经营有着一定积极影响
商业银行收费可以使我国银行经营更具竞争力。也可以推动银行经营的国际化发展。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能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创新,丰富服务品种,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仅为5%~8%,和发达国家巨大的差距和经济利益的驱动,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方面提供了契机和条件。
监管机构和消费者对于某些银行收费问题不合理存在着意见和关注。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某些服务收费信息不够透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同质化严重。缺少具有差别化的特色产品。中间业务定价机制长期缺失,致使银行在中间业务中出现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恶性竞争局面。
我们认为,有些收费有其合理性,但有些也存在争议。不应笼统反对银行服务收费项目总量的增长,而应关注收费服务是否合理合规,遏制质价不相符的收费项目。如果每项银行收费服务合理合规,并让消费者享受到质价相符乃至超值的金融服务,这样的收费服务就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多多益善。
* 本文写作于2013年12月5日。
银行破产的可能性有多大?*
内容摘要:2014年以来,社会对银行破产一事已炒得沸沸扬扬。春节前,银监会官员表示,银监会正在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这表示,关于银行破产的相关规定正在制定中。这让银行破产一事再受关注。然而,就算破产条例推出,也并不意味着银行马上就会破产,但广大民众需要逐步树立风险意识,不能一味认为钱存在银行就万无一失。
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考虑到中国的银行业所面临的贷款违约风险的增长以及竞争的加剧,中国政府正在起草帮助应对任何银行破产事件中后续发展状况的计划。
这让银行破产一事再受关注。
2014年1月8日,银监会发文,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订立“生前遗嘱”。按照这一规定,五大国有银行和8家股份制银行均需拟订并提交“恢复与处置计划”,即当其陷入实质性财务困境或经营失败时快速有序地处置方案。这意味着,中国的银行如果经营不善,也可能破产。
春节前召开的2014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也指出,存款保险制度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与此同时,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北大经济国富论坛”上也表示,银监会正在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
显然,关于银行破产的相关规定一直在制定中。
中国的商业银行破产的可能性有多大?就算破产条例推出,也并不意味着银行马上就会破产,民众不用过于担心。目前,在银监会和央行的监管下,国内银行的发展还是比较健康的,只要不遇到大的经济金融危机,银行不会有破产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大型银行虽然也受到较大冲击,但整体运行基本正常,破产倒闭的几百家银行都是规模很小的银行。
对于广大民众而言,需要做的是,逐步树立风险意识,不能一味认为钱存在银行就万无一失。
业内人士介绍说,当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破产条例推出后,银行倒闭,储户存款会由保险机构赔付,而且赔付有上限。存款保险制度在全球通行的做法是,只对自然人存款承担赔付责任,企业存款不在赔付范围之列,同时随保的主要是储户的各类存款,不包括理财产品或其他投资产品。坊间传闻,如果银行破产,储户在单个银行的存款,最大赔付额度是50万元。据了解,央行相关负责人曾在研讨会上表示,央行计划为98%的储户提供全额保险。而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50万元以下存款户占比超过98%,据此测算出未来限额保险的上限可能是50万元。
中国老百姓相信银行,因为银行是国家开的,银行即使破产了,国家也会义不容辞地兜底,确保老百姓的钱不会因为银行破产、倒闭而遭受损失。这种固有观念一直支撑着中国人把自己的钱放在银行。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到2013年8月份,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位于历史最高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排名第一。但是,保证老百姓放在银行里的钱绝对安全,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老百姓自己必须上心的事。
首先,要改变中国的银行不会破产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银行也是企业,企业就有破产的可能,银行破产条例正在酝酿之中,我们有必要关注一下银行破产对自己所造成的影响,以便使自己在如何存钱的问题上保持清醒的认知,以避免自己选择性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正确树立防范银行破产的风险意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让我们对于中小商业银行可能存在的商业风险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百姓应该对自己手里的钱放在哪家银行、怎么放有所考虑,而不是随意就近把钱放在任意一家银行。
最后,要养成操作存款分散避险的习惯和能力。根据权威消息透露,银行破产,储户在单个银行超过50万元存款的部分,将得不到赔偿。这告诉老百姓在存款操作时,千万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要将存款分散地存到自己信任的银行之中。二八定律告诉我们,我国绝大多数百姓不可能把50万元现金存放在一家银行。但不论是谁,存钱时需对利率、服务、存款依据的合法有效、存款的安全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 本文发表于《国际先驱导报》2014年5月22日。
民营银行要防止特权介入*
内容摘要: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有利于让民间资本发挥活力,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被金融行业的高额利润所吸引,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开办民营银行的申请大军之中,不过民营银行的设立需要审慎看待,尤其要防止特权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