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99800000024

第24章 附录4:群英荟萃,京昆谱韵

那一条长长的成长之路,有鲜花,有掌声,有娇颜,有权势,却也伴着无尽艰辛与泪水。他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他的艺术,不是昙花一现;他的人生,却是一个奇迹。

然,一切的一切,都和那些人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他,她……便是他们,那些师长,那些亲眷,那些同僚,才给了他一片绚烂多姿、璀璨无限的天空。

那些师长们

谭鑫培(1847~1917):名金福,又名金培,艺名小叫天,人称谭叫天,湖北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人,京剧演员,工生行。他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影响极大,他故去后,梁启超写的挽联“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卅载轰如雷”说明了影响。

10岁随工老旦兼老生的父亲谭志道到北京,11岁入小金奎科班习武丑,后改武生及文武老生。1863年出科,23岁搭三庆班,以演《神州擂》、《三岔口》、《白水滩》及“八大拿”等武生戏为主,曾傍程长庚演《青石山》马童,得“大老板”赏识,委以武行头。在《同光十三绝》画中,谭鑫培是唯一的武生演员。以老生享名剧坛则是光绪十年以后的事了。

1905年,谭鑫培在北京拍了中国史上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同时也是世界史上首部京剧电影。另,他开创了京剧生行的谭派,与汪桂芳、孙菊仙并称“老生后三杰”、“新三鼎甲”。余叔岩和王又宸都是他的学生。

杨小楼(1878~1938):

名三元,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创始人。著名京剧演员杨月楼之子,安徽怀宁人。幼时入小荣椿社学艺,从师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学武生;十七岁出科,在京、津两地搭班表演,后发愤用功,得义父谭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寿、张淇林、牛松山等指点,并拜俞菊笙为师,技艺渐进;二十四岁搭入宝胜和班,以“小杨猴子”之名露演,名声渐起,又与谭鑫培同在同庆班,经谭氏奖掖,成为挑大梁的武生演员;二十九岁时入升平署为外学民籍学生,备受慈禧太后赏识。

他与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黄润甫、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高庆奎、余叔岩、郝寿臣等人合作,先后组建陶咏、桐馨、中兴、崇林、双胜、永胜等戏班,声誉鹊起。后又与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国剧宗师”的盛誉。

王瑶卿(1881~1954):

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在梨园界被尊奉为“通天教主”。原名瑞臻,字稚庭,号菊痴,晚号瑶青,斋名“古瑁轩”,祖籍江苏清江(今江苏淮安),其父为晚清著名昆曲演员王绚云。

王瑶卿是—位颇具创造精神的艺术大家,他在继承前人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将青衣、花旦、武旦融合一体,创造了“花衫”行当,在唱腔、表演、服装、化妆等方面,都作了大胆的改革。他的京白,清晰柔和,独具特色,把口语化的台词念得有感情、有韵味,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他的唱功明丽刚健、遒劲爽脆,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他还善于运用步法和水袖技巧表达人物特性,其靠功更是娴熟工稳,身手干净利落,并率先废除了跷功。

王凤卿(1883~1956):

京剧老生。王瑶卿之弟,幼与其兄一同学艺。初习武生于崇富贵、陈春元,后改习老生,投李顺亭、贾丽川门下。14岁演出于四喜班,名渐显。汪桂芬赏识其艺,纳为弟子,传授拿手杰作《取成都》、《朱砂痣》等剧。其它如《文昭关》、《战长沙》、《鱼肠剑》等,亦都有指正。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被选入升平署,至民国初年,名盛一时。他曾与梅兰芳合作演出《汾河湾》《宝莲灯》,被誉为珠联璧合,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

梅兰芳早年间应邀前往上海演出,都由王凤卿帮带,可以说,梅兰芳能够红遍大江南北,王凤卿功不可没。后,王凤卿加入梅兰芳的“喜群社”,与其合作多年。

路三宝(1877~1918):

京剧花旦。名振铭,字厚田,号芷园,又号玉珊,演须生时曾用名祥慧,小名靠三儿。原籍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人。

幼年坐科于章邱庆和科班,初学须生,后改花衫,以演玩笑戏为主,兼演刀马旦,并能反串小生。到北京以后,分搭各班,曾和谭鑫培演出《坐楼杀惜》《翠屏山·杀山》等戏。他与王瑶卿配戏,很受王的影响,如《梅玉配》《儿女英雄传》《金猛关》《五彩舆》等全近王派。1907年,路三宝曾与马德成、郝寿臣到朝鲜望京剧院演出,这在光绪三十三年,可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诚然,在京剧界没有“路派”这个称谓,但是以花旦艺术而论,路三宝的功劳绝不可没。因为“四大名旦”中的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都从路三宝学过花衫戏,他们的花衫戏中都有路的艺术成分。而花衫中最负盛名的于连泉所创造的“筱派”艺术,也是从路派演变而来的。梅、尚、荀的《贵妃醉酒》,都由路传授,当然他们又各有发挥。后来,路经常为梅兰芳助演,如梅兰芳演《金山寺·断桥》,路演青蛇;《孽海波澜》路演鸨儿;《宦海潮》路演老妈;《一缕麻》路演林姨太;《邓霞姑》路演雪姑……尤其《邓霞姑》的故事题材,首先是路提出来的。梅兰芳在他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中,曾特别称赞了路的演技。

吴菱仙(生卒年不祥):

吴菱仙是“同光十三绝”名旦时小福的弟子,攻青衣。时小福弟子颇多,其中八个弟子,均以“仙”字排名,吴菱仙为著名演员者之一。八个弟子又都与其师同样嗜酒,且均海量,人称“醉八仙”。

本名吴永明,祖籍浙江省嘉兴市永安堂吴人。吴菱仙曾经在梅巧玲的四喜班里工作过。1902年,时年五十余岁的吴菱仙受梅雨田委托,成为九岁的梅兰芳的开蒙老师,开始教梅兰芳学戏。因曾与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共事多年,交往甚厚,教戏时特别认真,每天天不亮,就带著梅兰芳到北京中山公园等处去喊嗓子,喊完嗓子叫着梅兰芳回到家里吃早点,再到梅兰芳堂姐夫朱小芬家教戏。教唱腔时,先讲剧情,再解释唱词;学唱腔疲倦了,就教身段;练累了再坐下来学唱;唱得打瞌睡了,就用戒方(教戏和打学生用的板子)轻轻地拍提醒一下。

从教学第一出开蒙戏《战蒲关》开始,四年中吴菱仙共教梅兰芳正工青衣戏《二进宫》《桑园会》《武家坡》《霸王别姬》《天女散花》《玉堂春》《嫦娥奔月》《御碑亭》《三娘教子》《彩楼配》《三击掌》《宇宙锋》《祭塔》《二度梅》《别宫》等,另外配角戏,如《桑园寄子》《浣纱计》《朱砂痣》《岳家庄》《九更天》《搜孤救孤》共约三十多出戏。

陈德霖(1862~1930):

名鋆璋,号漱云,小名石头,北京人,满族。幼年先后入全福昆班和三庆班坐科,习昆旦、京剧青衣兼刀马旦,以唱功著名。其嗓音清朗圆润、高亮娇脆、刚强清越、委婉,非常悦耳动听,直至晚年仍保持着优美的音色和充沛的气力。因幼时曾习昆旦和京剧武旦,身段、武功都很熟练,以演唱注重唱功和唱、做繁重的戏最负盛名,是京剧演员以昆剧为基本功的示范人物。

陈德霖还是光绪以来青衣演员的代表人物,其主要特色在于继承老派青衣演唱的传统,偏于阳刚一路,而在唱法上较前人略有变化,是近代青衣重要流派,世称“陈派”。其在唱腔上得到时小福的亲传,为正宗青衣,基本遵循传统唱法,如“八大腔”在慢板中的运用,兼取胡喜禄所设计的新腔,使唱腔刚中有柔,改变了旧式直腔直调的唱法,又首创在唱腔收尾时用甩腔收音,峭拔有力,加上他吐字讲究、发音准确,便成为后来青衣常用的唱法之一。

中年以后,他又整理演出了一些冷门剧目,不仅丰富了舞台演出,也为后来的旦行开拓了戏路。在表演上,陈德霖从剧情出发,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来安排行腔的高低、急缓,将青衣行当的演唱引领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被人们称作“青衣泰斗”。

另,其热心教育事业,一生收徒甚众,桃李满天下,所以也有“老夫子”的称号。王瑶卿、梅兰芳、王蕙芳、王琴侬、姚玉芙、姜妙香并称为六大弟子。此外还有门婿余叔岩也得到他很多教益。尚小云、韩世昌、黄桂秋等都曾得其亲传,荀慧生、欧阳予倩等亦多向陈请益。传人中,梅兰芳、尚小云、韩世昌(昆旦)等均自成一家。

乔蕙兰(1859~?):

昆曲旦角。名桂祺,号纫仙;冀州人。1871年,十三岁出台。1914年,农历甲寅年,梅兰芳拜乔蕙兰为师,学习昆曲。

李寿山(1866~1932):

京剧净角。名镜林,字仲华,小名七儿。因其身材高大,人称大李七。出身于三庆班,与武净钱金福为师兄弟。初工花旦、昆旦,又改老生,后归武净兼架子花,文武皆能昆乱不挡,擅演《白蛇传》之法海、《春香闹学》之陈最良、《风筝误》之丑小姐、《失·空· 斩》之马谡、《芦花荡》之张飞等,尤以《贩马记》之李奇,极享盛誉,曾有“李七演李奇”之美谈。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朱文英同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艺名李七儿,时年34岁;光绪三十二年(1906)应喜连成(富连成前身)之聘,与花脸韩乐卿、武净范福泰、小生徐宝芳、旦角萧长荣、花脸叶福海、武生罗燕臣、老生王月芳、武戏汤明亮、苗广顺、场面李庆喜、梆子严耕池和李凤云共十三人入杜执教。

早年曾搭长春班,晚年在梅兰芳京剧团,梅的《金山寺·断桥》《出塞》《风筝误》和《春香闹学》的身段即为李所授。王又宸早年亦曾向其请益,《别母乱箭》即为李寿山所授。他亦曾携孙李宝奎傍其婿尚小云演出。

陈嘉梁(?~1925):

京剧笛师。陈寿峰之子,梅兰芳的表叔。1914年,梅兰芳拜陈嘉梁为师 从其学习昆曲。

孙菊仙(1841~1931):

京剧老生,是半途转业、三十岁以后才由票友下海的著名艺人。名濂,一名学年,字菊仙,号宝臣,外号孙一啰,晚年用“老乡亲”为艺名。天津人,出生于一位商人的家中。

自幼悟性很强,喜好音律、戏曲和武术。1858年十七岁时考取了武秀才,当再考武举人落榜后,愤而投军从戎;1861年二十岁的孙菊仙投奔清军陈国瑞的部下,参与了镇压太平军的战役;1867年转到英西林的军队服役,因功保至游击,获三品衔,作过“候补都司”。后来,英西林因涉及某案,被革职,孙菊仙由此弃官来到北京,开始了他近七十年的京剧演唱生涯。

从少年时代起,他就非常喜爱程派京剧艺术,来到北京后,便投奔到同治年间最著名的京剧老生程长庚的门下学习京剧。他先是做票友,后来正式进入梨园界,最早进入的是祝成班。由于他具有歌喉洪亮、行伍出身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善于揣摩,融会各家之长,独具一格,很快红遍京城,成为各戏班争聘的名角。

其在北京最受欢迎时期,也是谭鑫培、汪桂芬正红的时候。当时谭鑫培的代表作是《碰碑》,汪桂芬的代表作是《文昭关》,他的代表作是《三娘教子》。这是被观众公认为百听不厌、代表三个不同流派,各自具有特点的好戏。当时北京街头巷尾,时常可以听到有人学着哼孙腔“小东人……”,谭腔的“金乌坠……”,和汪腔的“伍员马上怒气冲……”。

1886年孙菊仙被招入清宫的升平署,为清朝“内廷供奉”。在宫廷内演戏同时兼任教习达十六年之久。孙菊仙的京剧表演艺术甚受慈禧太后的称赏,被赐予四品顶带。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后,京城的寓所被毁,全家迁往上海,在上海从事演出和经营剧班十余年。孙菊仙的演唱受到旅沪的天津商人的赞赏,因为同里关系,亲切地称呼他“老乡亲”,此后,这个称呼逐渐在各地叫响,即使演出的海报、戏单上也以此相称。辛亥革命后孙菊仙回到了北京,自民国政府成立后他就很少参加商业演出。但是对水旱赈灾、养老恤孤之事却乐而为之,至老不疲。

田际云(1864~1925):

原名瑞霖,艺名想九霄(亦作响九霄),河北高阳人。京剧、河北梆子花旦表演艺术家。

10岁入涿县双顺科班学河北梆子花旦;12岁随双顺班主赵某入京深造,学习京剧;18岁时以演《春秋配》《蝴蝶杯》等剧誉满北京、上海;20岁组“玉成班”,创皮黄与河北梆子同台演出(即“两下锅”)方式。“玉成班”以编演新剧著称,田自排之《佛门点元》《错中错》《斗牛宫》等剧,风行一时。

1900年田际云任梨园工会会首,致力于戏曲改革。辛亥革命后,发起组织“正乐育化会”, 谭鑫培和他分任正副会长,并奏请当局废除清代以来一直沿袭的相公堂子(有钱人可以嫖宿男旦),为改革戏班的陋俗旧规做了大量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演员的社会地位。后又创办了第一个女伶科班“崇雅社”, 培养了一批河北梆子女演员,如刘喜奎,更为河北梆子剧种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俞振庭(1879~1939):

京剧武生,以演《金钱豹》《飞叉阵》《挑滑车》《铁笼山》《艳阳楼》《鄚州庙》等戏著名。曾任清代北京戏曲艺人的行会性组织——精忠庙会首(由清宫廷内务府加委)。

30多岁后组班当老板,并成立了斌庆社科班,遍邀名角演唱,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京剧演员。1916年,13岁的徐碧云与三兄徐斌寿一同入了斌庆社,雪艳琴、雪艳舫姐妹亦搭斌庆社;1923年,12岁的李万春参加斌庆社。另,俞振庭还开创了男女同台演出、演夜戏等新生事物。其弟子有:其子俞步兰、俞永兴、俞永隆及外甥孙毓堃等。

茹莱卿(1864~1923):

原名来青,乳名福儿。祖籍无锡,生于北京。著名京剧武生、琴师,为梅兰芳操琴多年。幼年常随其父出入戏园,对京剧产生浓厚情趣。后经人介绍,拜在 “荣春堂”杨隆寿门下,易名茹莱卿,从此踏上了艺术生涯的道路。

杨隆寿当年仅收了三名弟子,即张洪林、茹莱卿、董凤岩。名师出高徒,此三人后来都成为与俞菊笙同期的著名武生。待杨隆寿办“小荣椿”科班时,此三人已能授艺,教师还有姚增禄、范福泰等。杨小楼、程继先等在科内均得茹教益。程继先、金仲仁之《雅观楼》均得自茹莱卿。

据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书中讲,梅的武工和把子功即茹莱卿所授。《木兰从军》就是茹莱卿根据《乾元山》哪吒的演技,为花木兰设计了优美的身段。《穆柯寨》亦得自茹之指点。另外,马连良幼入富连成,初习武小生,亦师从茹莱卿学习《探庄》《淮安府》《小天宫》等,从而打下了坚实的武工基础。

40岁后,茹莱卿拜梅雨田为师,改习胡琴,后专为梅兰芳操琴。1919年梅兰芳首次赴日演出琴师即为茹莱卿,时年55岁。直至1922年梅赴港演出时,茹因病未能同行,琴师才易他人。茹氏虽弃武生改琴师,但因其功底深厚曾在梅兰芳祖母寿辰的堂会戏上,于织云公所演出了《蜈蚣岭》,时年已近花甲,身手依然娇矫健,在场之人无不称赞。1923年5月16日病故于粉房琉璃街响鼓庙2号寓所,享年60岁。

那些亲眷们

梅巧玲(1842~1882):

原名芳,正名芳普,字筱波,一字雪芬,号慧仙,别号蕉园居士,自号梅道人,乳名阿昭,寓所名“景和堂”,又称景和堂主人,绰号胖巧玲。祖籍江苏泰州凤凰墩鲍家坝。梅兰芳祖父。

梅巧玲是清朝同治、道光时期技艺非凡、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更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之一。因其在京剧旦角表演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被清末画家沈蓉圃绘入《同光十三绝》画谱而流芳千古。

杨隆寿(1845~1900):

名全,字显庭。艺名双全,著名皮黄戏武生演员,原籍安徽桐城。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外祖父,在清末时便有“活武松”、“活石秀”之称,曾创办小荣椿科班,培养了杨小楼、程继仙等一批著名皮黄演员。

杨隆寿出身于梨园世家,父福源为昆曲名伶,曾任升平署教师。自幼随父进京,先入双奎班学京剧武生,后拜程长庚为师,继搭四喜、三庆班,工武生。他扮相英俊,演技超群,善于表演“水浒”人物,有“生石秀、活武二”之誉,拿手戏有《英雄义》中史文恭、《泗州城》中孙悟空、《叭蜡庙》中褚彪等,是武生行当中的佼佼者。

他还与谭鑫培、俞菊生、方松龄等合演《翠屏山》,珠联壁合,传为盛事。更精于弹弓,“登城垣射飞鸟,应弦辄下”,堪称一绝。另,其不但擅于演唱,而且能文,常常上台演戏,下台编剧。他的成功剧作有《火云洞》《双心斗》《陈塘关》《九花天》及连台本《三侠五义》,这些剧本上演后,观众场场爆满,至今仍是菊坛名剧,久演不衰。

孟福保(?~?):

孟小冬的祖父,排行第七,又名孟长七,艺名孟七。后因三子孟鸿荣,人称小孟七,故称孟七为老孟七。

祖籍山东济南,他和胞兄孟六同是老徽班出身,擅演武净兼武生。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太平军在攻克武昌后,接着沿江东下,胜利攻占了南京,定为都城,改南京为天京。孟七当时还是位二十来岁的热血青年,他被眼前的这一农民起义运动深深吸引,激起了他的革命热情,于是从山东来到江苏,参加了太平天国革命。由于他是武班出身,并有一身好武艺,后被分到英王陈玉成主办的同春戏班当教师。

梅雨田(1869~1912):

京剧琴师,是著名的皮黄音乐演奏家,胡琴、笛子、鼓等,样样精通。梅兰芳伯父。祖籍江苏泰县,久居北京。

早年拜贾祥瑞、李四为师,习胡琴,虚心受业,享名较早,曾长期为谭鑫培伴奏。对谭派艺术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深得谭氏器重,有胡琴圣手之称。梅雨田与谭鑫培和单皮鼓名手李五(李奎林)合称三绝。风格平正大方,规矩严谨,格调高而韵味醇,声声与剧情吻合,神趣盎然。后世琴师多承袭梅氏艺术,号称梅派。他曾从钱青望习笛,能吹奏昆曲三百余套。亦工唢呐,曾任清朝内廷供奉。

梅竹芬(1872~1898):

梅竹芬是梅巧玲的二公子,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父亲。他沿着父亲的道路,亦唱青衣、花旦。他先学的是老生,又改小生,最后改唱青衣、花旦,他的昆曲、皮黄都是向梅巧玲学的,凡是梅巧玲唱过的戏,他都会唱,而且唱得极似。另,他长相又酷似父亲,因而又名“梅肖芬”。

梅巧玲去世后,他上台唱《雁门关》、《富贵全》等戏的时候,好像是梅巧玲再生了。梅竹芬为人忠厚老实、性情温和,当时搭京城颇有名气的迟家的“福寿班”,班里只要有人闹脾气告假不唱,班主总是请他代唱。唱的又都是梅巧玲的唱工本戏,加上外串堂会戏与戏园营业戏的频繁演出,他身体受到极大损伤,二十六岁时便患时疫医治无效,几天后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当时梅兰芳年仅四岁。

王顺福(1851~?)

名祺,号佩仙,小名二歌,北京人。京剧青衣演员。出自刘赶三之保身堂,隶四喜部,唱青衫兼花旦。自营蕉雪堂,为闻馨堂王长桂之婿,是梅兰芳大师的岳父。

孟鸿群(?~1932):

孟小冬之父,梅兰芳岳父。老孟七孟福保的第五子,秉承父业,攻武净兼文武老生,得到老孟七真传,其《铁笼山》《收关胜》《艳阳楼》《通天犀》等剧目,演来颇具乃父风范。民国元年前后,长期在沪与麒麟童周信芳合作。在《大名府·玉麒麟》《宋教仁遇害》《蝴蝶》《要离断臂》等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在《要离断臂》一剧中,名伶汇集,麒麟童饰要离,苗胜春饰伍子胥,而孟五爷(孟鸿群)饰演的椒壮士,魁梧奇伟,英姿勃勃,牵马饮河,排难解纷,殊有古侠士风。“捉妖”及“酒楼刺要”时,白口做工,激昂慷慨,尤为卓绝。

孟鸿群一生中最光彩的莫过于能与“伶界大王”谭鑫培配戏。那是1912年年底,已近古稀之年的谭鑫培第五次受聘到沪,演于新新舞台。那时老谭早已香贯梨园,全国已是无腔不学谭了。这次他贴演的全本《连营寨》,指名孟鸿群为其配演赵云。原来谭老早先与鸿群父老孟七在京都曾合作多年,结为至交,对孟氏父子技艺推崇备至。鸿群那年三十五六岁,身强体壮,绿叶托红花,演活了赵子龙,果然身手不凡,受到老谭的称赞。

王毓楼(生卒年不祥):

京剧武生演员。余叔岩的把兄弟,梅兰芳的元配夫人王明华是其五妹。曾于1919年4月21日随同梅兰芳首次赴日本演戏。

秦稚芬(生卒年不祥):

别号五九。光绪年间的京剧演员,主修花旦,曾拜入天津著名武术家魏铁栅门下习武。梅兰芳的大姑父。

秦虽为花旦出身,性格却仗义任侠。张荫桓于戊戌政变后获罪,贬戍新疆时,秦一路护送至张家口,时人论秦此举可与大刀王五护送安维峻至戍所媲美。秦亦在梅兰芳与其老东家“翊文社” 田际云起争执时保护过梅兰芳。

王蕙芳(1891~1954):

京剧旦角。字湘浦,号若兰,乳名四利子。原籍河北琅砑,生于北京,是梅兰芳的表兄。

王蕙芳幼从其父练功,后与朱幼芬、梅兰芳同时拜吴菱仙为师,后师事朱霞芬、秦稚芬,亦受教于路三宝、陆杏林,在青衣、花衫、花旦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次登台与贾洪林合演《游龙戏凤》即获赞誉,后搭宝盛和班,曾与杨小楼、刘鸿声、王凤卿等合作演出。与梅兰芳同台时,被赞誉为“双璧”,一时有“兰蕙齐芳”之说。1913年,北京曾举行菊榜推选,评选结果为:状元朱幼芬,榜眼王蕙芳,探花梅兰芳;1914年1月与梅兰芳一同师事陈德霖;1920年曾组班赴汉口等地演出,颇受江南观众赞誉。

他性格刚直,为人豪爽,好抱打不平,颇受同仁钦佩。他亦擅绘画,尤以画兰草而闻名,曾受业干陈敷民,并喜饲养鸟类,且不惜重金购买珍禽。嗓败后息影舞台,后与夫人关氏随厉家班赴四川以教戏为主,最终病故于成都,享年64岁。

王少楼(1911~1967):

京剧老生、教师。字兆霆。祖籍山东。王毓楼之子,王明华之侄,夫人徐咏芬是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沅先生的长女。

自幼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稍长,曾在梅宅观看姑夫与余叔岩排练《游龙戏凤》和《打渔杀家》等剧目。1919年拜张春彦为师学戏,家中先后延请了李鸣玉、雷喜福、李洪春等前辈教授文武昆乱各种老生戏,同时由父亲教练武功;1923年,12岁时正式拜余叔岩为师,从此时得余叔岩亲自指授,同年3月开始挂牌公演。不久入斌庆社科班,边演出边学艺,与李万春合作多年,出科后曾向高庆奎学戏,又特聘名琴师陈鸿寿操琴,并随陈鸿寿精研谭鑫培、余叔岩派系唱腔,遂成为蜚声艺坛的优秀青年须生,因天赋极佳又兼功底深厚,而受到京剧界内外特殊的重视。

他曾为荀慧生、尚小云、雪艳琴等配戏,1930年5月参加程砚秋的“鸣和社”,与程砚秋合作达10年之久。不料,正当他声誉日隆之际,却因嗓音失润,致使无法再正常发展自己的演出事业,1942年后,他勉强维持了一段舞台生涯,虽然以自己的功力依然与程砚秋、荀慧生等合作,但是终不如前,因家境困难,竟沦落到参加北平的彩头班演出的境地。

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52年被聘任为私立艺培戏曲学校教务主任兼老生教师,1953年“艺培”由政府接管,改为北京市戏曲学校,他在学校辛勤耕耘15年,成为我国杰出的戏曲教育家,他谦诚和蔼,业精德高,在京剧界享有盛誉。

那些同僚们

朱幼芬(1892~1933):

京剧青衣。字桐琴。早年与梅兰芳一起跟随吴菱仙学戏,为当时京剧界四大美男子(梅兰芳、朱幼芬、冯子和、贾璧云)之一。因其眼大有神,扮相极佳可称色艺绝伦。朱演陶三春,梅演樊梨花均享盛誉,故有诗赞曰:“梅朱瑜亮不争差,争说桐琴与畹华。难得都娴刀马剧,桃花马上两枝花。” “芬辇下知音无老幼,人间绝色擅芳芬”。

光绪壬寅春季,蜀南萧龙友订壬寅杏谱,于菊部之俊秀者取十名,评其姿态,述其家世,谱中首选王琴侬,次之朱幼芬,次之姜妙香,评语:“朱俊伟,姜明丽。且朱能书”。1913年北京再次举办菊榜选举,经过专家评选、观众投票后,状元为朱幼芬,榜眼为王蕙芳,探花为梅兰芳,可见其艺术声望之高。

擅演剧目有《祭江》《祭塔》《六月雪》《宇宙锋》等。因其仅侧重青衣不善花衫,终被梅超越于前。后便在组班上展其所能,于1916年底组“ 桐馨社”,杨小楼、钱金福、迟月亭、高庆奎、路三宝、九阵风、郝寿臣等诸多名家,均被其邀入班内。时梅兰芳从南方演出归来,与王凤卿、姜妙香、姚玉芙等亦同应邀加入此班,从而促成杨小楼与梅兰芳首次合作,《长坂坡》《春秋配》等即在此班合作演出。后又组“ 裕群社”,使梅兰芳、余叔岩再度合作,最后又自创办“福清社”科班。

脱离舞台生涯后,每日崇文门广兴茶园, 学生艺名按“福” 字排名。叶盛章、陈丽芳等早年亦曾在此科班习艺。因其经营不善,亏损极大,几乎连家产全部搭进, 使其陷人困境, 竟于1933年9月1 日,投河自尽,时年仅42岁。

余叔岩(1890~1943):

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幼从吴联奎学京剧老生戏,辛亥革命后拜谭鑫培为师,谭授其《太平桥》中史敬思、《失街亭》中王平的演技。他认真钻研京剧老生艺术,多方虚心求教,不仅向许多文人学者学习诗词书画,还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四声、音韵方面的知识。凭着他的文化素养,在全方位掌握了谭派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又从博雅精深处寻求发展,全面继承了祖父余三胜(第一代“老生三杰”之一)、老师谭鑫培(第二代“老生三杰”之一)的丰厚传统,并与马连良、高庆奎并称为京剧第三代的“老生三杰”。

因为体弱多病,余叔岩自成一家后,活跃在舞台上的时间并不长久,只有1917年到1928年十多年,但他的艺术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他曾分别和杨小楼、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同台合作,加工演出了大量优秀的传统剧目,将京剧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1918年,沉寂多年的他搭班“喜群社”,与梅兰芳同台演出,反响热烈。为此,梅兰芳不惜开罪对自己有恩的搭档王凤卿,但1920年,余叔岩还是离开了梅兰芳,而选择与杨小楼合作演出。孟小冬与梅兰芳离婚后,于1938年拜其为师。

周信芳(1895~1975):

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浙江慈城人,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安市清浦区)。

出身艺人家庭,是我国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更是继谭、汪、孙三大老生流派之后,受到广大观众热爱的一个新流派——“麒派”的创始人。他六岁拜陈长兴为师,七岁登台,十三岁就成为戏班中的主角,到天津、北京等地演出。到北京后搭入“喜连成”科班,曾与梅兰芳同台演出。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将七岁登台始用的“七龄童”艺名改为“麒麟童”,从此,“麒麟童”这个名字一直屹立在京剧剧坛上,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赏。

在艺术上,他既全方位地表达了京剧传统,又吸收地方戏、电影、话剧、芭蕾舞、华尔兹、探戈等多种表演方式的精华,对传统京剧加以创新,被公认为京剧海派代表人物。他吸取了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汪笑侬、夏氏兄弟、潘月樵、王鸿寿、沈韵秋、李春来、冯子和、刘永春、苏廷奎等前辈的艺术特点,又经常与许多同辈名家合作,在交流与借鉴中融会贯通,独创一格。

徐兰沅(1892~1977):

京剧琴师。原籍江苏省苏州吴县,生于北京。是一位熟谙京剧的艺术家,曾被梨园界誉为“胡琴圣手”。 八岁开始学戏,曾为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等老前辈配过戏,后又向姚增禄、徐立棠、吴连奎、吴顺仙、何薇仙及萧长华等名师请益,生、旦、净、丑各行当的戏都学了不少。但受嗓子条件限制,改学场面,一生主要为谭鑫培、梅兰芳两位京剧艺术大师操琴,更为京剧音乐的革新与创造,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少卿(1900~1958):

京剧琴师。出身梨园世家,父亲王凤卿是汪桂芬传人,伯父王瑶卿为青衣宗师,弟王幼卿亦为京剧名旦。

幼年学老生,宗谭派,曾受业于贾洪林、鲍吉祥。1914年在上海曾与梅兰芳同台演出;1918年改拉胡琴,师从曹心泉。20世纪20年代应邀为梅兰芳伴奏,并为《西施》编制新腔,此后即与梅合作终生。

在为梅兰芳伴奏时,王少卿与徐兰沅合作,共同研究将二胡引进京剧以丰富乐队。王少卿所创制的新腔颇多巧思,对脍炙人口的“梅腔”殊多贡献。姜妙香的新腔也有不少是出自王少卿的创造。王少卿的胡琴取法于梅雨田、孙佐臣,手法细腻而刚劲。托腔则千变万化,单双弓交替使用,随腔若即若离,与锣鼓配合尤为紧凑。亦工昆曲,并爱好京韵大鼓,喜弹三弦,曾对京韵大鼓发展长过门及吸收二簧音调作出了贡献。

鲍吉祥(1883~?):

京剧老生。祖籍江苏苏州。出身梨园世家,祖父鲍秋文是和春班的昆旦,父亲鲍福山为清末著名小生伶工,曾入清升平署任民籍教习。

幼入杨隆寿主办的小天仙科班学艺,与谭小培、迟月亭、阎兰秋等为同门,从沈三元、周长山、贾丽川等习老生。学成后,以演里子老生为主。先后搭杨小楼、郝寿臣、梅兰芳、余叔岩、马连良、程砚秋的班社,犹与余叔岩合作的时日最长,成为其重要辅弼。后又成为余的弟子孟小冬所离不开的重要配演。早年他的嗓子极佳,后因病体弱,高音不足。陪余演唱,由于余的调门略低,故能应付裕如;陪孟演唱,则多行低腔,但仍富有韵味,被公认为硬里子老生中之资深者。

姚玉兰(?~?):

京剧老生演员筱兰英与梆子青衣姚长海(艺名一斗金)的长女。工青衣、花衫及老生。9岁在汉口坐科学艺;12岁就正式上台演出;14岁到烟台演出,其时妹妹玉英也学成出师,两人同时演出《虹霓关》,一唱王伯当,一唱东方氏,到二本又互换角色,分别饰演丫鬟和东方氏。姚玉兰还能演关公,当时坤伶能演红生戏的极少,她则每唱必红,她曾和母亲、妹妹合演《群英会》带《华容道》,筱兰英前鲁肃后曹操,姚玉英前周瑜后周仓,姚玉兰演关公,一时传为佳话。

20世纪30年代,筱兰英带女儿去上海演出,经撮合,姚玉兰嫁给杜月笙为侧室。她和梅兰芳第三任妻子孟小冬更是孩提时的玩伴,长大后的闺中密友,关系非比一般,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孟小冬下嫁杜月笙的一段故事。

露兰春(1898~1936):

京剧老生女演员。原籍山东。八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携她流落河北、京津一带。不久,其母改嫁一扬州人士,故露兰春又自称维扬人。继父让其随一票友学唱京剧,长大后,取艺名露兰春,所以她也不知道自己的原名。

1912年6月,露兰春入宝来坤班,在天津升平茶园首次登台演出,以《文昭关》、《战蒲关》等唱做繁重的老生戏显露头角,其时年仅十四岁。同年10月,应聘南下,到上海“天仙合记茶园”与著名坤伶林黛玉、粉菊花同台献艺,戏园广告在露兰春名字前冠以“京津著名坤角”六字以资号召。

初来上海的露兰春以《托兆碰碑》《九更天》《洪羊洞》三出戏打炮,之后又接连露演了《桑园寄子》《天水关》《斩黄袍》《八义图》《文昭关》等三十多出剧目,以文戏功底扎实享誉上海。次年,相继在群舞台、群仙舞台搭班,1914年离沪去武汉等地演出。

1919年1月,黄金荣开办的上海共舞台修缮一新,露兰春应聘充任台柱。此时,她的武戏表演技艺亦趋成熟,因文武兼擅而声名显赫。成为继张文艳之后共舞台的头牌红角。当时上海正值京剧时装戏、连台本戏风行之时,露兰春和小宝义、小香红、筱月红等以连台本戏《宏碧缘》《妻党同恶报》《枪毙阎瑞生》等号召座客。她的看家杰作《枪毙阎瑞生》中“莲英惊梦”的一段唱,后由胜利公司灌成唱片,使其抑扬顿挫,缠绵多情的唱腔风靡一时,她也成为擅演时装戏的京剧名角。

露兰春唱文戏音色嘹亮,功架沉稳,袭谭派遗风;演武戏台步矫健,会使真刀真枪,深得黄派精髓。所教学生严绮兰后亦在共舞台演唱多年。1922年,露兰春被黄金荣娶为妻室,艺术生命遭到扼制,渐少登台演出。1925年与黄金荣离异后又曾嫁与颜料商薛某,正式脱离了舞台生涯。1936年7月逝世。

程砚秋(1904~1958):

京剧旦角,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出生于北京,满族人。原名承麟,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

幼年家道中落,六岁投荣蝶仙门下,练武功,向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向名武生教师丁永利学戏,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后发现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十一岁登台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念、做、打崭露头角,行内外耳目一新。在北京丹桂茶园(原东安市场内),与赵桐珊、刘鸿声、孙菊仙等合作演出《桑园寄子》《辕门斩子》《朱砂痣》等戏。

1917年,他因嗓子倒仓,暂不演出,继续深造。变声后,得到诗人罗瘿公的帮助,先从阎岚秋(九阵风)、乔蕙兰、谢昆泉、张云卿等名家学把子、身段和演唱。又拜梅兰芳为师,更受王瑶卿的教导和点拨,并在罗瘿公的指导下,广泛涉猎文学作品和绘画、书法、舞拳练剑、电影等多种艺术,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美学情趣,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人称“程派”。后与高庆奎、余叔岩等人合作,声誉日隆。不久自己组班,在京、沪等地演出,在观众中产生深刻的印象。1931年被评选为“四大名旦”之一。

果素瑛(1904~1968):

原名果秀英,素瑛名为与程结婚后程的恩师罗瘿公所改。梨园之后,父亲果湘林工旦角,母亲余素霞是晚清同光十三绝之一余紫云的女儿、余叔岩的大姐。

1923年 4月26日,经梅兰芳和王明华介绍,程砚秋与果素瑛在北京前门外取灯胡同同兴堂饭店举行结婚大典。婚后,果素瑛全力支持丈夫的艺术事业,教子匡夫,持家谨慎,做出不少贡献。以其清廉的操守,刚正的为人,受到文化界、戏曲界的尊重。

另,果素瑛还是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少时的闺中密友。但其只认梅兰芳元配夫人王明华为师娘,终身只称福芝芳为梅太太,而不称师娘。

尚小云(1900~176):

名德泉,字绮霞;祖籍河北南宫县,是我国深具影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中国现代京剧代表人物之一,尚派艺术的创始人,四大名旦之一。

幼年曾随李春福学老生,是为“把手徒弟”。1907年进入“三乐社”科班(后改名“正乐社”),艺名“三锡”,先习武生,又学花脸。其后因师辈们见其扮相秀丽、英俊,逐让他改学旦行,师从青衣名家孙怡云,便改艺名为“小云”。

在其近六十年的舞台实践中创造出了“文武并重,歌舞兼长,清新英爽,洒脱大方”的京剧尚派艺术,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三十年代末,他又在北平自创“荣春社”科班,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京剧人才,为京剧事业的传承做出了作了卓越贡献。

荀慧生(1900~1968):

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是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荀派艺术的创始人,四大名旦之一,有“无旦不荀”的美誉。

祖籍河北东光,1925年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名为荀慧生,号留香,艺名白牡丹。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戏,其中代表作为《元宵谜》《玉堂春》《棋盘山》等,与杨小楼、尚小云、谭小培一起称为“三小一白”。孟小冬是其戏迷,更有传闻说,孟小冬之所以与梅兰芳离婚,便是因为移情别恋于荀慧生,但从荀慧生所遗日记来看,此事当为子虚乌有。

姜妙香(1890~1972):

名汶,字慧波,又字静芳。京剧演员,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幼年从田宝琳习青衣,出师后常与王凤卿、贾洪林同台合演。后因病嗓音转暗,遂拜冯慧林、陆杏林为师,改习小生。演戏认真,一丝不苟,《四郎探母》之杨宗保巡营一场,一般只唱两句摇板,姜恪守成规,坚持唱足整段“娃娃调”,后来演唱者也竞相仿效。

长期为梅兰芳配戏,其小生脚色均有姜充任,如红楼戏中之贾宝玉、《玉堂春》之王金龙、《白蛇传》之许仙等,配合严密,默契很深,为梅的得力助手。爱好绘画,以擅画牡丹著称。为人正直,有“姜圣人”之誉。

冯金芙(?~?):

京剧旦角。名小生冯蕙林幼女。幼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习艺,工青衣,后嫁为姜妙香继室。少时与福芝芳、果素瑛为玩伴。

姚玉芙(1896~1966):

京剧青衣。原名冰,乳名二顺,别号冷荭龛主人。原籍江苏吴县。

初习老生后改青衣,师事陈德霖。1919年、1924年两次同梅兰芳赴日本演出。1930年又同梅兰芳赴美演出。另,1921年梅兰芳与杨小楼合组崇林社,姚玉芙与刘砚芳分任经理,为梅兰芳长期合作的好搭档,亦曾经担任富连成社顾问。

雪艳琴(1906~1986):

原名黄咏霓,回族,祖籍山东济南市。京剧旦角女演员,工青衣花旦。丈夫是清逊帝之堂兄溥洸,其子黄世骧,为著名的里子老生,能戏极多。曾与孟小冬多次同台演出。

六岁(一说八岁)登台,是我国最早的女演员中艺龄最长、成就最高的。幼时至北京从靳国瑞学戏,及长,又师从张采林、荣蝶仙、王瑶卿等名家深造,艺事大进,成名很早。又曾拜郭际湘(艺名水仙花)为师学花旦戏,拳拳服膺,尽得薪传。她对踩跷也下过苦功,同时,延请武师打把子、练功,所以身上、脚底下,都有坚实的功力,是北京戏剧界早期女艺人中声誉较高的一位,名声直逼“四大名旦”。

当年京剧界,除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之外,还有四大坤伶,雪艳琴则享誉“四大坤伶”之冠(其余三人是:章遏云、新艳秋、杜丽云)。她还与侯喜瑞、马连良齐名,被称为梨园回族三杰,这三位艺术大家曾多次登台合作,伟为盛事。

1925年后经常搭崇雅、庆麟、李德等坤班演出,并唱大轴。因其技艺出众,深受观众喜爱,20年代末曾被誉为“美艳亲王”。到1931年,北京盛行男女同台合演,她就开始自己组成戏班,到汉口、上海等地巡回演出,与谭富英、王又宸、贯大元、周瑞安、杨宝忠、郭仲衡等合作,风靡一时。

同类推荐
  •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实业家。出生在波士顿一个皂烛制造商家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通晓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还大量阅读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著作,对自然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也有很深的研究,最终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并领导美国人民完成了独立革命,成为和乔治-华盛顿同享盛誉的领袖人物。
  • 情说历代非常女性:才女卷

    情说历代非常女性:才女卷

    她们的才华丝毫不逊色于男人,甚至超过男人。但她们薄命居多,大都以悲剧收场。这是为什么?难道真是老天的刻意安排么?掩卷深思,她们的不幸各有各的原因,而归结到一起,则是因为她们都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她们逃不出世俗的魔掌,经不起男人的摧残与折磨,最后只能香消玉殒。
  • 李嘉诚敢想敢干的超人胆识

    李嘉诚敢想敢干的超人胆识

    李嘉诚的坎坷经历不少,辛酸处亦罄竹难书,一直以来靠意志克服逆境,一般名利不会形成对内心的冲击,自身一套人生哲学对待。但树大招风,是每日面对之困扰,亦够烦恼,不过明白不能避免,惟有学处之泰然的方法。本书的重点为不是重复李嘉诚一般的成功经验,而是解析其敢想敢干的超人胆识,并以观点和个案相结合的方式对这种胆识作全面细致地研究,以便充分展现一个大商人的成功之处。
  • 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

    列夫·托洛茨基(1879—1940),苏联时期著名政治家,列宁最亲密的战友,红军的缔造者,第四国际领导人,联共(布)党内反对派,所谓“托派份子”首领。1917年8月,担任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十月革命胜利后,先后担任外交人民委员、海陆军人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由于和斯大林政见不合,受到迫害,被苏共宣布为叛徒、卖国贼,最终亡命天涯:在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9年被驱逐出国,193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1938年在巴黎组织第四国际(社会主义革命党),反对第三国际。1940年被暗杀于墨西哥城。
  • 林书豪,梦想的力量

    林书豪,梦想的力量

    本书在简述林书豪的学业、成长和赛场业绩之外,从青年成长、成功成才、心灵励志方面入手,解读林书豪成功的精神内核,将其总结为12个成功真谛,如坚持梦想、做好准备等待机会、长期坚持不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合理抉择、在专业和职业之间理性抉择、胜不骄败不馁、注重团队精神、保持强大的心灵安宁等等,这些特质是每个时代的精英人士、成功人士的共同特质。
热门推荐
  • 星空神帝

    星空神帝

    宇宙星空,无奇不有……这里有二帝的传说,又有四大皇者的鼎力!有令人闻风丧胆的七圣!有吞噬星空的宇宙巨兽!有数亿人才有一个的符纹脉路!有是百万人才有一位的特殊能力!总之看星河传奇,就看星空神帝!实力等级分层:战士(下等、中等、上等、精英)战将、战帅、战王、战皇、战帝或者战神(两个实力上不分上下)每个阶段分为五星(从战将开始)
  • 十八岁的天

    十八岁的天

    回忆的感官,记录的语言!并且你说要我们得学着勇敢一点,偶尔哭红双眼,你一定了解,眼泪是我心中另一种完美。伴随着歌声回忆起曾经美好的画面。那年十八......
  • 傲娇学长是我男友

    傲娇学长是我男友

    她说:梧桐树下,我看你,你看天边,等你转头,我以为两人会不期而遇,最终确是擦肩而过。他说:橘黄灯光下的你,笑的双眼咪起,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犹如那路边刚盛开的野花,虽渺小但是最耀眼迷人。她说:初见的你,一身白衣冷如霜,犹如白云山上的雪莲只能观看不能亵渎。他说:你失了约,我确在等那无处安放的心。她说:谢谢你出现在我身边
  • 姜来何时归

    姜来何时归

    新手,不喜,勿喷哈!希望你们能喜欢。谢谢大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忧一世

    无忧一世

    终于迎来了大结局~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感谢陪伴,感谢支持,感谢不放弃!总结:第一部耽美作品完结,希望还会迎来第二本~哦耶!
  • 我有超神装备

    我有超神装备

    一个神鼎。一名重生的少年。一片强者为尊的世界。一人一鼎,开创新纪元。以超神装备,碾压世界。
  • 诸神界之都市修行

    诸神界之都市修行

    “我们分手吧”林悠悠斩钉截铁的说道。因女友劈腿不甘少年决定走上修炼之路。血脉觉醒,惊人的天赋,从此平凡少年开启了他妖孽的人生。曾经你对我爱答不理如今我叫你高攀不起。妖孽少年即将开启后宫
  • 吞噬魔祖

    吞噬魔祖

    云家少主,本命金丹被废,修为尽失,却得魔种入体,从此吞噬万物,逆天崛起,成就一代魔祖。
  • 造梦天师

    造梦天师

    梦启世界起,梦醒人生终。当有一天,你突然睡去,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里经历出生,成长,死亡。你是否还会觉得那只是一个梦,是否只是一个场景。当你醒来,你是否又会觉得这个世界那么真实。梦不是人生,而梦醒却是。这是一篇关于梦的故事,或者说关于一个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