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的历史,已相当久远。古称鞋为革沓(音榻)革及(音洒)或履。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3000多年前的《周易》已有履字。《诗经》上“纠纠葛屦,可以屐霜”里的“屦”,就是一种比较简陋的用麻、葛编成的鞋。
古代穿鞋还成为一种等级标志。在奴隶社会,草鞋是奴隶主贵族穿的,奴隶只能赤足,天冷了,才允许用棕榈叶裹脚。古时的官员穿夫子履,贵妇人穿珠履,老百姓穿木屐或布鞋。
每一种鞋,都有自己的历史沿革。
在古时,在最隆重的礼仪上,脱去鞋才算恭敬。萧何是西汉的开国元勋,高祖给他“赐剑履上殿”,大约是平常得解除佩剑,脱去鞋子才能上殿晋见皇上。在外国,人们曾用脱鞋子的方式来表示对上帝的尊敬。据《圣经》载,上帝出现在摩西面前时,摩西就脱下鞋子,赤足走路,表示自己在上帝面前的谦卑和虔诚之心。后来,信徒们必须脱下鞋子进圣殿朝拜。
皮靴是战国时孙膑发明的。孙膑被宠涓敲碎了膝盖骨后,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然后缝成高皮靴。孙膑就穿着这种皮靴乘车指挥作战,打败了庞涓。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双2000余年前的皮靴。
但在南北朝以前,汉人着靴之习尚不通行。周武王伐纣,即穿鞋踏上征途。战国时期春申君的3000宾客中,第一等人穿的鞋子是珠子嵌的。这与当时建筑及交通工具有关,其时房屋内铺席,出门坐车,尚不觉穿鞋之不便。魏晋以后,木履流行;六朝末期,南方士大夫生活更是浪漫,其木履之底加上了高跟。
隋统一后,又将袍褂改作通行的装束,自此,不论礼服或便服,皆穿靴子。只有在家闲居时才着鞋。
但到唐朝,又一度在正式的朝服上规定,皇帝是白袜黑鞋,大臣为红袜红鞋,而平常才穿靴穿袍。
清朝时,穿礼服或公服(指袍褂)时,须着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