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68400000008

第8章 因河分治地扼南北

北宋收复兰州,宋夏对峙公元960年,五代后周的禁军统领、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以汴京为都城,史称北宋。北宋初期,忙于削平不服气的节度使,接着南征北伐,消灭各地的军阀努力,实现了有限的统一。但在西北,党项族人李元昊趁机扩张势力,于1038年建立了西夏政权,并控制了兰州。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北宋调集40万大军,分三路进攻西夏。其中由李宪率领的西北路军翻越马衔山,攻占龛谷寨,然后在西使新城(今榆中县三角城一带)大获全胜,打败西夏骑兵2万余人,获战马500匹,接着于九月份攻下兰州,将宋夏边界从马衔山推进到了黄河边,并留部将李浩驻守兰州。后经朝廷批准,在兰州城内置帅府,设兰州,李浩任知兰州事。第二年,将熙河路改为熙河兰会路,管辖兰州。李宪上报朝廷说:

兰州古城,东西约六百余步,南北约三百余步。……自夏贼败衄之后,所至部族皆降附。今招纳已多,若不筑城,无以固降羌之心,见筑兰州城及通远堡。

这段话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讲的是李浩筑兰州城的事,并陈述了筑城的理由。所说的“兰州古城”,指的是隋、唐所筑兰州城。宋代新筑的兰州城北至张掖路、西关什字,东至酒泉路,西至下沟,南与隋唐兰州城相接。因发现城下有红砂岩板,状如巨龟,所以被称为石龟城。宋兰州城与西夏隔河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在筑城的同时,还修筑了定远城堡、东关堡、西关堡、皋堡、阿干堡,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拱卫兰州城,防御西夏入侵。

元丰五年冬,西夏军队乘黄河结冰,偷越黄河,进攻兰州城。

到第二年二月,西夏集中数十万人,意在夺取兰州。这时兰州城守军仅有数百人,而且东西两关门均已失守。危急关头,熙河兰会路钤辖王文郁招募敢死之士700人,趁夜缒城而下,奋力与西夏军交战,迫使西夏军溃败之中争渡黄河北去。两个月后,西夏再次进围兰州,也被宋军打败。元丰七年(1084年)正月,西夏调集80万人进攻州,志在必得。攻城之箭密如雨雹,城墙三面架设云梯,围攻之势犹如狂澜一般。守城宋军同仇敌忾,顽强奋斗,夏军连攻十昼夜未能得逞,加上军粮不济,只得撤兵。第二年三月,李宪选精兵一万骑,渡过黄河向北进发至500里路时,与夏军相遇,宋军士气高昂,倾力拼杀,斩敌4700余人,获得牛、羊、驼、马、器甲8万余头(付)。从此,西夏不敢再来进犯兰州。在与西夏作战期间,王郁派人在黄河北修筑了金城关,后来又有钟传、苗履先后修葺、加固,并“系就浮桥”,成为今兰州市黄河上第二次搭建的浮桥。始建于北宋的金城关北宋初设兰州时,州下没有辖县,仅辖一寨四堡。一寨即龛谷寨(今榆中小康营);四堡即东关堡(今城关区东岗镇一带)、阿干堡(今七里河区阿干镇)、西关堡(今七里河土门墩西)、皋兰堡(今兰西南西固区的关山一带),另有巩心堡(今城关区拱星墩一带)等。这些堡寨都是从西夏手中夺回,并为防御西夏而设置的。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设兰泉县属兰州,兰泉县城在今天城关区境内,辖地包括今天的榆中县、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和永靖县的一部分。

北宋和西夏隔河而治。河南岸是兰州,河北岸则由西夏所设卓罗和南监军司(驻今永登县红城镇)管辖。李宪收复兰州后,溯大通河向北拓展,在今永登连城镇一带设有震武军城,属熙河兰会路管辖。1989年发现的宋巡按震武军题名摩崖石刻中有一首诗,生动地描述了宋代震武军城即今连城一带的迷人风光:

水漱寒敲玉,山光翠泼蓝;虽然居塞北,却是到江南。

金灭北宋据兰金朝是由黑龙江中下游的女真族建立的。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金灭掉它西部的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开始向南进攻北宋。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灭了北宋。同一年,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后又南迁至今杭州)称帝,建立了南宋。野心勃勃的金人继续南侵,而西北又是它进攻的重北宋龛谷摩崖石刻点。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冬,金兵由娄室(洛索)、撕离曷(萨里干)统率,分三路南下,直指“秦川”之地。在金军狂潮恶水般的进攻面前,南宋将领所率军队却像树倒猢狲散一般溃败不堪,金军占领了长安以及陕州、华州、陇州、秦州。大敌当前,陕、陇、川等地爱国将领奋起抗金,老百姓也积极参加“义兵”,投入抗金斗争。但宋金富平之战,宋军将领刚愎自用,指挥接连失误,宋军大败,金军则占领了五路六十州之地,兰州亦在被占之内。面对强敌,静宁人吴、吴兄弟挺身而出,领导陕、甘、川人民的抗金斗争。历经几次大战,扭转了战局,收复了包括兰州在内的十三州军之地。就在关键时刻,南宋朝廷却令吴班师回朝,金军再次占领十三州军,兰州开始被金人统治。这一年,是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金与西夏在兰州依然隔黄河而治。

金朝在兰州统治时期,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于金皇统二年(1142年)改熙州(今临洮)为临洮府,后又改为临洮路,兰州属其管辖,同时撤销了兰泉县,并其地入兰州。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在兰州之下设定远县(今兰州榆中县定远镇一带)、龛谷县(今兰州榆中县小康营一带)、阿干县(今兰州七里河区阿干镇),另设质孤堡(今榆中来紫堡)、东关堡(今城关区东岗镇一带)、西关堡(今七里河区土门墩一带)、京玉关(今西固区青石津遗址处)。兰州共辖三县、三堡、一关。

金夏在兰州隔河而治,仍时有争夺。金贞元年(1213年),兰州译人程陈僧反叛金朝,并联络西夏给予支援。贞三年,金朝派军队前来镇压,西皋兰出土的西夏文首领铜印夏也出兵支援程陈僧,并攻破西关堡。金夏在兰州城外争战多年未分胜负。金宣宗兴定三年(1219年),朝廷商讨兰州问题,认为“州当西夏之冲,久为死据,将遣白撒复之”。(语见《金史·白撒传》)但白撒却奏报说:“士马疲弊,未得少休”,“不若息兵养士以备”,于是西夏所据兰州之地金朝未能收复。1120年,金夏议和。兴定五年(1221年),西夏派兵进攻兰州龛谷县,进而西向占领质孤堡。在西夏的重兵进攻之下,金朝被迫再次与西夏议和,直到金哀宗正大四年蒙元铁骑攻占金临洮路,后又灭金为止。

金哀宗统治年间(1226年),金朝为与西夏争夺,在龛谷县设金州,管辖龛谷、定远二县,而兰州及阿干县则被叛金的程陈僧占据。

金统治时期,在各地设有行台尚书省,简称行省,是中国设置省级建置的起源。

蒙元铁骑攻占兰就在宋夏争夺、宋金争夺和金夏争夺不可开交之时,北方的蒙古高原兴起了一个新的强大民族——蒙古族。1206年,蒙古族的杰出领袖铁木真在统一蒙古各部后,宣布即蒙古国大汗位,称为成吉思汗。

那时候,中国大陆并立着党项羌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契丹族建立的西辽,南逃偏安的汉族政权南宋,另外还有畏吾儿、吐蕃、大理等政权。与蒙古紧邻的西夏自然成为了蒙古统一后首要的进攻对象之一。1205年、1207和1209年,蒙古三次发动对西夏的战争,三战三胜的蒙古铁骑严重威助着西夏的安全。此后近十年的时间里,蒙古族的主要力量放在西征扩张上,西夏有了短暂的喘息。

但1218年,蒙古军队第四次进攻西夏,包围了西夏都城兴庆府(今银川市),虽然遭遇西夏军民的奋力抵抗,但西夏更加被蒙元视为眼中钉,意欲拔出。

1224年,成吉思汗结束西征返回的途中,对西夏的西部重镇沙州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这是一次十分惨烈的战役,蒙、夏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但蒙古铁骑终未攻下沙州。西夏的殊死抵抗引起成吉思汗和蒙元贵族的更大仇视。1226年,成吉思汗亲率三儿子窝阔台、四儿子托雷,对西夏发动全面进攻,西线进攻沙州,北线全面出击,连续攻破黑水城(额济纳旗)、肃州(今酒泉肃州区)、甘州(今张掖甘州区)、西凉府(今武威凉州区),应理(今宁夏中卫)、灵州(今宁夏灵武),重重围定了西夏国都兴庆府。

1227年,兴庆府被围,蒙古派军南下,攻占了金朝统治的临洮路、洮州(今甘肃卓尼)、西宁(今青海西宁)等府州,到1236年,今天兰州即西夏的卓罗和南监军司之地、金朝的金州之地全部被蒙元骑兵攻占。同年六月,成吉思汗驻扎在六盘山营地,派使臣去兴庆府劝降。西夏国都兴庆府被围半年之久,粮尽援绝,走投无路,被迫投降。在成吉思汗死后第三天,西夏末帝被杀,西夏灭亡。统治了190多年之久的党项羌人的大夏国在蒙元铁骑的驰骋中被逐出了历舞台。

西夏灭亡,下一个目标就是金了。金朝自完颜阿骨打1115年建国,到1234年,统治了120年。在兰州,从1131年到1236年也有逾百年的历史。1211年,蒙古开始了灭金的战争,先后攻取了金的西部辖地,中部的庆阳府。从1231年开始,蒙古军队先后攻占凤翔府、宝鸡、邓州(今河南邓县),在钧州(今河南禹县)与金军决战,金朝主力被消灭,1234年,金朝灭亡,金末帝自杀。

西夏、金相继灭亡,蒙古与南宋又持续进行了四十余年的战争。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1279年,南宋彻底灭亡,中国归于统一的大元政权之下。

元代的兰州:隔河分治元代的兰州以黄河为界,分属甘肃行省和陕西行省管辖。黄河以北为甘肃行省永昌路庄浪州管辖,辖地包括今永登、皋兰、红古三县区。黄河以南为陕西行省巩昌路的兰州、金州管辖,辖地包括今榆中县(金州)、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和永靖县的一部分。

据史书记载,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年),蒙元在原西夏统治区设甘肃路总管府,到至元十八年(1281年),成立甘肃行中书省(省会在今张掖)“以控制河西诸郡”。今永登、皋兰一带原属西夏占据,故归入甘肃行省,并早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立庄浪州。为何称“庄浪州”?原因是西夏党项羌人的一个部落叫野牛部,西夏后期流落在今庄浪河谷一带畜牧,蒙古语称野牛为庄浪,庄浪河也因设置了庄浪州而得名。

蒙元占领兰州后,沿袭金朝设置,将原金代的金州保留下来,并管辖龛谷、定远两县。至元七年(1270年),撤销这两个县,辖地并入金州,金州不辖县,管今榆中县地。兰州在“甲午年(1234年)归附国朝(元),仍旧治兰州,领阿干一县及司候司”,至元七年撤阿干县、司候司入兰州,兰州也不辖县。1286年陕西行省(省会在今西安)成立后,兰州、金州归陕西行省巩昌路(后改为巩昌等处总帅府)。

元代兰州形成隔河分治的形势,主要是出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原因。从政治上说,从北宋与西夏开始到金与西夏,一直是隔河分治,而河西地区约190年间一直由西夏统治。蒙元灭西夏后,以其地设甘肃行省,加强对河西诸郡的控制。而兰州黄河以北原属西夏,同被视为河西之地,划归甘肃行省确属很自然的事。而在黄河南岸,州城窄小,因河而防,因河而固,早在金朝就属南部的临洮路管辖,元朝不必再做大的调整,沿袭金制即可。从经济上说,虽然宋元时期兰州经济仍是农牧兼营,但黄河南北已有了较大区别。畜牧业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北,而南岸由于河道北移,台地大量被开垦为耕地,成为农业区。隔河分治,有利于对不同经济区的经营和管理。

宋元时期兰州的社会经济自北宋开国到元朝灭亡的四百余年时间里,今天兰州地区一直处于以黄河为界,隔河分治的状态。农牧兼营的经济在天灾、兵燹中显得十分脆弱,但在破坏——恢复——发展——破坏的怪圈中,比隋唐时期还是有了新的发展。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新的成就。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宋夏时期北宋建立之初,无暇顾及西部。当时的兰州散居着互不统属的吐蕃人,他们聚族而居,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在各自首领的统领下,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马衔山北麓、兴隆山前、阿干河谷、庄浪河谷、乌鞘岭及大通河谷,都是他们的放牧之处,而湟水河谷、苑川河谷、黄河两岸台地上已开辟为农耕区。由汉族人从事农业生产,并受吐蕃贵族的压迫和盘剥。当时居住在兰州及通远军(在今陇西境,含榆中东部)的吐蕃被称为熙河兰会吐蕃,他们与河北吐蕃(青海以西)、河南吐蕃(洮岷一带),结成统一势力,成立厮政权,其统治中心在青唐(今青海西宁),与北宋交好,并向宋朝贡马,而宋则赐以茶、绢、钱物等。而西夏也利用兰州一带吐蕃势力较弱,厮政权对兰州一带统治不力的状况,多次越过河,其势力深入到了马衔山麓和阿干河谷,直到北宋收复兰州(黄河以南)。州一带的吐蕃人无论与北宋战和,还是与西夏战和,岁贡或掠夺都以马、牛、羊、驼为主,而且数量不少,表明他们以经营畜牧业为主。

西夏建国后,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大力经营畜牧业。西夏设有“农田司”和“群牧司”两个部门分管农业和畜牧业。由于农业的大发展,在各地建有大量的藏粮官窖,贮藏了丰富的粮食。在兰境内的质孤堡(榆中县来紫堡)、胜如川(榆中县清水驿)、龛谷寨(榆中县小康营)、西使新城(榆中县三角城)都有西夏的粮窖,仅龛谷寨一地就窖藏了数万石的粟。农业发展可见一斑。而在水草丰茂之地,又大量畜牧。北宋李宪攻兰州汝遮谷(榆中县夏官营至桑园峡一带)时亲眼见到“牛羊驼畜充满山谷”。

宋夏兰州之战和兰州周边地带宋夏战争期间,兰州“田极膏腴,水可灌溉”,是“土多衍沃”之地(语见苏辙《栾城集》),但受战争影响,“无复农事”(语见《宋史》卷176)。北宋收复兰后,先后在原西夏占领区修筑西关、龛谷、质孤、胜如诸堡,以防御西夏,保护农耕,派兵耕种,却常被西夏人掠杀,农业生产很不稳定。北宋在巩固了对兰州的统治后,兰州经济才有了较为安定的发展环境。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经制熙河路边防财用司奏请朝廷允许,在熙州、河州、兰州、岷州,“于近城各更择沃土二十顷为营田,专差使臣等主营”(语见《宋会要·食货》),于是兰城郊部分台地开始得到开发,做为官营农业,发展生产。元丰五年(1082年),又奏请朝廷批准,“将兰州职田改作营田,募弓箭手从1044年开始北宋每年向西夏交纳银绢茶垦耕,而改官员以钱钞顶替职田收入,”(语见郭厚安、李清凌主编《西北通史》第三卷第167页),即将用作开支官员俸禄的耕地改为国家农田,募弓箭手耕种(便于反击西夏人袭击采取的措施)。元丰六年又奏请朝廷批准,“新复境土堡寨渐修筑毕,可兴置营田”,包括龛谷寨在内的四处营田,从厢军和马递铺府中选募,“每人给装钱二千”(语见《宋会要·食货》)。兰州地区大规模的官营农业,不仅解决了北宋收复兰州,经略熙河和河湟所需军粮,也使兰州大片被弃土地、宜耕之地得到复耕和新垦,农业获得了较大发展。根据对《宋史》、《宋会要》及后人研究专著中所载数据的不完全统计,北宋仅官营农业在兰州黄河以南各地复耕、新垦土地达到一千一百顷以上。

北宋还采取多种措施保护畜牧业,设监牧管理官府的养马,以“寓马于农”的政策倡导农户养马。

在自然资源开发和手工业方面,北宋时也有了新的进步。唐代入贡的兰州麸金,在北宋时仍作为土产,大量生产。硇砂也得到开采利用。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宋代兰州主要土产有麸金、香子(即麝香),元丰时还进贡“甘草三十斤”。北宋时候的手工业则以家庭纺织、制毡、皮制业为主,织成的毛褐、麻布、毡毯、皮裘等,成为宋代兰州人的主要日用衣饰品。羊皮筏子的制作也在北宋出现,从黄河上游吐蕃茅女子族吹制“羊皮囊”开始,后在兰州出现,并发展成为当时主要的渡河工具。在商业贸易方面,宋神宗熙宁年间,在州等地设立市易司属下的市易务,管理与西夏、吐蕃的商业贸易,“募牙侩引蕃货赴市易务中贾,私市者许纠告,赏倍所告之数”(语见《宋史》卷186),倡导集中、公开贸易,抑制商贾私市,增加政府收入。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还在兰州等地收买战马,以作军用。

金夏时期金灭北宋后,与西夏在兰州隔河而峙。在发展经济方面,金继承了北宋时兰州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成果。金军占领兰州后,原来北宋的官营耕地由金的官府经营;因战争中逃亡被遗弃的土地则分给猛安、谋克户(猛安、谋克户:女真人部落的组织形式,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首领都是占有奴隶的大小奴隶主贵族),他们再租佃给无地的农民耕种而坐享其成;而大量良田则被大官僚、大地主侵占。这样,大量耕地被恢复耕种,农业逐步得到恢复。由于兰州山地多于川谷,各族劳动人民开始采用多种铁制农具开垦山地,正所谓“泉源疏地脉,田垅上山腰”(当时人张的诗句)。宋代人鲜于的一首诗也形象地描述了人民开垦山地的情形:

“行行未省见平川,云下谁知别有田。山聚邑聚能习险,人愁粒食自耕天。”今天榆中北部山地就是从金代开始开垦的。此外,由于兰地处金夏边界,招募弓箭手耕种的办法仍保留了下来。

手工业方面,在纺织业和皮革加工业继续发展的同时,金属铸造和铁器生产达到新的水平。在西夏统治区,设有专门的铁工院,有铁匠、铸、生铁等多种工匠,能够制造犁、铧、锄、镰、斧、凿、锯、铃、镑、刀、等铁制农具和其他生产工具。尤其是手工锻铁的“冷锻”冶铁技术,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作了很高的评价。冷锻西夏壁画锻铁图而成的铠甲“坚滑光莹,非强弩可入”(语见田况《兵策》)。在金朝统治区,兰州泰和铁钟见证了金人的铁冶铸技术。钟有万斤之重,必须是多炉连铸一次而成,而选矿、冶炼、制模、铸范等等工序,没有对数百人的严密组织和多方面技术的配合运用,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只可惜当时燃料、矿石从何而来,冶铸场地在何处,至今我们难以找到可靠的文字记录。

在商业贸易方面,金朝主要依靠榷场保持与宋、夏的经济联系。

金在南宋交界的地区设十多处榷场,与宋朝进行贸易,而在兰州等地设置三处榷场与西夏进行贸易,于是“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二国货”,以谋宋、夏之利。金朝把从南宋得来的货物卖给西夏和西、北各少数民族,又把从西夏和西、北各少数民族得来的货物卖给南宋,从中渔利,每年所收税息成为金朝国家财政的一项重要收入。而西夏则利用地处中原与中亚交通往来要道的优势,不仅将自己生产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南宋和金,而且将中亚、回鹘的珠玉、锦织品、药材、调料、镔铁刀、金银器贩往宋、金之境,并对过境商品抽取10%的实物税,又将这些付税的实物卖给金和南宋,从中谋利。在夏、金、宋之间的贸易通道中,兰州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和交易的场所。

元时期蒙元攻灭夏、金的战争是十分残酷的,兰州经济也因此而遭到严重的破坏。元帝国建立并灭掉南宋以后,实现了“海内统一”,然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

金代泰和铁钟元代初期,蒙古贵族仍保持着落后的游牧经济,在包括兰在内的北方占领区,把大量所占耕地变为自己的牧场。他们“或占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孳畜”(语见《代名臣奏议》赵天麟上疏语)。

今永登、皋兰不少耕地就成为了蒙古王公的放牧之地。元世祖至元年间,农业生产受到重视。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朝政府向所属各州县颁行《农桑辑要》,要求各地按“蚕桑之术,畜孳之方,天时地利之所宜”发展经济。颁行后“利布四方,灼有明效”(语见《农桑辑要》蔡文渊序)。在今榆中的东南一带实行屯田,归定西屯田提领所领导,恢复垦殖。针对北方气候干旱的情况,元朝政府明确提出“农桑之本,以备旱为先”,并要求“凡河渠之利,委本处正官一员,以时浚治。……地高水不能上者,命造水车;贫不能造者,官具材木给之。俟秋成之后,验使水之家,俾均输其直”(语见《元史》)。据此说来,兰州的水车制造和使用,应始于元朝世祖至元年间,距今700多年。惜实物无存,旧志未载。

由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元朝自仁宗延元年(1314年)至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每年能从兰州收购粮食2万石以上,经甘州(今张掖)转运到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

宋元时期兰州的人口自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到1368年元朝灭亡的461年间,兰州经了五代至宋初时吐蕃占据、北宋与西夏对峙、金与西夏对峙、元朝统一后的隔河分治四个大的时期。兰州的经济在频繁的民族战争和多发的自然灾害影响下,处于破坏——恢复——破坏——恢复的循环中,农桑辑要目录书影兰州的人口也呈现出低水平的徘徊状态。

五代至北宋初,兰州地区居住着汉、吐蕃、吐谷浑、党项、回鹘等多种民族的人口。其中吐蕃族人口最多,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不相统一,没有准确的人口记载数。但根据宋元丰年间李宪收复熙河兰会等州的情况分析,当时兰州的吐蕃人不少于万户。北宋与西夏对峙时期,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兰州的北宋统治区人口为643户、2636人。到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兰州的北宋统治区人口仅为395户、981人。这两组数据显然不是当时兰州的真实人口数。因为这些数字既不包括兰州黄河北部西夏统治区人口,也不包括黄河北部北宋震武军城(今连城一带)人口,还不包括居住在兰州的其他民族人口和各种原因逃避赋役的人口。因此,按今天兰州政区面积和当时人口密度(北宋元丰二年,即1079年陇右人口密度为9.98人/每平方公里)计算,宋、夏对峙时的元丰至崇宁年间,兰州人口密度以陇右密度的1/3计算,兰州人口密度约为3.32人/每平方公里,则兰州人口应不少于3万人(这也是一个过低的估算数)。金、夏对峙时的金大安二年(1210年),兰州的金朝统治区有11360户,59186人(见《金史·地理志》)。如果考虑到兰州的西夏统治区人口,则兰州人口应不少于6万人。由此可见,与宋夏对峙时相比,金、夏对峙时州人口还是有较快增长。元朝前期,在惨烈的民族战争和蒙古军队的残酷屠杀中,兰州人口大幅度减少。当时兰州分属陕西行省的兰州、金州和甘肃行省的庄浪州,至元代至元二年(1290年)时,估算州人口为1.5万多人,其中庄浪州1288人。但这个估算并未将元朝时大量隐漏人口(如王公、贵族、军官、各级官吏所占有的大量奴婢、奴隶、驱丁、农奴等)计算在内。

宋元时期的兰州文宋、夏、金、元统治兰州时期,在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同时,教育、文化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兰州,北宋道教的兴盛、元代官学的设立,是兰州文化发展的两个亮点。

兴隆山道教北宋重视道教,使之在政治上的势力超过了佛教。宋徽宗更是尊崇道教,道教宫观于是遍布名山,“陇右名山”兴隆山自然也不例外,据说早在晋代时,兴隆山就有了道教,唐宋时香火兴旺,被称为“洞天福地”(见张文玲《兴隆山》第40页)。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道教正一派第17代传人秦致通、李致亨在南岳衡山随太虚真人学道,三年后来到甘肃榆中,住县城南门外清虚观,后南寻至兴隆山栖云峰山腰的石窟中修道,因此洞窟坐西向东,名为“朝阳洞”。

秦、李二人诵经修道之余,修缮道观,使兴隆山道教由此勃兴。他们曾游览山景,并即兴在“三圣洞”旁用朱砂各题诗一首。秦致通诗曰:

依天危阁贴重岗,细路萦石磴长;曲涧碧流疏宿雨,夹山红叶映斜阳。

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宋代兴隆山危阁依天、清涧潺流、峰路转、重山红叶的兴隆秋色,犹如道家仙境。李致亨因早年担任宋朝谏议大夫之职,常受奸臣排斥和打击,遂隐居学道。因此,他的诗中便明显流露出仕途失意、隐居修道的无奈之情:

富贵功名久不提,心灰意冷学痴迷;迩来性懒无人识,好向云山深处栖。

秦、李二人在兴隆山栖居、修道十年,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羽化于榆中城南清虚观”(语见《金县志》)。兴隆山道教因为他们的活动才真正兴盛起来。他们隐居过的朝阳洞到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坍塌,由清代内丹家刘一明重修于“三圣洞”

旁,称“二仙洞”。秦、李二仙的题诗字迹在清康熙年间尚存。金代以后至元朝,兴隆山道教一直由全真道主持,成为陇中道教活动的中心。

兰州城隍庙和东华观城隍本为我国古代蜡祭八神之一。南北朝时就有祭祀城隍的记载。唐代祭城隍已比较普遍,不少文学家、诗人如韩愈等人还撰有祭城隍文。人们祭祀城隍,多是为了求雨、祈晴、禳灾、保安宁。兰城隍庙始建于北宋,以汉将纪信为城隍加以奉祀。由于北宋自收复州到金灭北宋不过四十多年,初建的城隍庙规模不大,后毁于1125年的兰州大地震。金章宗明昌七年(1196年),对兰州城隍庙进行原址重修。重修后的兰州城隍庙成为道教正一派的活动场所。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扩建兰州城隍庙,到元末时,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赵文撰《纪信祠记》,耿仲明刻石立于城隍庙纪信祠。《纪信祠记》说,因纪信诳楚被杀,保护了汉刘邦,使之有了汉朝四百年基业。纪信乃忠诚烈士,所以兰州人“祀之”。碑立三年后,元朝灭亡。以历史人物为城隍加以祭祀,在全国独有兰州城隍庙。宋、金、元时的兰州为不设府的州,所以这座城隍庙还不是府城隍庙。“府城隍庙”之称是清乾隆以后的事情。但城隍庙的连续修建,正反映出北宋、金、元时兰州道教的兴盛。

始建于北宋的兰州城隍庙北宋时,在兰州还修建了东华观和九阳观。东华观初名玄妙观,位于今张掖路城关区人民医院东侧。此观坐北朝南,有通明轮藏阁、三清殿、东华殿三大主体建筑,两侧为东廊、西廊,东廊建有钟楼及天皇、东极、三官等殿,西廊建有鼓楼及紫微、九天、三师等殿。整个建筑布局严整,对称,气势恢宏,是当时城东最大道观。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曾有过修葺增新。

九阳观位于雷坛河西岸,今工人文化宫南部,明代改建为金天观。

元代的官学和社学兰州自西汉至唐宋统治以来,在中央政府倡导下,一直重视发展教育,即使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西秦、西夏、金,无不如此。但史志几无所载,今人难得其详。直到元代,对兰州地方官学的兴办才有了明确的记载。

元朝统治者重视地方官学,先后颁行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地方教育体系。规定地方路、州、县各级官府一律设置官学,“选博学恰闻之士以教之。凡诸生进修者,仍选高业儒生教授,严加训诲,务实成才,以备他日选擢之用”(语见《元史·选举志》)。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命各路、县学内设置小学,选请老成者教之,也可以自愿招师或自从父兄学习。“凡师儒之命于朝廷者,曰教授”。甘肃行省为管理地方官学,设置甘肃儒学提举司。在中央和行省的倡导、组织之下,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判官傅梦臣建金县县学;顺帝至元五年(1339年),兰州知州姚谅创建兰州州学(位于今兰州二中址)。兰州州学、金县县学均讲授《四书》、《五经》,教以儒家各经典及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注疏。社学是对农村青少年进行普及教育的教育单位,社学形成于元代,与元朝统治者对农民和农业的控制政策有直接的关系。据《元史》记载,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68年),朝廷作出了这样的规定:

劝农立社,尤一代农政之善者。……诸县所属村疃,五十家为一社,择高年晓农事者为社长。增至百家,别设社长一员。不及五十家者,与近村合为一社;社远人稀不能相合,各自立为社者听。社长专以教劝农桑为务。社长亦奖勤罚惰,催其趁时耕作,仍于田塍树牌,书某社某人地段,设长以时点视。

元代“社”的组织是后世农业社组织的渊源。社的基本功能就是把农民严格控制起来,劝其趁时从事农业生产,从而安定社会秩序。由于社的建立具有稳定性,推行农业耕作技术,进行封建伦理教育就有了社会组织基础。因此,元朝廷同时规定:“每社立学校一,择通晓经书者为学师,农隙使子弟入学,如学文有成者,申复官司照验”(语见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到了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元朝廷重申:

(每社必须设立)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学师,于农隙时月,各令子弟入学,先读《孝经》、《小学》、《书》,次及《大学》、《论》、《孟》、《经》、《史》,务要各知孝悌忠信,敦本抑末,依乡原则,出办束修。如自愿立长学者听若。积久学问有成者,申复上司照验。

到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元朝廷再次强调:“王政必以农桑庠序为先”,所以各社社长的主要职责之一便是:“立学师,每社农隙教诲子弟,教悌忠信,勤身肥家,迁善远罪。”各地按察廉访官都必须认真“劝课农桑,勉效学校”(语见欧阳周《中国元代教育史》)。

在元朝政府的法令、政策规定下,社学于各地纷纷建立,当时的庄浪州(永登)、兰州、金州(榆中)自然不能例外。后世农业社的“冬学”也正源于此,足见元代社学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宋元兰州的战略地位自秦设榆中县、西汉设金城县、金城郡以后的汉唐千余年间,州成为中原王朝阻隔羌匈、经营河西、开拓西域、护卫京师和保障丝路畅通的战略要地。也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核心地区之一。

宋元四百多年间,在汉族与党项,女真与汉族,女真与党项,蒙元与党项、女真、汉族的争夺中,兰州以其地扼南北之势和疏通东西之利,在宋、夏、金、元的经营战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明末清初一位大学者顾祖禹在他的《读史方舆纪要》中有一段十分精辟的分析:

隋、唐盛时,驰逐河湟,未尝不以兰州为关要。及广德以后,兰没于吐蕃,而西凉不复为王土。大中间,兰州亦尝顺命,而仅用羁属矣。宋元丰四年,李宪败夏人,始复城兰州。元初,夏人求复得之,朝议欲割以畀敌。孙路言:“自通远至熙州,才通一径,熙之北已接夏境。今自北关濒大河城兰州,然后可以蔽。若捐以与敌,则一道危矣。”穆衍言:“兰州弃,则熙州危;熙州危,则关中震动。唐失河湟,西边一有不顺,则警及京都。今若委兰州,悔将无及。”遂不果弃。明时自州以北,常为寇冲,往往设重兵驻此,保障西垂。州诚自古圉之地矣。

顾祖禹把兰州放在历代中原王朝的经营西北大战略上,分析州的地位和作用,得出了符合历史实际的正确结论。他提到的“元初,夏人求复得之,朝议欲割以畀敌”一事,正是北宋与西夏争夺中的一件大事。

元丰四年(1081年)北宋收复熙州、兰州,设立熙河兰会路后,打通了兰州经河湟去丝绸之路青唐道的路线,夏在北宋西北的势力被严重削弱,联络厮政权从西、北两面重压北宋的图谋被窒息,经济、贸易也受到重大损失。西夏自然不甘心。元元年(1086年)宋神宗死,宋哲宗继位,起用司马光为相。司马光一向反对王安石变法,对王韶按宋神宗、王安石决策开拓熙河、收复州,设立熙河兰会路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也当成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极力否定。司马光当政后,尽废新法,并按西夏收回兰州的无理要求,要把兰州、熙河全部放弃。作为大史学家,编纂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在兰州地位问题上如此目光短浅,反而斥责朝臣是“见小忘大,守近遗远,惜此无用之地”,遭到群臣反对。孙路、穆衍据理力争,并抱着大宋舆图向宋哲宗分析利害,司马光的倒行逆施才未得逞。就在此间,西夏与厮政权阿骨打密谋相约攻打北宋,商定取胜后州、定西两城归西夏,熙、河、岷三州归厮。元二年七月,双方倾全力进攻北宋,熙河告急。宋军分两路进攻阿骨打,而西夏见宋军兵力强大,连获大胜,未能也不敢如约出兵配合,阿骨打全军溃败,厮政权从此衰落。阿骨打遂于第二年遣使北宋,贡物谢罪,正中司马光下怀,急忙下令熙河息兵。

收复兰州、保住兰州,北宋就接通了与厮的联系,沟通了自兰州西去丝绸之路的青唐线,使被西夏阻隔的丝路河西线贸易通过丝路青唐线得以继续。

北宋灭亡后,金夏对峙,兰州的地位对于两国来说,依然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军事防御、经济交流两个方面,兰州不可或缺,据《金史》记载,金朝大大提升了原北宋兰州的地位,将原兰州下等州提升为上等州,并驻刺史,统领兰州防御。原兰州辖一县增为辖定远、龛谷、阿干三县。增设两城、三堡、三镇、一关,构成互为犄角、前后照应的防御系统。而西夏也不甘示弱,以卓罗和南监军司统领的西夏南部边防部队横居黄河北岸,虎视南岸兰州,遇黄河结冰则倾力南侵,甚至曾一度占据兰州城。在经济交流方面,金、夏更是充分利用了兰州在贸易中转方面的地理优势,通过榷场进行贸易往来。中亚、西域和西夏的物产通过兰州等榷场,输往金地、南宋,而南宋、金国的物产又输往西夏、中亚。金、夏都在兰州中转贸易中分获巨利。

元朝实现国家大统一和疆域大拓展,兰州成为大元帝国的腹地小城市。在军事上,不再需要以兰州为基地经营西北。在交通上,不再以兰州为必经之地去河西、西域(元朝时形成的三条中西陆路交通干道都不经过兰州)。但是,兰州却是去河湟、西藏的重要起点。在经济上,兰州的粮食贸易、茶叶贸易、各民族物产的集散贸易却发展起来,明清兰州茶马互市的兴盛即始于此。

同类推荐
  • 信赖、互惠、共生——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信赖、互惠、共生——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本书以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状况为中心,分别从“19世纪中期以前的东亚地区交流”、“近代西洋殖民主义的冲击和东亚各国的关系变化”、“冷战与冷战后的东亚地区交流”三个专题,汇聚了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专业的中日学者跨学科的讨论成果。
  • 七夕

    七夕

    《七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系列”之第一本《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数年里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如今终于得以付梓出版,作为本书编撰者,为此感到非常高兴,并向大家表示感谢。此书稿因为是编撰,在成书过程中,我通过多方渠道,搜集并参考了大量一手或二手文献资料,均一一注明了出处,在此向众多原作者们表示衷心感谢。如您觉得我应该给您支付一些稿酬,就请尽管同我联系吧。
  •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能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那么编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蝶乡风韵

    蝶乡风韵

    本书以丰富的图文展现了鄞州区高桥镇蕴含的独特人文气质,由二十位鄞州本土作家,从不同的视角打量并记录高桥这块土地,从梁祝故里到名人荟萃,从民间传说到乡土人情,内容丰富翔实,对于了解高桥镇乡土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热门推荐
  • 龙血浴焰

    龙血浴焰

    冲冠一怒为红颜,成王败寇一念间,不要小看男人的承诺。
  • 夙凰落

    夙凰落

    我不过你征途中的炊烟,你不过我执念里的旧颜,你从未爱过我,也从未心疼过我,一只冰凤凰?一只火凤凰?还有一只温润如玉的白鹤!冰火交融真的是世上最完美的么?海天一色,风起雨落,巨浪滔天,我再也不会离开你……可你到底在哪里啊!!
  • 一直爱下去

    一直爱下去

    一生就这么一次,谈一场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吧。不再因为任性而不肯低头,不再因为固执而轻言分手。最后地坚信一次,一直走,就可以到白头。就那样相守,在来往的流年里,岁月安好。惟愿这一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枳为遇见你

    枳为遇见你

    他对小枳说,为了你,我可以放弃任何东西,你可不可以不要离开我。可是,她终究还是走了
  • 源小清我不爱你了

    源小清我不爱你了

    缘分的奇妙或许擦肩而过或许永生难忘。不知源小清的爱情是否长久
  • 人格使者

    人格使者

    这是一个陌生的星球。从地球穿越而来的刘锡瑞,看到的是一个怪异畸形的世界:停滞在蒸汽时代的文明,被禁锢却不断膨胀的科技,储存着历史和记忆的碎片,濒临毁灭的星球······而最匪夷所思的,是人格。在这里,每个人都有两个以上的人格。人格可以切换,不同的人格有不同的能力,但也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刘锡瑞化身人格使者,在处理各种人格问题的同时,还要拯救那些可以改变世界却陷入了困境的伟大人格。只有这样,才能让文明重回正轨。这里是欧兰德,一个乌托邦。
  • 青葱岁月的红与黑

    青葱岁月的红与黑

    梁静、苏一泓、关晓月、王可可、陈挚、宋楚默等一起为我们拉开精彩校园生活的序幕,男主陈挚与女主苏一泓高中同窗3年到大学毕业工作后的感情线交织着女主舍友梁静、关晓月、王可可的友谊与背叛,这么多年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成长的阵痛与感悟,挥霍青春的日子里可曾没有遗憾。
  • 械异世界流浪记

    械异世界流浪记

    陆平本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失恋后的一场醉酒让他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异能和机械的争斗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作为一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受着无形的命运推动,他能否挣脱枷锁?
  • 妖道魔途

    妖道魔途

    修行本来就是逆天而行,什么是正,什么是魔!都是为了追求那缥缈的长生罢了!少年孤儿谢天自幼跟随是师傅修行,在修行之路上,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妖斗!正道圣贤不足畏,魔道巨擘不足惧!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看这坚毅的少年如何一步步踏上属于自己的长生魔途!
  • 追妻81难:邪魅首席追妻狂

    追妻81难:邪魅首席追妻狂

    只不过是借酒消愁,竟然引狼入室。唉,一失足成千古恨!“林莫城,老娘给你钱!一百块!”“好。”某人低头一想,邪邪一笑,这买卖划算。于是乎,就此赖上。某男耍无赖,“叶子,我想要一百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