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说什么样的话。
语言的背后是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决定行为模式。有时一句话就可能改变命运。
学会说话,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你的人生是你“说”出来的
《论语》的第一句话是:子曰……
人类自古以来通过口口相授传递着能量和信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来自沟通,而沟通85%源自语言。
不同方式地说,带给人不同的感觉。
阿方打电话开口第一句是:“有一个问题……”
而同事小悦却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阿方与小悦一样努力,却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看到他就皱眉,而看到小悦却欢喜。他不知别人背后叫他“问题先生”,而小悦却被唤作“小喜鹊”。
如果你聚焦缺失的,当然谈话的内容就有问题。
“这事不可能的。”
“没有办法。”
“我做不到。”
这样的话语总会让人陷入困境,因为你已经向大脑下达了指令:办不到。你的思想先把解决问题的出路给堵死了。
我从小文理偏科。小学时最怕做那种题:一辆红车先跑,时速是多少,随后一辆蓝车开动,时速是多少,问蓝车需要多少时间能追上红车?我的大脑就无法聚焦在问题本身,我会想:红车为什么要先跑?它与蓝车有什么关系?蓝车干吗要追它?
没有聚焦在问题本身上,自然会分散注意力。想得再多再有趣,都与结果无关。
生活中也一样。遇到问题时如果你说“办不到、不可能”,即是负向思维。如果你说“我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凡事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法”,就是正向思维。心态不同,自会说出不同的语言。反过来,语言又可以改变心态,心态决定结果。我们不妨尝试一下:
“我不要被人欺负”改为“我需要别人的尊重”。
“这不可能”改为“一定有方法可以突破”。
“我没办法”改为“总会有办法的”。
你会发现,使用负面语言的人,透露出很强的无力感。而使用正向语言的人,话语间都是有力量的,表达上感觉是动态的。
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说法,说法不同感受就不同。
我离婚了。我恢复单身。
我没有钱。
我需要增加收入。
我欠债了。
我的资产出现负增长。
我从来没想过。我得好好想想了。我被公司辞退了。
我有了重新找寻新发展的机会。以前没有人做成过。
我们有了成为第一的机会。
这件事太复杂了。
我该如何拆解细分去完成它。
我每次都失败。
我从那些失败的教训中学到了什么。
不难发现,肯定的语言,能让人更自信。而一旦形成必胜的信念,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我刚开始在平台上做音频课程时,向经纪人表态:“我会认真听听别人做的精品,争取做好。”而她对我说:“雯立姐,做出你自己的特色。在我心里你已经是最好的了。”
她的话给了我很大鼓励。这也是教练的能力:先成为,后拥有。我们不必等什么条件都具备了才去做,而是先行动,去与目标贴合。因为正向的语言影响了信念系统,信念影响行为,行为产生肯定的语言,是转化自信能力的关键。
一个人的童年如果否定多于肯定,就会导致在成年后不断寻找肯定。正向话语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前几日与女儿交流,问她为什么不愿学习跳舞。我一直寻找机会与她沟通此事,因为她4岁开始学舞,身体素质和身材比例都很好,可她却表示坚决不跳了。这一直是我的心结,想不明白她为什么不愿学舞。终于她打开心扉说出实情:受不了老师每节课都点名批评,叫着你的名字,当着家长和学员的面批评你这不对、那不好,自尊心被碾得粉碎。
我与先生沟通:“其实老师都是为她好,也不是批评她一个人。正向思维还锻炼抗挫力呢!”先生说:“孩子还小,要鼓励为主。如果好话没有发挥出好作用,那又有什么用呢?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尊重她的意见吧。”
设身处地,我也知道被当众批评的滋味不好受。
小时候因为偏科,小学数学老师把我带到教研室,教研室里还有其他班的老师和学生,数学老师当着众人指着我说:“你们看她长得挺聪明的吧,其实笨得很!”我现在都记得她说“笨”字的嘴型。可当年的我没有女儿那么倔强,真心认领、照单全收:自己真的很笨。
30岁去考驾照,教练整天批评我“一塌糊涂”,一下把我带到了童年码头:想起小学数学老师说我笨得很。
语言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好在我一直在学习,在改变。如果没有学习、没有觉知呢?
我们不妨有意识地留意自己说出的话,检查确定自己的语言模式,主要有三大类:扭曲类、删减类和归纳类。
一、扭曲类的语言模式:
1.猜臆式:如“他不喜欢我送的东西”。
2.因果式:如“我没有答应他,所以他生我气了”。
3.相等式:如“你不陪我,就是不在乎我”。
4.假设式:如“你不会在骗我吧”。
二、删减类语言模式:
1.名词不明确式:如“我知道你是个老实人”。
2.动词不明确式:如“你伤害了我的自尊心”。
3.简单删减式:如“我不甘心”。
4.比较删减式:如“他对我最好”。
三、归纳类语言模式:
1.以偏概全式:如“你从来都不关心我”。
2.能力限制式:如“我不能带她走”。
3.价值判断式:如“老实就会被人欺负”。
所有的语言都始于我们内心深层的一些意念,经过大脑中扭曲、删减、归纳三个程序的不断运用,最终这些话会脱口而出。
不难理解为什么阿方脱口就说“有一个问题”,而小悦开口即是“有一个好消息”。语言总是最直接地显示出说话者的身份与信念系统。
人们本能地愿意接近乐观积极的人,远离悲观消极的人。
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语言模式。请留意自己每天说出来的话。透过语言,发现自我,是值得做的功课。
我曾录下自己一整天所说的话,回放给自己听。发现口头语居然是“我觉得”!我开始反省是什么语境下说出这样的话,是否太在意自我?是否太少考虑对方的感受?该如何修正?这成了我一段时间的课题。
我们通过语言与他人,与世界交流。岂能对自己的语言模式一无所知?
好声带好运,好话带好命。如果你说自己是个倒霉蛋,说久了你就是了。如果你说自己总得贵人相助,是个幸运儿,久而久之,幸运儿就是你。
你的人生是你“说”出来的。你说什么,什么就是你。
不会说话,你失去了什么都不知道
一个人能说话,不等于会说话。
语言会暴露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三位优秀的男士都深爱同一位女生,前两位都被拒之千里,唯有最后一位抱得美人归。女方拒绝的原因是她有精神病家族史,怕连累对方。三位都想表达:我不在乎。但他们的说法不一样。
第一位先生说:你根本没病。
第二位先生说:我一定会陪你把病治好。
他们都很爱她。
第三位先生则说:好巧,我也有精神病。
如果你是女生,会选择谁呢?一位否认你有病,一位要舍己救人,唯有懂得共情:我和你一样,才会同频共振。
能讲话不等于会说话。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一句话也能把人说哭。语言是沟通的利器,关键看你怎么用。
我作为“好声音+会说话”课程的研发人,自开课以来时时受到鼓舞。因为这门课帮助了很多人,让更多人的生命因为会说话而改变。特别是其中身份为中小学教师的学员,他们本身就有输出的平台,且极具举一反三的能力。把“会说话”的功夫用在课堂上,学生们更加喜爱自己的老师。好好说话,也是一种功德,也是一种布施。或许老师或父亲无意的一句鼓励,孩子会记一辈子。
在学校,不会说话只会影响到成绩,而在职场与社交场合,不会说话就几乎等于不会做事。
如果不会说话,好事都能办砸。表现如下:
一、自以为是,怎么把人得罪的都不知道。
小学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同学们相互介绍自己的情况。
小红说:“小明,你现在是局长了,咱班同学小亮现在做建筑设计师,你那儿有什么项目可要想到老同学啊。”
小明说:“啊,到时再说吧。我们局合作的基本都是北大清华的专家。”
小明这句话一出,小红很尴尬,在场的小亮则对小明心生反感。其他同学也觉得小明太自以为是了。
任何时候都别忘了:良言一句三冬暖,有话一定好好说。
二、说话负面,影响他人情绪及团队形象。
家庭和团队里,出现说话负面的人,总是让人很头痛。
王老师和胡老师都是认真负责的人,一次他们带同学们去春游。早上一见面,胡老师就对王老师说:“我昨天做了一个梦,孩子跑丢了。”
从这句话开始,王老师整天都很紧张。
接着胡老师闲聊就开始说:“早餐吃得太匆忙,现在胃痛。”
到了中午胡老师说她腰痛,下午脚痛。一路都在念叨。
王老师觉得自己也跟着不舒服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胡老师从头到脚的负向语言带出的负能量影响了身边的人!
团队的能量与语言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部队训练会使用积极口令的原因。因为团队中能量是会传染的!
三、说话不严谨,给工作带来被动。
现在进入自媒体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话语权。怎么说,是关键。
在工作中措辞不当,不经意也可能引发对方的误会。
我朋友是位讲授服务课程的专家,她说一次飞行中听到空乘人员问旅客:“您要炒蛋还是粥?”
她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方式不合适。因为“炒蛋”与“操蛋”发音相近,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可以改为“炒鸡蛋”就更准确了。同时这样问,会让前面的旅客感受到如果早餐只有这两种选择,那就选价值高的,后面的旅客就可能只能选择粥了。
世界上不缺会做事的人,但缺少会说话的人。
职场中我们要注意自己说出来的话,在家庭中更要注意。不能把礼貌给了别人,却无视最亲爱的人。对亲人说话口无遮拦,会伤了他们的心。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
几米的绘本有这样一句话:“小孩子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到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对长辈、伴侣和孩子,心中有爱,要好好说。
千万别让你的嘴,拖了你幸福的后腿。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说什么样的话
什么人说话常常最有影响力?从小到大依次是:父母、老师、领导、榜样或偶像。
1
孩子的一生都在期待父母的肯定。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大女儿终于在得冠军时等到父亲那句话:你是我的骄傲。
而大部分父母是不擅表达的。姜文在《十三邀》中对许知远讲过,他正跟母亲绘声绘色描述自己的作品时,母亲一句话打断了他:“我要去洗衣服了,你的衣服还泡在盆里呢。”对于一辈子操持家务的母亲来说,家务活很重要,持家过日子是大事。可对于儿子来说,母亲的欣赏比什么都宝贵。彼此相爱,却没能同频率地给予或接收。
我记得自己从小对长相自卑,认为自己眼睛小小的,鼻子扁扁的,还有小雀斑……而父亲一直觉得我是可爱的。他形容:我们女儿不俗气。我开始觉得自己独特,与众不同。我的作文一直写得很好,我的声音也很好听,参加演讲、朗诵总是最受瞩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说我气质好。我也认为:是的,就是这样。
我的同学是个大美女,人称“黑牡丹”。明眸皓齿,高鼻梁尖下巴,肤色偏黑且光洁,长得很洋气,我看了都喜欢。而每次有人夸她漂亮时,只要她妈在旁边就会回一句:丑死了!所以即使她很美,她也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珍宝。其实她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很爱她,只是他们不会表达或是怕她太骄傲。参加她的婚礼,她父亲一句“我最亲爱的女儿”,特别打动我。其实她的父母一直非常爱她。这位美丽的同学中年得了抑郁症。她很美,却从没好好绽放过。
从小鼓励孩子,将建立孩子一生的自信。
孩子最初的自信,源自父母。
只是父母常常在孩子入学后,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聚焦于成绩,忽略了孩子其他的宝贵品质。当对自己的孩子说出刻薄的话时,我们不再是那个温暖的父母,而是浮躁焦虑之人。我们需要用成绩来证明孩子的优秀。
2
女儿小学转过学,遇到两位语文老师。
一位的口头禅是: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的班。
另一位则是:你们是我教过最好的班。
权威者的话不断重复,孩子们往往会深信不疑。没人愿意被人说“最差”。
很庆幸,女儿最后遇到好老师。因为这位老师一贯优秀,她对教过的每个班的孩子都说“你们是我教过最好的班”。
我想起有一位在TED演讲的美国老师,她出身于教育世家,而学校交给她的班是最难带的,都是让人伤脑筋的孩子。这位老师对全班同学说:“我来自教育世家,你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我千挑万选出来的,你们有最优秀的品质,是我争取来的!”结果是这群孩子毕业时成绩优异,且特别有创造力。多年后他们一直感恩自己的老师。
教育成功的故事总是很雷同,而失败的故事却很具体。
女儿说最喜爱班主任的课,她总是和颜悦色,她对孩子们的回答总是:“嗯,挺好”,“嗯,不错”,“嗯,请坐”。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读书时答错题,老师会随口说:“开黄腔!”
而女儿的老师总是鼓励他们上课发言,并说:“我是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教出过很多优秀的学生。相信我,你们是泥鳅,我都能把你们拉成黄鳝。你们要相信自己呀!一定要配合老师养成好习惯,终生受益。”
她总是表现得胸有成竹,对自己的能力与学生的潜力充满信心。遇到这样的老师是多么幸运。
语言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信心、价值观。
3
领导作为权威人物给予下属的肯定与否定的话语,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工作时遇到好领导,会受益终生。
20年前在我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时,每日都有上稿量的任务,我感觉压力很大,常常因此焦虑。
记得有一次我陪同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到生产一线考察,合影时我负责拍照,专家对厂长说:“小鹿很优秀。”厂长回了一句:“是的,非常有才华。”
其实那时我都不确认自己是否有才华,而他认为我有,那么我就相信自己有。被领导认同,是每个人的内心需求。在不经意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感觉深深被鼓舞。
我一直很努力工作,当时的状态是一年一个台阶,步步高。
我高龄怀孕,且有流产先兆,医生要求卧床。身为工作狂的我不得不天天躺在床上,不能工作心里也很内疚。当时我的党委书记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一生感恩。他说:“小鹿,你现在身体比工作重要,这是关系到两个家庭的大事。”
5年后书记退休了,他看到我的散文集,对周围的人说:“原来只知道小鹿新闻写得好,没想到散文写得这么漂亮。”
他的鼓舞我一直记在心里,让我一次次确认,原来我这么好。
4
从一个人的偶像崇拜,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价值观。
你喜欢一个人物,一定是他身上具备你特别渴望拥有的东西。你们在一个频道上。
比如,有人喜欢张德芬,因为张德芬说了一句:“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于是内心产生了深深的联结。
比如,有人喜欢罗振宇,因为看到他每一天、每一年的坚持,认同他说:“做时间的朋友。”
比如,有人喜欢胡歌,因为他的经历,他的角色,都看到让自己欣赏的一面。
我每当听到习总书记说的那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就会怦然心动,因为我是幸福教练,我想帮助支持3亿女性得到幸福。
你是什么人,就会说什么话。
发生在重庆的公交车坠江事故让人唏嘘。那位过了站坚持要司机停车,并去推拉司机的女乘客,多少人因她有家回不去。
很多问题,都是一句话的事。它可以化解矛盾,也可能激化矛盾。
好声带好运,好话带好命。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说什么样的话。这一点儿不假,不信你去观察一下:说出怨毒话语的人是怎样的生命状态,常说暖心话语的人又是怎样的生活态度!
谁说过什么话,影响过你的生命
“谁说过什么话,影响过你的生命?”答案就在问题里。
我在做自己的“好声音+会说话”课程中提到这个问题时,通常学员会有两种反应。
一种是:“没有啊,好像没什么。”一脸茫然。
一种是:“有啊,您听我说……”滔滔不绝,仿佛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前一种通常没有深入思考,脱口而出,没有什么人的什么话能影响到你,只是你大脑中的想法。别说语言了,就是经常出现的广告都极可能进入你的潜意识,影响你的选择。
而第二种能立即说出故事的,通常在那个瞬间意识到语言对自己行为的影响。有位女性朋友在商学院的课程中站起来分享:“我来自一个著名的家族,从小父母都说,‘我们家用不着女孩子出人头地。’可我一直觉得被束缚,我偏要做出一番事业来给他们看!”
这是她创业的动力。语言的力量,同样的一句话可以激发你做出与众不同的举动。
有一位女性领导曾在课程中分享自己的经历。这位领导其实我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她,她是高我三届的校友。我们所有人见证她从小到大的光环,她一直是传说、是榜样。每次站在领奖台上的总是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你想不认识她都难。她无疑是优秀的,同时大家又觉得她很骄傲。
而眼前骄傲的学姐站起来分享:“我爸爸临终前的一句话影响了我一生。”
学姐的父亲我见过,是一个又帅又温暖的男人,可惜英年早逝。学姐是家中老大,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学姐的母亲也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在我们眼中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每次大合唱她都是最引人注目的指挥,特有气质。据说她不擅家务,一直被老公宠爱。
父亲在临终前叮嘱学姐照顾好妈妈和弟弟妹妹,并说:“别忘了你是姐姐。”
就是这句话,激励这位学姐更加努力向上,做到最好。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个离我们很远的优等生。如今弟弟与妹妹早已长大成人,她依然会不自觉地像家长一样去“帮助”弟弟、妹妹,后来爱成了负担,有了矛盾。
“因为我是姐姐!”曾经强大的学姐已泣不成声。
这是父亲在她心里种下的种子。她从此做一切事的原动力都是父亲的这句遗言。
一句话可以让人哭也可以让人笑,可能被激励也可能被打击。这就是语言的魔力。有时难过了,可能“说说话就好了”。
关于语言的魔力,我推荐一部电影《庸人哈尔》,又名《情人眼里出西施》。
当哈尔还是个8岁的小男孩时,父亲即将离世,他母亲让他与病榻前的父亲见最后一面。任何人都没想到,父亲临死前对他说的话居然是:“哈尔,你以后找女人,一定要找胸部特别大,屁股特别大的那种!”说话时父亲的神情充满向往!可能是自己这一生被压抑太多。这相当于在这个8岁孩子心中种下了种子,长大后的哈尔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从来只追求胸大无脑的女人,且屡屡碰壁。直到他在电梯里遇到潜能激发大师,剧情才发生反转。
如果你留意,你就会发现曾经有人说过的话影响过你的生命。
我母亲的一句话,影响了我一个行为。
我的声音很好听,从小到大,不断有人告诉我,我非常确认。所以我可以传授“好声音+会说话”的课程。只是我也有遗憾,因为我从不敞开喉咙唱歌。
小学五年级时,参加全校的“六·一”会演,我当时是独唱。当时发生了什么,我现在也解释不清。现场是我唱完一首歌,那歌声就是四个字“天籁之声”,观众席里掌声雷动。站在舞台上的我举起手敬了一个队礼,对着话筒说:“下一首歌是……”于是我又唱了一首!
要命的是,我只有一首歌!但观众都不知道。我下来时老师同学都对我说:“你唱得真好听啊!”
可以想象我得意的样子。批评我的是母亲,她是我们小学的语文老师。她只当面说了一次:“你只有一首歌可以表演。”我实在不明白小小的我为什么会唱“下一首歌”?!
后来我看到的场景都是这样的:不断有老师说:“你女儿唱歌真好听啊!”母亲就扭过头用手捂住嘴小声说:“她其实只有一首歌。”
不记得她当面指正我的过失,只记得她不断小声对他人说:“她自作主张多唱了一首歌。”
从小学五年级起,我就不再唱歌了。
语言,在不经意的工作与生活中影响我们的意识与行为。如果意识到语言的魔力,我们更愿意好好说话,或许我们说出来的话可以鼓舞自己与他人,这是一份无价的礼物。
如果我们说出来的话,就可以带给他人正能量,那真的是一件特别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事。
“老师的一句话,影响了我下半生。”
经常有学员跟我说:“老师,您的一句话影响了我。”
我也很好奇,我说了很多,他们记住的是什么?
“您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所以我选择创业,做自己的珠宝品牌。”
“您说女人的幸(性)福不仅在两腿之间,更在两耳之间!我晓得了原来他也需要甜言蜜语。”
“您说不完美的行动胜过完美的等待,所以我从三四线小城走出来了!”
“您说要让自己流出的每一滴眼泪都变成珍珠,让自己受过的伤都变成勋章。”
是的,这些话也曾鼓舞过我。当初也有人对我说这些美好的话,才支持我走到今天,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留意你说出的话,一句话就可能影响一个生命。
学会好好说话,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沟通交流的最高的境界即是:
一语中的和一语中心。
的,即目标。
心,即内心。
快节奏的生活让大家感觉太忙、太累,有人懒得说话,有人一开口就有情绪,说话怼人越来越频繁出现。
因不会说话而得罪人,最不划算。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那不会说话,则会不经意间得罪朋友。关键是损人不利己。
知识焦虑的时代,很多人都发现自己有太多的知识盲点,想学很多东西。什么热,就学什么。我以为,要学就学最根本的。
在一个剧变的环境下,挑战和诱惑非常多,越是这样一个动荡的时候,越要坚定。不做投机者,保有长期主义的价值观,才有真正的机会。
学什么都应回到常识,打好基础。先学会好好说话,才好做人做事。
有人会笑容满面地看着你说:“我能为您做些什么?谢谢你……”
也有人会耷拉着脸、头也不抬地说:“我不会、不可能、随便……”
别让负面的话语脱口而出,你不爽别人也不爽,没人愿听你的抱怨与攻击,那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别把脸色甩给别人看,那是一种让人讨厌的表情,没有人愿看你的脸色。
给人一句好听的话,给人一个好脸色,轻松赢得好人缘。让人坐卧安宁,到哪儿都让人觉得舒服。
游客问迪斯尼的工作人员:请问游乐场几点关门?
答:我们为您服务到晚8点。
回答了问题,同时让您感觉舒服。
曾参加一项体验活动,教练向最后一位男士发出明确的邀请:
“先生,您可以站到前面来吗?当我们开始体验后,大家将跟随在你身后。”
“无所谓。”他答。然后,懒洋洋、慢慢地站到第一位。
一句话、一个小动作就暴露了你的思维模式与处事风格。
父亲:你看你的考试成绩?地理60分,政治20分。
儿子:地理卷上这些地方我也没去过呀,政治考的会议我
也没参加。这学校出的什么题?
父亲:换学校!
我们每天说出来的话,都在产生影响力。
人是靠感觉的动物,感觉对了,什么都对,感觉不对,处处是误会。
工作中领导交代一项任务,如果你说“我不会”,对方怎么想。你换种表达“我可以试试”。其实还是不会,但态度变了,彼此的感觉就变了。
小小的细节,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生活的竞技场,每句话背后都透露很多信息。
人人都需要沟通交流,需要开口说话,怎么说?是个学问。
天南海北,时政娱乐,泛泛而谈,花了大把时间却与目标无关。
直奔主题,没有铺垫,对方感觉太唐突,连说话的兴趣都没有。
少言寡语,自动放弃话语权,白白浪费了好时机。
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让对方感觉如鲠在喉,他会愉快地反馈你吗?
高声喧哗,让朋友、家人及周围的人都会感到尴尬。你自以为是的快人快语,实则是无礼的表现。
……
而如果会说话,就会多一分理解与支持,可能会多个朋友,多个信息,多个机会,多种可能性。
有人说心理师与教练最好赚钱,因为只需要听人家说话,自己少说两句就可以了。
其实心理师与教练需要大量的学习与实践。他们的倾听是有层次的,他们的每一个问句几乎都能引发人对自我的思考与发现。
如果世上只学一门课,我建议学习如何好好说话。这种学习不是消费,而是投资。一是对自己好,二是对家庭好,三是对事业有利,四是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每天说出的话,带来对自己的正向或负向的自我暗示。会说话,张张嘴,即赢得人心。未来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有心人,会说话。
好好说话有套路,是要学习的。学会了就是你的,且受用一生。
一语中的,快速达成彼此合作的意愿,提高效率。
一语中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最值钱的就是人心所向。
把话说好,最划算。
轻松练一练
签名:阅读时间:
1.从记事起到现在,谁说过什么话,这句话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你身边可有语言影响生活的生动案例以及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3.你如何看待语言这个“小变量”,请写下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