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回到十八岁吗?我不想。
这大概是一个Flag。题面是: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我说:三十而立,四十不腻。有女生改成:三十而丽,四十不腻。大约在她的心底“丽”怕是要比“立”来得容易。那么这里“立”的究竟是什么?
传统价值观是成家立业,就是要有自己从事的一份事业。现代语境里大约是有房有车有老婆有孩子,你得配齐!这应该是狭义语境上的“立”。而我以为,“立”一定是独立三观的树立。独立三观这件事很难吗?很难。它是你对你所向往生活的立意,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道题特别难,难到有些人活了一把岁数了竟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还有人活了一把岁数了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
近来,我照镜子慨叹岁月如白驹过隙,脸上的细纹越来越明晰。但我扪心自问:你真的还想回到十八岁那慌张的岁月吗?答案是:我不想。我好不容易熬到自己活明白的年岁,可以不被谁裹挟,也不用看谁的脸色,不慌不忙又大胆地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甚至即使明天失业,也会泰然处之,为什么要回到除了一脸胶原蛋白再什么都没有的十八岁?
选择的自由太重要了,知道自己要什么太重要了。
顺手去帮助可以帮助的人,可以演说影响更多的人,可以写书传递一些正向的东西,去从事投资的事情挖掘社会的价值,这些都很美好。
把自己交给时间,做时间的朋友。在想虚度时光的时候虚度时光,在工作的时候高效划分自己的单位时间,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世界和自己,打碎自己再去黏合,扩大自己的认知和心的边界。
小学时候老师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那个时候我不能理解里面的深刻含义,觉得不过是一碗为了押韵的“鸡汤”。年岁越大,践行的时候,你反思过往,才明白觉得这句话好笑的年岁,是因为心不够大。做时间的朋友,把自己放在人生的时间轴上,你得明白:踏实和运气同样重要,没有那么多一蹴而就的成功,很多事情是需要时间的累积才能达成的。
一个人拥有独立三观多么重要,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后来发现自己不被世界改变已经实属不易。年岁越大,发现周围越是趋同的人类,他们相似的皮囊下架着相似的灵魂,他们像一大波僵尸一样向你袭来,如果你被他们咬一口,就会变得跟他们一样。你高歌着:“我们不一样。”僵尸们会轻蔑地扔一句:“傻×。”
三十的时候没“立”好,到四十的时候就很难“不腻”了。腻是什么?是鸡汤上飘着的油。整个汤看着混沌,得撇去多余的油脂,方显清澈。那层“油”有什么危害呢?首先脑子肯定是拎不清的,对新事物嗤之以鼻,对年轻人的做法不认可。总觉得过去的是对的,过去的才是好的,特别是在剧烈变化的中国,还按照老的方法论操作。人最该保养的真不是皮囊,而是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好奇心没了,真的就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让自己“不腻”的方法?我给自己开的方子除了少吃多动,还有保住少年之气,怎么保住少年气?对世界充满敬畏之心。还有很重要的是不倚老卖老,而为老不尊那是万万使不得的。
我有“三不”准则,是我在不多不少的人生岁月里的参悟,一直都很管用,也是自我暗示,百试不爽。
那就是:不将就,不被裹挟,更不惧未来!
喏,给你咯!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开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