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需要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帮助我们深入读书的方法之一。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的记忆力再好,也不如笔头记的准确、牢靠。这是从加强记忆力角度而言的。记笔记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理解内容、研究问题。
怎样做读书笔记,有个方法问题。做笔记的方法很多,有人用这种方法收效大,有人用那种方法收效大,有人几种方法兼用。现在介绍几种做笔记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抄书法。
这个方法就是抄录原书。中外学者有许多人都有抄书的习惯,而且从抄书中获益不少。关于抄书的好处,作家姚雪垠是这样说的:“我的经验是抄录原书。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我们对原书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读书的增多会有变化。原来你摘录的大意未必正确,只有你把原书原句子照抄下来,过若干年以后你的认识发展了,再去看会发现新的意义,获得更为正确的理解。”
当然,抄书也并非十全十美,它费时太多,不易做到。
第二,摘录法。
它与抄书法十分近似,但又不同于抄书法,它们的根本区别就是抄书法抄的多,摘录法只摘录少部分。摘录法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某一段文字,表达了精湛的思想,有独到的见解,或者文字有很强的感染力,便把它摘录下来。这种方法能抓住文中的精华,便于今后翻阅,反复学习。这种方法做起来并不难。就是容易犯同抄书一样的毛病——不动脑筋,照葫芦画瓢,随例摘录,不分主次。摘录是摘了,却没有收到应有效果。
第三,摘要法。
它与摘录法有相同之处,即都要摘抄,也有相异之点,即摘要法突出一个“要”字。如果说摘录法可以把整段文字摘抄下来,那么摘要法则只能摘其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读书的时候,找出最重要之点,简明而扼要地摘下来。
第四,提要法。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提炼出最重要的论点、论据,用自己的话,简短而明了地写出来。写出提要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必须把握了整篇文章或全书,才能知道哪是重要的,哪是次要的,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写出提要。提要难写,用处较大。它既是对全书的消化过程,也是研究过程。一篇好的提要,对掌握全书有很大作用。
第五,批注法。
在读书的过程中,大脑积极活动,随时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或是闪光的思想火花,批在书的旁边或书眉上。批注多了,就会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不但有利于加深对书的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研究新问题。
在我国历史上,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都为后人研究中国古典小说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也是我们采用“批注法”应该学习的。
第六,写读后感法。
就是把自己读书的感想、认识,读书时引发出来的新观点(与书相同的或相异的),书写出来。读后感顾名思义在“感”字上做文章,要有感而发,不能无感硬凑数。有人写了读后感有很大收获,有人则没有收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感还是无感。
以上提出五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可以五种穿插使用,也可以只选用其中一二种或三四种,好像十八般武器,谁用哪种合适就用哪种,要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
总之,读书做笔记的方法很多,有意者不妨一试。
摘自《读书方法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