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在推进素质教育时,都要加强对学习者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都要在一边推动教育管理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结构改革,一边大力推动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创造新的教育,创造适应新教育需要的新的课程与教学。这种努力,一方面表现为更加重视体验学习与发现学习,创设了研究性课程、小论文写作与社会调查等实践性课程,积极进行以科学实践与科技制作为代表的活动课改革,以及开设着力引导学习者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并学习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实践课等等。特别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是学习者自主提出问题、展开调查、收集数据、形成解释并评价检验成果,以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主题活动形式培养学习者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把教学与社会实践、科学研究联系起来,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学创新的另一种努力表现为改进讲授技巧和丰富教学手段,目的是提高学习者听讲学习的积极性。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加强直观教学与演示、模拟试验,运用现代声像与计算机技术强化讲述讲解的效果,调动学习者的各种心理需求,努力使学习者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配合教师的讲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与爱好等等,近年来进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主体教育等等教学改革的尝试,也都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不可否认,这些改革试验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落实学习者主体地位,但总体上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仍未能充分体现,学习者活动的空间仍受较大限制,从每位学习者实际出发去组织教学,仍然难以真正实现。当然,现阶段课堂教学以接受学习为主,接受性学习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这是由中国尚不发达的现实国情决定的,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基础教育的基本性质决定的。无论是研究性课程,实践活动课程,还是远程教育网络,都只能是课堂讲授的补充,都需要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都需要在学习者掌握必需的读、写书、交流、分析和综合等基本学习工具或方法的基础上实现。所以,改革的目标不只是要加强体验学习和发现学习,更要改善接受学习,积极探求接受学习的新形式。
三、接受学习也是一种传播形式
我们知道人类的传播形式有四大类。口头传播是最先产生的。它是由巫师或圣者代表神或自然,耳提面命地传达神祗自然的指示。其象征仪式与咒语很复杂的,只有经过代言人的解说才能为人所知。主宰者是神祗及其代言人,广大受众则只有奉命照办的义务。后来的英雄传奇和神话传说,也是通过游吟诗人或史诗故事讲述者口头传播,虽然神圣的光环有所减弱,而传播者与受众的地位高下与主动被动关系却保持不变。第二种传播形式是书籍传播。文字与印刷术的发明使传播活动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受众主动选择下进行。尽管限于经济条件的制约,读书人很难找到书,著书人想把见闻与思想变成书籍也很困难,但是受众(这时叫读者)毕竟有可能挑选读本,也有可能放弃阅读,甚至还能用加批注的方式与古圣先贤讨论问题。虽然著书是“圣”“贤”的特权,虽然书籍大多是“经典”的同义语,但是随着印刷术的普及,读者群开始出现,这就使受众(读者)的权利开始纳入著书人的视野,他们的地位也开始有所上升。大众传媒是传播的第三种形式,其中以电视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尤为突出。因为音像传播需要投资巨大的设备支持,传播重又成为少数人(电视台老板、主持人、明星与节目制作人)的特权。尽管受众(这时叫听众或观众)可以用频道开关来表示不满,但无形的手却会指挥许多掌握传播权力的人,用最直白浅显的图解方式(例如肥皂剧)剥夺受众的思考权利,以致创造出电视痴呆症的怪病。大众传媒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的基于口头的传播形式,加大了信息流通的速度与广度,也影响接受者发挥主体性作用。传播发展的第四阶段是网络媒体的参与。以文字文本为基础,辅以多媒体的信息网络,不仅使信息数量成百上千倍增长,而且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质量,文字与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使阅读重新成为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使阅读者的阅读兴趣、选择权利得到尊重。网络传播淡化了传播者与受众的界线,甚至让每位上网者都有了发布信息的权利,也都产生了面对信息海洋无所措手足的困惑。网络传播时代,是需要学习者以更强的主体精神去积极探索,去解释、加工、改造信息的新阅读时代。学习化社会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由此反观我们的教育活动,传统教育似乎只徘徊在口头传播时代的传播活动里。尽管具备权威教材,具备各种参考读本、实物模型、辞典与因特网,但学生的知识却依然是听来的,还是在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完成传播任务。很多理科教师讲述的内容甚至例题都与教科书毫无差别,学习者的职责是会听讲,教师的职责是讲解,以致相当多的学生养成了除了做题以外不看教科书的习惯;这中间语文课似乎例外,课文总归要读一下,可惜考试内容却往往是课文之外的解释,是教师传达的各种微言大义,结果关键还是听讲,阅读依然不起太大作用。学习者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影响下,虽然进行了系统学习,也认识了若干汉字,然而却不会阅读,不喜欢阅读,不习惯阅读,特别无法通过阅读来学习新知识发展自己,当然也就很难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要求。譬如说,当前社会上各种名目的培训学习班风起云涌,花样繁多,人们似乎只有重新听课,才能学会新知。甚至自学考试这种以“自学”命名的制度,相伴而生的仍是各种以辅导为名、以面授讲课为实的成人学校,阅读学习总是竞争不过听讲。
其实,以阅读能力为基础的信息网络时代,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个民族都需要整体提升学习能力以缔造学习化社会,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习者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因为,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更加关注学习者阅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意识地帮助学习者与教材、报刊、一般图书、网络世界建立直接联系,并使教师从重复教材、转述教参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而以创造性地指导阅读、提供帮助、创设学习环境作为主要工作方式,就一定会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大大增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与选择能力,从而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实现接受学习乃至整个教育的现代发展,使其更具有因人施教、开放、民主和高效的特质。
四、阅读学习的重要意义
阅读学习,包括发展性阅读与功能性阅读两种,比较重要的是功能性阅读。发展性阅读,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基础阅读能力,主要任务是识字、掌握阅读技巧和增进理解能力,还包括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形成良好的眼动习惯,发展有一定速度的流畅地默读、朗读、速读技巧,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并作出评价的能力等等。功能性阅读,其基本目的是获取信息。按美国学者A·T·哈里斯的观点,功能性阅读应具备的能力因素有:对阅读材料的检索能力(应用索引、图书、卡片、档案……寻找信息);对信息资料的理解能力(包括一般的阅读能力和专业的阅读能力);对所需材料的选择能力;对所读材料的组织能力(概括、提纲挈领等)。就中小学教学而言,培养发展性阅读能力,主要是语文,特别是小学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教师应该着重指导学习者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增进理解能力,并在阅读实践中锻炼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其发展功能性阅读能力奠定基础。当然,其他学科也同时有责任培养发展性阅读能力。比如怎样阅读数学书籍就不能全由语文教师去指导。培养学习者的功能性阅读能力,让学习者通过阅读学习新知,发展能力,形成新的价值观念与态度,则是所有使用文字或网络教材进行教学活动的学科(包括语文学科)的共同任务。
身处信息网络化的时代,我们要提倡阅读学习,但除了提倡识字或提倡读书消闲,还要学会功能性阅读,学会通过阅读获取新知,发展自己。为此,学会阅读学习,至少有以下四项要求:
(一)学会检索
在速读或浏览中,学习者应该学会发现新鲜信息,学会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学会选择相同相关的信息,学会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与矛盾,还要学会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既定目标、修正个人认识等等。总之,要有目的的阅读,不仅要围绕目的进行阅读,而且要在阅读中转变自己。在这里,检索首先反映的是主体状态,是学习者对信息的取舍态度和处理方法。越是成熟的学习者,越是知识丰富、判断力强的学习者,那么,他的检索能力必然越强,他的阅读学习效率也自然会越高。
(二)学会提问
理解的基础就是提问,阅读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问。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学习主体必然伴以大量的联想。提取、建构、解构的思维活动,使新的信息符号与个体头脑中的信息符号以至记忆表象结合起来,从而接纳理解新的信息或者修正固有的认识。学会提问是指,学会寻找新旧信息之间的矛盾,寻找信息符号与记忆表象乃至生活实践之间的矛盾,并在矛盾中发现其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没有问题就难以彻底理解,而没有理解,新信息就不能成为个人认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提问是阅读学习的环节之一。提问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但无论如何要学会发现问题,“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拜倒在书籍面前,以为书上的就一定对,批判思维能力匮乏,这是主体性不强的表现,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三)学会讨论
这里所谓的讨论,包括显性的个体和个体之间的讨论,还包括在同一个体进行的隐性讨论,就是自己从双方面想想,自己同自己也要讨论。在阅读中,倾听是讨论的基础。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主动获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尤其要善于听取反对的意见。寻找证据是讨论的关键,是为自己或为对方寻找实际的证明材料或观点主张的逻辑关系。对学习者而言,学会讨论就是学会倾听,学会在实际与逻辑的证据面前修正自己的认识,服从科学真理而不为情感或利益牵制。学习者还要学会与同伴、与不如自己的人讨论,学会同强过自己的人、同长者或权威讨论,正是在这种讨论中,学习者个人的阅读行为,会转变为学习者之间及学习者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互影响、交互启发的合作活动,从而把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实现个人阅读活动的社会化。在网络学校中,实时交互的信息传递,也正是现代阅读形式的重要表现。学会讨论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把学习者置身于社会背景之中,处在交流的环境里,促使学习者在参与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从而把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进一步统一起来。
(四)学会验证
阅读学习,缘于它是一种学习活动,它就不能只在文字文本的观看或个人思考的层面上停留,而一定要与学习者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因为真正意义的深层次理解,也必然要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学会验证,就是学习者不但要学会搜集现成的数据,搜集文字材料或实际生活中的证据,而且要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调研方案,取得新的数据或证据,来证实或修正个人的认识,证实或修正书籍中的观点。包含验证在内的接受学习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接受学习,前人的认识成果,只有经过验证才能完全转化为个体的认识。学会阅读学习的目的或归宿是学会验证,只有学会验证,学会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技巧去解释实际问题、改造实际状况,人们的认识才会产生新的飞跃。在面向以创新为特征的新世纪的严峻挑战时,自觉地把认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仅是体验学习和发现学习的要求,也是接受学习的最高标准。当我们把学习同实践联系起来,把学习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学习就会更有实效,更有动力。就中小学教学而言,验证可以有多种形式,也会有种种条件限制而无法全面展开,但是,必须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就培养验证意识,必须尽可能创造学习验证的机会,培养其相关技能态度,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是一个必须认真实现的要求。
学会检索、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学会验证,这一系列的过程虽然很复杂很系统,但这还不是学会阅读学习的全部内涵所在,而且其中若干认识与活动机理我们至今也还不能完全地准确地把握。但是这四个方面确实是传统教育中比较容易忽视的,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也是特别薄弱的环节,又是接受学习改革的最富有生命力的突破口,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适应学习化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要求,是需要在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实践中着力探索的重要方面。只要相关的各界有识有志之士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共同创造,我们坚信一定能够在这些方面取得更加深入更富意义的成果,这种以接受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学校课堂教学,也因此会在网络背景下迈上新的台阶,走上新的高度。
用案例教学法优化教学模式
当前,素质教育正在大力推行,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了必须切实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注重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与此同时,还必须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一方面必须给传统教学方法以新的内涵,另一方面必须引进一些发现、探索、归纳和推理的现代教学方法,从而建立科学和合理的教学模式,从真正意义上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而从财经专业课理论性、应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出发,科学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则会成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案例教学法,它是一种将理论联系到实际的、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它要求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教材,运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并作出判断和决策,借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从中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因此,进一步认识了解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势,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有其现实意义。
一、优势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