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率领的以第三十军千余人组成的支队,于3月14日晚向南行动,深入祁连山区,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大部分成员随行。第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因途中负重伤在深山中“坚壁”被敌所俘,牺牲于青海西宁据《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人物志》记载,熊厚发同志是在祁连山草岭大坂(今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战斗中牺牲的,见该书第784页。。支队经过三天的急行军,摆脱了敌人的尾追,17日到达丰达板,休息两日后向西进发。渺无人烟的祁连山区,当时气温常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一眼望去全是冰谷雪岭。部队无粮无盐,衣破鞋缺,遇到极大困难,不少人又被祁连山的风雪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当时赖以维持生存的唯一手段,就是猎取黄羊、野牛、野骆驼,架火烧熟和着积雪吞食。白天依靠指北针辨别方向,晚上就宿在冰窟山洞之中。尽管如此困难,英勇的红军战士依然没有动摇对革命的信念。
3月23日,西路军工委致电援西军总部转中央军委:“我们今日已到青海之巡堡以北约三日行程处,明晨决继续设法越过祁连山西面,相机到敦煌。”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616页。他们翻越终年积雪的祁连山,继续西行。中央当即电示要保存力量,团结一致,设法进入新疆,并谓将派陈云等前往迎接。中央的指示给了部队以极大的鼓舞,使部队增强了信心和力量。该支队当即电复:“坚决执行中央指示,向新疆前进。”
李先念所率的支队于4月5日到达酒泉西南山中,当时有900余人,枪600余支,准备向敦煌进。西路军工委致电援西军转军委:“估计现有力量,如无外援,决难在敦煌立足,以因人员饿疲至极,武器弹药已太少,以及地形与敌骑的限制,实无与较强敌人作战的可能。我们慎重考虑前途,只有在敦煌稍休息,迅速到新疆,赴远方学习,请转中央,速向国际和新疆交涉。”毛泽东、朱德致电刘(伯承)、张(浩)转告西路军工委会:“远方对西路军进入新疆赴远方求学问题已决定了。为此,目前西路军必须到达星星峡。他们在该地迎候你们,你们不应在敦煌久停,而应尽可能只休息两三天,最迅速地取得粮食和骆驼,向星星峡进。”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623~624页。
该支队全体指战员,扶伤带病,在冰山雪岭中继续前进。又经11天艰苦行程,于4月16日在安西东南之石包城石包城:今名石包城乡,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西部,西北距安西县城约100公里。跨出祁连山口,全支队尚有850余人。西路军工委电刘伯承、张浩转军委:“我们今(十六)日到石包城,距安西两站半路,距敦煌四站。”“为争先机我们遂改向安西前进,到安西后稍作休整,即向星星峡进。”部队在石包城休息三天,得悉安西城内仅有敌军一个排驻守。为得到短暂的休息补充,西路军工委决定进攻该城。
4月22日,进至距安西一百四十里的蘑菇台,万佛峡道士郭元亨支援红军粮、油、盐和牛、马、骡子。23日,进至踏实。24日,进至安西城南十来公里的十工村,稍作进攻准备,即分两个梯队向安西进发。不料敌刘呈德团当日赶至安西。因此,当前梯队进至安西城东关,即遭敌猛烈反扑。由于情况变化,部队即撤至城西南的五营村、王家屯庄、康家庄一带。25日,击退敌数次进攻,当晚急行45公里,于26日晨到达由甘入新疆的要隘——白墩子白墩子:位于安西县西北部,距县城约23公里。。敌骑兵、步兵接踵而至,部队且战且走,于黄昏到达白墩子西北25公里的红柳园红柳园:位于安西县西北部,距县城约40公里,西北距星星峡约100公里,今属柳园镇。,又与敌激战后,向戈壁滩深处转移,进入一望无际的大戈壁。茫茫戈壁,白天骄阳如火,入夜气温剧降到零下数十度,不时狂风怒吼,飞沙走石,使人难辨方向,荒凉的戈壁滴水皆无,指战员们竟不得不饮人溺、马血。这样经过三昼夜的艰苦行军,方走出大戈壁,于4月底到达甘、新两省交界的星星峡。至此,这支队伍在李先念、李卓然等的领导下,经过47天的行程,终于战胜了雪山、戈壁的极端艰苦环境,粉碎了敌人的追击堵截,脱离险境,保存了420余人的骨干力量。
5月1日,党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等,带着由几十辆汽车载运的衣被食物到达星星峡,前来迎接和慰问。指战员们在受到严重挫败和历尽千难万苦之后,一旦见到亲人,莫不欢呼跳跃,激动得热泪盈眶。陈云当即向部队作了亲切讲话。他在转达了党中央的关怀慰问以后,指出:革命斗争有胜利也有失败,只要保存了有生力量,今后仍然会发展壮大起来,现在的几百人,就是以后发展到成千上万人的基础。
“五一”节后,部队换上新装,乘车开向迪化(今乌鲁木齐),随后在迪化组成训练队,进行军事政治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分批回到陕甘宁边区。
西路军失败的教训
西路军自1936年10月下旬渡过黄河,到1937年3月遭受失败,历时4个多月。在此期间,为了执行军委赋予的打通“远方”的任务,指战员们不顾长征的疲惫和弹药物资的匮乏,以有我无敌、不畏艰险的无产阶级英雄气概,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与优势敌人进行了顽强战斗,尽了最大的努力,先后毙伤敌前敌总
指挥马廷祥以下25000余人,但是终于遭到失败,造成了方面军诞生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损失,教训是深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1)全局的战略要求,使西路军滞留在河西走廊地区,丧失了宝贵的时机。1936年10月中旬,西路军开始西进时,走廊西部敌人兵力空虚,是较易接近新疆取得外援,然后回师东击的。始因河东主力红军准备执行新任务需要策应,西路军奉命坚决保持东边回旋地区,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的根据地,并造成策应主力红军西渡的假象,以迷惑敌人。继而,为配合友军粉碎蒋介石派兵进逼西安,破坏停战企图,又奉命停留在临(泽)高(台)地区,集中全力反攻尾追之敌,并大大向东扩展根据地。这样,就使西路军无法摆脱优势敌人的纠缠,在战斗中损失万人,难以实现中央及军委赋予的打通“远方”的任务,而陷入绝境。
(2)河西走廊地区当时不利于建立根据地。该地区既没有黄麻起义前那种革命形势,也没有方面军进入川北时的军阀混战的局面。河西马家军内部比较稳定,相互之间矛盾不大,红军一进入河西,敌便能集中全力前来拼战。那时走廊地区没有党的工作和群众基础,在敌人进逼下,群众不易发动。加上地处沙漠、雪山之间,人口稀少,气候寒冷,物资匮乏,且地区狭长,地势平坦,居民村落多为堡寨,利于敌骑兵行动,不利于红军特长的发挥。在走廊地区作战期间,西路军虽然作了极大的努力,仍然无法立足,既不能缴获于战场,又不能补给于当地,始终处于无根据地作战环境之中。1937年3月2日军委主席团致电援西军曾指出:“现在已经明白,西面是不能生存的。”
(3)西路军在军事行动处置上亦有失误。开始西进时,对敌马家军估计不足,未能集中兵力给以沉重打击,迅速打开战局。高台失利后,亦未能采取断然措施,迅速脱离险境。实施《平大古凉战役计划》时,如按1936年11月8日中央指示的“作战时集中兵力打敌一个旅,各个击破之”的方针,不分兵略取古浪、凉州,而全力对付追敌马元海部,歼其一部,挫其凶焰,作战就会主动些。1937年1月下旬,形势已对西路军极其不利。1月24日中央又有“行动方针以便利击敌、保存实力为目的,行动方向由你们自决”的指示,未能下定决心不惜牺牲一部,排除万难,迅速东进或立即向西冲去,而是固守倪家营子,坐待消耗,直至这支饥疲之师弹尽粮绝,遭到失败。
录自《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此《战史》由红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编写,经红四方面军战史修改委员会讨论审改,报经中央军委审定批准,由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出版。这里节录的是第八章第一节的全文,详细记述了西路军西征河西走廊的战斗历程。第八章的结语指出:“西路军坚决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其英勇斗争和伟大业绩将永垂史册。”文内小标题是原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