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锡全
一、尖首刀的发现
1996年,山西盂县古城址附近出土,估计约200余枚。据云刀币出土后散失。中国钱币博物馆征集到数十枚。一泉币爱好者收藏有数十枚,其中一枚大型无字原始刀,通长17.6、首宽2.4、环径2.4厘米。见《中国钱币》1998年第2期唐晋源文。
……属于甲型者,河北怀来出有无字大刀8枚,山西盂县出土无字大刀1枚。河北平山灵寿故城内早于城址一、二号遗土中出土56枚,灵寿县近期出有2000余枚,山西盂县古城附近出有200余枚,河北藁城县北楼村出土有10余枚,总共约有2500枚左右……根据如上记述,各种刀币出土的大致地点如下:
甲型:山西盂县,北京延庆,河北怀来、平山、灵寿、藁城;
二、尖首刀的研究
我们根据河北藁城、平山、灵寿及山西盂县等地出土的早期弧背大刀上的铭文,初步考证,即九,即游,可能与仇由国有关。仇由国在山西盂县,为白狄,属鲜虞,公元前489年为晋所灭……弧背大刀为春秋晚期前肥、鼓、仇由、鲜虞等国所铸行,中、小型弧背刀为战国早期代鲜虞而起的中山国所铸行,均属白狄系统。
三、尖首刀的分型分式
根据如上提出的分析论证,我们暂且将目前发现的尖首刀,分为甲、乙、丙、丁、戊等五型十一式。
甲型弧背大型尖首刀,包括原始刀或无字大刀。其特点主要是形体大,刀背弧度大,刀首和刀身宽,首刃呈斜坡状等。依其形状,可分为三式。
Ⅰ式 原始刀或无字大刀。形体硕大,弧背凹刃,刃部无廓,或较锋利,首刃为斜坡,刀脊背外廓凸厚止于与刀柄相接处,刀柄较宽,柄之面背各有两条竖线,刀环较大,为椭圆或圆形,素面无文。通长16.3~17.7、首宽2~2.4、环径1.9~2.6厘米。重14.8~23.6克,多在18~20克上下。
Ⅱ式 宽首弧背大刀。形体较大,刀首特别宽,首刃斜坡较长,弧背凹刃,刀刃无廓,柄较短,刀脊背外廓凸厚止于与刀柄相交处,刀柄面背各有两条竖线,少数柄背仅一条竖线,刀面多有单个文字,二字者少见,文字所在部位不一,但靠刀身下部者多见。一般通长16.7~17.6、首宽2.2~2.8、环径多在2厘米左右。重11~22克。多较轻、薄。平山灵寿故城春秋晚期遗址出土这类刀重11~15克,多为15克。北京延庆军都山葫芦沟出土的一枚,通长16、首宽3.2、环径2.15厘米。
Ⅲ式 窄首弧背大刀。与Ⅱ式相比,刀首相对略窄,形体修长,首刃斜坡相对较短,刀柄比Ⅱ式长,弧背凹刃,与Ⅰ式形体接近,刃无廓,刀脊背外廓凸厚止于与刀柄相交处,刀环多圆形,刀柄上下宽度基本一致,柄面背各有两条竖线,刀面、背各有1字者较多见,少数刀面有2至3字,文字多在刀面中部或上方,有的刀面或背面文字下方靠柄部有数字符,个别面背同文。一般通长16.1~22厘米。重14.4~22.5克。
四、尖首刀的国别
甲型尖首刀主要出土于太行山西侧之山西盂县,河北怀来、平山、灵寿、藁城等地,甲型Ⅱ、Ⅲ式又出于灵寿故城属于鲜虞族的春秋晚期遗址内,刀上铭文、等经过我们考证,就是位于藁城附近的春秋晚期白狄小国肥与鼓。刀铭其他地点均在燕与宋、卫、齐、鲁等国交接的中间地带。这些与史书所载白狄于春秋中晚期的崛起及活动区域相吻合,年代可考,史迹可寻。故这类刀中Ⅱ、Ⅲ式均应属白狄之肥、鼓、仇由、鲜虞等国所铸无疑。至于甲型Ⅰ式刀,虽不易断定为白狄,但必由北方游牧民族“戎狄”或“北狄”之常用生活用具刀削所演变,即不属白狄,也当属某狄或戎,故笼统称之为“狄刀”。
五、尖首刀币的铸行年代
根据尖首刀的出土地点及刀铭所反映的内在联系,通过对铭文的分析研究,我们已经将“剕刀”释读为“肥刀”,将“”释读为“鼓”,均为春秋时期河北藁城附近的两个白狄小国。据此,结合有关史实,尖首刀的年代问题即可推定。
关于白狄问题,尽管有些不同看法,根据有关文献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其大致情况可以这样概述:春秋中期,白狄代赤狄崛起于西北。后来它逐渐发展,顺着原来赤狄的路线,逾太行山而东,到了宋、齐、鲁、卫之间。按照传统的说法,白狄本是赤狄的分部。公元前628年“狄有乱”,证明白狄已经独立。后来赤狄衰弱,白狄代之而兴。白狄分为肥、鼓、仇由、鲜虞四部。鲜虞最强,其余三部从属于它。肥在今河北藁城,鼓在藁城东之晋县,鲜虞在今正定,仇由在今山西盂县。后来诸国为晋所灭,战国时其地分属三晋、中山和齐。公元前530年晋灭肥,前520年晋灭鼓,前489年赵鞅伐鲜虞,同时灭了鲜虞同盟仇由氏。鲜虞灭年虽不可能确知,但代鲜虞而起的中山却见于公元前492年。《左传·衰公三年》:“齐、卫围戚,求援于中山。”杜注:“中山,鲜虞。”此年可能为鲜虞改名中山之始。前406年,继鲜虞而起的中山为魏所灭。那么,诸国灭年则为尖首刀断代之重要依据。
类似刀铭剕尖首刀币出现于春秋中期前后,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结束于战国晚期,盛行于春秋中、晚期及战国早、中期,贯穿整个东周时期,长达数百年,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影响到燕、齐等国的货币和经济,为繁荣中国古代的货币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赤狄和白狄这一支少数民族以及后来之中山国的历史文化,在春秋中、晚期和战国早、中期,也曾给中国历史以巨大的影响,其民族的分布及文化的传播也相当深远,很多问题多与这一历史背景有关。相信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有些疑难问题将会逐渐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