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73800000032

第32章 清静无为可以养生

【引子】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庄子·庚桑楚》排除志欲的干扰,解脱意念的束缚,去掉情性的牵累,打通阻塞大道的障碍。贵、富、显赫、权势、名、利六者,是背离为道的志欲;容颜、举动、色欲、伦理、心气、意识六者,是束缚为道的意念;憎恶、欲望、喜、怒、哀、乐六者,是牵累为道的情性;离去、趋就、取、与、知识、能力六者,是堵塞为道之路的障碍。这四个六者,不来我身震荡我胸,心神就必平正,平正则宁静,宁静则明澈,明澈则能虚无,虚无就必然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专访】

庄子认为,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容易扰乱人的意志;容、动、色、理、气、意六者,容易束缚人的心灵;恶、欲、喜、怒、哀、乐六者,容易影响人的品德;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容易阻塞人的大道。“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不为也。”只有去掉“四六”,才能达到“忘我”的境地。没有了食、色、名、利等索取的欲望,心神才能“清静”无浊,“静则无为,无为则俞俞(愉快的样子)。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

清静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谓的“少私寡欲”,因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宜“致虚极,守笃静,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其根,归根曰静”。人之神静,有如浊水,静之徐清。《庄子·天道》云:“水静犹明,而况精神”、“静则无为……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这种清静无为以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在庄子看来,进入虚静状态之后,人抛弃了一切干扰和心理负担,就会忘掉一切,甚至忘了自己,不再受自己感觉器官的束缚和局限,而达到认识上的提高。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圣人在几千年前就提醒人们,千万不要有贪心和贪欲,它会影响你的自由的生活。只有摒弃贪心贪欲的人才会生活得坦然,才能立身长久。

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国王亚历山大,当时他征服了许多王国,在胜利返回的途中,突然病倒了。此刻,占领的土地、强大的军队、锋利的宝剑和所有的财富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他明白死神很快会降临,但他已无法回到家园。

于是,他对将士们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我有3个遗愿,你们要完全按我说的去执行。”将士们含着泪答应了。

亚历山大慢慢地说:“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他喘了口气,接着说道:“第二个遗愿是,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亚历山大裹了裹毛毡,休息了片刻,继续说:“最后一个遗愿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聚集在他身边的人都很好奇,但没人敢问为什么。

这时,有一位亚历山大最宠信的将军吻了吻他的手说:“陛下,我们一定会按您的吩咐去做,但您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最后,亚历山大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道:“我想让世人明白我刚学到的三个教训。我让医师运载我的棺材,是要人们意识到医生不可能真正地治疗人们的任何疾病。面对死亡,他们也无能为力。我希望人们能够懂得珍爱生命。第二个遗愿是告诉人们不要像我一样追求金钱。我花费了一生去追求财富,但很多时候却是在浪费时间。第三个遗愿是希望人们明白我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又是空着手离开这个世界的。”说完他闭上眼睛,停止了呼吸。

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我们都在不断地追求身外之物,追求着名,追求着利,有时我们想拥有的内容太多了,心思太复杂了,我们的负荷太沉重了,因而烦恼不断,把自己的身体就这样折腾坏了。

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精神因素方面。情志活动是精神活动的重要内容,“七情”就是指人类情志活动所产生的七种感情变化,七情太过是中医学重要的病因之一,即使是体格强壮的人,急剧的精神创伤或长期的精神刺激超过了人体生理的调节范围时,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七情致病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不仅限于精神性、机能性的疾病,也会导致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当代医学的大量实验研究也证实了精神因素与某些器质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精神活动的调节,对疾病的防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畅性情以养生是重要的保健措施。

“恬虚无”养生是从物质第一性的朴素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认为疾病是物质性的,由于外界因素和机体运动失去平衡而致病。精神由物质产生,是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反映,才会引起七情之产生和变化。物无神灭,从而主张养性颐神,重视道德修养,俭朴生活,劳逸适度,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寻求高尚境界的精神愉悦和心理平衡。“常人不可无欲,复不可无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关键在于制念定性,不贪横财,不做亏心事,勤奋努力地用自己的良心与智慧去自谋财富。知足常乐,摒弃杂念,宁静淡泊,畅遂情志,愉悦平和,做到自慎和节制。唐代大医孙思邈曾提出:“约私心,靖躬自思。”

因为人之有为皆因欲念而起,欲念一起则心动,心动则意动,意动则神动,神动则气动,气动则形动,形气神动则必然神驰于外,气散于中,精耗于内,健康为之受伤。要防止这种局面的发生唯有一法,就是虚其心,静其神。心虚则欲望不起,神静则念头不生,心清神静,根本坚固,形神相亲,则能长生久视。在这一点上,庄子说得更明确:“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还没亮就开始扫地,从寺院内扫到寺外,从大街扫到城外,一直扫出离城十几里,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这个小城里的人,在很小就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那些做了爷爷的,从小也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老和尚虽然已经很老了,就像一株古老的松树,不见它再抽枝发芽,可也不再见衰老。

一天,这位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安然圆寂了,这个小城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活了多少岁。过了若干年,一位长者走过城外的一座小桥,见桥石上镌着字,字迹大都磨损,老者仔细辨认,才知道石上镌着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传记。

人们根据这位老和尚所遗留下来的记载进行推算,却发现他活到了137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出清静无为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静静地生活,静静地享受,用不着去承受大喜大忧,也用不着承受大富大贫,要知道,生活清贫而不受精神之苦,行为相对自由洒脱而不受倾轧逢迎之累是滋养身心健康的良法。

道家认为,体道的过程是心灵净化的过程。首先是“心斋”:“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养生当以虚无、清静为本。保持虚无的状态,有利于人体气血的充盈(山谷虚空,所以有水流的汇聚)。清静可以胜炎热,可以减少人体的消耗。过度的劳作、躁动,则会消耗人的气血。身体差的人特别要注意!道的本质是虚无的,所以保持虚无的状态应当如同“道”一样。天的本质是清静的,所以保持清静的状态,应当如同天一样。而静心,则应当如同混浊之水逐渐澄清。

古人认为要达到健康长寿、颐养天年必须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安于平淡的生活,不要追求过分的物质享受,不要与别人攀比,更不要有非分之想,要随遇而安,心安理得,才能知足常乐,情志舒畅,并达到较高的修养。

【专访总结】

纵观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身心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工作和生活中诸多的压力长期无法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无处宣泄,亚健康和抑郁症成为都市人的多发病。其实,我们如果能够按照庄子教诲的那样“恬淡虚无”,稍微降低对物欲的追求,就能够给自己减压,从而达到精神内守,身心愉悦。人生苦短,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是迷失在物欲横流中,身心疲惫,还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在了解了庄子养生的精辟理论后,大家一定会有新的认识,并将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乃至人生。

同类推荐
  •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够在跨越三千多年之后,依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并继续焕发出奇异的光彩,使那些可以称之为人类精粹的众多专家、学者为之叹服。《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密切结合现代人的实际需要,根据笔者的理解,逐一分析和诠释了《易经》六十四卦中所蕴涵的人生智慧。理解《易经》,你将拥有如下高贵的品质:谦恭、热忱、宽恕、公正、稳健、坚定、进取、温雅、欢欣、真诚、深思、创造。
  • 思维创新

    思维创新

    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思考、思想是什么关系?思维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本书提出,思维是由人的品格与习惯决定的,人的深层底蕴决定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由来与去向。如何实现思维创新?作者提出养成假设的习惯、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尽最大可能地发散思维、不断地自我否定、培养和磨练直觉、更广泛地使用和开发工具、时刻自问自答、思无定势等八个取径。书中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思维创新的八个取径进行了系统论述与具体解析,读来令人感觉别开生面、深刻细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的作者是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他把一切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并且可以由自己的内心加以消除。书中记录了他摆脱激情和欲望、希望获得冷静而达观的生活态度,阐述了理性与死亡的关系,分析了个人德行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同时要求人们常常自省,并付诸行动。
  • 伦理学与人生

    伦理学与人生

    本书系作者专心致志撰写22年而成的150余万字的《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8年修订版)之精粹。它几乎将每个理论问题都化为一个鲜活的人生案例,通过解析各个案例而系统展现伦理学博大精深之原理,因而名之为《伦理学与人生》。
  • 中国哲学十九讲

    中国哲学十九讲

    牟宗三,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海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哲学大家刘述先曾说,牟宗三在当代中国哲学的地位比之于康德在西方哲学的地位。《中国哲学十九讲》为牟宗三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十九讲,大体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中国哲学的特殊性问题、先秦诸子的起源及系统、魏晋玄理的内容及价值、佛教的哲学问题、宋明儒学等。书中所讲,关系到中国哲学的系统格局与义理综述。书中厘清的问题,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启发性。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兰馨馥郁

    兰馨馥郁

    空谷幽兰,不落红尘。仅有一缕兰馨悠悠荡荡。
  • 宫心纪

    宫心纪

    皇宫妃子为何要争宠呢,内宫争权夺利的故事从小长大的闺蜜喜欢自己的哥哥却又不得来了皇宫少年皇帝养成从不争宠的端庄女子前朝政事,谁能夺得大权太后执政十余年,到底是外戚强大还是财狼虎豹
  • 我才是转世神明

    我才是转世神明

    张云起:“我徒弟超牛逼!”李某人:“我是转世神明。”张云起:“我师傅人脉广!”李某人:“我是转世神明。”张云起:“我娘亲超有钱!”李某人:“我是转世神明。”张云起:“我老婆巨好看!”李某人:“我是转世神明。”张云起:“我才是转世神明!”只见李某人微微一笑:“有人信吗?”
  • 大陆之地

    大陆之地

    话说:生命不分种类,万物不分善恶一念之差,坠入魔道一道天雷不小心劈在李道广的头顶李道广心存善念不想与其计较,转身就走第一步心中坦荡第二步愤愤不平第三步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转身冲上云霄,一手指天“贼老天,拿命来。”天地可鉴,诚不欺我修仙修魔,随心所欲大道皆崩,唯我独尊逝水流年,信我永生众生皆苦,再创永恒独坐云霄,笑傲天下
  • 一念永恒:白小飞

    一念永恒:白小飞

    ‘乱世将起是非多,风霆惊动杀无尽,诛仙灭佛不留魔,叹,谁人能活?’——白小飞语。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一个好家长胜过十所好学校,一个好妈妈胜过十个好老师,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给老师和学校,妈妈做对了,孩子就会真的优秀!妈妈应该学会用爱心和理性教育孩子,只有使用最正确的亲子教育,才能获得最佳的亲子关系,孩子才能真正听你的。不要抱怨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好,孩子有问题,家长也有原因……
  • 奥朗西斯与火红的月

    奥朗西斯与火红的月

    魔族贵族小姐与灵能者后人私奔,生下人类身份的女儿炎朔月,朔月成人后作为灵能者首领与魔界大战,身受重伤,被魔族皇子当做俘虏带走……
  • 五灯全书

    五灯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