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7 月7 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侵华日军为实现其独占中国的既定方针,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从华北和上海两个方向对我国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在3 个月内灭亡中国。
当时日军在华北集中了12 个师团约30 万人的兵力,在占领北平和天津后,于9 月中旬,分三路发起进攻。一路以一个半师团的兵力沿津浦路向南进犯,第二路以1 个师团的兵力沿平汉路南犯,进窥河南;第三路以3 个师团的兵力沿平绥路东段,同蒲路北段向西进犯。第三路为日军主攻方向,其西进的企图是由晋北打开通路,歼灭国民党第二战区主力,攻占太原,以大迂回的动作,迫使国民党的军队撤退,达到不战而占领华北五省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企图,西进的日军又兵分两路向太原方向推进:一路由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和2 个独立混成旅团,沿同蒲铁路南进,经雁门关直取太原;一路由日军第5 师团向浑源、灵丘进攻,企图突破平型关与沿同蒲铁路南进之敌会师雁门关。
雁门关、平型关是国民党军长城防线的两道关口,也是日军进攻太原的必经之地。
日军一旦攻取两关,即可长驱直入,兵临太原城下,太原垂手可得。由于雁门关地势比平型关更为险要,又有重兵把守,难以从正面夺取,而平型关地处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地方,是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日军将其主力第5 师团用于平型关方向,企图由平型关一举突破长城防线,取下代县,卡断雁门关后路,从背后攻取雁门关,然后与雁门关正面的日军合兵一处,直扑太原。日军的企图可谓十分险恶。
在国民党军方面,由于执行对日消极抵抗政策,作战又缺乏信心,因此,在日军强大的攻势面前,节节败退,致使日军频频得手。8 月底,西犯日军即占领了南口、张家口,至9 月中旬,又攻陷大同、广灵和蔚县,矛头直指太原。
在板垣的带领下,日军第5 师团继攻取阳原、蔚县、广灵之后,又气势汹汹地杀往浑源、灵丘,直逼国民党长城防线。9 月16 日,第5 师团第21 旅团以其第21 联队主力由广灵进占浑源县城。同日,第5 师团第9 旅团主力由蔚县南下,占领涞源。20 日,第21 旅团又以2 个大队的兵力南下,占领了与平型关近在咫尺的灵丘。对日军来说,攻占平型关已指日可待。平型关顿时陷入十分危急的境地。
平型关战斗示意图
§§林彪、聂荣臻设下“口袋”
1937 年9 月中旬,阎锡山指挥的第2 战区战事紧迫。阎锡山在日寇攻势下压力极大,他随即要求八路军帮助防守平型关。周恩来、彭德怀表示同意。
日寇为突破平型关要塞,歼灭中国第2 战区部队,9 月20 日第5 师团攻占晋东北的广灵、浑源、灵丘,察哈尔派遣军也向雁门关逼近。第2 战区司令长官部决定在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组织防御,狙击日军进入山西腹地。
阎锡山、卫立煌给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发去急电:“我决歼灭平型关之敌,增加8 个团的兵力拂晓可到,希电林师夹击敌之侧背。”
23 日,八路军总部电令林彪、聂荣臻率115 师主力侧击正向平型关开进之敌。
聂荣臻接到电报,立即率部赶到上寨,与林彪带的第1 梯队会合。晚饭过后,林彪、聂荣臻在油灯下摊开了军用地图。
他们一边研究作战方案,一边派人侦察平型关地形、敌情。林彪似乎犹豫,这是他的性格特点,每次作战他总是想来想去,看起来三心二意,但一旦决定下来,他会全神贯注杂念全无,一股脑儿都是战情。林彪知道,他们将要遇上凶悍的劲敌,平型关之战必是硬仗、恶仗。可是在9 月1 日,毛泽东来电要求八路军展开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坚持依托山地与不打硬仗的原则”,所以他心有疑虑。
于是,林彪询问聂荣臻:“我们这一仗到底打不打?”
聂荣臻当然不能不考虑中央的意见。但他认为,在日寇凶猛攻击下,友军锐气尽失,敌人气焰万丈,这仗关系到军威民心,虽然我们坚持游击战,但在条件有利的情况下,也可打打运动战,21 日中共中央不是来电训令“应以机动灵活的袭击求得消灭敌人小部”吗?
因而,聂荣臻果断地说:“打!为什么不打呢?利用这么好的地形,居高临下,伏击气焰骄纵的敌人,这是很便宜的事嘛。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要在与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次交锋中,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给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来一个振奋!”
聂荣臻与林彪配合已不是第一次。由于林彪个性突出,一般人与之合作很难持久,聂荣臻是较长时期与林彪共同统帅一支部队的第一人。八路军在改编之初,按照国民党军队的编制,只设正副师长,不设政治委员,下设参谋长和政训处主任。后在9 月,中国共产党又恢复了自己的编制,重新设政治委员和政治部主任。聂荣臻也重新担任115 师政委。所以事实上,聂荣臻这个副师长相当于政治委员,这在全师中都是相当明确的。
当时115 师的序列为:
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未到职,孙毅代),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萧华;115 师下辖2 个旅,1 个独立团,分别为:343 旅,旅长陈光,下辖2 个团分别为685 团,团长杨得志,686 团,团长李天佑;344 旅,旅长徐海东,下辖2 个团分别是687 团,团长张绍东,688 团,团长陈锦秀;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不难看出,115 师可谓战将云集。
在听了林彪对平型关地形的介绍后,聂荣臻与林彪商定马上召集全师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战前动员。中午时分,全师连以上干部除留下值班的以外,全部集中到距平型关东南10 公里的上寨小学开会。
动员会上,林彪、聂荣臻先后讲话。会议一结束,他们当即带领指挥员前往设伏点了解战场地形地貌去了。
他们一行爬上了平型关周围的山梁,纵眼四望,寻找用兵的有利地势。这一带多山,但山势不算陡峻。环视一周,山连山,峰连峰,藏下几千人马可不露痕迹。古老雄峻的长城在群山间蜿蜒。长城险隘平型关就坐落在山梁拥绕之间。往前走,林、聂兴奋起来,地图上所标的狭长地带就在这里!这是一条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狭窄的古道,它从平型关山口通向灵丘县东河南镇。古道中有一段约十多公里长的地带地势最险, 宽不过三五米,仅能通过一辆卡车,两侧则是斧劈刀削似的危岩绝壁。而在十米到百米深的沟谷中的古道115 师主力开赴平型关前线。两侧上面,却是比较平缓的沟岸。真是伏兵的好地方!指挥员们会心地一笑:就在这儿张开口袋,布下天罗地网,狠揍日寇!
返回营地,林、聂接到侦察员报告,日军已进至蔡家峪以东,有明日进攻平型关的动向。他们仔细分析研究,判定敌人必走他们选中的设伏之地,随即下令:343 旅本晚24 时出发,进入距敌将走的汽车路线仅二三里的白崖台一线埋伏。344 旅随后开进。
时间一到,115 师主力即从上寨、下关起营,赶往距平型关30 余里的冉庄一带集结隐蔽。军队刚开拔,天气骤变,下起了罕见的暴雨,气温急降,秋寒袭人。老天好像专门想考验考验115 师官兵的意志。
林、聂传令:紧急行军,不许掉队。战士们明白,战机来之不易,即使下着刀子也得照常出击!
雨越下越大。战士们没有雨衣也没有斗笠,没有一点雨具,暴雨狂泻在身上,湿透了征衣。前进,前进,一刻不停。风雨交加中,这支坚强的队伍在泥泞的山沟间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行。山洪暴发,水位猛涨,大家手拉手或拽着马尾从齐腰深的急流中趟过去。战士们要与暴雨、寒冷、山洪作斗争,行进速度极为缓慢。
343 旅先行,队伍按预定时间抵达目的地时,却雨过天晴,初露曙光。9 月25 日晨,在平型关一个不引人注目的无名山头上,林彪、聂荣臻设下了指挥部。
站在指挥阵地,聂荣臻高举望远镜观察战场,从平型关山口到东河南镇的10 余里长的沟道上空无一人,再看两侧山崖,除了瑟瑟秋风中摇动的枯草灌木,也不见人影。
他满意地笑了。貌似平静的伏击地,藏着几千跃跃欲试的抗日健儿。林彪单腿跪在草地上,也仔细观察掩蔽地点,他找来找去总找不出破绽后,也得意地笑了。
现在,林、聂的“口袋”已稳稳布好:343 旅之685 团由杨得志率领,686 团由杨勇率领正埋伏于l0 里长沟,685 团伏于白崖台以西准备消灭并沟至老爷庙的日寇,686团伏于右侧,准备歼灭老爷庙至蔡家峪的敌人;徐海东的344 旅之687 团,正奉命虎踞于东河南以北的高地,准备断敌后路;688 团作为预备队尚未开进阵地;杨成武率独立团、刘云彪率骑兵营也悄然进军平型关的东北面及东面,准备配合主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