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30 年代末,延安只有3.7 万余人口。其中,3 万人是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机关、学校的干部,散居在延安及其郊区;市区居民约有7000 左右,大部分居住在城南。中共及其领导下的边区政府,在延安建立起了党政双轨、各自垂直的行政管理体系,3 万余名干部分属各自的单位,是“公家人”,均有自己的“伙食单位”,过着一种以供给制为特征的军事共产主义的生活。
1937 年后,大批知识青年仰慕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而投奔延安,形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一道奇观。大批青年学生为什么投奔到延安来,因为这里是一个有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小朝廷”,是一个民主社会。那么,延安是怎样实行民主的呢?
选举是民主的主要标志。国民党政权借口民众民主素质低下,迟迟不给人民选举、监督、罢免政府的权利,一再推迟实施宪政;共产党则做出极大的努力,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进行宣传,千方百计唤起基层民众的政治热情,提高他们的民主觉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选举。
各种适合基层民众文化水平的选举方法的采用,进一步保证了人民选举的真实有效。据不完全统计。1940 年晋察冀边区民主大选,参加区选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80%以上;参加县选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86.3%;参加边区参议会选举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91.1%。中心区的阜平、平山,参加选举的选民,占选民总数的98%,有的区村达到100%。就是在游击区的县份,进行秘密选举,参加选举的人数一般也占70%
以上(谢忠厚、肖银成主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改革出版社1992 年版,第203页)。在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地选举出自己信任的各级政权人员后,人民还享有对政权工作人员监督、罢免的权利。
民主也体现在政权的开放性和代表的广泛性上。
不可否认,抗战时期,国民党政权做出了“开放政治”的姿态:允许共产党等抗日党派参加抗战;成立了最高咨询机关国民参政会,共商国事;在政府的一般性机关,任用少量非国民党人士。但是,它始终不承认其他党派的合法、平等地位,中枢领导机构完全由国民党独占,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根本无法参与政权建设和大政方针的决策,国民党实行的“党国”体制与战前相比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抗日民主政权则尽最大努力扩大代表性,增进广泛性。抗战前,苏维埃政权以工农兵为主体,参加的阶级、阶层不广大。而抗日民主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它是在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形势下建立的,具有空前广泛的代表性。它包括了一切赞成抗日民主、不投降、不反共的阶级、党派、团体和个人。就阶级来说,既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也有地主、资产阶级;就政党来说,既有共产党,又有国全国各地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
民党,还有无党派人士。1941 年陕甘宁边区第二次民主选举中,据吴堡、华池、新正、赤水、淳耀、同宜耀6 县的统计,乡政府委员中,工人6 名,占0.61%;雇农50名, 占5.13 %; 佃农33 名, 占3.39 %; 贫农627 名, 占64.37 %; 中农220 名, 占22.59%;富农29 名,占2.98%;地主5 名,占0.51%;商人2 名,占0.21%;绅士2名,占0.21%(宋金寿等主编:《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第244 页)。
为了确保政权代表的广泛性,1940 年3 月6 日,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指示中,明确规定了“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1940 年晋察冀边区民主大选,5 个专区19 个县,924 个县议员中,共产党员占55.3%,进步分子占26.1%,中间分子占18.5%,有些县份差不多完全达到了“三三制”比例的要求(谢忠厚、肖银成主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改革出版社1992 年版,第205 页)。
根据地的民主实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即是共产党的一党专政。实际上,当时国民党实行的一党专政正是中共所领导的民主运动的批评对象。邓子恢在路东临时参议会上明确表示:“我们不赞成国民党一党专政,同时也不主张共产党一党专政。”(邓子恢:《抗日民主政府一年来政工作总报告》(节录),淮南抗日根据地编审委员会编:《淮南抗日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年版,第87页)那么,共产党对根据地的领导权是如何实现的呢?对此,毛泽东有精辟的论述:
“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940 年3 月6 日),《毛泽东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742 页)
根据地政权工作人员作风的民主更为直观和感性。他们摒弃了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主动走到群众中去,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任何决策必须先根据人民的意志和需要做出,然后再拿到老百姓中去执行。比如陕甘宁边区的两项重大决策——变工队和民办小学,都是从老百姓那里来的。
在晋察冀边区,所有困难问题的解决,所有优良的措施与方法,都是利用民主的方式,开会讨论的结果。会议制度是晋察冀边区政权工作重要的领导方式之一,它奠定了民主政治的运作基础。在县里,每个月有一次县政会议,每半个月有县政工作内部的县务会议。每月还有一次政民联席会议,是政权机关和民众团体讨论政民联系配合工作的会议。由于工作上的需要,还可随时召开军政民联席会议。县对区的会议领导每月有区长联席会,每两个月轮流召开区助理员联席会。一个村公所一个区政府,一个县政府以至专员公署就是一级一级的小型行政委员会的组织。在行政委员会中有它本身的例会,有定期的专员联席会。
在会议制度、汇报制度之外,晋察冀边区还进一步建立了工作巡视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使每个法令、每种工作的贯彻得到有效的监督和保证,每一级的同志还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实际工作情形,不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这种制度推动了工作更快更深入地开展,使边区的行政机构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如脑使手般灵活的有机体。
因此,晋察冀的任何一种工作,交纳公粮、募集公债、动员武装、区村民选……随便哪一种工作的进行,都不是单凭一纸公文或一道命令的,都是要在进行之前先经过周密、深入而广泛的政治动员。所以,每一桩工作总能按时甚至提前完成。民主的作风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各根据地政权在民主政治方面的诸种举措,中国共产党向人民表达了自己对民意的理解,显示了建设一种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诚意。由于有这样的诚意,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各抗日根据地得到各抗日阶级、阶层的热烈拥护,而且影响到国民党统治区的各民主党派和抗日阶层。邹韬奋到苏北抗日根据地参观后,写信给陈毅说:“过去十年来从事民主运动,今天才在实际中看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
上述只是延安实行民主的概略情况或一鳞半爪的情况,足见延安的中共中央及其在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农民们组织起来互助生产。
八路军在政治上实行民主的广泛性和深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