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一种盲从的心理。虽然这样可以换来一点心理上的安全感,可是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放弃了独立的思考,失去了独立的人格,甚至跟随别人做了一些令自己日后后悔的事情。
为什么很多人总要向群众认同才感到安全呢?原因至少有两个:
第一,恐惧群众压力。当众人已取得一致意见时,你仍然独持异议,那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的。试想,在一个公开讨论的场合,一种公认的意见已经形成,而你即使有另一种不同的想法,你有没有勇气提出来呢?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可是,一旦有人把那种我们不敢提出来的想法提了出来,我们就较有勇气随声附和了。其实,群众的压力不一定来自实际的行动,甚至连批评的言词也没有,那可能只是一种“眼光”。然而,即使只是一种“眼光”,也足以构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令人难以面对。为了避免群众的压力,为了寻求群众认同的安全感,不少人每当遇到与众人有关的事情时,便只想到追随众人的意见,而不尝试进行独立的思考。
第二,自信心不足。有不少人由于对自己所作的判断缺乏信心,因而宁愿相信别人的判断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尤其当自己的见解跟众人的见解不一致时,就更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了。他们的心中大概有一种想法:“众人的意见大致上是对的。”其实,众人的意见是否正确,那要看是什么问题和什么众人而定。一群头脑糊涂的人,即使面对一个普通的问题,他们的意见也不一定是对的。可是,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判断没有信心,而又没有能力分辨他人的意见是高见还是错误的见解,那么就很容易只从“量”方面着眼,一心倾向于认同众人的意见。他们甚至这样想:“即使判断错误,也有很多人陪同自己一起犯错。”
上述两项原因,任何一项就足以使人向群众认同。至于两项加在一起,向群众认同就更迫不及待了。
这种盲从的心理是极其可怕的,阻碍了人类的思维,从而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这种缺点。
◎抛弃懒人的逻辑
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怕动脑筋,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愿用脑思考的。这里所说的“思考”,当然是指认真和深刻的思考,而不是指随便或粗浅的思考。事实上,随便或粗浅的思考,很多人都是有的,例如想想到哪间餐馆吃饭,假日去旅行好还是去看电影好呢,等等。但认真和深刻的思考,就不是人人都感兴趣的了。
当然,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如果要对一切问题都进行认真和深刻的思考,既非必要,也不切实际。比较切实可行的做法,就是只对我们真正要面对的问题进行认真和深刻的思考。可是,不少人即使在人生旅途中遇到跟自己有密切关系的问题时,也不愿进行那样的思考。他们或者马虎了事,得过且过;或者不断拖延,设法逃避;又或者依赖他人,让别人来代替自己思考。不管哪种情况,他们全都是怕动脑筋,不愿思考。
很明显,如果我们不能克服“怕动脑筋”这个弱点,那么就难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了。
有些人无法独立思考,并非由于他们不愿意思考,而是因为他们的思考能力太弱,以致有心无力。智障人士不能作出精密复杂的思考,那是先天遗传的限制。然而,有些人虽然并非先天弱智,但由于思考力薄弱,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即使很想思考,也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既然并非先天资质所限,为何有些人的思考能力会如此薄弱呢?原因有很多:或者长期以来的生活环境太过单调,而周围的人又不鼓励和引导他们思考,以致思考的潜能无法发挥;或者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接受了太多糊涂错乱的观念,以致思路混乱因而难以作出精确的思考;又或者一向怕动脑筋,懒于思考,脑袋长期废置不用,以致思考能力愈来愈差;亦可能由于年老衰弱,思考能力逐渐减退所致;也可能由于患上神经衰弱或其他精神疾病,以致无法集中心力进行思考。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了思考力薄弱,阻碍了人的积极性,而从大的方面来说,它延缓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因此,对于小到个人或是大到国家的发展都是不利因素,期望人们尽力去除这一不良习惯。
◎对症下药
我们很多人之所以不能独立思考,原因既可能与性格有关,亦可能与能力有关。
如果与性格有关,那么就必须改善性格上的种种缺点和弱点,比如太注重别人的评价、太贪求别人的赞美、怕不好意思、倾向于讨好别人、不敢面对群众的压力、缺乏忍受孤独的勇气、自信心不足、怕动脑筋、懒于思考等等。当然,要改善性格上的各种缺点和弱点,并不是容易的事,那是需要好好下功夫的。
性格的改善虽然并非易事,但只要我们能够对自己未能独立思考有所觉察,那就很好了。因为一旦我们觉察到这次因为性格上的缺点和弱点以致未能独立思考,那么下一次能够作出独立思考的机会便会增加。即使下一次又因性格上的缺点和弱点而再告失败,但只要保持觉察,那么再下一次能够成功的机会又会大一些。换句话说,只要我们觉察到自己未能独立思考,这种自觉本身就有治疗的作用——能够促使我们作出独立的思考。
当然,如果与性格无关,而只与能力有关,那么就需要找出思考能力薄弱的原因,加以改善。一般来说,假如不是由于生理机能衰退,就可以通过学习来提升思考的能力。但如果是机能衰退或精神疾病等原因,当然先要解决有关的问题了。
要提升思考的能力,尤其是要提高批判思维或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正确的思考方法,也不等于就一定能够独立思考,因为能否进行独立的思考,除了跟能力有关外,还与性格有关。
然而,独立思考的能力与独立思考的性格彼此存在着一种很微妙的关系:当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了之后,独立思考的性格就比较容易形成;反之,当我们具备了独立思考的性格之后,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较容易提升。
总之,能否独立思考,既可能与性格有关,也有可能与能力有关。如果我们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性格,而又能借着正确的思考方法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我们就具备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
思考力积极化
干任何事情都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情况,当然成大事的人,都是积极思考的人。只有积极地去思考,才善于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果,我们事事都是得过且过,那么你的一生将不会有大的成就。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中心的古利特博士曾经请教过各行各业的人:当你听到“积极思考”的时候会想到什么?以下是几种典型反应:
看事情的光明面;
带着美好的幻想来看人生;
快乐、奋发的情绪;
用不现实的眼光看世界。
很明显,这些答案中有些比较正面,有的则比较负面。愈是以负面眼光来看事情,愈容易对积极思考的想法置之不理。有趣的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通常会认定自己的想法无可置疑。
得克萨斯轮胎制造公司曾经是一家信誉卓著的企业,经过数年的繁荣之后,经营陷入困境。公司的执行长彼德森·皮尔很努力要用正面的说法来解释当前的情况:“事情进展得很顺利,没问题。”“不必担心,这只是暂时的挫败,我们很快就会站起来。”
不幸的是,他并没有说出最严重的问题,结果公司一步步陷入财务窘境,差点宣告破产。
这位执行长对状况轻描淡写,但问题是,公司真的已陷入危机——而且上下职员都知道。这位执行长不愿承认眼前严重的问题,反倒视而不见,所以,在大家眼里,他的信心是自欺欺人,而且偏离事实——但他却一直认为自己在鼓舞士气。
一个经营者在艰辛的时刻,试图保持乐观是错的吗?如果他的态度只是用来掩饰自己缺乏作为,那么答案就是“是的”。
积极思考者其实是意志坚定、实事求是的人,他们用活力与热忱来化解困厄。
对于积极思考,下面有10种比较流行的说法:
第一,消极的人是与生俱来的;
第二,绝大部分的情况,都是无法控制的环境因素,使人无法发挥潜力;
第三,自信心可以假装;
第四,说某个人是积极思考者,也就是在说他(她)是个过度乐观的人;
第五,信念塑造行为,行为改变我们的感觉;
第六,有时必须对事实置之不理,才能成为积极思考者;
第七,我们无法改变大部分的事情,只能控制自己对它的反应;
第八,自我期许通常无法预言未来的成就;
第九,事实比态度更重要;
第十,如果你不作选择,别人就会帮你作决定。
现在,我们来检讨这些说法的正确性。
消极的人是与生俱来的
人并非生来就是消极的,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都有远大的理想,都在为我们的美好的理想而奋斗,但是,在现实中,我们总是会改变,我们的思想也越来越成熟,我们的人格也逐渐定型,有的人在成长中变得更加积极乐观,而有的人却屡遭不幸,于是日渐消沉了。
很想参加积极思考研讨营的玛丽女士,对于人能否被“教”成正面积极思考者心存疑问,她说:“我丈夫是天生的积极思考者,过去如此,未来也不会变。我则是个悲观的人,一直都如此,以后也是一样。”因此,她接着说:“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假如你天生不是那种人,也无可奈何。”在她的眼中,积极思考是一种遗传特质,就像生下来时眼睛是褐色的一样,无法改变。
玛丽的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多数人都是天生的积极思考者。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资料佐证这个论点,而且,只需简单的观察即可澄清所有的疑惑。你曾见过一个消极的婴儿吗?有小孩的父母亲都会知道答案——没有。
有一天早晨5点钟,杰克被襁褓中的儿子“叫”醒。他听见一些轻细的吵闹声和不知所云的呢喃声,就到儿子房间去看看他在搞什么。他想或许可以对儿子讲讲好话,说服他再多睡几个钟头。但杰克发现这个小家伙竟露出你所能想像到的最灿烂的笑容,迎接他这位心情不是很愉快的人。假如当时孩子懂得说话,杰克猜他会说一些像是:“早安,爸爸,这真是太棒的一天呀!你能把我抱出婴儿床吗?这样我们可以一起玩,哈,爸爸,好不好?”
遗憾的是,这种自然、正面的天性,在多数人身上都无法长久保持。
由于幼年时受到许多强烈的影响,我们远离了自己天性中积极的一面,逐渐变成一个愈来愈不符本性、负面消极的人。消极的个性绝对是后天学来的。小孩子通常听见不下10次的“不可以”,才会听见一次“好的”。大部分的时候,大人说“不”是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伤害,但也常常为了省事而说“不”。阻止小孩子去尝试新鲜事物,就不须劳心费神,因为鼓励小孩等于大人要花时间陪他们。正是我们大人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小孩子的身上,影响了他们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性格。
绝大部分的情况,都是无法控制的环境因素,使人无法发挥潜力
阻碍人发挥潜力的障碍,绝大多数是可以控制的。这些障碍可以划分成内在和外在两大类。内在障碍包括畏惧、缺乏自信、自卑感等。我们能直接控制它们,只不过需要时间、持续性与耐心,这也表示人不必也不应该依赖别人来克服障碍。
那外在障碍呢?大多数人相信那是无法掌控的:“高层一直在改变计划”、“我的预算被砍了一刀”、“我们逃不掉被合并的命运”、“公司正在缩编”……没错,别人作决定之前常常没有问我们的意见,许多人也都收拾过别人造成的残局。外在事件或许无法直接控制,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自信心可以假装
这一点总是引发争论。大家的反应多半是不太相信的:自信怎么能装得来呢?如果是装出来的,那就不叫自信心了嘛!这些反驳不是没道理,但自信心确实可以假装,至少能假装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