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的基础层面似乎都包含了矛盾力量的冲突斗争,这种冲突斗争从未实现过完美平衡,要不生命就终止了。世界依靠这些矛盾力量保持运转,由于从未确立过完美平衡,因此这种增进活力的运动也从未消退。在相同的原则下,州组成联邦国家,没有哪个州能够保持长久的平衡;新的力量出现时,平衡被打破,这个州就陷入了混乱,直到新的平衡建立后才恢复过来。然而,努力地争取平衡,似乎这才是生活的目标,对这一目标的任何剧烈偏离都伴随着灾难的出现。
艺术中也存在这样相互作用的矛盾因子,例如直线与曲线、光亮与阴影、暖色与冷色之间的彼此对立。如果这些矛盾因子之间达到了完美平衡,结果只会使艺术变得枯燥而了无生机。但如果太过失衡,我们又会感到眼花缭乱、非常不安。自然而然,只有在那些意在表现宁静的图画中,这种平衡才是最接近完美的。在更令人兴奋的主题上则不需要如此多的平衡。但每一幅画,不论主题多么混乱,都应该存有一定程度的平衡。如同优秀的悲剧作品中,绝不允许境况的恐怖打破整个剧本的美感。
直线与曲线之平衡
首先,让我们考虑直线与曲线之间的平衡,如果目标是要表现完美的宁静,那么曲线越是饱满完整,使它们平衡的直线就应该越朴实严谨。但如果主题是要更多地表现运动和生机,那么直线的平衡作用当然就没有那么不可或缺了。相反,如果主题是要更多地表现宁静和沉思,重心则要放在直线上面。但如果一幅画全部由饱满、绵延起伏的曲线组成,看起来就太令人不安甚至烦躁了。在两个极端中,全部由直线组成的画作要比全部由饱满曲线组成的画作更为可取。因为直线表示生命中更深沉永恒的东西,代表约束和控制的权力,也代表着无限;而饱满的曲线(也就是与直线差得最远的曲线)则似乎表达着不受控制的能量,以及生命中的欢愉与生机。堕落从任何方面来讲都是过分的行为,禁欲主义比骄奢淫逸稍显高尚。十八世纪的洛可可式艺术就是过度使用曲线形式的例子,像生命中所有过度的欢愉一样,它是堕落的,是最受欢迎的装饰粗俗娱乐场所的风格。而直线和棱角的过度使用可以在某些古埃及建筑中见到,但毫无疑问,那种朴素严谨一开始就被色彩的使用弱化了。在任何情况下,这种古埃及风格都比灵巧堕落的洛可可风格更为高贵精致。
希腊人在庙宇中大量使用雕塑,他们就是借助雕塑的饱满曲线来平衡建筑样式当中的直线的。但平衡总是偏向于棱角形式,而非过度圆润。只有在棱角形式当中,最精致的艺术才隐约在平衡中体现出来。甚至最完美的曲线,都是那种更接近直线而不是圆圈、更倾向于扁平而不是圆形的曲线。
单色调和渐变色调之平衡
如果把直线换成平涂色调,把曲线换成渐变色调,那么前面提及的直线与曲线的平衡也完全适用于色调。深沉永恒的东西对应于大面积的平涂色调,而大量的渐变色调——假如是区别于堕落风格中的粗俗弧线的话——则表达出赏心悦目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当一幅作品在画室里被评为无可救药的失败之作时,我们还有机会让它回到平涂色调的底色来挽救它。仔细察看作品,将渐变色调涂掉,使画作回归更为朴素的平衡,从这里就能轻易看出该如何正确地完成绘画了。对较小模块过分使用渐变色调是画作失败的常见原因。一般说来,对能够表现模块的色调种类使用得越少越好。最优秀的作品中的平衡常常倾向于平涂色调,而非渐变色调。倾向于渐变色调的作品,例如热鲁兹(Greuze)的作品,不论有多么受欢迎,都比倾向于平涂色调的作品,例如乔托(Giotto)的作品和意大利风格早期作品,或是现代的普维斯·德·夏凡纳的作品,要差劲得多。
浅色调和深色调之平衡
在色调范围内,浅色调与深色调之间、黑色与白色之间也存在色调平衡。色调不是太亮的画作,如果以中间色调开始,色调也不能涂抹得太深。在这方面应留意惠斯勒(Whistler)[ 詹姆斯·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1834年7月11日至1903年7月17日,著名印象派画家。
]的作品。惠斯勒是一位深浅色调方面的大师,他使用的浅色很少接近画面上白色的地方,而使用的深色从不接近黑色调区域。当一幅画中最亮的部分色调不是很明亮时,它最暗的部分也不能太暗。以伦勃朗为代表的画家,画风明亮时,最亮的部分几乎很接近白色,而暗色的部分则很接近黑色——更接近我们这个时代的画家弗兰克·霍尔(Frank Holl)——则令自己画作当中的白色十分明亮,而相应地使深色十分沉重。当它们之间的平衡得到保持时,我们会本能地感受到这是十分恰当的。这不是说一幅画中浅色调的用量应该被深色调的用量所平衡,而是指色调组合中深浅极端之间应该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和谐。旧的规则要求一幅图有三分之二是浅色调,三分之一是深色调。但是我认为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成规,有太多的例外,并且半色调还未提及。
与所有其他所谓的艺术规则一样,这一规则也可能有许多明显的例外。例如,有那种白色的画,其中所有的色调都很高。但是,在这种类型最成功的一些画作中,你一般能找到一些浓重的深色颜料点。特纳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喜欢这种浅色画作,但经常加入某些黑点,例如在一些威尼斯风格的画作中出现的贡多拉。这个例子阐明了我们所说的平衡规则。如果画的其余部分过亮的话,还常常按比例加入大量的暗色。
成功的单色调画作通常是中间色调的,这样就能避免违背平衡原则。
暖色和冷色之平衡
在这里我们可以试图稍稍讨论一下色彩。在色彩当中,我们所讨论的平衡原则也很实用。这里主要是在暖色和冷色的范围内讨论。如果把光谱简单地分为两半,那么红色、橙色、黄色是一类,而紫色、蓝色、绿色是另一类,前一类是暖色,后一类是冷色。对冷暖色之间对比的灵活运用,是给一幅画增添活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着色时使用越多的暖色,就需要越多冷色来平衡。这也是为什么以提香为代表的,喜欢暖和、热情、金黄色系的画家,如此经常地需要在画作中使用最冷的蓝色。
庚斯博罗的作品《蓝色男孩》(Blue Boy)虽然违背了雷诺兹的原则,但没有违背这一原则:尽管男孩儿穿着蓝色的衣服,但画面的其余部分全是温暖的褐色,所以保持了平衡。在展览中人们常常观察不到这一平衡,所以如此多的红衣猎人和军人的画像显得十分令人反感。人们常常用暗色、热色、烧赭石色以及黑色作为背景,而把暖色用在人身上,其结果就是产生令人难以忍受的可怕的热烈感。如果在你的画中,猎人穿的大衣是大块的红色,那么画面的其余部分应该全是冷色调。你可以这样想象:在一幅十一月的风景画中,这样一位猎人的大衣是多么好看,而风景的颜色是多么灰暗阴冷。衬托红色正确的方法是使用尽可能多的冷色和中和色,而避免使用给人以热感的阴影。对于如此强烈的红色来说,蓝色可能反差太大,除非你的画布够大,允许蓝色的出现与红色保持一段距离,避免局部过于喧闹。
当然,大多数画家会选择折中,不会过度使用暖色调或冷色调。毋庸置疑,这种选择是很自由的,尽管结果可能不会很理想。但是,当需要表现的是情感的细腻美丽而不是力量时,选择中间范围的着色(也就是说,所有颜色都部分地为其相对色所中和)总不大会出错。
引人注目的兴趣点与色块之平衡
还有一种形式的平衡,不过由于这种平衡关注的是物体的精神意义,而非线条和色块所拥有的节奏特性,因而与绘画主题的关系更为紧密。这就是引人注目的兴趣点与色块之间的平衡。人物形象的超凡魅力常常使之能以不太显著的面积抵消大色块的重量与视觉吸引力。图27是以上所指的一个粗略范例。如果缺少了那个小小人物,作品就会失去平衡。但集中在那个孤独的小小人物身上的兴趣的重量,足可以把平衡从左边的大树色块拉向右边。在风景画中,人物常常起这个作用。这是保持画作平衡的重要手法。
多样性与统一性之平衡
最后,多样性与统一性之间必须达到平衡。这方面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这里只需要概括一下。多样性是所有呈现出生命的活力和喜悦的表达或画面,是把这个世界变得如此美好的所有事物;而统一性与多样性相关联,它是多样性在自然界和所有优秀艺术中的基础原则。艺术家的性格和画作的主题类型决定了这种潜在的统一性在作品表达中发挥多大的作用,以及在丰富的多样性外表下隐藏得有多深。
但是画家一定对作品这两种性质都考虑过了。如果他让画作中个人观念的统一性将所有多样性排除在外,结果将是死气沉沉的抽象图景;而如果他不允许任何统一性的约束性力量渗透进多样性中,结果将变成放纵不羁的铺张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