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画家很少被要求画圆锥体,但在简单图形中可清楚看到的光影相同原理在整个自然界都可获得。这就是漂白块状物和罐体大量使用于素描和阴影(对物体的表现)会如此有用的原因。没有什么像明暗研究这样对光影的一般规律阐述深刻。
阴影中间部位通过反射线提亮,以及往边缘部位变暗,这一点非常重要,需要记住。由于不懂这些原则,从而差不多完全忽视,学生早期作品中会有阴沉、烟灰色倾向。没有什么比中部阴影偏暗,往边缘逐渐变亮这种情况更为糟糕的了。当然,当阴影部位有一个深凹处时,如插图19素描中的腋窝以及肚脐的合拢处,色调会更暗。但这并不与中间部位阴影较亮、往边缘逐渐变暗的原则相冲突。留意根据这一原则观察到的插图18中身体上的阴影所产生的夺目效果。
以上是关于简单圆状物的一般光影规则的粗糙说法。如果是表面复杂的物体,光影有无限变化。但同一个规则同样有效。越面对光源的表面接受到的光线越多,也就越亮;越偏离光源的表面,通过中间色调的光线数越少,直到到达没有接收到光线的点,则产生阴影。阴影情况中,有一个规则在任何情况下适用:靠近(或正对)光源的表面接受光线最多,偏离光源的表面接收到的光线逐渐减少,直到快到达中间色调开始的点时,反射光线的数目寥寥无几,从而能找到阴影的最暗部分。当然,在阴影边上可能有其他的光源使效果完全改变,或使效果复杂化。有人可能用散射的宽线条进行素描,比如灰蒙蒙的天气下在户外素描,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阴影,完全靠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和中间色调建立立体感。
在学习光影简单规则时,建议从有主色的物体开始进行素描,如白石膏。对于杂色物体来说,主色的不同色调会使问题变得很复杂。在进行线条素描时,也尽量少留意这些变化,因为它们会扰乱对纯形式的思考,不属于素描所涉及的形态表达的专门领域。
虽然有人选择用一半强光线、一半阴影效果的方式来表现光影的一般规则,但在线条素描中不建议采用这种安排。在背部用相当宽的线条这种做法最佳。在物体背面这一位置,基本看不到阴影,形态大部分是通过光线和中间色调的运用进行表达。因它们偏离光线,轮廓自然会暗一些,在光线背景下,物体边缘看起来为暗色,这用线条素描可轻易做到。在霍尔拜因的素描中几乎见不到任何阴影,他似乎将被画人安排在一个大窗户旁边,窗户关闭,他以窗户为背景作画。同时选择一个尽可能接近物体色调高光部分的背景绘画。这可清晰地显示轮廓。在肖像画素描中,头部后面悬挂的一张报纸则是很好的答案,也很容易获得。它的色调可以根据离头部的距离,也根据偏离或朝向光线的角度而改变。
不要在一幅线条素描中使用过浓的半调和阴影,而应当使它们保持轻快。线条素描这一专门领域的美是轮廓的美,浓光线和阴影会对其造成破坏。好的绘画者只使用恰到好处的明暗效果表达形态,但从不尝试色调表达。他们将半色调(half tone)视为光线的一部分,而不是阴影的一部分。
线条素描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任何有独创性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的那种。但我要试着讲解一种至少符合逻辑的,而且通常可作为线条素描的直接典型。
一个物体的外观首先被认为是一系列轮廓。一些组成了形态的边界,作为背景;另一些组成了这些边界线里从属形态的边界线。光线、阴影和主色的不同(如头部的嘴唇、眉毛和眼睛)被一同视为不同程度的明度和暗度的色调,通过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平行经过图画的线条表明,反之亦然。当想表示深度时,线条更暗、更靠近;如需表达精细,线条更模糊、更疏离;当需表达层次时,则改变浓度和厚度。只有需要表示强显著形态时,才会打破平行的明暗运用规则,如头发的摆动线条、骨头突出的部位或是肌肉收缩的形态等等。平行的明暗运用使表面非常漂亮,使图画丰满。可以说线条是顺着光线而不是形态的方向经过物体,于是使其产生统一性,颇具魅力。它更适合运用于需表达极端精细形态的图画,经常在银点(silver point)绘画中使用,是能够胜任最大精细极限的手段。
除非有特别的形态要求,否则描影线条会很省力地遵循平行方向。
在该方法中,描影线条在方向上变化也不大,弯曲也不大,表达的“形式刺激”最小。描影线条的弯曲大大增加了凸现力,使立体感更强。在前缩透视影响的情况下,可完全看到整体形态,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呈拱状,加上前缩透视,描影线条的一些弯曲是很大的有利条件。
形体上的线条使外观很具强度和韧劲,给人紧张感。在表现关节、肌腱、岩石、硬底或是多节的树干等时,这一性质非常有用。在绘画中,少量使用描影线条会非常有趣,按照穿过形体的原则描影,表明质感的不同或是形体的拉紧。描影线条可朝四处画,互相交叉,自身产生色调效果,表明氛围,但不表明表层形式。这种方法在钢笔画和水墨画的背景中经常使用,在铅笔或是粉笔画中几乎用不上,因为后者更注重形体,而不是氛围。钢笔和油墨更常用于体现插图作品中精巧的绘画效果,因为这样很方便复制和印刷;在这方面,有人常发现线条部位的这一杂乱特性被用于填充空隙,使色调均匀。
一般来说,穿过形体的描影线条体现了柔软特性,曲线线条体现了形体的丰满特性,沿着形体画的线条体现了硬度,只为表现色调效果的神秘而四面八方交叉的线条体现了氛围。如果审慎使用线条这四种性质,描影中会增添大量的表达力。此外,在下章将解释到,这一原则多少也适用于油画中画笔的挥动趋势。
永远不要从左往右来回地画阴影线条(胡乱涂鸦),除非需要借助四处交叉的线条表达阴影的神秘感;但如果用线条表达形态时,千万别乱画。它们未处于完全控制之下,在旋转时一点点的多余浓度都是个麻烦事。
描影线条的交叉更加产生了不透明感。这对表达最接近光线的阴影部分的深色细节的不透明外观也有用,有时也用于半色调中。
绘画者的毛发处理变化很大,不同质的毛发处理方式不同。这属于点状素描(point drawing),其特别美点在于线条的摆动和流动,在光线中尤其明显。在阴影中,线条常停止流动,取而代之的是阴影的一种神秘感。因此,摆动的线条和阴影细部交替的做法经常有效,表达出了毛发的自然,所有采用平行线条的阴影则不遵循这一方式。在过程中,摆动的线条会改变浓度,当它们经过特定部位时会变得更暗,然后根据所需效果在其他部位逐渐变亮(图解见插图21)。
图解说明线条作品中毛发的处理
总而言之,在线条素描的方法中,我们尽力解释描影线条是平行流畅地朝向头部的(在此书中作者在很多图画中使用到的方式),除非形态中的一些性质暗示它们朝其他方向。因此,当你对于它们该朝什么方向这一问题无法肯定时,按平行原则画。这一方式保持了作品中的统一性,容许一些线条出于特殊原因朝其他方向画,以表达特殊意味。
之前已解释过,无论精确观察的能力多么重要,在绘图中,将注意力集中在精确临摹任何事物的视觉呈现上都是不够的。要进行形态表达,必须先进行鉴赏。此处教学技巧发挥不了作用。“牵马到河易,逼其饮水难。”艺术中,你可以将学生引领到鉴赏事物的角度上,但是无法逼他观看。那么,怎样发展这种形态鉴赏力呢?很简单,大量看;使自己熟悉能找到的最好的素描作品,试着找出本质上的共同特性。研究插图22普韦斯·德·夏凡纳杰出作品的临摹。留意为表达特性而探求的轮廓路线。看一下插图22中坐着的人后部的表达钱条如何“感知”成直角举起的手臂的有力表达。然后观察两个不同类型的站像;一个具有实际的活力,一个具有柔软的优雅,然后它们的轮廓是如何被研究用来表达感情的,等等。在这图中,有一座知识的矿藏等待被发掘。
如此艺术饕餮大餐任凭学生享用,且没有限制期限。便宜的复制品让我们只需花一点钱即可方便地欣赏到世界各个画廊收藏的珍品。问题不是来自“挨饿”,而是“消化不良”。学生大量地接触佳品,但却经常囫囵吞枣;他们在其中走马观花,对所提供的作品只是匆匆浏览,不知其味,直到自然鉴赏力有如处在一场混乱想法的龙卷风里一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现今你无法躲开送上门的好东西,但是一旦被任何特别好的事物所打动,就好好地琢磨它;将它挂在一直可以看得到的地方,比如卧室里,如果你“非常不幸地”拥有任何这种作品,它会使你兴奋得数小时不眠。可能起初你会喜欢泛泛之作,在接触到出色崇高的作品之前,可能会被漂亮精致、耍小聪明的作品吸引;但是如果诚实地琢磨真正喜爱的最佳作品,当彻底消化理解后,会对其厌恶,并期待更好的作品。若如此,则会逐渐培养出鉴赏最佳作品的能力。
在结束本章前,需要提一下与头部素描相关的一两个要点,因为学生对它们总是不够留心。
图6中,图1表示正常眼。图2中,我们移除了皮肤和肌肉,使眼睛的两个重要结构特征显露,也就是说,眼窝和围绕眼球的骨环。我们发现骨环从A到B平滑地进入到鼻子上端的多骨区域,边缘的其他部分很锐利,从点C到点E不受约束。锐利边缘是从点A开始,开始时是一个小洞;在这点附近为眼角,即图1、图2和图3中的A。从A点到F点,骨质边缘非常接近表面,可以找一找。
第二个该留意的是,起初眉毛从B点到C点沿着骨质张开处的上边缘,但是从C点起,它穿过C点和D点的自由拱形,很快中止。因此细看眉毛下方,从C点到B点总有一处凹陷,从C到D点有一个突出部分。每个人眼部特征变化很大,这一影响常随占据眼睑和眉毛之间的肉质饱满与否而改变,但是变化的一些迹象差不多总是在C点附近的一点发现,应该好好留心。从这点到D点的任何骨质突出物都应该仔细构造。因此,应特别留心CD点和AF点之间的骨骼。
画眼睛时,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所称的白眼球是球体的一部分,因此会有球体的光亮和阴影效果。它的周围基本不会是同一色调;如果光线来自右边,左边的白眼球会处于阴影中,反之亦然。而且,眼睑是覆盖眼球球体表面的带状肉质,因此,它们也会是眼球模制的组成部分,整个眼睑不会为同一色调。特别留意通常有褶皱平面的突然变化,此处下眼睑与颧骨表面相接触。在一些眼睛描绘拙劣的图画中常可见到这种忽略构造下眼睑平面的错误。此外,留意上眼睑与眉毛下方的肉相接触的地方(总是有很明显的褶皱)以及在接合处产生的平面的不同点。在一些眼睛中,当在眼睑上方松弛的肉很少时,此处会有深凹处,在骨质突出部C点和D点下方的眼睑线条会朝上走。这是很重要的结构线条,实际上它标出了眼球的球状表面的界线,表面上方为眼睑。
图6中的图4是个方向粗制图,组成眼眉的眉毛通常这样画。一些稀疏的眉毛从鼻子上方的A点开始发散,在B点和E点之间突然最浓最厚。之后继续,仍然轻度发散,直至D点。然后这些眉毛在另一处相汇,从上方开始往下走,从B到C点增多。绘画者将眼眉视为特定形状和边缘特性的一种色调。此处让我们感兴趣的是留意这种作为色调呈现的增长顺序的影响。这种时候,上方眉毛的强劲增长与BE点之间的向下生长的接合处,产生了眼眉通常最暗的部位。然后眉毛一齐朝向D处,在这一方向上产生了另一处暗色部位。从C到B点的边缘几乎总是柔软的,色调融入到肉质部分,这点该留心,实际上是线条的走动产生了相当的多样性。另一个倾向使边缘温和的事实为,此处有一个骨质突出的部分,穿过眼眉的上面总是有高光。从C点到D点,总是可发现一个更锐利的边缘,眉毛与眼眉的整体线条走向平行,而从D到B点,从A到B点,可发现一个更温和的界线。通常可在B点发现重笔强调点,此处以前额的色调为背景,常有一块暗色块面显得很强烈。
在头部素描中,睫毛分量不重,除非在这个范围内,它们影响了色调效果。首先,当光线在上方时,它们使白眼球产生阴影,通常就是如此。在眼睑的外部比在里面的要浓得多,而且还有朝外增多的趋势,因此当光线来自左边时(如图5箭头所示),A1处的白眼球不会大部分被遮蔽,浅色调几乎会到达顶端。但是在B4点,应该是眼睛的光亮一侧,睫毛的浓厚部位会稍微遮住它,因此光线不会往上走很远,而B3、A2点会处于偏离白眼球球面的光线方向的转弯处阴影中。
这些所提及的看似是小点,但是在头部绘图中,观察到这些小点可产生极大的不同。
图6给出了非常类似于草略图中的一系列组块,线条显示了头部的不同动作是如何影响图形所取决的基准线的,以及即使轮廓没有改变时这些动作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当头部处于任意但简单的正脸位置时,应该仔细留心上方的拱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