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属永梅坳陷带的一部分,历经多次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导致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断裂构造的发育,使地形切割破碎。沟谷纵横,起伏较大,河谷深切,形成较多的险峻和埠截壁。土壤大部分属砂质土,风化强烈,一旦植被遭到破坏,将难以恢复。
接着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此外,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内森林景观极为丰富,植物种类起源古老,中国特有种多,有全省最大面积的万亩大径级杉木林,梅花山青冈林、红豆杉林、柳杉林等,各木古树、珍惜植物遍布;自然景观奇特,拥有许多的地貌景观和水文奇观,是开展生态旅游的胜地。”
接着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保护区内活立木总蓄积量约1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3.5%,绿化程度为97.6%。”
接着秦朗天又微笑地介绍道:
“梅花山的地理位置、森林生态、自然环境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大面积的森林资源是各种生物的保护伞、避难所,区内生物资源丰富奇特,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天然的基因库,是生物科学研究的理想基地。”
植物方面:梅花山保护区植物区系成份复杂,植被区系具有中亚热带南缘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组成典型的亚热带森林植被,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竹混交林,竹林,亚热带山地灌丛,草丛等11个植被类型63个植物群系。区内植物种类仅维管束植物有184种734属1628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区的有观光木、福建柏、钟萼木、伞花木等23种,珍稀植物60余种。”动物方面: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属东洋界的中印亚界偏中北地带,具有向古北界的中亚过渡性,蕴藏栖息着丰富的野生动物。有陆栖野生动物362种,兽类6日20科66种,鸟类17目40科198种,爬行类3目10科40属69种,两栖类2目8科29种,还有鱼类5目14科51属65种,贝类4目15科27种及浮游动物9目32科170种,有昆虫20目150余科2000余种,大型真菌116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华南虎,金钱豹、云豹、金猫、黑鹿、梅花鹿等42种珍稀动物和金斑啄凤蝶,詹彩臂金龟等珍稀昆虫。
1990年,我国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合作,在闽、粤、湘、赣四省开展华南虎资源调查,在梅花山调查时取得重大突破,以确切的证据和事实证实华南虎仍在梅花山生存繁衍,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和关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专家称梅花山是‘华南虎现存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梅花山还被认为是华南虎最理想栖息地。
华南虎是我国特有虎种,是中华民族高尚、勇猛、威武的象征。但由于历史原因,华南虎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栖息空间逐步缩小,现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据统计,目前全国华南虎(野外华南虎和动物园笼养)总数不超过一百只,比之大熊猫更为稀少,更为珍贵。华南虎拯救工程是我国三大野生动物(大熊猫、朱鹮、华南虎)拯救工程之一。目前我国正把华南虎拯救工程摆上议事日程。有着优良革命传统和强烈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闽西革命老区率先启动这一工程,建成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为保护闽西典型的生态环境和世界最濒危物种作出贡献!
梅花山是闽西地区良好的生态源。由于森林茂密,地表覆盖良好,成为闽西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据测算,每年可涵蓄降水20933.3万方,每年释放氧气4.3万吨,集落粉尘50多万吨;减少地表侵蚀量500多万方。因此,我们有理由可以把梅花山看成是闽西地区一巨型的空气净化器和新鲜空气制造厂。”
梅花山由于山体高大及所处的特定地理位置,形成了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山地气候,因离海洋较近,常受到东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加上西北和东南有武夷山脉和博平岭作天然屏障,对寒流南下和海洋暖湿气候入侵起阻挡和截留作用,形成龙岩中心城市冬暖夏凉,气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特点。梅花山的存在不仅对龙岩中心城市气候调节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且对邻近地区的气候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山体对冷空气的屏障作用,使处于梅花山东南侧的雁石溪谷地、永定河谷地及南侧的黄潭河谷地、汀江谷地成为整个闽西地区热量最丰富的地方。
梅花山保护区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层次分明的垂直景观,种类丰富、区系复杂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很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理想基地,也是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的大课堂,更是促进闽西革命老区两个文明建设的保障,因此我们应当更加努力地保护她、百倍地珍视她,为人类和子孙后代造福。
当来到红豆杉生态园景观处,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红豆杉生态园位于上杭县步云乡崇头村,地处梅花山南麓,与古田会议会址相距12公里,海拔高度在900-1200m,面积81.8hm2,为国家森林公园。在这片原始森林里密集地耸立着3000余株500至1600多年的南方红豆杉,最高的高达30余米,最大的要五人合抱,有千年的红豆杉王,有两株并体而生的姐妹红豆杉。红豆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冰川时期就有的高大常绿乔木,不仅古老珍稀,而且全身是宝,树干甚至树叶、树枝都能提炼出一种治癌良药,此药是黄金价格的180倍,因此这里成片分布的红豆杉在全国都是罕见的。目前该园主要开发了连理树、红豆杉王、将军林、至道生佛采药谷等景点。”
当来到梅花山华南虎园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梅花山·华南虎园景区位于上杭步云乡,与古田会议会址景区相连。景区内有千年红豆杉、华南虎等五十多种珍稀动植物,被誉为‘北回归线荒漠地带上的一颗绿色翡翠’,是集绿色生态、科研科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景区。”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19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9%。核心保护区为89208亩,人迹罕至,是华南虎、梅花鹿、蟒蛇的重要栖息繁衍地。保护区内有全国罕见的大面积大径组天然杉木林。据福建记载的20株“杉木王”梅花山有六栋。据科考资料初步统计,保护区仅维营京植物有近2000种,有杜仲、建柏、马桂林、风光水、长苍铁村、稳花杉、半枫荷、沉水律等珍稀树种;有三尖杉、红豆杉、钟等木、黄杨木、紫心木、南方铁杉等名贵树种,还有65种竹类,大量珍贵药材、珍稀野花卉等。
梅花山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一野生动物的避难所”、“天然动物园”。这里有兽类100多种,鸟类300多种,两栖类30余种、爬引类60多种,山溪鱼类36种,浮游动物近百种。才华南虎、金钱豹、云豹、羚羊、黑鹿、黄腹角雉,白劲长足雉和蟒蛇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龙岩市委、市政府对梅花山的旅游综合开发高度重视,建立梅花山旅游经济综合区。1998年成立中国龙岩梅花山华南虎拯救中心,并在上杭县步云马坊的茶盘洞建立华南虎虎园。虎园内还配套设立“蛇园”和“猴国”。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为了保护梅花山珍贵森林生态系统和奇特的自然景观,1985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198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升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2年2月,在原林业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召开的“中国自然保护优先领域研讨会”上,保护区以“现存华南虎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被确定为“对全球有影响、具有国际意义的”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11月,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第二次研讨会上,保护区以“物种丰富、特有种多,在东亚植物区系中为华中、华南、华东区系交汇处”,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名录”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先保护区”;1993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98年,根据国家林业局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通知》精神,龙岩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更名为“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极为独特。保护区地貌特征以中山地貌为主体,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西部高,东部低,山地面积占96.3%,少部为丘陵与盆地。区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6座,最高峰石门山海拔1811米。地质岩层以侵入岩花岗岩为主;气候呈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3-18℃,无霜期长达280天;年降水量为2000mm,降水期长,降水量大,是福建省暴雨中心地带之一。由于地质断裂构造和流水深度切割作用的影响,以最高峰石门山和将军山为中心形成放射状的水系分布,是福建省闽江、汀江、九龙江三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水流三江地”之称,被誉为“八闽母亲山”。
梅花山境内层峦叠翠,群峰突兀,有奇特的自然景观。如延绵数公里的黄连孟大绝壁,高山瀑布有兴隆瀑布、锣声瀑布,以及铁山罗地盘溪寨瀑布等。有大自然长期雕琢而成的丘山老鹰石、桂和的姐妹石、马坊的禾仓石、铁山罗地的三层石和出米洞,以及大源村的“金龟下蛋”等奇岩怪石,还有马头山寺、南蛮王墓、黎岭步云书院等人文景观。闽西民谣:“梅花十八洞,洞洞十八里,里里十八窟,窟窟十八只金交椅”。金交椅指的是地下矿藏资源,目前已发现和开发的有铁、锰、铅、锌、钨、煤、磁铁矿和水晶石等。由于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独特,区内自然资源呈现出明显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性。根据科学考察和森林资源调查统计,保护区内仅维管束植物有184科734属1628种(含变种和亚种),其中蕨类植物107种,被子植物1499种,裸子植物22种。陆栖脊椎动物362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哺乳类66种,鸟类198种,爬行类69种,两栖类29种,鱼类65种,昆虫2000余种。在这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种中许多是古老的了遗、珍稀、濒危的种类。据统计,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钟萼木、南方红豆杉和莼菜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杜仲、鹅掌楸等15种,省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53种;重点保护动物计有4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华南虎、豹、梅花鹿、蟒蛇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黑熊、短尾猴、金猫等37种。物种繁多、资源丰富的梅花山,被中外专家赞誉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动植物资源基因库”。
199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专家与国家林业部在闽、粤、湘、赣四省开展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后认为:“中国特有虎种华南虎,不仅在梅花山生存、繁衍,并且仍在频繁活动。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是现存野生华南虎分布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赞誉梅花山是“华南虎的故乡”和“华南虎最理想的栖息地”。因而华南虎被国际自然联盟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最濒危物种。1998年,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在龙岩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全国启动拯救华南虎项目工程,先后从苏州、桂林调入华南虎种虎六只,开展华南虎野化繁育。同时投入1400多万元巨资,在保护区外缘的上杭县步云乡马坊村建立占地近7000亩的“中国虎园”。三年多来,经虎研所人员精心实施繁育技术,使5号公虎、4号母虎获得成功0,于2001年和2002年先后自然繁育出小虎二胎共6只,存活5只。华南虎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标志着华南虎在高海拔原野式散养繁育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与发展。
依托华南虎野化繁育基地,梅花山“中国虎园”同时建立了食草动物(偶蹄类)豢养区,园内现有梅花鹿、黄麂、矮马等30多只,还散养有猕猴、孔雀、天鹅等珍稀动物多种。梅花山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和华南虎栖息地保护工程的建立,“中国虎园”的建设,不仅使梅花山这块“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闪烁出夺目的光芒。梅花山奇特景观和丰富的珍稀资源,成了中外游客理想的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当来到廻龙阁景观处,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上登廻龙阁位于上杭县临城镇上登村,又称回龙阁、罗登塔,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现存为清代建筑。坐东朝西,五层土木结构塔,外大门坐北朝南,通高16米,通面阔15米,通进深16米;一、二层为四角形,面阔三间;三至五层为八角形,三、四层为一间,四、五层不隔层;一层至四层楼梯沿墙旋转而上;悬山顶。附属文物仙人桥,位于上登廻龙阁右侧10米,建于明代,单孔石拱桥,鹅卵石砌筑,东西走向,桥身长28米、宽4.8米,桥跨12米、矢高9米。”
当来到七峰山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上杭七峰山位于上杭县北面,距县城4公里。这里林木苍苍,四季常绿。据上杭县志载:‘杭川钟灵毓秀之山,此为第一’。山上近年修建了露天坐佛、九松亭、赏景台、福寿亭、敬师厅、春晖阁20多个景点,如来坐佛从外面看座佛像,其实这是一座高23米的五层建筑,一层为佛堂,二层为佛经阁,三层为迎宾厅,四、五层为佛像头部,整座佛像高大雄伟,是福建第一座大型佛阁。”
当中国式的比萨斜塔景观处,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中国式的比萨斜塔--上杭中都云霄阁始建于1522-1566年间(明嘉靖年间),属于外斜内正的建筑结构。-游客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观察该楼,楼均向相反的方向倾斜,400多年来无人能解其中之奥秘。该楼位于福建中都镇田背村口一河道边,周边巨树相拥,碧水环绕,石桥虹卧,古宅比邻,环境清幽,是上杭县境内目前保存最好的、年代最久远的古建筑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即列为上杭县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点:云霄阁于1582年(明万历十年)重修,距今己有400多年历史,系土木结构,呈迭式塔形,共七层,高20多米。底层分前后两座:前堂为夫人宫,门前有联云:“黄鹤归来带得松花香丈室,白云飞去放开明月照禅心”。后堂为仙师殿,供奉仙师菩萨,有联云“佛地有尘风自扫,禅寺无锁月常关”。第二层为观音殿,奉观音佛像,有联曰“紫金山清源山不如此处神灵救灾更快,禅林寺义合寺总是共个菩萨求福在诚”。第三层为玄天帝殿,第四层为北帝祖师殿,第五层天后圣母殿,第六层为魁星点斗殿,第七层为钟鼓。
云霄阁第一、二层为生土建筑,墙厚二尺,三层开始为圆柱顶立,木板为屏,开花板有五彩花纹,檐头八角翘鳖,葫芦屋顶,有木梯直通各层。
历史传说:相传建筑此阁时,有师徒俩,手艺高超。乡民择两地让他们比试手艺,一在田背村由徒弟承建,一在邻近的仙村村由师傅承建。同时开建,同时竣工。师傅建的阁高耸直立,徒弟建的却有点倾斜。据说徒弟为显示其工艺超人,有意少放了一个尖。所以如今人们观看云霄阁时,东看西斜,西看东斜,左看右斜,右看左斜,成为一大奇观。加上近来发现,位于二楼的一个鼓系20世纪80年代用马皮做的鼓竞长出了密密的长毛,此事在央视走近科学栏目中播出,成为云霄阁之又一大奇观。
当来到周公塔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周公塔,又叫三元塔,坐落于上杭县中都镇上都村三元岭。该塔是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汀州巡道朱大典路过此地,捐资倡建。塔系砖木结构,七层八角形,高20余米,有木梯相通,层层开窗,称‘空筒式结构’,登楼可俯瞰汀汀和杭城风貌。大塔建于蜈蚣头,小塔建于蜈蚣尾。因大塔正中蜈蚣头顶,塔后山沟血水汩汩流淌(铁锈水)。因此事朝庭不宜公开,为避讳,遂取名‘周公塔’。蜈蚣尾的小塔后来倒塌,而蜈蚣头的大塔一直完整保留至今。大塔塔顶于1942年被日本飞机炸毁一角,成为日本侵华罪恶见证。1984年5月该塔列为上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这座宝塔,有一段神话传说:
明朝天启年间,三层岭脚下的一家大姓人,在三层岭顶造了一座大祖坟。这座坟地中葬了“生龙口”,据说每逢扫墓祭祖离开之后,扫墓之人不得返身往回走。这样过了几十年,人们一直记得祖传规矩。有一年,扫墓的人特别多,就在这天扫完墓,一个妇女把一个篮盖子掉在墓地了,走了一段路折回去取。她返回墓地一看,竹篮盖子上面爬着数不清的黑蚂蚁。妇人拿起竹篮子往墓堂石角上敲打,打掉蚂蚁。这一敲打不得了啦!竟然当朝金銮殿上的金钟也叮当做响了,惊动了天子。当朝皇上派钦差查访金钟的原因,查访三年,最后查出来了。说是福建上杭将会出真龙天子,生龙口就是三层岭顶上的那座坟墓。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一国岂能有二主?皇上召集各路堪舆大师商议对策,有个来自江西兴国的明师先生想了办法,在该地坟龙脉穴位上造塔镇住。这便有了今天所见的三层岭宝塔。-
当来到文庙景观处,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上杭县文庙位于龙岩市上杭县临江镇解放路。又称学宫、儒学。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始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重建。占地面积8713平方米。以大成殿为中心,分前、中、后三门,殿前建有东西庑、名宦祠、乡贤祠及仪门、泮池、棂星门。大成殿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正厅立雕龙石柱10根,殿内供奉孔子神位,殿前设浮雕台阶。是闽西迄今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孔庙建筑。2001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当来到笔架山景观处,秦朗天又微笑地介绍道:
“笔架插云。古田背依笔架山,山峦起伏,云遮雾罩,山势陡峭,自成气势,三峰独立似笔架,五峰罗列又似五龙腾飞。古诗云:南峰云绕北峰云,笔架三山莫可分。策杖遨游犹未久,归来时节已斜曛。”
当来到金岩残雪景观处,钟意接着介绍道:
“金岩残雪。古田位于大山之中,冬季气候寒冷,雪花纷飞。1929年12月召开古田会议时,正值大雪纷飞,此时雪披金岩,白雪皑皑。诗云:飞花已逐春风落,晚絮还随暖日稀。此处闲情谁处领?金岩残雪尚依然。”
当来到三汲垂虹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三汲垂虹。古田笔架山,层叠起伏,山势巍峨,远观恰似五龙并驱而下,山下谓之五龙村。山脚建有五层土楼,俗称五龙楼,形似龙口。楼前砌一条石阶路,似龙舌,吮吸着观音塘潺潺而下的溪水。从上游往下观望,恰似五龙汲水。诗云:三汲溪边已有桥,又添跨海两条龙。有时一幅垂高下,准颖乘搓上碧霄。”
当来到莲塘晚钟景观处,钟意介绍道:
“莲塘晚钟。旧时古田多有莲塘,万源祠前,十里荷香,甚是壮观,与远处广福寺钟鼓呼应。广福寺位于白莲塘,莲塘连莲塘共一十八口,脉起神坛岗,水源笔架山,实属风水宝地。诗云:春桥东望水溶溶,夕照沉沉映远峰。应识老僧闲课好,饭前饭后便敲钟。”
当来到半岭人家景观处,秦朗天又微笑地介绍道:
“半岭人家。半岭人家在五甲村,原称福神岗,如今屋塌人迁,仅留下一口月池和半岭人家的传说。诗云:佳气潜通半岭边,垂髫黄发并依然。桃源仿佛风景中,竹里烹茶竹外烟。”
当来到金谷瀑布景观处,钟意又微笑地介绍道:
“金谷瀑布。金岩下为金谷,春时一瀑布高挂青峰,如仙女舞白练,如银河落九天。诗云:闲从金谷步芳尘,瀑布清泉泻远春。遥看碧峰高挂处,俨然仙女舞浴巾。”
当来到高寨晚霞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高寨晚霞。高寨秋时最美,红叶与晚霞相映,落叶与落花相拥,疑是火树银花。诗云:遥看高寨冠秋霞,疑是开成火树花。一阵风来翻绛艳,散为和气满人家。”
当来到奎阁望月景观处,钟意又介绍道:
“奎阁望月。古田有阁有庙,千年古庙供奉着五谷仙、骑龙仙、佛祖、土地爷等4大仙,香客川流不息,香火终日袅袅。诗云:奎阁麓月巍接天,夜来风景最无边。狂歌留住窗前月,不放清光别处园。”
当来到夹溪垂钓景观处,秦朗天又微笑地介绍道:
“夹溪垂钓。离古田不远处,隔一条小溪叫漳洋段,原叫金銮殿,恰似金线钓葫芦,传说为姜太公的鱼篓。葫芦顶端水源于笔架山,经白莲塘、五甲,从福神岗延下,右为莲塘溪,左傍金岩溪,中间夹一20米宽、200米长的田埂,两边深潭,丈余深,可以在田埂上同时两边垂钓。诗云:半泓秋水夹溪头,翟翟鱼竿缓缓投。应身一生终古客,谁教落日大江流。”
当来到苦哉牧笛景观处,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苦哉牧笛。古田民风淳朴,男耕女织,丰衣足食,有牧童骑牛背,好一幅春牛图。诗云:苦哉风景最相宜,绿竹苍苍一带垂。几度夕阳回首处,无腔牧笛数声吹。”
介绍完古田景区后,秦朗天牵着钟意的手走近镜头微笑道:
“各位观众、各位游客、各位粉丝,您们好!古田旅游景区就介绍到这里,下集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福建土楼(永定·南靖)旅游景区。”
接着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各位观众、各位游客、各位粉丝,您们好!古田旅游景区就介绍到这里,下集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福建土楼(永定·南靖)旅游景区。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