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爱因斯坦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或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被问住了。三天后,想到答案的他兴冲冲地拉起爱因斯坦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好的水泥地面。看着地上被踩出的脚印,爱因斯坦不解地问:“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
“是的,但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明可夫斯基又解释说:“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
在新的领域做一个开路者,也许会孤独无助,但只有这样才能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一席话对爱因斯坦启发很大。
走出校园后,爱因斯坦成了伯尔尼专利局里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业余时间里,爱因斯坦全力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的三个未知领域里孤独探索,并且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挑战牛顿力学。
26岁那年,爱因斯坦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论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在人类科学史册上,爱因斯坦留下了自己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从那以后,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接连不断,并于1923年获得了著名的诺贝尔奖。作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获得了全世界的瞩目,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向他颁发荣誉证书,聘请他做教授。
成名后,尽管爱因斯坦在世界上获得了极高的荣誉,但他从不贪图虚名,生活一直艰苦简朴。他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气,他喜欢拉小提琴,也喜欢爬山、骑车、赛艇、散步等体育活动。他从不因自己的名声而要求更高的礼遇,甚至出国演讲都拒绝使用国王派来的车子。他极富正义感,但不参与政治,曾拒绝担任以色列总统的职务。
人们在称赞他卓越的科学成就之时,更应该特别注意他那高尚的人品、完美的精神,而且后一点使他变得更伟大。
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一所著名的大学演讲。在演讲完毕后的自由提问时间里,一位女生站起来问:“您被誉为科学界的巨人,您认为自己是巨人吗?”
爱因斯坦微笑着对她说:“巨人是长得高大的人,我如此瘦小,怎么能算巨人呢?如果说我看得远一些,那也是因为我站得高一些而已!”
提到比别人站得高一些这个话题,一个男生接着问:“不久前您在阿尔卑斯之巅曾和一位女士长谈过。我想知道,当您站在山顶的那一刻,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是科学史上的一座山峰了呢?”
爱因斯坦再次微笑着说:“我这个身高不管怎么站都成不了山峰。再者,高峰也会被人征服的,我们不要做高峰,而要做登上高峰的人!”
说完,爱因斯坦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站在山顶,你并不高大,反而更加渺小!”
然后,他转过身来,对着台下的人说:“最后,我告诉大家一句话,这也是我在阿尔卑斯山绝顶之上对那位女士讲的最后一句话:任何一座高峰都是可以征服的,世上从无巨人,只有站得更高的人!”
那位在阿尔卑斯山顶聆听爱因斯坦教诲的女士,就是居里夫人!
他们在科学史上的成就,他们高尚完美的人格,他们对荣誉和声望的淡泊,将为后人永世敬仰。
【人生感悟】
在举世的名誉之下,他们宁愿淡泊,宁愿寂寞,宁愿渺小……他们的成就和人格同样值得称道。
白宫的幕后写手
西方政要的不少演讲往往妙语连珠。其中的一些著名章句甚至全篇,还能作为经典流传。
英国首相布朗在2009年3月访美期间令人刮目相看,他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的演讲,赢得了在场议员19次集体起立鼓掌,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亲自致电祝贺。美国评论人士认为,布朗的讲话不仅激情澎湃,而且切中要害,颇具感染力。
其实,大多数总统、首相的演讲稿都不是个人成就,而更多的是集体创作。平常讲话、演讲都不甚出彩的布朗突然变成“名嘴”,并不是因为他的口才发生了质变,而是因为他雇用了一批前白宫写手组成的专业撰稿公司替他润色讲稿,代价是7085美元。
美国总统早就有专门的写作班子,他们才是造就“总统口才”的幕后功臣。白宫的这些写手不仅文章写得好,还能为讲话者“量体裁衣”,使原本平凡的讲话变得精彩纷呈。也因此,白宫写手任职时为总统效力,离职后也能继续利用这一专长替人代笔。
甚至,美国的罗伯特?施莱辛格还专门写这些幕后写手的书——《白宫幽灵》。因为一代代白宫写手因身居幕后而鲜为人知,但经过他们修改润色的一些讲稿经总统演讲后却流传后世,所以说他们像“白宫的幽灵”。
美国早期的总统并没有专门的写手,白宫设置专人为总统撰写讲稿始于20世纪20年代。首位白宫写手是贾德森?韦利弗,他以“文学书记官”的头衔为1921年至1923年在位的沃伦?哈丁总统写稿。后来,美国的白宫写手们把他尊为祖师爷。
约翰?肯尼迪是公认的美国历史上最擅长演讲的总统之一,他的撰稿人是他最亲密的顾问和高级助手——特德?索伦森。索伦森在肯尼迪当选总统后,就开始起草总统就职演说。肯尼迪的要求是:简短,有力,有前瞻性,能体现他所代表的“变革”形象。
索伦森为了这份演讲稿而废寝忘食,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来写稿并润色,他甚至为此而向10位民主党要员发信征求意见。
1961年1月10日,索伦森向肯尼迪递交了一份长达6页的就职演说讲稿,确定了讲稿的基本结构和许多令人难忘的语句,索伦森还把史蒂文森和加尔布雷斯提供的一些点子进行了加工。
肯尼迪并没有完全采用索伦森的稿子,而是将其插入另一个版本的演讲草稿中。那份讲稿包括了一些流传后世的名句,比如“我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承受任何负担,应付任何困难,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等。“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被认为是这篇演说的点睛之笔,这其实是索伦森从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1884年演讲中得到的启发。
这份精心打造的讲稿后来经过肯尼迪的演说而获得巨大成功,成为西方历代演说中的名篇,肯尼迪因此名声大振。入主白宫后,肯尼迪和索伦森延续了这种讲稿撰写模式。先是由肯尼迪想出一个主题,然后表明希望达成何种结论,之后再由白宫写作班子具体撰写。演讲时间不超过30分钟。这几乎成为日后美国历届总统讲稿撰写的固定流程,一直沿用至今。
20世纪上半叶,美国总统们喜欢请专业人士代笔。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聘请剧作家罗伯特?舍伍德为其捉刀。德威特?艾森豪威尔的写手是记者埃米特?休斯。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文采与口才为世人所公认。这与他大胆启用青年才俊充当“文胆”有直接关系。
奥巴马的白宫写手班子有十多人,但核心人物却是两个刚出校门没几年的毛头小伙。
其中一位是27岁的首席撰稿人乔恩?费夫洛。自2004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开始,费夫洛就一直追随着奥巴马。奥巴马在竞选过程中的每一次重要演讲都是由他执笔的,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也是出自他的手笔。这也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统就职演说撰稿人。
为了写好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他从2008年11月份奥巴马胜选后,就开始每天借助浓咖啡的刺激,花16个小时坐在电脑前仔细研究历代总统的就职演讲。他不但熟记奥巴马在民主党大会上的演说,据说连奥巴马自传《来自父亲的梦想》都随身携阅。为了琢磨奥巴马的思想和语言,他几乎不离奥巴马左右。由于在白宫的显赫地位,费夫洛当选了《时代》杂志评选的“百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奥巴马的另一重要写手是费夫洛的副手、目前白宫唯一的外交政策演讲撰稿人本?罗兹。他今年31岁,2002年从纽约大学拿到硕士文凭,专业是小说写作。
作为外交政策写手,罗兹不仅要揣摩奥巴马的讲话习惯和语音语调,而且还要熟知外交事务。他是目前白宫写手中唯一身兼外交顾问的人,而且经常列席白宫国家安全会议。奥巴马就任以来的每一篇引起世界关注的外交政策讲话,从宣布从伊拉克撤军和、对阿富汗增兵,到发表无核世界演讲,再到中东政策讲话,全都出自他的手笔。
罗兹写的讲稿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奥巴马的个人风格和外交理念,因此受到白宫团队的充分肯定。在2009年4月奥巴马结束访欧后的返航途中,奥巴马和他的团队一起为罗兹鼓掌,感谢他为此次访问成功所作的贡献。阿克塞尔罗德说,罗兹的最大长处在于“他真的理解总统的声音”,“在外交事务上与总统心有灵犀”。
如今,白宫写作班子通常与白宫研究部门一起办公,主要任务除了为总统起草演说讲稿外,还包括起草总统致国会的邮件、总统公告、行政命令、总统致白宫访客的问候语、新闻发布会开幕词及其他公开声明和文件。
白宫写手的命运也是因人而异的。一些人在离开白宫后事业有成,比如,林登?约翰逊的写手杰克?瓦伦蒂后来成了美国电影协会主席;里查德?尼克松的写手中,威廉?沙费尔成为《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帕特?布坎南成了政论家,并参加了两次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竞争;卡特的写手当中,詹姆斯?法洛斯和亨德里?赫茨伯格后来都成了有影响力的作家。
【人生感悟】
寂寞与灿烂,有时恰如一张纸的两面。他们把灿烂的一面给了别人,自己忍受着寂寞。
总统是这样炼成的
世界上永远都会有帝王将相,也永远会有乞丐贫儿。但是,这中间没有永恒的定律,正像2000多年前陈胜所喊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很多人生而高贵,却因自己的无能而失去一切;很多人生而卑微,却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成就伟业。
那些能够从卑微到伟大的人,不是因为上天给他们的多,而是因为他们比别人付出的更多、忍受的更多。
自古英雄多磨难,那些称王称霸、建功立业的人,很多都有着极其普通的出身,但是,比亚伯拉罕?林肯出身更低微的怕是不多见。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伐木工人的家庭,说得仔细一点,那就是荒野上的一座孤独的小木屋里。
1816年,林肯7岁,他们全家被赶出居住地。经过长途跋涉后,他们在茫茫荒野里找到一个窝棚居住了下来。贫困的家境让他没机会上学,他一生中进学校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都不到一年,幼小的他只能每天跟着父亲在荒原上开垦、劳动。
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林肯依然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就在沙地上和木板上练习写字。他总是利用一切时间来读书,即使在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玉米饼子,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到了晚上,他常常一个人在小油灯下读书到深夜。
1826年,17岁的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幼年的经历使他能够吃苦受累,他什么活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也当过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甚至还干过伐木、劈木头一类的重活。不管干什么,林肯都非常认真负责,诚恳待人。当店员时,他曾为了退还一个顾客多付的几分钱追赶十几里路。因为他的这些优秀品质,无论到哪里工作,他总是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值得注意的是,林肯无论干什么无论到哪里,始终没忘记学习。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攻读历史、文学、哲学、法学等著作,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修养。
1831年,22岁的林肯第一次经商,以失败告终。后来他向朋友借钱第二次经商,但又很快破产并欠债,他用了16年才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