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虽使这种渺茫的向往稍就理性之范,却适足以使之更其固定。我游历了自己国土的各个地方,而如果我的爱好仅限于妍丽景物的追逐,则快心悦目,尽可以无须远求,因为纯以大自然的妩媚而论,此邦却可谓得天独厚,世罕其匹。试想她那银波荡漾、与海相若的浩渺湖面,那晴光耀眼,直顶青天的巍峨群山,那粗犷而富饶盈衍的峡岸溪谷,那雷鸣喧豗于阗寂之中的巨大飞瀑急湍,那绿色葱茂、清风阵阵的无际平原,那庄严静谧、滚滚人海的深广江流,那万木争荣、无径可循的茂密森林,那夏云丽日、谲诡幻变的灿烂天空——不,在自然景物的壮丽方面,美国人从不需要舍本土而远求。
然而在传奇与诗意的联想方面,欧洲却具有它特殊的魅力。在那里人们可以见到艺术上的名作巨制。上流社会的精致娴雅以及古今风尚的种种特点。欧洲蕴蓄着世代聚集的珍奇宝藏.就连那里的遗址废墟也尽是过去历史的记载,每块残砖烂石都是一部史册。我渴望到那些有过丰功伟业的故地去漫游——仿佛是去追寻往古的足迹——流连于废堡颓垣之侧,低回于圮塔欹楼之中——总之,暂时忘情于眼前的凡庸现实,而沉湎在过去繁华盛事的幻影里去。
除此以外,我还殷切期望有幸去瞻仰瞻仰世上的伟人。诚然,美国自有它自己的伟人,这种人物广布各个城中,不知凡几。我平生也颇厕身其间,而且常被他们弄得黯无颜色;因为一位伟人——尤其是一位城市的伟人——的光焰往往有为小人物所难堪者。但是欧洲的伟人我却久思一睹风采;因为我就曾在不止一位哲学家的着作里读到过这种说法,即大凡动物一入美洲,即有出现退化之患,当然连人也不例外。因此我想,欧洲的伟人之于美国的伟人,大概也犹如阿尔卑斯山的高峰之于哈得逊河边的高地那样,而这种认识,在饱看了不少英国旅客在我们中间所流露的那种优越神情与倨傲态度之后,乃益信其不妄;而其实这些人,据我听说,在其本国之中也不过是凡庸之辈而已。因此,我立志要恭游别国,亲历其境,以便见见我这已经凋残的后裔所自出的那个巨人种族。
不管好运厄运,我这漂泊的热望总算夙愿得偿了。我漫游了许多不同的国家,阅历了不少变动不居的人生世相。我不敢妄称对于这形形色色的世相,我曾以哲人的目光作了观察;而仅仅是徘徊于众多画店庙前的探幽寻胜的谦卑癖嗜者的一种闲眺:时而美物写生,勾勒微妙;时而谐谑漫画,突现滑稽;时而山水风景,意境悠然,因而令人迷恋不止。既然当今的旅行家一出门便需画笔在手,地不虚至,以便将来图稿盈箧,满载而归,因此我也不免要拣出几件,以博友人一粲。然而当我重检自己为此而作的种种札记日志时,我却发现,由于素性疏懒,我对每位立志着述的正规旅行家照例列入其研究范围的种种重大事物,竟然多有脱漏,因而惶惧无已。我担心,我之必然令人失望,将不下于下述之山水画家。
其人也确曾旅游过欧陆,然而终不胜其烟霞癖之驱遣,每有所作,辄得之于穷乡僻壤之中。因而充溢其画册的东西则茅屋也,山水也,无名之故地废墟也。但是圣彼得大教堂他却漏掉;迦利辛斗兽场他却漏掉;特尔尼瀑布或那波里海湾他也都漏掉;甚至连冰川与火山之巨观,他的全部作品中也都一笔没有提到。
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得与失卡里·纪伯伦
我的杰里,你好:
别在为你的所失而不快了,人生本来就是这样一个取舍的过程,你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顺其自然地面对人生的取舍得失,学会选择。
人的情感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会越快乐。所以,这一人之常情就迫使人们沿着追寻获得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忽然警觉:
忧郁、无聊、困惑、无奈,一切不快乐都和自己的要求有关,你之所以不快乐,是你渴望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或者,太执着了,不知不觉,你已经执迷于某个事物上了。
下面,爸爸讲一个寓言故事给你听:
有一天,一只狐狸走到一个葡萄园外,看见里面水灵灵的葡萄馋涎欲滴,可是外面有栅栏挡住,无法进入。于是狐狸一狠心绝食三日,减肥之后,终于钻进葡萄园内饱餐一顿。当它心满意足地想离开葡萄园时,发觉自己吃得太饱,怎么也钻不出栅栏。无奈,只好再饿肚三天,才钻了出来。
你看,这只狐狸为了得——吃葡萄,而不得不失——绝食三日;然而在吃了葡萄后,又钻不出栅栏,于是只好又失——饿肚三天,才又有所得——钻出栅栏。这说明什么呢?该放弃的就放弃,选择了该放弃的最后仍然得不到。
你还记得你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动画片吗?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认准是邻居家的小子偷的,于是,出来进去,怎么看都像那个小子偷了斧子。在这个时候,他的心思都凝结在斧子上了,斧子就是他的世界,他的宇宙。后来,斧子找到了,他心头才豁然开朗,怎么看都不像是那个小子偷的。仔细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都有一把“丢失的斧子”,这“斧子”就是我们热衷而现在还没有得到的东西。
有时候,人们明明知道那不是自己的,却想去强求,或可能出于盲目自信,或过于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结果不断的努力,却遭受不断的挫折。有的靠缘分,有的靠机遇,有的得需要人们能以看山看水的心情来欣赏,不是自己的不强求,无法得到的就放弃。这才是明智的。人们不必为所失而不快!
我们在生活中,时刻都在取与舍中选择,我们又总是渴望着取。渴望着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面——放弃。懂得了放弃的真意,也就理解了中国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懂得了放弃的真意,静观万物,体会与世界一样博大的境界,我们自然会懂得适时地有所放弃,这正是我们获得内心平衡,获得快乐的好方法。
记得《圣经》里有一句话:人降临世界时手是合拢的,似乎在说:“世界是我的。”他离开世界时手是张开的,仿佛在说:“瞧啊,我什么都没有带走。”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走的过程。但这里的关键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如果拥有一份悠然自得的平常心,不为滚滚尘利所累,那一定会活出一个相当的境界。正确地面对得失,自然地面对得失。
可爱的儿子,现在你懂了吗?学会适时放手,取舍得当是很重要的,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得失更重要!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得很好!
有什么新的想法盼来信相告。
祝你永远都快乐!
想念你的父亲
×年×月×日
贪得无厌,生命之舟将不堪重负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美国现代着名女作家。曾获文学博士学位,担任过《亚特兰大新闻报》的记者。她的代表作《飘》1937年荣获普利策奖。
亲爱的孩子:
在这封信里,妈妈先给你讲个故事吧!
一人在岸边垂钓,旁边几名游客在欣赏海景,只见钓鱼者竿子一扬,钓上了一条大鱼,足有3尺长,落在岸上后,仍腾跳不止。可是钓鱼者却用脚踩着大鱼,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进海里。
周围围观的人响起一阵惊呼,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可见钓鱼者雄心之大。
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鱼者渔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是一条两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看一眼,顺手扔进海里。
第三次,钓鱼者的钓竿再次扬起,只见钓线末端钩着一条不到一尺长的小鱼。围观众人以为这条鱼也肯定会被放回,不料钓鱼者却将鱼解下,小心地放回自己的鱼篓中。
游客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钓鱼者为何舍大而取小。
想不到钓鱼者的回答是:“喔,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一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也装不下。”
这个故事中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要能适可而止,不能过于贪婪,应依据自己的实际而索求。
如果我们能像那位钓鱼者据实而求,所求不多,何愁不能活得天高海阔大道坦然呢?可是现代人更多的是不知满足,过分贪婪。
当欲望产生时,再大的胃口都无法填满,贪多的结果只会带来无穷尽的烦恼和麻烦。
贪婪是一种顽疾,人们极易成为它的奴隶。一个贪求厚利、毫不知足的人,等于是在愚弄自己,希望什么都能够得到,岂料到头来却失去一切。
生活贵在平衡,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不能稍有偏废。如果过分贪婪,把握不住必要的尺度,就很容易受到伤害。有一则寓言也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同样的道理:
从前有个特别爱财的国王,一天,他跟神说:“请教给我点金术,让我伸手所能摸到的都变成金子,我要使我的王宫到处都金碧辉煌。”
神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