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的一生可分为生长、成熟与衰退3个过程,最后的衰退过程为老化。一般来说,人到25岁后就开始衰老。各种生物体的遗传因素起着主导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生物体的遗传基因、遗传因素各异,各种生物体的寿命也有所不同。由遗传基因决定的随年龄增长而衰老的过程称为自然衰老或生理性衰老,也叫内在性衰老。如疾病、营养不良、日光过度照射、身心过度疲劳、心理因素等均可促进衰老过程加速,使生理(形态、结构、功能等)、心理因素与同龄正常人发生不相称的变化,成为早衰或病理性衰老。
§§§第一节皮肤的衰老
一、关于自然衰老的各种学说
1.程序学说或DNA学说
动物发育到衰老,机体有个程序安排。机体信息之源DNA在年龄不断的增长过程中,已在DNA上编程,动物从发生发展、分化、成熟、衰老到死亡都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
2.误差学说
细胞合成蛋白质中嵌入异常的酶,在DNA的复制、转录、翻译中,细胞内堆积大量由于这种酶形成的误差蛋白质,大量误差蛋白质影响到细胞功能,发生误差灾难而造成死亡。
3.自由基学说
自由基易与其他物质反应而产生此物质的过氧化物,使该物质失去原有的作用,使DNA、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发生内源性或外源性的自由基所致的有害反应的积累是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的原因之一,老年变化与体内自由基增加有明显关系。
4.交联学说
细胞内蛋白质分子若偶然搭及有化学活性但非需要的分子,可发生交联反应,使正常的DNA复制中断,引起突变式细胞死亡。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甲醛及副产品均可成交联。双链DNA中,如一股交联,机体可将其切断、排除,以另一股DNA为模板进行修复;如两股均交联,则防御无作用,在复制时出现畸形DNA,影响细胞生存。在皮肤中主要为皮肤的胶原交联(键)增加而导致衰老。
5.免疫学说
年龄增加时免疫系统的衰老变化。主要是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减少,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增高。目前免疫学家认为,机体的衰老是因为全身免疫机制的降低,不能进行有效的免疫监视而引起的,人的免疫机制从25岁左右开始衰退,人的各系统的衰老一般也从25岁开始。
二、皮肤衰老的原因
导致皮肤老化的最主要的因素为遗传和过量的日光紫外线。空气、水源、噪声、森林等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职业与劳动环境,医疗保健,运动,生活规律,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和膳食营养状况都会影响皮肤的衰老进程。风沙、寒冷和炎热的刺激会使皮肤老化。有害粉尘、污浊的空调气体、香烟烟雾也会加速老化。
(一)内在的生理因素
1.遗传
这是导致皮肤衰老的根本原因,是由DNA决定的,不同个体在相似的环境中衰老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油性皮肤比干性皮肤不容易出现皱纹,衰老相对缓慢。
2.神经—内分泌系统
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控着各个生理器官之间的协调性。一般人的生理功能在25~28岁达到高峰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退,因此,老化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免疫力的逐渐减退以及自身免疫现象的出现,是导致机体衰老的因素。生理上的三废:废气(屁)、废水(尿)、废渣(粪)如不按期排除体外,受细菌作用,腐败产生的物质对人体有害。留在血液中的某些代谢产物也会妨碍机体的代谢功能,从而导致衰老和多种疾病。
3.真皮的厚度皮肤
真皮厚的人比真皮薄的人衰老得慢。男性的真皮一般比女性的要厚一些,因此,男性的皮肤一般比女性的衰老要慢。眼睑部的皮肤较薄,皮肤的衰老往往从这一部位开始。
(二)外在因素
1.过度的紫外线照射
日光暴晒是引起皮肤衰老最重要的外在因素。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皮肤有益,但紫外线能穿透真皮深层,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破坏真皮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纤维变性断裂,从而导致皮肤松弛,出现皱纹。
2.皮肤毛孔的阻塞
由于皮肤经常受到死亡细胞阻塞,影响新陈代谢是造成皮肤衰老的另一个外在主要因素。由于皮肤是由无数的细胞组成的,每平方厘米有大约200万个,每个细胞都有吸收和排泄的功能。基底细胞不断地制造新的表皮细胞,同时去掉死亡的表皮细胞,因此,皮肤表面每天都产生大量的死皮。新生的皮肤细胞由皮肤表皮基底层分裂增值往上移,到达皮肤表皮的角质层后,便会角质化,然后皮肤细胞死亡而脱落。这就是它们由生到死的新陈代谢过程。一般整个代谢过程大约需要2个月。正常情况下,这些死皮将以污垢的形式脱落。如果皮肤得不到良好的保养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死皮就会附着在皮肤表面而不脱落,从而造成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美容。这些死皮会阻塞毛孔,使分泌的皮脂腺不能顺畅地由毛孔排出,而积留在毛孔内形成小油球,造成毛孔粗大,并因此而产生黑头、粉刺,再经细菌感染成为痤疮。死亡的皮肤细胞阻塞毛孔,影响水分交换和油脂分泌,使皮肤缺乏一层天然的滋润膜保护与湿润皮肤,造成皮肤干燥。因为这些角质化了的死亡皮肤细胞没有脱落附在皮肤表面,一层一层地贴在脸上,使皮肤看上去色泽灰暗、没有活力、干燥粗糙,从而产生皱纹。这些阻塞毛孔的死亡皮肤细胞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使黑色素细胞不能扩散排泄,造成色素沉着,产生黑斑、雀斑等。
造成皮肤老化的主要原因是死亡的皮肤细胞没有及时脱落,影响新生的细胞及其新陈代谢。另外,表皮角质自然润泽因子和皮肤表面的水脂乳化物减少,水和能力降低,使皮肤处于干燥状态。
三、皮肤衰老的组织学改变
衰老的皮肤大体表现为皮肤变薄、松弛、起皱等,在组织学上表皮、真皮及附属器都产生结构和功能改变。
(一)组织学改变
1.表皮衰老
皮肤的表皮层改变表现为表皮与真皮交界平坦,真皮乳头突入表皮变浅减少。研究腹部皮肤发现,皮肤表面每平方毫米面积的皮肤,其表皮与真皮交界面积在21~40岁为2.6mm2,而到61~80岁减至1.9mm2;21~30岁的女性每平方毫米皮肤的真皮乳头个数为18.5个,到61~70岁减至8.9个;21~30岁的男性为18.1个,到61~70岁减至10.1个。由于这些形态学改变,使表皮与真皮结合不够紧密,皮肤易受外力损伤形成水泡。电镜观察发现,基底膜层周期性产生多余的致密物质和锚状纤维的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可能是弥补表皮与真皮交界平坦之不足的代偿产物。另外,通过观察发现,基底细胞在大小、形态和稳定性等方面变异较大,可能是恶性皮肤肿瘤发生率较高的原因,角朊细胞形态也发生变化,角朊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主要是能够产生具有多种功能的白细胞介素α1(IL1)。IL1的产生随年老而明显减少,直接削弱了皮肤免疫网络系统,通过连锁反应迅速消除外来抗原和异常内生性抗原物质的能力。细胞间连接疏松,角质层通透性增高,含水量降低,同时衰老皮肤组织表皮角质层自然润泽因子和皮肤表面的水脂乳化物减少,使水合能力降低,皮肤处于干燥状态,故皮肤变粗、干燥。
2.真皮
真皮结构的改变是皮肤老化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皮肤老化后真皮层厚度变薄,密度降低,真皮内非血管区和非细胞区相应增多。超声波或直接测量都显示,20岁以后皮肤厚度呈线性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超量紫外线照射,真皮层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纤维的能力降低。20岁以后真皮层纤维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胶原总含量每年减少1%,胶原纤维变粗,密度增大,且变为不可溶性,不易被胶原酶所分解,胶原稳定性增加,受损伤的表皮释放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促进胶原酶对真皮上部胶原蛋白的降酶作用。胶原分子间的大部分交联成为非还原性,酸溶性胶原减少,使胶原的稳定性随老化而增加。
有关胶原基因的表达研究揭示,随着年龄的增加,Ⅰ型胶原基因表达降低,Ⅰ型胶原合成减少,而Ⅲ型胶原基因表达增加。由于胶原纤维的这些改变,使胶原应力传导减弱,一旦用手过分拉伸就容易发生撕裂伤。真皮网状层弹性纤维排列改变,电镜下纤维边界模糊,偶尔纤维断裂,这些变化在50岁后多见。弹性纤维所含微丝减少,电子密度的内含物增多,弹性纤维形态变异复杂,导致皮肤拉伸后弹性回复力减弱。真皮乳头层弹性纤维也发生改变,正常升至真皮乳头最高位置紧贴基底膜下的弹性纤维网消失了。电镜检查显示,非正常弹性纤维有大量微纤维沉淀构成,弹性纤维因能吸收穿透真皮的长波紫外线而发生变性,使皮肤松弛。当弹性纤维变性、功能丧失,胶原纤维束即失去生理性回缩而变长,从而导致皮肤松弛而形成细小皱纹。由于胶原和弹性纤维的结构改变,导致皮肤生物力学的改变。
运用机械装置测定皮肤伸展能力和弹性恢复力发现,皮肤伸展能力70岁后才明显下降,而弹性回复力从很早就开始下降。故皮肤弹性可作为衡量皮肤老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35岁以后皮肤张力明显下降。老化皮肤的血管相对减少,在真皮乳头层,垂直毛细血管也减少。电镜观察发现,血管壁变薄,壁细胞减少。由于皮肤血管减少,皮肤微循环减少,调节温度功能减弱。另外,真皮内透明质酸和硫酸盐类减少,改变了皮肤的黏滞度,影响皮肤清除物质的能力。女性比男性皮肤薄可能是女性比男性皮肤衰老早的原因。
3.皮肤附属器
皮脂腺和毛囊的结构变化不大,少数有皱缩。光镜下汗腺排列紊乱,汗腺数量减少,分泌细胞萎缩,管腔扩大,再加以脂肪质粒增多,故影响汗腺分泌功能,使老人对高温的出汗反应降低。皮脂腺尽管在数量上不变或可能增加,但分泌皮脂功能减弱,皮脂分泌减少。由于汗腺和皮脂分泌不足,加之角质层水和能力减弱,导致皮肤干燥、粗糙。
4.色素和黑素细胞
抵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下降。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氨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皮肤中过氧化脂质和变形蛋白沉积,形成脂褐质。暴露部位泛化性花斑状色素沉着是由于黑素细胞分布不均匀或黑素细胞与角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的结果,30岁以后黑素细胞开始减少,皮肤可能出现不规则的色素花斑,暴露于阳光下的皮肤更容易受损。
5.皮肤血管与神经真皮
乳头层血管减少30%左右,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皮肤神经解剖学改变较小,皮肤感觉功能减退,痛阈增高。
6.免疫功能
皮肤的免疫系统是由朗格汉氏细胞、组织巨噬细胞、T细胞、角朊细胞、肥大细胞、中性黏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组成。前5种细胞随年龄增大而数目减少,并发生功能障碍。这些细胞减少,故激发同种淋巴细胞增值和呈递抗原导致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下降,使皮肤易患感染性疾病。
(二)老年人几种常见的皮肤色素改变
1.色素的减退性损害
(1)老年型白斑:45岁后,在胸背、四肢等部位出现的米粒到绿豆大小的圆形白斑,稍凹陷,无自觉症状。
(2)特发性点状色斑减少症:直径2~6mm的圆形或多角形白色斑,多分布于四肢等暴露部位。病变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3)星状自发性假疤:多分布于四肢等暴露部位。病变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4)正常老化白发:研究表明,毛囊的黑色素随着年长而减少是和表皮的黑色素细胞减少平行的。
2.色素增加性损害
(1)老年性黑斑或称日光性黑斑:为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特别是暴露部位的皮肤的棕色或褐色小的色素沉着斑,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排列密集但不融合,无自觉症状。
(2)脂溢性角化病:为发生于面部、头部、躯干和上肢的境界清楚的褐色小斑,表面略呈乳头瘤状,渐渐增大,表面可形成一层油脂厚痂,色素沉着明显时可呈黑色。
(3)皮肤异色病:红棕色网状色素沉着,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萎缩。化妆品中的光敏物质和日晒可能是主要致病因素,但年龄和性别提示发病还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有关。
四、面部皱纹的分类
肌肉收缩、皮肤松弛及地心引力是形成皱纹的3个主要因素。
1.体位性皱纹出现于鼻唇沟附近、颈部等部位,为皮下肌肉直接连接皮肤引起。
2.动力性皱纹如额纹、鱼尾纹、下睑皱纹、眉间垂直纹、鼻根横纹、口周垂直纹等。其特点为:动力性皱纹虽然是表情肌收缩的后果,但是一旦出现,即使表情肌没有动作,它们也不消失。
与动力性皱纹形成有关的肌肉:额肌、皱眉肌与降眉肌、眉间肌、眼轮匝肌、笑肌与颧肌、口轮匝肌、颈阔肌。
3.重力性皱纹由于皮下组织(包括脂肪)、肌肉和骨骼萎缩以后,皮肤变得松弛,加上重力的作用而逐渐产生,如上下睑袋状皱纹、鼻唇沟皱纹、下颌皱纹、“洋腮”或“火鸡颈”等重力性皱纹。
§§§第二节皮肤的衰老与营养
科学已经证明,皮肤的健美与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取密切相关,如果皮肤得不到体内丰富的营养供给,即使是高级的化妆品,也难以使其健美。因此,必须从膳食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以供给皮肤的需要。
一、皮肤需要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也可以认为是生命的起源;它构成各种核酸、抗体、某些激素;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供给能量,补充代谢的消耗,维持毛细血管正常渗透压。若蛋白质缺乏,则影响生长发育,皮肤苍白、干燥、老化、无光泽,还可出现营养性不良水肿。
2.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及其衍生物甾醇类。脂肪可供给机体热能和必要的脂肪酸,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使皮肤富有弹性。缺乏时则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皮肤干燥失去弹性。
3.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
正常人皮肤中含糖量为50%~70%。其作用就是给人体供应足够的能量。在供给机体热量的同时,帮助脂肪在体内代谢及蛋白质在体内的合成。缺乏时则生长发育迟缓,易疲倦,面色无华。
4.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