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没有原罪,因为新东方从第一分钱起就是收的学生的学费,从来就没有做过走私、投机倒把、炒股票这样的事情,也没有利用过国家资源,包括我们中小学的土地都是按照平价向国家购买的。新东方被定义为非营利性机构,赚的钱大部分要返还到教育投资中去。中国有很多人都有财富原罪,而财富原罪带来的就是令人坐立不安的恐惧心理。
——2004年,俞敏洪接受《北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时至今日,原罪一词已被媒体滥用并且误读了,很多企业家声称非常反感被使用这个字眼。原罪一词,源于基督教,讲的是人生而有罪,其中包括一个含义,那就是在没有创造财富时去消耗财富,有能力创造财富而不去创造的人才是真正的负有原罪。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有一句名言: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茅于轼先生的意思很明确:这个世界上享受富人好处的人很多,但是肯替富人说话的太少,所以我要为富人说话;这个世界上为穷人说好话的人不少,但是肯替穷人办事的人不多,所以我要为穷人办事。茅于轼先生的名言一经流传,旋即引发巨大的争论,很多网友甚至在网络上攻击、谩骂茅先生。通过这一事例,可以看出,中国民间仇富的心态多么激烈。
追究起来,很多教育机构也负有原罪,比如愈演愈烈的择校风潮,择校费的不断推高,让原本义务、公益的教育充满了铜臭味。全面检索一下媒体针对新东方的所有评论,找不到任何关于原罪的指责与诟病。
新东方是一家高度市场化的教育机构,俞敏洪本人也不具备任何权力寻租的机会与可能,这也就让新东方远离了原罪的泥淖。
事实上,“没有企业的原罪,只有制度的原罪”,这也正是一些企业家的真实想法。
行动指南
百年畅销书《宽容》的作者房龙说,“恐惧是所有不宽容的起源”。民众对于富人的恐惧与抗拒,意味着一种深层次的不信任、不宽恕。
8月27日
酒文化
让我苦恼最多的是应酬,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应酬,每天至少有10封邀请函,我现在拼命往后退,能推的应酬尽量推掉。比如,为了公关的需要我不得不和一位有身份的人喝酒,这个时候喝酒就成了一种痛苦。但是当我跟大学生,和老朋友们一起喝酒时,永远不会觉得痛苦。
——2008年年末,俞敏洪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背景分析
如果你能喝酒,就很容易和俞敏洪成为好友。俞敏洪好热闹,越是人多的场子,他就越开心。好热闹的俞敏洪馋酒贪杯,但凡心情欢畅时,喝掉一斤白酒不在话下。
俞敏洪很少泡吧,他喜欢在小酒馆里喝白酒。酒文化在新东方比较盛行,俞敏洪是带头者。呼朋唤友痛饮狂歌,是俞敏洪最为真实的一种生活状态。
新东方各分校、子公司的负责人大多都是俞敏洪培养起来的,早年他们加盟时,新东方还很弱小,俞敏洪经常通过一起喝酒吃饭、出外游玩的方式与他们维系感情。即使到了现在,那些曾经的下属已经成长为自立一方的领军人物,俞敏洪的做派依旧,经常约请大家喝酒吃饭、出外游玩。新东方内部对此颇为不解,俞敏洪有自己的理论:酒桌文化是中国的特色,他们现在一起喝酒时既吹牛侃大山,也讨论新东方发展的大事儿。
和绝大多数创业型公司并无二致,新东方也是在吃吃喝喝、打打闹闹中挺过来的。对于酒文化,俞敏洪不希望员工们将之片面理解为哥儿们义气、拉帮结派,而应视为同事之间的和睦友爱、亲密无间。创业早期,酒文化曾将新东方的企业文化异化,最明显的就是企业内部缺乏层级感,甚而演变为这样一种怪相:很多事情只有俞敏洪站出来说话才能摆平,分校校长和总经理只有接听到俞敏洪的电话,才会把事办下去。这样的情境,让俞敏洪深感无奈。
有一年的10月,新东方作人事调整,俞敏洪决定以后高管谈薪酬和待遇问题时,不要找他谈,直接找人力资源部谈,如果不服从人力资源部的决定可以自动辞职。
俞敏洪如此“狠心”是有道理的,他意识到:现在新东方层级如此众多,结构如此立体,如果还要靠他的个人魅力维护新东方的组织结构和发展,那是很糟糕的事情。
行动指南
企业家就是企业人格化的体现,企业的凝聚力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家的个人魅力与掌控力。
8月28日
新东方校训永不过时
新东方的校训永远也不过时!因为绝望不是指经济状况,而是指一种心态,它与财富、国家制度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有的人经济状况很好,但是他依然是绝望的,那是因为他没有前途,没有信念,没有对未来的展望。新东方对学员——无论是清贫还是富有,灌输的重要理念都是:要能着眼未来,对未来充满信心,对自己充满自信。一个人更需要的是支撑自己生存的精神支柱,新东方校训提供给学员的便是这方面的指导与暗示。
——2004年,俞敏洪接受《精品购物指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追求,是一种短期谋求的价值实现;信仰,则是恒久不改的内心执著。《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愿景的深度与厚度不及信仰,却又高于追求,是一种“夹心”理想。新东方的愿景是什么?俞敏洪会说:“你可以把我们的校训视为愿景,不过,新东方以成就教育产业,赢得普遍尊重为己任。”
校训是愿景,是信念,也是文化,或者可以理解为新东方的价值观、奋斗目标。新东方在创办经济实体的过程之中,也一同创建了企业愿景,形成了企业文化。创业初期,新东方倡导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精神,俞敏洪等人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克服了重重困难。新东方的成功被外界解读为奇迹与神话。但是俞敏洪知道,成功并非侥幸,偶然之中蕴蓄着必然。俞敏洪一直认为,新东方之所以能够成功,是文化与精神的成功。
“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俞敏洪非常欣赏并且迷恋新东方的校训,很多人认为它只不过是卡内基式的励志口号而已,并没有更深邃的内涵。但俞敏洪始终不以为然,过去、现在和未来,他都不打算修改新东方校训。
行动指南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资金实力、人才积聚、资本运作、科研力量的竞争,而是深层次的文化竞争。谁拥有先进的文化,谁就将成为决胜未来的赢家。
8月29日
价值观念比企业战略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