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我们最深层灵魂胜地,似乎使我们成为不可抗拒的力量的玩偶的因素是:死亡和变化,过去的不可变更性,以及人类在宇宙从虚无到虚无的盲目变化中感到的虚弱无能。我们人类应该感觉它们、了解它们,并征服它们。
——罗素00他她:认识自己多一些你爱的是他,还是你的心跳?
By0.618
经验说:每次看到他我就脸红心跳,我一定是爱上他了。
实验说:脸红心跳的感觉确实会让你对面前的人产生好感。
你以为你爱上他了?你怎么知道?你凭什么这么说?别太相信感觉,那些都是浮云,你很可能爱上的只是自己的心跳……
约他去哪里呢?
想让他对你产生“那方面”的想法,就带他去感受心跳吧!看电影专看恐怖片,爬山专挑陡的爬,游乐园专玩过山车……为什么?因为他会以为心跳加速、血脉贲张的感觉是由你带来的。
口说无凭,实验为证。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唐纳德·赫顿(DonaldGutton)就设计了这样一套让人心跳的检验方法。
他们找到一座很高很危险的观光桥,安排了一个经过训练但对预期结果一无所知的女生作为实验员,站在桥中间等待。一会儿,一个身影缓慢地走近,他紧紧地抓住吊桥的铁索,一步一步小心地移动过来。近到前来可以发现,此人光棍一条,而且年龄在18~35岁之间,看来符合要求。于是,她凑上前去请他配合填写一份心理问卷,先评价一下这座桥,然后看图讲一个故事。最后,给他留一个电话,如果想知道调查结果,打电话找小G就可以啦。作为对照,一模一样的情景,又在附近一座结实的普通交通桥上上演了一遍,并告诉对方,打电话找小D。
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实验人员静候在一旁,他们总是能接到打给小G的电话,而找小D的却很少。分析了两组问卷发现,第一组参与者报告说吊桥很刺激,而第二组参与者没有感觉。再来分析他们讲的故事,给不同情节的“限制级”打分,最高的是提到做爱情节,给5分,最低的是提到女朋友,给2分。得分显示,吊桥组明显比普通桥组分数高。
是吊桥让人变得重口味,还是重口味的人喜欢吊桥?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唐纳德教授又安排了准备上桥但还没上的游客和已经从桥上下来10分钟以上的游客与吊桥组作对照,发现这些人并不像吊桥组那样重口味。
那会不会是因为参与者怜香惜玉所致呢?看到楚楚可怜的实验员一直站在危险的吊桥上收问卷,于是想帮她一把?如果能够在安全的实验室里,只让参与者一个人受到一点惊吓,而他旁边的美女顶多跟他一样,而没有别的特别的不幸遭遇,会不会也达到同样的效果呢?实验者按照这个思路也验证了一下,果不其然——越受惊吓,参与者对美女的好感越强烈。
人类的爱,既有高级的认知层面,也有本能的生理层面。通常,我们自己也说不清到底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还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为什么看到他就脸红心跳?我一定是爱上他了……其实,大脑的逻辑有时就是这么简单,到底是不是爱上她了,还真说不准呢!暧昧增加吸引力?
By琦迹517
经验说:爱他就快告诉他。
实验说:不确定,更吸引。
爱我?不爱我?爱我?不爱我?……他的若即若离,他的忽冷忽热,让你的小心脏每天都像关着一只薛定谔的小猫,无法专心工作。可是,一旦知道了他也是爱自己的,乖乖,那茶饭不思的强度反而突然下降了。所以说,爱情中的不确定态度的确可以增加吸引力,所有伟大的爱情,都从暧昧开始!
老男孩表白的吉他声还没散去,电影《初恋这件小事》中的小水也鼓起了勇气向阿亮学长表明心意,在这个全民表白的寂寞季节里,你是不是也想把早就写好的情书塞给心爱的那个他,或者策划一个惊天动地的行动一表爱意?别着急,先看看有没有什么科学爱情攻略才是当务之急。
也许有些人会超然地撂下一句:爱情的世界没有理性!现在我告诉你,如果运用科学的力量,找到非理性中的可预测规律,能提高哪怕1%的可能性以获得一份甜蜜的爱情,你愿不愿意抛开那个消极的成见,继续做一位相信科学的好青年呢?如果愿意,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试想现在寂寞的你打开了人人网或者脸谱网(Facebook),或者未来推出更多SNS功能的果壳网的个人主页面,忽然看到一大群陌生的异性面孔访问了你的主页,你肯定会纳闷。这时一个神秘的声音告诉了你每个异性对你的态度,出于好奇,你回访了这些异性面孔的主页,并仔细观看了他们的个人信息,然后,你觉得哪个人最吸引你呢?是那个相貌出众的,是那个多才多艺的,还是……
弗吉尼亚大学的埃林·惠特彻奇(ErinR.Whitchurch)、蒂莫西·威尔逊(TimothyD.Wilson)以及哈佛大学的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T.Gilbert)正好做了一个关于吸引力的研究,并在《心理科学》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而他们的参与者,恰好就是爱挂脸谱网的女大学生们。
他们让这些女大学生观看一些访问过她们脸谱网主页的男生们的个人资料,并随机地告诉女生每个男生对她们态度:1.非常喜欢;2.对她们感觉一般;3.有些说不准,也许很喜欢,也许只有一点点感觉。然后让女生们去评价每个男生的吸引力。
什么样的男生最吸引这些女生呢?英俊的外表?不是。杰出的才能?也不是。有个李刚那样的“好爸爸”?更不是了。那是什么呢?
是他们对女生的态度!研究得到的结果符合社会心理学的“互惠原则”,也就是女生们更容易被喜欢她们的男生吸引。但相对于那些“非常喜欢”自己的男生,对女生态度不大确定的男生,更容易被参与的女大学生认为是最具有魅力的“爱情杀手”。
看到这个,广大有经验的帅哥美女一定想起了这样一种感觉——以前总觉得那个他很有魅力,但当他向自己表白后,却感觉强烈的渴慕减少了很多……而没有恋爱经验的人也一定体会过相同的感受:喜欢柜台里的玩具,每天都缠着父母买,生怕某天被别人抢走,可有一天爸爸妈妈把玩具放到了床头,却感觉它不再那样吸引人了……
人们似乎总是更迷恋那些让人捉摸不定的事物,尤其在爱情这个领域。面对如此神奇的爱情,你是不是希望有一个仙风道骨的什么子能够引经据典,一边摇着羽扇,一边吟唱道:“情者,诡道也……”然后再向你传授欲擒故纵的“爱情三十六计”?
现在,埃林·惠特彻奇(ErinR.Whitchurch)等人的研究已经证明,不确定性的确能够增加浪漫的吸引力。那么,那些正准备打破这种“不确定性”的表白勇士们,你们真的想好了吗?你们真的已经准备好了吗?如果你觉得时机成熟了或者你无所谓被拒绝,那就继续行动吧!但如果你想增加获胜的筹码一击必胜,就请强忍住内心的冲动,让她再多享受享受这种若即若离、忽冷忽热、犹如薛定谔小猫乱撞的不确定感吧!
其实我们决不赞成玩“暧昧”,凡事一定要有度,只希望更多的剩男剩女能利用科学的力量,更确定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哪怕是使用“暧昧”这种“邪恶”手段……最后,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聊得投机,才能情投意合!
BySynge
经验说:爱情不需要语言。
实验说:恋人间语言风格越匹配,他们越有可能长久。
恋爱讲究一个“谈”字,共同语言很重要。除了共同的兴趣、习惯和价值观,两人说话风格的比配,对关系的发展也很重要。在你踩不到点的语言风格中,爱情迟早会灰飞烟灭。
男女朋友之间交往时,相配很重要。心理学研究发现,会促进恋爱关系的不仅有双方相似的兴趣、性格和价值观,还要有匹配的对话风格。聊天是两人你来我往的互相交谈,还是一方长篇大论、另一方唯唯诺诺的回应?
研究表明,两人之间的对话越匹配,就越容易擦出火花,而且关系维持得越长久。
从前,“怎样测量对话风格是否匹配”对心理学家来说像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科学工作者要做的就是把不能回答的问题转换成能回答的问题,然后给出答案。对语言进行分析的难点就在于如何量化分析指标。早期研究通过关注某一类词(如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进行量化。那时的研究发现,如果夫妻间更多地使用“我们”,而不是“你”,他们离婚的概率就更低,而且对婚姻的满意度也更高。
但语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不能只看单个人的说话风格,更要看两个人在对话中是否产生“共振”。心理学家使用的这种新技术叫做“语言风格匹配”(languagestylematching,LSM)。简单来说,就是统计双方使用某一类词语频率的相关性。
用来进行分析的词主要是虚词。虚词又被称为功能词,它在对话中经常被使用,但与具体的对话内容无关,因此可以反映人说话的风格。具体做法是,将两人对话文本分成人称代词、非人称代词、冠词、连词、介词、助动词、频率、否定词和量词九类,分别计算每一类词语两人使用的概率的相关性,再将九类的相关性平均。
来自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者——心理学家詹姆斯·彭尼贝克(JamesPennebaker),与其学生莫里·爱兰德(MollyIreland)一共做了两个实验来验证语言匹配与恋爱关系之间的关系。
实验一,在大学的一次快速约会中,实验者记录了40对男女在快速约会中的对话场景。在24小时之内,志愿者要向实验者报告是否愿意与约会对象继续交往。如果两人都愿意与对方交往,那么他们就会获得彼此的联系方式。在统计了约会双方对话的语言风格匹配值之后,研究者发现,谈话时语言匹配度越高的双方,更倾向于与对方开始恋爱关系。
对话时语言匹配度高的情侣,他们的关系是否会更稳定呢?在实验二中,实验者记录了84名志愿者10天内的即时通信聊天记录,并在3个月后调查志愿者们是否还维持着恋爱关系。通过对聊天记录语言风格匹配的计算发现,那些在聊天中越和谐的伴侣,就越有可能保持着恋爱关系。可见,语言的匹配性不仅决定了初次见面时是否能擦出火花,而且也可以预测较长期的稳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