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红半边天的网络连载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在开篇就给明太祖朱元璋建了一份档案。
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从朱元璋的档案可以看出,极其腐败的元王朝的统治下,缔造了大明皇朝的明太祖,一直是在饥饿中一点点熬着给地主放羊长大的。
元至正四年(1344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
在这一年,上天终于准备抛弃元蒙了,他给中国带来了两个灾难,同时也给元蒙挖了一个墓坑,并写好了墓志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黄河石人离当时的朱重八还很远,他也从未想过要接上天下反的接力棒,他当时想要的,仅是一口吃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一口吃的,就这最简单的一个愿望,贼老天却都残酷都对他剥夺了。
那年,灾难到来后,不单他的放羊事业失业了,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我们无法知道当年,年仅十六的朱重八面对此苦难,内心是如何煎熬绝望的。
饿死,而且是四个亲人在短短一个月内连续饿死,任何笔墨都无法描述其苦难。
“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徜徉。”
这是后来能吃饱饭的朱元璋的情感回忆。
另一点,从他后来改了自己的名字可以看出,内心这份苦难或者从来没有抚平过。
所谓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这个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元璋。
朱重八把他自己比成诛灭元朝的利器,而这一利器正是元朝的统治者自己铸造出来的。
有限的春季笔法的历史记载,我们仅知,为了活着,为了口吃的,这个放羊娃走出带着绝望,他决定当和尚。
和尚这一职业,朱重八一当就是八年多。
八年多的和尚生涯,并不像影视里的和尚那样,只需要敲钟念经就可以一日温饱的。
八年多的和尚生涯里,朱重八有三年多时间是在游走四方化缘中度过的。
所谓化缘,就是讨饭。
和尚职业再次失业后,朱重八才迎来新生,长达十六年的在造反大业中,不单有饭吃饱了,也成就了最后的职业:皇帝。
这是华夏唯一一个真正从最底层苦难中挣扎蜕变出的皇帝。
所以,才有明太祖在位期间,发动并全程领导了史上最大最严的反腐肃贪运动,惩治手段,甚至严酷到剥皮植草。
同样,为了打击天下安定休生养息后,日渐显现的奢华,稳固他以为能给天下苦难百姓一份安稳,一口饭吃而制的士农工商四业教化。
朱元璋不单制定了严格的户籍,规定一家子世世代代的职业范围,甚至“悉命复衣冠如唐制”的诏令下的大明服饰,也进行了严格规定及违规严厉惩处。
洪武十三年(1380)颁布的《大明律》特设“服舍违式”条,对于越级使用服饰的行为作出严厉惩处:
“若常服僭用锦绮、丝、绫罗、彩绣……及将大红销金制为帐幔、被褥之类,妇女僭用金绣闪色衣服、金宝、首饰、镯钏及用珍珠绿缀,衣履并结成补子盖额缨络等件,倡伎僭用金首饰镯钏者,事发,各问以应得之罪(按即有官者杖一百,罢职不叙,无官者笞五十,罪坐家长),服饰器用等物并追入官。”
所以呀,在朱元璋当政的洪武时期,乱穿不是本行业衣服是不行,窜业的衣饰、标新立异、炫富都是要被打死的。
这些繁缛苛刻的规章建构起了明初等级森严的政治体系,建构起了尊卑有序、贵贱分明的服饰文化氛围: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
对人类的爱美天性进行固化限制,这种严格的等级体系换来的是洪武后期,整个审美氛围都是单调、保守、拘谨、呆板。
朱高煦让杨福给李清准备衣服,杨福为难了,不知道该给李清准备哪个列队的服饰,貌似李清是连户籍都没有的黑户。
大明国有其制,不独农工商不敢混冒;虽官为郡丞郡,非正途出身亦不敢服(儒服)。
黑户的李清,如果按明太祖的《大诰》.知丁法描述的,应该是要被划入不务四业的害群之马——那些游手好闲的“逸夫”。
也就是社会闲散人员,社会的毒瘤,被官府抓住的话,“逸夫”是要被处死的。
隐世高人子弟=隐士=士族。
心神早就全挂在李清答应的锻体及养生术的高阳郡王,用不多的脑容量简单的、合理运算转换了下,就拍板了让杨福到军需处要了两套普通的士服。
这是李清的万幸,入明首秀,遇到的是中二病患者朱高煦,一个自幼生性凶悍、神勇异常,却不肯向学,而且言行轻佻,无视礼法,无法无天。
就连明太祖——他祖父,都对他非常厌恶的中二病患者。
李清领到杨福拿来的全套,四方巾,里衣,直裰服、布靴。
里衣是丝绸白色开档系绳短衫短裤。
直裰服为淡蓝素棉衣,交领、斜右衽、黑色缘边,宽袖、袖长过手、衣身背侧开衩,过膝,无摆,与当今舞台上京剧书生的服饰极为相似,也与道袍相似。
打量着手里的士服,李清真的轻了口气。
无解的时空跨越,回塑的只是李清的身体,脑子依然还是那个已经在社会打磨,或者说是被社会毒打了十多年的,却受现代教育的抠脚大叔的。
早在朱高煦报上名时,结合他的年龄,再看他们所在的位置,李清心里就已经推测出,贼老天,把他扔入的,大概率是洪武后期。
作为历史爱好者,明初一些大的事件及人文氛围,他算是熟悉的,看过不少相关的文章评说的,多少有几分键盘砖家实力。
这里是大明初。
是笼罩在明太祖这样的认知下的社会列队:按照古圣贤的分类,民众可以从事士农工商四种生计。在圣人们的教导下,民众谨守四业,所以天下太平康乐。
这是他因自身苦难,而寄以对全国百姓表达的美好憧憬:“若百姓都遵守朕所申明的先王之教,大步迈入仁寿之乡,乐天之乐,岂不快哉!”
这位明太祖制造了华夏最严厉的户籍制度,除了士农工商正常户籍,还有军户、渔户、乐户,丐户等贱籍,一旦被定下户籍,那将是世世代代只能从事本户籍列队的工作。
李清老家隔壁市有一群居住在渔船上叫疍家人的,疍家人的祖辈,就是明太祖户籍下的疍户——世代只能从事打鱼为生,不许上岸。
户籍配合路引,洪武当政下的华夏,被明太祖生生打造成了一座画户籍为牢房的大监狱。
洪武年里,黑户和灭亡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士服,虽然不等于就能入籍士籍,至少可以先入为主的,明面上站入了常人中的第一列序。
这也是之前,李清半推半就应了朱高煦的讹说他答应教锻体养生术的目的。
李清早就清楚社会规则,只有当你成为有利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重视。
当然,李清也想过,如果朱高煦为了获得他自认的神仙之术,要对他用上某些黑暗手段。
李清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承压这份骨气。
在这种没有人权的封建年代,死有时并不可怕,而且并不一定能如现死去。
世上没有如果,不是吗?
士服,这是个好的开始,或许是贼老天把他扔回这里的补偿吧!
三十多年人情冷暖的洗礼,李清从来都是恩怨分明的。
当被朱高煦带着,看到连绵的军营,再加上半路的有意试探,李清也知道了,他处的时间线是洪武二十九年。
朱高煦他们出现在燕山北麓附近,是由燕王朱棣领军的,明对残元的扫荡——史称明太祖对北元第八次北伐。
李清记得这次北伐是成功的,燕王朱棣在这次北伐中,一口气把北元驱赶了数百里。
最主要的是时间线上,这次北伐后没多久,那位大明天下的缔造者也将结束他的传奇一生,从而引发了“靖难之役”——大明再诞一位通过造反成至尊的皇帝。
也正是祖父造反成了皇帝,父亲造反也成了皇帝,才让朱高煦这个有勇无脑的中资深宗师级二病患者,开启了人生第一错觉——觉得自己也行。
两场作死的、儿嬉般的造反,然后在侄儿皇帝二次都宽恕绕命下,最后竟作死在皇帝看望他时,有意绊倒皇帝。
如此作死的神操作,不愧被网友们评为“一代作死之神”,其下场可想如知了——活活炙死在铜缸内。
前有救命之恩,后有接引入明为士。
李清心里有了某些决定,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治疗好朱高煦的中二病。
前路长且阻,望君多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