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说:“性格是可以塑造和培养的”,也就是说后天的环境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人的性格不完全是天赋的。人生下来的时候,只会在神经系统活动类型方面,有些许表现,并无明显的性格特征。因此还是婴儿时的你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对现实的态度,你的行为方式也没有发展起来,更没有定型。只是在后天环境下,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的教育影响下,通过实践活动和自己的努力,才会在先天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性格。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的性格是随着其周围的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环境对性格的影响是显着的,主要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三个主要方面产生作用。
家庭因素对性格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体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对性格的产生影响重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世界观、信仰、性格等特征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性格形成。此外,家庭收入状况、家庭成员的职业、家庭气氛、家中孩子的数量、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的完整性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例如,在父母离异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就容易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因为他缺少关爱,父母没有给他提供温馨的生活环境。
学校教育对性格的影响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育,因此学校环境对性格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与老师的接触是最多的,而老师的品德和言行往往会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时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还有,学校、班级集体的风气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形成。优秀集体的良好风气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它为儿童良好性格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此外,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课外活动以及夏令营等,也很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因为这些活动能培养儿童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能锻炼儿童勇敢、顽强、乐观、守纪律、有责任感的性格特征。相反,如果学校和班级学习风气差,则会对学生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例如,班上纪律差,老师教课不认真,孩子的品行就会受到影响,养成打架、骂人、不讲礼貌、说假话、不爱学习等不良习惯。
社会环境对性格的影响
社会风气和风尚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们通过各种渠道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爱好、道德评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这些大的社会氛围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具体的社会实践也会影响人的性格。例如,职业对人的性格发展影响就很大,科技工作者一般都实事求是、善于独立思考、一丝不苟;文艺工作者则活泼开朗,富于想象、情感丰富;医务工作者则具有耐心细致、慈善同情的性格。总之,人从出生、成长到成熟,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人的性格其实就是各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么,是否性格真的就是与生俱来、终生不变的呢?
性格形成的四个阶段
性格与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先天的影响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的影响也很大。
但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的性格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生改变的。
而这种改变很大程度上受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和本人意愿的影响。心理学家把人的性格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儿童时代,性格还没有明显表现;少年时代,性格开始处于萌芽状态;上中学后,进入性格的塑造期;成年以后,性格基本定型。
性格可以改变
在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会受到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而较为稳定的性格特征不是一朝而定的,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慢慢塑造出来的。先天的个性、素质只是为性格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个人出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以后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环境对性格的最终定型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比如,一个孩子从小就胆子比较小,羞于与人交往,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但是后来他成为一名军人,在这个集体里,他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参加许多集体活动,甚至还有残酷的“斗争”,环境的变化使他逐渐变得坚强、开朗和豁达。由此可见,性格定型后也并非一成不变,性格基本稳定后,想改变很难,“本性”虽然难移,但不是“不能移”,如果是生存所需,环境所迫,或者通过自我坚强意志的努力,性格还是可以改变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性格方面往往会有多种表现,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侧面,内向的、少言寡语的人有时也会谈笑风生,这就是性格的两面性。
性格的内向与外向
心理学家在研究性格类型时,常常把性格分成不同的类型,性格内向的人往往对周围的人和事反应会比较冷淡,不善于交际,行为谨慎。而性格外向的人,则对周围的人和事抱有极大的热情,坦率开朗,善于交际。一个人的性格往往是多种性格类型融合而成的,甚至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也可以融合在一起。当其中某一种类型占了上风,外在表现就会呈现相应的性格特征。
三重人格与性格的两面性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根据意识和无意识理论,曾经提出人有三重人格,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一种潜藏的我,也就是性欲的“我”,有阴暗的一面。自我是真实的我,具有能动性。超我是一种理想中的我,对自我起指引作用,压抑本我的欲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这三种力量的关系决定了个人的行为,也影响着人的性格。譬如,一个平时文质彬彬的人,可能在家会很凶;一个杀人犯,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丈夫或孝子。特殊的环境可能会激发人的性格中某种隐藏的倾向。当然,性格的两面性不会总是表现得如此极端,而是比较生活化的。例如:有人受了很大的委屈都能忍住不哭,而偶尔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却可以泪流满面;平时很吝啬的人,有时却会慷慨解囊,无私地去帮一个陌生人。这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真实的人。
性格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即使是在同一个家庭中成长,受到父母同样的抚养和教育,兄弟姐妹之间在性格方面还是会各有不同。
出生顺序与性格差异
研究表明,在同一个家庭之中,孩子出生的顺序不同,父母对其教养的态度有所差异,由此形成的性格也各不相同。在一项关于职业与出生顺序的关系的社会调查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企业中,43%的经理在家里是长子身份,而在从事公益活动的女性当中,约有46%的人在家中是长女身份,这表明,孩子的出生顺序与其性格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导致其性格差异的原因
初次做爸妈,由于缺少教养经验,他们对长子的教育可能会采取一些不适当的措施,而在次子出生以后,父母的教养经验就已经比较丰富,对其照顾也会更好一点。当了哥哥的长子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威和责任,要照顾弟弟,给弟弟做榜样,而且父母也常常会希望长子快点长大,却总把幼子当小孩子看待,这样就使长子的性格比较慎重、细致、沉稳、顾全大局、有所作为,而次子的性格则比较顽皮、活泼、任性、幼稚,在优秀的哥哥面前会有自卑感,在父母的庇护下容易形成依赖感,独立性比较差。此外,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在家庭中,哥哥姐姐是很具有权威地位的,这种责任意识使他们的性格比较坚强、有忍耐力,而且还比较谦让;而弟弟妹妹理所当然地得到照顾和偏袒,在和哥哥姐姐的争吵和争夺中容易获胜,形成很强的自尊心,容易成为一个遇事十分自信的人。
性格对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何让自己拥有健全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是关系到个人发展的重要条件,需要每个人都重视起来。
性格的健全和缺陷
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健全的性格,这是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健全的性格应该在对人、对己、对社会以及行为方式方面合乎社会的规范,稳定并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如果我们的行为方式不符合社会规范、性格脆弱、不稳定,极端的内倾和外倾,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格格不入等,这都是性格缺陷的表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好和不好的性格因素,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自己性格的优缺点,扬长避短,让自己的性格更加完善。
良好性格的特点
要给自己塑造一种非凡的性格,就要学会发挥优势性格,去除不良性格。
良好的性格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
二、在日常生活中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劳动,能够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广阔的胸怀,不以自我为中心;
三、富有同情心,能经常想到别人,不一时冲动感情用事;
四、遇事能客观冷静地分析,正确理智地进行处理和判断,不固执己见,不主观;
五、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没有依赖性,勇于克服困难,善于解决矛盾。当你去除了性格中的怯懦、羞涩、软弱、任性、固执等不良因素,使自己变得活泼、开朗、自信、大方、诚实、果断、坚强时,你就拥有了健康的人格,使自己充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