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代宦官的人数以明朝为最多,号称10万。清朝改革了明代臃肿的太监机构,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即宫规宫法,将明崇祯末年的9万多太监,削减为9000人。清朝太监的等级极其严格,清朝宫廷内设有管理太监的机构称“敬事房”,又谓“宫殿监办事处”。规定在督领侍下面,有大总管、副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和下层打扫处小太监之分。发展至清代末期,太监等级更加复杂。在宫殿监中,就有总管、首领、掌案、回事和小太监之分;在各处所中又有首领、大师父、师父、带班、陈人、徒弟之别等等。如此层层节制,一级管一级,一级压一级,统治得非常严密。
暂且猜测一下,三国时期各路诸侯,对平起平坐的诸侯们,见面的时候,都称之为公,三国初期,董卓入朝,祸乱朝廷,大将军袁绍,奉旨讨贼,要天下群雄共伐之,当时的刘备字玄德,领两人前去会盟,就是张飞和关羽,但是到了会盟之地的大营外面的时候,守门见刘备只带两人前来会盟,就嘲笑说道:“你只带两个人,怎么会盟,今天来的各路诸侯,最少的也领兵一万五千人。你区区三人还是自行散去吧。”
刘备不禁大怒斥骂守卫,但是守卫理也不理,这个是刚巧曹操,来了,他领了很多的兵马,那个侍卫一见曹操就喊道曹将军。刘备则是喊道:“曹公。”那个时候,公是对德高望重,或者有着丰功伟绩的男人的称呼,称之为公,但是太监作为这么一个而特殊的群体,就不能称之为公,因为从生理方面,他们已经不能够算作为男人了,所以自此后面再加一公,是为尊称,称之为公公。
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太监莫过于魏忠贤了,明末宦官,明熹宗即位后,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一时厂卫之毒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更有某些阿泱之臣到处为他修建生祠,耗费民财数千万。他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祯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彻底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