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也与这个道理如出一辙:“百闻不如一见。”因此,如果你想让听众快速而清楚明了地理解你表达的意思,那么你最好是把自己谈话的要点画出来,使听众能够看见。这就是新近故去的著名的国家资产注册公司的总经理约翰帕特森演讲成功的秘诀。他曾经为《系统方法杂志》撰写过一篇介绍这一秘诀的文章:
就我个人的演讲经验而言,仅仅靠演讲辞就想让听众清楚明了地理解你、接受你无疑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使你的演讲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还应该使用大量的辅助手段作为补充,而图画法就是应该采用的辅助方法之一。如果说图表的说服力比单纯的文字要强的话,那么图画的说服力又远远强过图表。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演讲方法,它要求演讲者把要演讲的各个分要点用图画的方式表示出来,再在这些要点之间用必要的文字串联起来。很早以前我就发现,对于听众来说,图画的力量实在是远远超过枯燥说教的。
不要小看了这些看起来有点儿滑稽可笑的小图画,它们的功效可是不一般啊。而对于这些“图画语言”,我自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一个圆圈里面加上一个美元符号就表示一张纸币,一个书包上面画上一个美元符号表示许多纸币;月亮形装的脸庞表示好的结果和影响;一个圆圈里面画上五道横线分别代表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随意改变这些线的形状则其表示的含义也跟着改变—嘴角向下代表落伍的人、嘴角上翘代表紧跟时代潮流的人。的确,这些图画在人们看来也许不是很漂亮,但我们应该懂得,一个卓越的卡通画家作画时,他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才能准确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这幅画画出来是否是最美的。
在演讲的时候,假如你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图画语言”,那么你想不成功都很难。你可以一边演讲一边迅速地画出这些“图画语言”,以使你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明了,而听众也会一步一步地在你的这些“图画语言”的引导下,最终清楚明了而且迅速地理解你演讲的意图。与此同时,听众也会在这一过程中领略到这些“图画文字”所特有的幽默。
以前,我曾专门雇佣了一位画家,让他和我一起奔走于大街小巷,对于一切我们认为画得不够完美的图画,我都让这位画家悄悄地临摹下来,等回去以后再把它加以完善,使之成为完美的图画。然后,我会在公众面前展示这些事情的本来面目。在我听说有了幻灯机后,我立马就去买了一台,有了它,我就可以把“图画文字”投影到银幕上了,就因为这样我的演讲变得更加吸引人也更加有效率了。后来,动画制作又问世了,我再一次有幸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到现在,我已经制作和收
藏了许许多多的动画片胶片和大约6万多张幻灯片。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沟通都适合和需要借助“图画文字”,但是,恰当地使用它们,对于更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对谈话的兴趣,进而使他们能够清楚明了地理解沟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洛克菲勒先生也曾经为《系统方法杂志》的专栏写过一篇关于沟通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向人们展现了他是怎样利用视觉感官说明科罗拉多燃料和钢铁公司的财务状况的:
科罗拉多燃料和钢铁公司的员工和普通民众一样都坚持认为我们洛克菲勒家族通过股票分红的方式从公司攫取了巨额利润,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与公司的合作已经有14个年头了,在这14个年头里我们并没有得到哪怕是一分钱的股票分红。
在一次员工大会上,我特地实事求是地向员工说明了公司的财务状况:我首先拿出一堆硬币放在面前的桌面上,接着我从这堆硬币中拿走一部分,表示公司从总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支付普通员工的工资—这是公司最基本的一部分支出;然后,我又从剩下的硬币中再拿出一部分,表示公司支付给行政官员的工资;最后,为了表示还需要给各位董事支付一定的费用,我不得不把桌上所有的硬币都拿走了。随后,我向大家问道:“先生们,我们和其他的第三方一样都是公司的合作者,但他们却
把所有的收入分光了,留给我们家族的就只有这个空桌
面了,这难道是公平的吗?”
由于图画能造成这样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一些特定而简单明了的图画。因此,我们就必须事前尽可能清晰而鲜明地在我们的想象中勾勒出事物的形象,就仿佛中秋的圆月一样鲜明、一样令人久久难以忘怀。打个比方,一提到“狗”这个词,在人们的头脑中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些狗的图片—可能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哈巴狗,也可能是一只德国牧羊犬,还可能是一只凶猛的藏獒。但假如我说的是一只“苏格兰猎犬”,那么在人们头脑中所浮现出来的图片可能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但一定要比笼统地说“一只狗”时要清楚明了得多。与此类似的是“一匹棕色的苏格兰小马驹”与“一匹马”相比,“一只白色的跛了一只脚的母鸡”与“家禽”相比,前者都要比后者更能让人在头脑中构建一幅具体、生动而鲜明的图画。
演讲要有中心
威廉詹姆斯教授,曾在一场专门对教师的演讲中特地停下来发表了一段评论,他说,在演讲时,演讲者应该围绕一个中心来讲,这个中心就是演讲要点,并且这个中心还必须是独一无二的。随后,他就为人们举了一个这样的范例演讲—这个范例演讲耗时约60分钟。然而,最近我无意之间听到了一场限时3分钟的演讲,在演讲刚开始时,演讲者就提醒我们他的演讲一共包含11个要点。这也就是说,他要在16.5秒的时间里说清楚一个要点!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啊!
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就是这种和例子一样的错误—即使远没有达到例子那样荒谬的程度,使许多初学者在前进的道路上举步维艰。这样的谈话者就像航海者科克式的导游,他们总是试图让游览者一日游遍整个巴黎,或者是30分钟之内观赏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这些是有可能做到的,但对游览者而言,这完全背弃旅游的目的,旅游者既不会对游览对象获得清晰的印象,也不会获得一丝愉快的享受。很多的谈话就像这样的旅游一样,因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而致使每一个内容都表达得不够清楚,最终导致了沟通的失败。在这样的沟通中,谈话者为了要讲完预定的各个要点,不得已只能采用蜻蜓点水的方式—飞快地从这里飞到那里,又匆忙地从那里奔向下一个地方,这多么像在高山上四处窜来窜去的山羊啊!
我们明白,大多数的表达都应该短小精悍,因此,你在准备沟通时就应该把讲话的旁枝蔓节做相应的修剪,以使其符合短小精悍的要求。打个比方吧,假如你将要以《工会》为题发表演讲,那你就需要有所取舍,面面俱到地把它的来由、运转的方法、成绩、不足以及如何解决劳资纠纷等等都讲清楚是不可取。否则,几乎没有人能够明白你到底要讲什么,而你的表述也只会变成一锅浆糊,越讲越糊。
所以,在准备进行沟通的时候,你就必须确定一个谈话的主题,并紧紧抓住这个主题对之进行深刻地阐述,这实在是一个明智之举。这样的谈话不但会让人们印象深刻、理解透彻,还易于人们记诵。
可是,如果你的讲话必须要包含几个方面的话,那又该怎么办呢?要想在谈话过程中给听众一种井然有序、条理分明的印象,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讲话过程中,清楚地表明你的讲话内容有几个重点,首先你会讲哪一点,接着又会讲哪一点。
在谈话中你完全可以这样开门见山地说道:“我要讲的第一点是……”当讨论完这一点,你可以再明确地提示你将要谈的第二点是什么,就这样一直说到结尾。
罗夫博士担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的时候,曾在纽约罗契斯城市俱乐部主办的演讲会上发表过一次重要的演讲。他一开始便采用了这种直率的演讲方式:“今晚我演讲的题目是《如何挑战人际关系》,有以下两个原因,”他说,“首先……其次……”从头到尾,他都小心翼翼地让听众们明白他所说的每一个重点。演讲最后,他引领听众得出了最终结论:“我们不能对人类向善的天性失去信心!”
在美国国会联合委员会千方百计地试图刺激一度停滞不前的商业经济的会议上,以税务专家和伊利诺州参议员的身份演讲的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就巧妙而有效地采用了相同的方法。
他是这样开始他的讲话的:“我所演讲的主题是:最迅速、最
有效的行动方式,是对那些几乎会用去所有收入的中低收入阶层进行减税。”接着用条理分明的方式继续他的演讲:“具体说……进一步说……此外……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第二……第三……”最后他说道:“总之,我们需要的是,立即对中低收入的阶层实行减税措施,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和提高他们的购买力。”
强调你的要点
拿破仑认为在修辞学中谈话者最应该注意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重复”。他之所以有此认识,是因为他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谈话者对自己要讲的主题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听众呢?这是一个未知数,加之要让人们接受一种新的思想不但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人们还必须对它进行坚持不懈的思考。简而言之,就是在沟通中,对于自己的重要观点应该一再地重申。当然,你没有必要用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汇的方法来重申自己的观点,事实上,如果那样的话只会适得其反,你应该不断使用新的词汇,那样听众不但能记住你的观点,还不会嫌你重复罗嗦。
刚去世不久的布莱恩先生曾经说过:
在演讲的时候,如果连你自己都对演讲的题目一知半解的话,那么,你又怎么能让听众理解你的演讲呢?
正所谓“以己之昏昏,怎使人昭昭”;反之,如果你对
自己的主题理解得深刻透彻,则听众没有理由理解不了。
在上面这段话中,最后一句和前面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模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但在沟通中,听众是无暇顾及这些的,也不会觉得罗嗦,听众只会感到自己对讲话者的观点更加清楚明了了。
在我还在学校教授课程的时候,几乎每一学期我都会组织一些沟通演习—假如在沟通中人们能够注意使用“重复”这一重要原则的话,那么他们就能使听众更加清晰透彻地理解自己的意图了。但是,事情往往都是与人们的意愿相违背的,初学者忽视这一点,有成者不屑这一点,这太令人惋惜了!
除了“重复”之外,为了使我们要表达的要点说得更加清楚明了,我们还可以采用把泛泛的说明与具体的例证相结合这个最容易也算是最保险的方法。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区分泛泛的说明和具体的例证呢?说白了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是泛泛的,而另一个则是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