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之美(一) 文\刘庆邦
上次我谈的是《小说创作的实与虚》,这次主要谈谈小说的《细节之美》。
小说是一种美学现象,或者说是一种以词表情、表意的美术。作者写小说,是发现美、捕捉美、表达美的过程。读者读小说,也是寻找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过程。不管是书写,还是阅读,都离不开审美意识的参与。世界上的任何现实都是可以批判的,同时也是可以审美的。这就要求写作者要对现实保持审美的敏感、审美的能力和审美的态度,哪儿美就往哪儿走。我曾给《解放日报》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哪儿美往哪儿走》。我说好比外出旅游,打听到哪儿有瀑布,哪儿有喷泉,哪儿有奇松怪石、珍禽异兽、遍地野花和梦幻般的云雾,我们就奔哪儿去。
小说的美是由多种美组成的,其中有情感之美、自然之美、情节之美、形式之美、思想之美、劳动之美、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韵味之美等等,当然还有细节之美。这么多美相辅相成,组合得当,作品才称得上完美。如果有一样不美,就有可能给作品带来瑕疵,并影响作品的整体审美效果。而在诸多审美要素中,千万不要因为细节的细微而看不起它,忽视它。一滴水可映太阳,针尖小的窟窿可透进斗大的风,一个蚁穴可毁掉千里长堤,这些警句都说明着微和著的关系,说明着细节的重要。可以说每一篇好的小说都是由细节编织而成,细节既是经线,也是纬线,经纬交织才能形成紧凑的小说织品,并形成织品上的各色美妙图案。
我们都知道,在艺术作品中,所谓细节,是相对情节而言。不管是小说,还是戏剧、电影、电视剧等,都是情节和细节互为支持,谁都离不开谁。情节若离开了细节,情节很可能只是一个框架,一个空壳。而细节离开了情节呢,也会无所依附,握不成拳头。只不过,情节要简单一些,细节会丰富一些。拿一个人的一生作比,情节是有限的,是数得过来的。生,是一个情节;死,又是一个情节。在生与死之间,还有恋爱、结婚、生孩子等情节。有人情节多一些,有人情节少一些。因人们的生命长度差不多,情节多的,也不会多到哪里去;情节少的呢,也不会少多少。相比之下,人的一生细节就多了,从每天的吃喝拉撒睡,到油盐酱醋茶,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构成了细节,这些细节谁能数得清呢!
拿人的身体作比,什么是情节?什么是细节呢?如果把人体的躯干、头颅、四肢比作情节的话,那么人体组织内的细胞就是细节。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当然很细小,有的细胞小得我们肉眼看不到,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每个人身上的细胞数以万计,百万计,亿计,谁都弄不清自己身上的细胞到底有多少。而且,细胞的数量是动态的,永远都是一个变量。比如我这会儿在谈细节之美时,脑力要高度集中,要一句接一句说话,很可能消耗掉了不少细胞,也新生了不少细胞。这个比喻进一步说明了细节和情节的紧密关系,同时说明了细节对于情节的重要性。
是否可以这样说,情节是因,是果,细节是从因到果的过程。情节是从此岸到彼岸,细节是从此岸到彼岸的流水和渡船。
如果让我给细节下一个定义的话,我认为,所谓细节,就是事物的细微组成部分。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以细节的方式存在的。抹去了细节,整个世界就会变得空洞无物。我们看世界,也主要是看细节。看到了细节,我们就看到了万事万物的生动存在。如果看不到细节,等于两眼空空,心里空空,什么都没看到。看小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也是通过细节看情节,通过细节看世界。小说世界是再造的世界,是心灵的世界,它对读者看细节的水平要求更高。好的读者都是有耐心的读者,总是慢慢看来,细细领略。他们不急于看情节,不急于知道事情的结果,而是专注于细节,在细节的百花丛中流连忘返,尽情享受。
现在我们大致知道了什么是细节,知道了细节对于写作的重要,真正谈细节,还是要从现实中的细节谈起,然后再谈小说中的细节,以及怎样发现、捕捉和使用细节。既然是谈细节之美,请朋友们不要着急,允许我细细道来。
我们这个世界,或者说整个人类,都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奔。我的看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细化的过程。说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或是欠发达国家,其衡量指标有多种。其中有一个指标也许是软指标,但不容忽视。这个指标就是看国民对细节的重视程度和习惯程度如何。所谓发达国家,就是讲究细节的国家。不太发达的国家呢,往往是对细节不太重视,不太讲究。
2003年,我作为中国文化界知名人士代表团成员之一,曾应邀访问日本,去了八九天。访问期间,我们马不停蹄,走了好几座城市,看了很多庙,也欣赏了一些艺术表演,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访问结束时,日本外务省请我们喝酒,吃饭,并召开座谈会,让我们谈谈对日本的观感。我本来不想谈,但参加座谈会的一位日本副外相点到了我,称我刘先生,问我对日本印象如何。我上来就说,我觉得日本的国民很注重细节。出乎我意料的是,副外相否认了我的说法,他说不不,我们过去是很注重细节,现在不怎么注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马上想到,我和外相的对话需要翻译,很可能是在翻译环节的表述上不够准确,使副外相误解了我的意思。我随口举了几个例子,用事实表明了我的看法。我们在日本乘坐大巴车旅游观光,发现每一个前排座位的靠背后面都有一个茶杯套,有的是尼龙套,有的是钢丝套。泡一杯茶放在套子里,不管汽车跑得再快,茶杯都不会掉下来,茶水也不会洒出来。套子不用时,尼龙套自己会瘪下去,钢丝套往上一抿,会贴在靠背上,不占什么空间。而在我国国内外出乘车,汽车上就没有放茶杯的地方。我们泡一杯茶水,要么拿在手里,要么放在地上,用两只脚夹着。有时我们睡着了,茶杯就滚到了别人脚边去了。
再比如鞋拔子。我们国内的旅店大都不提供鞋拔子,客人出门穿鞋,提鞋,只能用手指头代替鞋拔子。少数旅店虽然备有鞋拔子,但鞋拔子都比较短,只有一拃多长。客人需要提鞋时,必须蹲下身子,鞋拔子才能插进鞋里。日本不但每个旅店都备有鞋拔子,而且他们的鞋拔子比较长,有一两尺长,客人提鞋时无须下蹲,鞋拔子就可插进鞋里。
我还提到在日本看到的茶道、香道艺术表演,说茶道、香道其实就是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把细节放大,拉长,使平时并不起眼的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程式化,仪式化,并提升为抽象的道,升华为文化艺术。
听了我的解释,副外相连连称是,说他们确实很注重细节。原来翻译把我的话翻译错了,把细节说成是细微末节,好像我在指责日本人不顾大局,老是纠缠一些细微末节。哪能呢,人家出于友好,请我们去做客,我们应该多说人家的好话才是,哪能派人家的不是呢!说来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细节,因为是细节,它让我难以忘记,并让我想到不同国家语言上的差异性。
相比之下,一些欠发达国家,在细节上就不大讲究,或者说还没有条件讲究。我曾去过非洲的肯尼亚,看到他们的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得不错,基本上还是原始状态,在保护区里可以看到成群的大象、野牛、角马、斑马、长颈鹿、羚羊等。但那里的土著居民在生活细节上就不大讲究。远远看去,他们大都穿着大红大紫的衣服,在草原绿色的背景下,倒像是一株株花树。近距离一看就不行了,他们的衣服没有经过剪裁,加工,既不上袖,也不缀扣,像带格子的床单一样,只往身上一披一裹就完了。他们都赤着脚,光着腿,外衣里面很少穿衣服。即使有人在里面穿了内衣,内衣也很脏污。他们大概不怎么洗澡,身上的气味很浓。成群结队的苍蝇在他们头顶上飞来飞去,不时落在他们的脸上、鼻子上和嘴角儿,像是在和他们套近乎。不难看出,他们虽然和野生动物大大拉开了距离,有了自己的文化,也接受了不少文明的东西,但总的来说,日常生活中还没有树立起细节意识,没养成注意细节的习惯,生活上还显得有些粗枝大叶,生活质量也不够高。(待续)
[ 作者系北京作协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