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98100000015

第15章 短篇小说 走投何处(刘庆邦)

《走投何处》 文\刘庆邦

选自《长江文艺》2012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刘庆邦:著有长篇小说《断层》等七部,中短篇小说集《走窑汉》等三十余种。获鲁迅文学奖、《小说选刊》奖等。现为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

下午四点多,孙桂凤骑车来到幼儿园门口,等候接孙子明明回家。这是一家老牌子的大型幼儿园,园里分大班、中班、小班,有二百多个孩子。幼儿园每天下午五点半放园,孙桂凤提前一个多钟头,就来到了幼儿园门口。她每天都是这样,在接孩子的队伍中,她差不多都是排在前几位。幼儿园放园前,门口的两扇大铁门紧闭,任何人不得随便进入。孩子的家长若是到幼儿园办事,须到大铁门一侧的传达室出示证件,进行登记,然后通过传达室的后门,方可进入幼儿园。孙桂凤不进幼儿园,只在大铁门外耐心等着就是了。

五点钟左右,一辆警车闪着警灯开过来,停在幼儿园门口对面的路边。一位手持警棍的警察从车上下来,目光“嗖嗖”的,像是在观察幼儿园周边有没有可疑人员。前段时间,有个歹徒持刀闯进了一家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孩子和阿姨乱砍一气,造成了可怕的严重后果。出事之后,为了在全市加强对“祖国花朵”的保卫工作,每到家长去幼儿园送孩子和接孩子期间,就会有警车和警察及时到幼儿园门前进行警戒。孙桂凤对警察很感激,有警察在,她孙子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她对警察看了一眼,像是给警察行了一个注目礼。

这时,别的接孩子的家长也陆陆续续来了,幼儿园门口站满了人。说是家长,其实来接孩子的,多是像孙桂凤这样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还有一些保姆,孩子的爸爸妈妈来得很少。这大概是因为,孩子的爸爸妈妈都还年轻,都在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接送孩子。孙桂凤踮起脚尖,扭头往人群外边看了看,见她放在路边的自行车还在,绑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小竹椅也好好的,就放心了。她对明明说过,自行车就是明明的专车,而她是为明明开专车的司机。为了使“专车”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她每天都把“专车”擦得亮亮的。她还缝了一个小棉垫子,垫在竹椅上,这样明明坐上去会软和一些。这天天气不错,天蓝蓝的,阳光暖暖的,是那种小阳春的气候。接到明明后,孙桂凤不打算马上回家,准备带孙子在外边玩一会儿。到哪里去玩呢?不去地坛公园,也不去国际展览中心的广场,而是去一块稻田。孙桂凤事先骑车察看过了,从她们家住的楼门口往东,穿过三环路再往东,大约走两三里的样子,那里还有一个城中村,村边还种有一块稻田。黄黄的稻子已经成熟,整个稻田里充盈的都是稻谷的香气。孙桂凤想好了,到稻田边,她要向明明提一个问题,问问明明,他每天吃的大米是从哪里来的?明明答不出,她就会指着沉甸甸的稻穗儿,把稻子的成长过程,再把稻谷变成大米的过程,仔仔细细讲给明明听。如果明明有兴趣,她还打算扯着明明的小手,到稻田的田埂上走一走,看能不能捉到一只穿绿衣服的蚂蚱给明明玩。

幼儿园的大铁门准时打开了,穿着蓝大褂的阿姨把各个班的孩子按班次顺序送了出来。阿姨本来要求孩子们排着队走,不要跑。但家长一喊孩子的名字,孩子一看见家长,禁不住就跑起来。他们张着双手,如同蝴蝶张开了翅膀,纷纷向前来接他们的“大人花”飞去。明明三岁半,今年刚入园,所在的班是小班。明明每次从幼儿园出来时,都是当奶奶的孙桂凤先看见明明,她叫着明明,明明,连连向明明招手,明明才看见她。明明一看见她,就喊着奶奶,奶奶,扬着小手向她跑过来。别看她才一天没看见明明,但她觉得好像跟明明分别了很久似的,赶紧把明明抱起来,紧紧搂在怀里。那是一种源自骨子里的祖孙之亲,血缘之亲。那一刻,是孙桂凤深感幸福的时刻,每次把从幼儿园跑出来的孙子抱在怀里,她都幸福得几乎落泪。按照幼儿园排定的顺序,是小班的孩子先出来,接着是中班和大班的孩子出来。这天小班的孩子出来了,孙桂凤没看见明明。孩子刚吃过晚饭,有的孩子吃饭慢一些,有的孩子还要去一趟厕所,孩子出来晚一会儿的情况是有的。看不见明明出来,孙桂凤虽然有些着急,眼睛瞪得虽然好像有些不够使,但她还在等,相信明明迟早会出来。然而,大班的孩子也出来了,孙桂凤还是没看见明明。这是怎么回事呢?孙桂凤这才等不及了,她上前一步,问站在门里边的一个阿姨:明明呢?楚明明呢?怎么不见楚明明出来?这样问着,她声音急切,眼睛几乎有些湿。阿姨问她:楚明明是哪个班的?她说是小三班。阿姨喊过小三班的刘阿姨,让刘阿姨帮助找孩子。刘阿姨对孙桂凤说:楚明明早就走了,是他妈妈把他接走的。孙桂凤问是什么时候?刘阿姨说:下午两点多,楚明明刚睡过午睡,他妈妈就把他接走了。他妈妈没告诉您吗?孙桂凤说没有。孙桂凤还是不放心,问:真的是楚明明的妈妈把楚明明接走了吗?刘阿姨说:没错儿,我认识楚明明的妈妈,她的名字叫鞠芬。孙桂凤又问:她说了把孩子接走干什么吗?刘阿姨摇头,说:这个她没说。这时,幼儿园的孩子都走完了,孙桂凤还不舍似的往幼儿园的院子里看。直到幼儿园的保安开始关大门,孙桂凤才不得不退出来。

摸到自行车的车把,孙桂凤没有马上骑车回家,在自行车旁边站了一会儿。她像是要想一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她是走神儿了,什么也没想,脑子里一片空虚。待她回过神儿来推自行车时,却发现自行车的车锁还锁着。她苦笑了一下,说自己真是糊涂了。

孙桂凤回到家,家里空无一人。儿媳和孙子不在家,儿子也没回来。那时移动电话还未普及,孙桂凤用家里的座机给儿子楚东方的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电话是通的信号,但无人接听。孙桂凤想起来了,这个时候儿子已经下班了,可能正走在下班的路上。她想给明明的姥姥家打一个电话,问问鞠芬是不是把明明带到姥姥家去了。她把电话拿起来了,号码也从脑子里走到手指头上。她想了想,没有打,又把电话放下了。等了一会儿,楚东方回来了。她对楚东方说:鞠芬下午提前把明明接走了,到现在还没回来。楚东方说:她们单位下午组织职工看电影,鞠芬可能带明明看电影去了。孙桂凤说:带明明去看电影,也不跟我说一声,我去幼儿园白跑了一趟。楚东方说:她可能忘了。孙桂凤说:我听幼儿园的刘阿姨说,鞠芬两点多就把明明接走了,就是看电影,这会儿也该回来了?楚东方说:这个您就不用操心了,明明跟着他妈,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楚东方走进自己的卧室,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机看电视去了。孙桂凤去厨房做晚饭。

他们家一天三顿饭都是孙桂凤做,吃的菜也是由孙桂凤买。孙桂凤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到附近的街边早市去买菜。早市上卖的菜新鲜,也便宜一些,一斤西红柿要比室内的菜市场便宜两三毛钱呢。孙桂凤不能挣钱,家里无论买蛋买肉,买粮买油,都是鞠芬给她钱。孙桂凤还像在老家的习惯一样,把钱包在一条皱皱巴巴的手绢里,每次把手绢打开都小心翼翼,能省一毛是一毛,能省一分是一分。节省对孙桂凤来说,已经成了习惯,她不仅买东西节省,在别的方面也尽量节省。比如说,洗菜用过的水她会收集在一只塑料桶里,提到卫生间冲便池用。再比如夏天下大雨时,她会提着墩布跑到楼下,利用水泥地上水洼子里积攒的雨水冲洗墩布。鞠芬对她这种做法并不赞成,曾悄悄对楚东方说:你妈这么做,也不怕邻居看见笑话。楚东方也觉得妈没必要这么做,涮涮墩布,才能用多少水呢!但他没有跟妈说出来。炒好了一个菜,孙桂凤从厨房来到儿子和儿媳住的大卧室,对儿子说:我看你还是给明明的姥姥家打一个电话吧,问问明明是不是到他姥姥家去了。儿子看了妈一眼,目光很快又回到电视画面上,没说话。妈看出儿子有些不耐烦,她没有再催儿子打电话。但她并没有从卧室里出来,就那么看着儿子。儿子看着电视,她看着儿子。儿子说:我不是说了,不让您管他们嘛!儿子的眼睛仍看着电视,他说话好像是跟电视里的人说的。妈说:饭马上就做得了,我想让你问问,他们回来不回来吃饭。她自己之所以不给明明的姥姥家打电话,是明明的姥姥曾指出她说话有口音,让她学说普通话。明明的姥姥还说过,如果她不学普通话,对明明的发音也有不利影响,老是把门说成蒙怎么行呢!她是想改口音,可路上的车好拐弯儿,嘴里的舌头不好拐弯儿,几十年形成的口音,哪里说改就能改过来呢!她也知道,儿子不愿当着她的面给岳父岳母打电话,只有她不在跟前的时候,儿子才会给岳父岳母家打电话。于是,她回到厨房接着做饭去了。

楚东方给岳父岳母家打电话,打电话之前,先把卧室的门关上了。电话打通,接电话的不是岳母,不是鞠芬,也不是明明,是岳父。岳父是某国家机关一个副司长,还在任上。岳父听出是楚东方的声音,就喊鞠芬接电话。鞠芬接过电话问:什么事儿?楚东方把鞠芬叫芬儿,问:芬儿,你和明明回来吃晚饭吗?鞠芬说:不回去!鞠芬的口气又生又硬,甚是拒人。楚东方把听筒紧紧抵在耳朵上,尽量把声音放低,又问:那,你们吃过晚饭回来吗?鞠芬还是说:不回去!那,明天早上谁送咱们的明明去幼儿园呢?当然会有人送!明明这会儿干什么呢?让他跟爸爸说说话可以吗?不可以,他姥姥正教他背唐诗,你不要打断他!鞠芬说罢,截然把电话挂了。楚东方把电话看了看,听见听筒里传来一连串的忙音,才把听筒轻轻扣在电话机上。

楚东方去厨房告诉妈:鞠芬带明明到明明的姥姥家去了,他们不回来吃晚饭了。妈问:那他们吃过晚饭回来吗?楚东方说:这个我没问,随他们去吧。明明的姥姥正教明明背唐诗呢!妈说:那好,他姥姥有文化,比奶奶强。

往日吃饭时有明明在家,明明满屋子乱跑,一会儿喊这个,一会儿喊那个,家里的气氛是活跃的。这天明明不在家,鞠芬也不在家,母子俩吃饭吃得有些沉闷。孙桂凤只喝了半碗粥,就放下筷子不吃了,坐在桌前看着楚东方吃。楚东方低着眼,好像吃饭吃得也不香。楚东方问妈:怎么就吃那么一点儿?妈说她不太饿。楚东方要妈不要想那么多,该吃吃,该喝喝。

明明当晚没有回家,孙桂凤一夜都睡得不踏实,睁眼闭眼都是明明。明明是孙桂凤一手带大的。明明还没出生,孙桂凤提前就从山西农村来到了北京儿子的家。明明出生后,儿子家也没有请保姆,保姆的一切工作全部由她代替,她成了实际上的保姆。那年她才四十七八岁,手脚利索得很,一般保姆能做的,她都能做。保姆不能做和不愿做的活儿,她也能做。所不同的是,请保姆是要花钱的,而她给自己的孙子当保姆,是心甘情愿,是尽义务,不要任何报酬。鞠芬的奶水稀薄,又不愿多给孩子喂奶,明明吃母乳只吃了两个多月,就改吃配方奶粉冲成的牛奶。鞠芬上班去了,把明明留给了在家里上班的她。明明饿了,她给冲牛奶;明明尿了,她给换尿不湿;明明困了,她哄明明睡觉。有时明明夜里哭闹,她也把明明抱过来,让明明跟她一起睡。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明明跟她很亲。她一抱明明,明明的脸就贴在她的肩膀上,把她搂得紧紧的。姥姥对明明拍拍手,意思要把明明抱一抱。明明看看姥姥的手,似乎要让姥姥抱了,但明明很快转过身来,扑在她怀里,把她搂得更紧。姥姥说明明是个小坏蛋,眼里只有奶奶。明明学叫人时,先叫的是奶奶,然后才是妈妈爸爸。明明叫的奶奶,她觉得是天底下最好听的声音。连世界上最好听的歌,都比不上明明叫的奶奶好听。一天听不见明明叫奶奶,她心里空落得很,好像整个世界都没了声音。

第二天,儿子上班走后,她也骑上自行车,惯性似的向幼儿园骑去。幼儿园的大铁门已经关闭,警察也撤走了,门前静悄悄的。她站在门外的门缝那里听了听,隐约能听到一点阿姨教孩子唱歌的声音。但她分辨不出,这些声音里有没有明明的声音。她到传达室去了。保安拦住她,问她有什么事。她说,她想看看楚明明在不在幼儿园。保安说,小朋友们这会儿都在上课,不能进去。她说她只看一眼,看见楚明明就出来,不跟楚明明说话。保安说那也不行。保安对她似乎有些面熟,问:早上不是你把孩子送来的吗,我好像看见你来了?孙桂凤说:早上我没来,孩子不是我送的。那是谁送的呢?孙桂凤说:可能是他妈,也可能是他姥姥。保安到底没同意孙桂凤进幼儿园。

孙桂凤骑车回家,见杨师傅在楼下的空地上活动身体。杨师傅把孙桂凤叫成小孙,热情地跟小孙打招呼:送孙子回来了?孙桂凤说回来了。她没有否认自己去送孙子。杨师傅活动身体的办法不跑,也不跳,而是双脚钉在地上,双手捂着身后的腰眼,转腰。他把臀部使劲往前顶,顶到最大限度,从一侧画圈收回,撅起臀部。他撅臀部也是撅到最大限度,然后再往前顶。他就这样循环往复,通过活动臀部,带动活动腰肢。跟孙桂凤说着话,他的活动并不停止,夸孙桂凤说:您真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奶奶呀!孙桂凤笑了笑,没有再接话,锁上自行车上楼去了。这是一栋比较大的居民楼,从东到西有九个单元门。也是住在这栋楼里的杨师傅,退休后受聘在居民楼里管收发。邮递员送来邮件,由杨师傅一总接收下来,再由杨师傅分发到各个单元。收发室在第五单元的一楼,孙桂凤住在第五单元的三楼,孙桂凤每天上下楼,几乎都能碰见杨师傅。每次碰见杨师傅,她都有些不好意思。

亲家母在和孙桂凤的一次闲谈中,建议孙桂凤再找一个老伴儿,说孙桂凤还不算老,面貌也好,在北京找一个老伴儿应该不成问题。亲家母还说过,当老人的不能老跟孩子在一起,只有跟老伴儿在一起,才是最自由的,最幸福的。亲家母这样跟她说,她不知道儿子楚东方和儿媳鞠芬是什么意思。有一天,只有她和儿子在家时,她跟儿子提到了这件事,意思是探探儿子的口气。她相信,儿子不会同意她找老伴儿。有哪个当儿子的,会让妈给自己找一个后爸呢!儿子的话出乎她的意料,儿子说:明明的姥姥这样给您提建议,是好意,是出于对您的关心,她是怕您老了以后太孤单,太寂寞。儿子还说,现在和过去不一样,过去的女性受限制太多,女性过的是压抑的生活。现在社会进步了,尊重女性对自由的选择和对幸福的追求。孙桂凤听出来了,希望她再找一个老伴儿,很可能是亲家母、儿媳和儿子共同的想法,只不过是通过亲家母的口说出来罢了。孙桂凤隐隐觉得,在关于她的事情上,他们背后说的还有话。至于他们还说了哪些话,她没敢往深里想。不知是亲家母托了人,还是儿媳托了人,居委会的一位副主任给孙桂凤介绍了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杨师傅。杨师傅的老伴儿过世了,儿女都不在身边,一个人住着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很想找一个老伴儿。杨师傅对孙桂凤很满意,每次看见孙桂凤,都是笑意满满的样子。杨师傅让介绍人向孙桂凤转达他的承诺,要是孙桂凤同意做他的老伴儿,他的全部退休工资都交给孙桂凤管理。杨师傅在楼后的空地上开了一个小菜园,种有茄子、辣椒、豆角儿等蔬菜。杨师傅一个人吃不了多少菜,过不几天,杨师傅就会把摘下的菜分出一些,装在塑料袋里,送给孙桂凤。杨师傅每次给孙桂凤送菜上门,都是不由分说,放下菜就走。孙桂凤没有答应给杨师傅做老伴儿。如果答应了,按她老家的说法,就是改嫁,就是再走一家。再走一家,对孙桂凤来说是一件重大的事情。以前她只想着来北京帮儿子看孙子,然后跟着儿子过,从没有想过再走一家。要是让老家的人知道,她到北京又走了一家,那叫什么事呢!

下午两三点钟,孙桂凤就有些坐卧不宁,准备提前更多时间去接明明。昨天下午,鞠芬因为看电影,提前接走了明明。鞠芬今天不会再看电影了吧?鞠芬自己可以提前把明明接走,但决不同意她提前把明明接走。鞠芬说过,楚明明在幼儿园里不光是玩,还有学习任务,要是耽误了楚明明的学习就不好了。鞠芬明确要求,必须等楚明明在幼儿园吃过晚饭,才能把楚明明接出来。孙桂凤明白,这个家的大小事情都是鞠芬说了算,楚东方实际上跟个倒插门女婿差不多。这没办法,谁让人家鞠芬是北京的闺女呢,谁让人家鞠芬的爸爸是当官儿的呢!今天如果能顺利把明明接出来,她还是准备带明明去看稻田。昨天带明明去看稻田的想法没能实现,今天应该能实现吧。正当孙桂凤穿好衣服准备下楼时,楚东方从办公室打回一个电话,接了电话,她手软脚软,脸色发黄,身上好像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楚东方告诉她,要她下午别去幼儿园接明明了。她问为什么?谁去接明明?楚东方说:可能是明明的姥姥去接明明。明明的姥姥现在没什么事,他们家离幼儿园也比较近。她握着电话的手在颤抖,说:看来这个家真的不需要我了!这样说着,她的双眼一下子涌满了泪水。楚东方说:不是这个意思。明明的姥姥除了教明明背诗,还要教明明写字。下一步明明的姥爷准备给明明买一架钢琴,请人教明明弹钢琴。钢琴比较大,差不多得占一间屋子。他们那边房子多,明明在姥姥家学钢琴方便些。她说:那,我不是见不着明明了吗?见不着明明,我在这儿还有啥意思呢,活着还有啥意思呢!她的泪水越涌越多,越过眼眶,流了下来。楚东方叫了一声妈,说你干吗把问题想得那么严重呢!想看明明还不容易吗,你随时都可以到明明的姥姥家里去。到了星期天,我也可以把明明接回来,你还可以带明明玩。好了,就这样吧。

放下电话,孙桂凤躺到床上去了。这是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儿子和儿媳住大卧室,她和明明住小卧室。闭上眼睛闭不住眼泪,她的眼泪还在流。她的丈夫死于煤矿的一次事故,丈夫去世那年,她和丈夫都才二十多岁。他们只有楚东方这么一个儿子。丈夫出事后,她没有改嫁,要一心一意把儿子拉扯大。儿子很争气,爱学习,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一路考进了北京的大学。儿子学的是外语,大学毕业后,被分配留在北京,在国家某工业部门的信息所做俄语资料的翻译工作。儿子考上大学后,村里的乡亲们纷纷向她祝贺,称赞她教子有方。儿子留在北京工作后,乡亲们再次向她祝贺。有人甚至说,像她这样二十多岁守寡,含辛茹苦供儿子上大学,搁以前是要为她立牌坊的。儿子为她争了光,她为儿子感到自豪再自豪。每当有了儿子的好消息,她都会到丈夫的坟前告知丈夫。她认为都是因为她守了寡,儿子才这样有出息,自己守寡守值了。紧接着儿子还有好消息,儿子要结婚了,儿子找的对象竟是一个北京的闺女。天爷,这是怎么说的。北京过去是皇城,北京的闺女恐怕跟皇姑也差不多。能找一个“皇姑”作媳妇,这不是当了状元的人才有的美事嘛!儿子结婚时,她来北京参加了儿子的婚礼。从北京回到村里,她带了一大包喜糖,给村里的每个人都发了喜糖。村里人说,喜事如此之大,她应该在村里放一场电影。她一点儿都没犹豫,马上托人请来了电影队,在家门口请乡亲们看了电影。更大的喜事是她有了孙子。孙子的出生,被她看成是老天爷对她最大的恩赐,她对老天爷真是感激涕零啊!孙子拴住了她,既拴住了她的身,也拴住了她的心。孙子的出生,仿佛使她有了归属感,她想,自己的后半辈子就跟着儿子过了。她就这么一个儿子,不跟着儿子,还能跟着谁呢!加上孙子离不开她,她也离不开孙子,自己的亲孙子,她不看谁看呢!事情到了现在,是孙桂凤事先没有想到的。孙子不用她看了,也不用她接送了,她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无用的人。是的,她不识字,不会教孙子背诗,不会教孙子写字,更没见过钢琴为何物。明明的姥姥和明明的妈妈要培养明明,她能够理解。可是,让她天天在家里吃闲饭,她哪里受得了呢!当然,她的户口在老家,别人或许认为她可以回老家。亲家母也婉转地流露过她可以回老家种地的意思。别人哪里知道呢,在她看孙子期间,老家的三间房已经塌掉了,她家的房基地上已被别人家盖上了房子。她名下的一亩二分责任田,也交由一个堂哥去种。也就是说,她在老家已经房无一间,地无一垅,没有了退路,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她的老父亲病逝时,她曾回过老家一次,在自家原来的宅基地那里站了好一会儿。当时,她强忍着,眼泪才没有流出来。她离开村庄,走在去车站的路上,眼泪才禁不住流了出来。

晚上下班回家,楚东方给妈买了一件羽绒坎肩。楚东方说,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在屋里穿棉袄还有点儿早,这个时候穿羽绒坎肩正合适。他让妈把羽绒坎肩穿上试一试。妈问他这件坎肩多少钱?他说不算贵,没说多少钱。妈看不见明明,暗淡的情绪还暗淡着,没有把羽绒坎肩穿在身上试,她说:我一分钱都不能挣,你给我买这么贵的东西干什么!楚东方说:不挣钱也得穿衣服。这件羽绒坎肩你先穿着,等下雪的时候,我还要给你买一件羽绒大衣。他坚持让妈把羽绒坎肩穿上试一试。妈只得把羽绒坎肩穿上了,说是好,又轻又暖和。妈问:你给我买衣服,鞠芬知道吗?楚东方说:知道。

只有母子两个在家吃晚饭,孙桂凤问楚东方想吃什么?儿子想吃什么,妈就给儿子做什么。儿子见妈在一个瓦盆里生的有黄豆芽,提出想吃在老家吃过的黄豆芽杂面条。妈说这个容易,她也好长时间没吃杂面条了。因鞠芬不喜欢吃杂面条,鞠芬在家吃饭时,楚东方就没有机会吃杂面条,一切饭菜都得按鞠芬的口味来。鞠芬没回来,他才可以点一点儿自己爱吃的饭菜。只有他和妈两个人在家,楚东方偶尔也会产生一些错觉,好像他并没有结婚,也没有生孩子,一切又回到了他在老家时的生活状态,北京和他没有任何联系。这种错觉里所呈现的状态,在他的睡梦里出现过。在梦里,他的心情是失落的,甚至是悲哀的。从梦中醒来,他得赶紧把鞠芬搂在怀里,心里才踏实些。今天回来,楚东方还要跟妈说一件事,这件事鞠芬一直催促他,问他跟妈说了没有。他把事情拖着,迟迟没有对妈说出来。拖过初一,拖不过十五,看来这个事情不能再拖了。吃饭前,他不能对妈说。若是对妈说了,说不定妈的心情会比杂面条还复杂,就算擀好了杂面条,恐怕也吃不下。他一定得等妈吃完了饭再说。这是一件什么事呢?是关于房子的事。原来,楚东方和鞠芬住的这套房子,既不属于楚东方,也不属于鞠芬,而是鞠芬的爸爸为鞠芬的弟弟鞠方成要的,等鞠方成结婚时给鞠方成住。那时还没有实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房子还没有进入市场,不能买卖,住房都是靠单位分配。在单位里,谁的职位高,谁的资格老,才能分到房子。像楚东方这样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只能往后排。楚东方和鞠芬结婚时,鞠爸爸和鞠妈妈是临时把这套房子借给他们暂住。现在鞠方成也要结婚了,他们必须把房子腾出来。那么,楚东方、鞠芬,还有楚明明,到哪里去住呢,一家人总不能住到月亮地里去吧?鞠爸爸和鞠妈妈的安排是,他们一家三口可暂时搬到鞠家居住,等楚东方或鞠芬分到了房子,他们再搬走。话说得很明白,是一家三口,不是一家四口,三口里不包括孙桂凤。鞠家只对鞠芬的一家三口负责,孙桂凤不在他们的负责范围之内。楚东方把妈的问题提出来了:那我妈怎么办呢?我妈到哪里住呢?我老家的房子没有了,地也没有了,我妈想回去,也回不去了。鞠妈妈给楚东方出主意:鞠芬可以回到娘家住,你妈也可以回到娘家住嘛!你姥姥的岁数也不小了,你妈回去正好可以照顾她。等你什么时候分了房子,还可以把你妈接来,你再尽孝心也不迟。楚东方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按岳母给他出的主意办。

杂面条做好了,孙桂凤先给儿子盛了一大碗。楚东方一再说杂面条好吃。孙桂凤说:好吃就多吃点儿。楚东方让妈也多吃点儿。吃完了杂面条,等妈刷了碗,收拾了厨房,楚东方才把房子的事跟妈说了。妈的反应让楚东方几乎想大哭一场。在楚东方说房子的事时,她一句话都没说,只是听他说。等他说完了,妈笑了一下,又笑了一下,才叫着他的小名说:你放心,我不会让你为难。等你星期天把明明带回来,见见明明,我就走。

居委会的那位副主任,从杨师傅那里听说了孙桂凤要回老家的消息,再次找到孙桂凤,劝孙桂凤还是留下来为好。副主任这次不是介绍孙桂凤给杨师傅当老伴儿,而是当保姆。副主任说:当保姆多好呀,主家管吃管住,每月还给您发工资,这样的好事是可遇不可求。我了解您,您可舍不下您的孙子。您留在北京,看孙子多方便哪,想看孙子,抬腿就去了。孙桂凤想了想,觉得当保姆还可以考虑。她回家跟儿子商量,儿子也认为可行。

在副主任的催促下,孙桂凤把自己的衣物收拾了一个包,提上包到杨师傅家里去了。杨师傅高兴得满脸通红,一个劲搓手,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原刊责编 何子英 本刊责编 付秀莹

责编稿签:小说不仅仅书写了进城老人最后的归宿问题:物质的,精神的;同时也触及了我们这个年代慢慢积累并逐渐显现的某种时代症候,其中隐含了丰富的现实指向和精神纬度:伦理的纠结,道德的较量, 文化的碰撞,情感的撕裂,传统的失守,现代的失据……时代的列车轰然碾过,飞扬的尘土中,孙桂凤们在陌生的异乡街头茫然四顾,进退维谷,他们究竟该走投何处?这是作家沉重而尖锐的疑问,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将必须直面的困惑和难题。小说显示出一个成熟作家的叙事能力,举重若轻。迟暮晚景,冷暖自知,读来尤感人生悲凉。

同类推荐
  • 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

    一个家族的兴衰成败,一代风流的悲欢离合。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内忧外患面前同仇敌忾、不屈不挠、众志成城、风雨同舟的艰难历程,反映了自人类社会有始以来倍受人们争议的“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问题,提出了“人的社会性”和“社会的人性”这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弘扬了以人为本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主题。
  • 花旦(上部)

    花旦(上部)

    该作品以大西北腹地西海固一个叫红城子的村庄为故事发生地,辐射大半个中国,以一支民间秦腔戏班的活动为经线,以众多民俗活动为纬线,以一代坤伶、艺名为“勾魂娃”的当家花旦齐翠花的命运揭示为主旨,构建小说文本。出场人物众多,情节跌宕,故事感人,气势恢宏,寓意深刻,被评论界誉为“宁夏的《白鹿原》”和“大西北民俗宝库”。极具阅读价值和研究价值,上部记述了20世纪40年代初期齐翠花困苦潦倒,弃城入乡,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大起大落的人生境遇。她天生丽质,身怀绝技,敢爱敢恨,但却处处受困、受辱。最后在我党地下工作者的组织下,劫狱救友,一同投奔延安革命阵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可饶恕

    不可饶恕

    卢凤英下岗后改行卖彩票,却被人用假钞欺骗,丈夫于大威为了买彩票又将家中积蓄花光,卢凤英在打击之下离家出走。于大威和邻居李丽云组成家庭,数年后,回来的卢凤英决定向丈夫报复……
  • 搜神记

    搜神记

    《搜神记》的语言雅致清峻,被称为“直而能婉”的典范。其艺术成就在两晋志怪中独占鳌头,对后世影响极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等许多传奇、小说、戏曲,都和干宝的这本《搜神记》有着密切的联系。
  • 解放大西南

    解放大西南

    本书展现了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坚决贯彻毛泽东战略思想,指挥决战解放战争最后一役的历史画卷。
热门推荐
  • 双剑火凤之浴火重生

    双剑火凤之浴火重生

    是由三千年前的圣战引发的世界战争,让火凤重新浴火留下的一块奇玉。圣战之后,主角闯荡江湖得来的千年玄玉石,名为:双剑火凤。而各势国家暗中抢夺。凤凰涅磐,浴火重生!人间流传着一个传说:所有生灵都是神的后代,700万年前,天地出生之时,天帝诞下九籽,共产出九只神兽——朱雀,丹鹤,凤凰,丹骛,青龙,白虎,蝰蛇,须鳕,猞猁。地的州。而火凤凰为凤凰中独特的一类。
  • 这一世我望不了

    这一世我望不了

    我可以保个密吗?看题目猜一猜......
  • 黑教皇

    黑教皇

    当欲望失去枷锁,‘信仰’甚至比妓女的贞操还要廉价。生活这只禽兽,就教会格雷一个道理。“小人物,想要过得滋润,就得先拥有玷污世界的勇气。”只要站在权势巅峰,哪怕是异端的领头羊,都可以喊出:“金雀花帝国的蒂安娜皇后,充其量就是个欠操的婊子。”----------------已完成作品《大贵族》,2010年《黑教皇》。No.1黑教皇:8884622(欢迎前来)
  • 询君意(下册)

    询君意(下册)

    从小说中重温精彩的历史,从历史中演绎温情的小说。本书以西汉昭宣中兴年间霍光辅政为背景,讲述了帝王争斗的恩怨情仇,以及历史上值得称道的汉宣帝刘询与皇后许平君在微贱时相识相爱的旷世绝恋。一个是落魄无依的王公贵族,一个是清新可人的小吏淑媛。偶然的相遇铭刻一生,逍遥的缠绵眷恋一世。无论是偷鸡的竖子,还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他眼中只有那束迎风招展的白茅,他心中只有那故剑情深的誓言,爱情跨越了贫富贵贱,也跨越了时间和生死。
  • 朱子论定程董学则

    朱子论定程董学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朽神朝

    不朽神朝

    曾经的天才沦为废材,却从废材一步步崛起,建立起不朽的神朝。每天中午十二点准时更新,望各位投下推荐票,收藏一下。
  • 关风月

    关风月

    初到洛城,出手阔绰的樱姑娘,在酒楼结识了如画般美男杨末语,一见钟情。想着在死前若能有段刻骨爱情也是极好,便死皮赖脸的跟着美男。无奈美男心中已有无人可比的佳人,油盐不进,甜酸不吃。之后樱姑娘突然发现不仅不死,还能活很久。“以前想着命短,便没有矜持,现在不比以前,不晓得要活到什么时候呢,可不得要点儿脸。”
  • 和大地一起跳动的鼓声

    和大地一起跳动的鼓声

    本书是李凌即将出版的一部散文集,也是他从事文学创作以来首次出版的作品集。李凌是一位敏思、执著、勤奋的作家,在伊犁的年轻作者中,这一点非常突出,堪称佼佼者。正是因为对文学的这种持久迷恋,使他能够在创作的大路上愈走愈远,也採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些果实。
  • 如果觉破晓

    如果觉破晓

    如果命运执着你的执着,而你认真你的认真,那何不欣然接受,但无法面对彼此的时候,只有痛心疾首,才能云淡风轻。缘分的价值在于你争取的,看不到的影子抓不到的情愫,唯有在虚无缥缈中悄然离逝。你的出现打破镜花水月,我的坚持踏入又一个混沌世界。
  • 小甜心的秘密爱恋

    小甜心的秘密爱恋

    她是豪门可爱霸道的小公主——千羽果伊,他是豪门冷漠花心的大少爷——冷泽轩,当一个纯情呆萌的小丫头遇上了表面花心实则冷漠的大少爷,两人的爱情会变成什么样,又会撞出怎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