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旷的宫殿上烛火摇曳,已经是深夜了,阖闾独自坐在王座上还在沉思,曾经他有无数个类似的夜晚难眠,为的是夺回身下的王座,如今迎接他的是更多的难眠之夜,因为他要守住身下的王座。今夜他在等待关于吴国两位公子和一位王子的动向汇报。
事到如今,姑苏城内的一切事宜都已办妥,改朝换代在这个时代是件很寻常的事,百姓们几乎没了感觉。再说了,新王上位免不了要救济百姓,广施恩惠,只要没有战争,如此一来,这事倒也不算坏。
百姓们是安心了,新王阖闾却忧心难眠,他还有很多问题要处理,比如虎视眈眈的楚国,比如领军在外的王僚余孽,其中以庆忌和盖余两位公子为首。
角色的转换让阖闾深刻体会到:夺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不知道过了多久,殿外传来中人的汇报声。阖闾知道是定是伍子胥来了,当下便令人请伍先生进殿。
“臣下,拜见吾王!”伍子胥风尘仆仆,脸色却异常精神。
阖闾急忙扶住伍子胥,亲切的说:“孤王早已下令,先生入宫可不必禀报,见孤王不必下拜。”
伍子胥退后一步,提醒道:“君上,君臣之礼不可废,吴国要强盛,首先便是要在礼仪上看齐中原各诸侯国。”
伍子胥现在官职是行人,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外交官,替阖闾联络天下各诸侯国,或许在现在外交官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官,似乎并不符合他作为阖闾登位第一功臣的身份。但是在那个时代,伍子胥所行驶的一切职责都是阖闾亲授,在诸侯国之间他可以直接代表阖闾行事。如此一来和吴国相交的国家便一眼看出伍子胥的重要所在,阖闾这么做无疑是把伍子胥给推到了变幻莫测的时局的最前端,这是在日后为伍子胥担当重任打基础。
最重要的一点,阖闾没有以臣子的身份去对待伍子胥,仍旧把他奉为上宾,仅这一点,吴国上下就无一人可与之相较。
寒暄过后,阖闾便向伍子胥询问盖余和掩烛的动向。
伍子胥道:“回禀君上,两为公子已经不足为滤。”
阖闾急忙问道:“先生这话是何意?那两个莽夫难道没有转投楚国?”
“没有。”
“可曾去和庆忌汇合?”
“不曾。”伍子胥喘了口气,缓缓道来。
“回君上,据安插在盖余军中的探子回报,在这边君上登上王座前,掩烛和盖余便合兵一处,他们把军队都投在了江岸上,与楚国的左尹郤宛对峙起来,那左尹郤宛乃是一个极其稳重之人,行军讲究稳扎稳打,盖余掩烛二人一时间讨不到半点好处,但是也未陷入危机。自打姑苏城君上登上王座的消息被他们得知,这二人当晚便在营帐内大哭了一场,然后立即下令军中士卒整备,打算明天一举进攻楚国的军队。”
“谁曾想,当一万多将士厉兵秣马,整戈待发,却不见这二位主将出面主持军队,待众将士发现不对劲,去营帐内找他们二人,营帐已经人去帐空,一同消失的还有他们的心腹数人,这时众将士才知道主将临阵脱逃了,于是将士们群情激奋,纷纷逃离战场回了姑苏城,现在王子夫差正在城外聚拢那些逃回来的将士。”
“如此一来也算是让我吴国男儿勉于被楚国大军屠戮,也罢,吩咐下去,但凡是弃两位公子而回的军卒皆免除一切罪名,让他们继续在军中任职。”此刻阖闾心中是高兴的,他本以为这些军士都会死在于楚国的战争中,他不明白楚国为何没有乘胜追击,至少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收到楚国大举进攻的战报。
“这两个小儿临阵脱逃,楚国军队又有何动静?”阖闾认真问道。
伍子胥答道:“沈尹戊还在整顿楚国边邑,但是他的部将已经率领大军回郢都了,至于那左尹郤宛,并没有乘机率领手下大军追击掩烛盖余的残军。而是收拾残局,然后也率军回郢都了。”
对于楚国左尹郤宛的举动阖闾有些无法理解,就连伍子胥也只能认为是楚国内部政局不稳,他们此次派出几路大军也是外强中干,做做样子。待他向阖闾说出自己的猜想,阖闾感叹不已。
“此战原本是一次绝佳的机会,一次重创楚国的机会。可惜了……”
伍子胥道:“楚国强盛岂是一战可以瓦解的?伤不及要害,何用之有,待君上潜心治理吴国,不消几年,吴国强盛,到时必定能够堂堂正正的攻克楚国。”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此次吴国能幸免于难,完全是托了左尹郤宛的福。那日他们收到吴国内乱的消息,第二天便遇上对手混乱大逃亡,左尹郤宛的部下都向他请命出击,两万大军渡江扫荡吴国残军,然后挥师南下,一举攻克吴国。在将士们看来,他们不但自己兵强马壮,还有沈将军和囊瓦为后备军,四万大军一举定可平定吴国。
然而左尹郤宛只是让部下收拾战场,抓捕战俘,并未下令大军渡江强攻吴国。
理由是:吴乃蛮荒小儿,乘我大丧兴不义之师,吾为何效之?
于是率大军班师回朝。
“那两个家伙现在逃向了何方?”大殿之上,阖闾还在继续询问伍子胥战报。
伍子胥答道:“他们二人应该是乘夜色逃奔周边小国,依臣看,逃向徐国的可能性最大,君上勿忧,没了军队他们二人已经不足为滤。”
阖闾也明白这一点,默默的点点头。如今唯一令他忧虑的就是那个吴国曾经的骄傲——勇士庆忌。此人不除,终究是个大患。
伍子胥察言观色,一见阖闾面色难看,便想到他此刻定然在想庆忌的事,关于庆忌他一直都在关注,庆忌和他手下的两万劲卒时刻都在伍子胥的监控之下,所以他手头上有最详细的战报。
伍子胥也不等阖闾来问,继续禀报,道:“根据监视庆忌的军士来报,他也并没有投奔楚国的意思,想来那楚国此次也是真的发怒了,咱们乘其国丧之期发兵已属不义,庆忌必然不会冒险去投靠楚国,而且我们和楚国是世仇,庆忌也是个血性男儿,他和楚国的线算是彻底断了。据报,庆忌几天前整顿兵马去了艾城,还结交周边原本归顺吴国的小国,恐怕是以图后事。”最后这一句任谁都看得出来,那庆忌若是不报仇反而奇怪了。
阖闾对此忧心忡忡,视为心腹之患。
伍子胥道:“吾王勿忧,虽说庆忌勇猛无敌,可是军国大事不比游侠剑士决斗,只要他不投奔楚国,便如无源之水在外游荡。收服他是迟早的事。”
“唯愿如此!”阖闾喃喃道。
尚未发生,一切便都未成定局,仇恨面前,谁都会红眼。说起这庆忌,自那日庆忌从公子光的截杀中逃回,他的部下见到自己将军浑身浴血返回,一时都震惊不已,待听到那公子光行了谋逆之事,弑君夺位。诸将士无不愤慨不已,讨伐之声顷刻间就响彻云霄。
庆忌手下乃是吴国最精锐的士卒,两万劲卒向来所向无敌,也正是如此,士卒们不相信他们不能把那公子光给打败。
可是庆忌在逃回军营的过程中便逐渐清醒了,他很快就认清了现在的局势,尤其是听到公子光还扬言要迎立王叔季札为吴国新王。他总算是明白今日的一切都是公子光谋划多时,他不敢轻易去拼,如今他没有任何后援团,没有人支持,他要复仇所以便输不起。他想到当下必须先让自己有个安生之所。好不容易安抚了部下,他站在行军地图前思量良久,最后决定先带着大军去吴国于楚国相临的一座城池——艾城。这里曾经是他战胜过的领地,而且周边有小国对他也不错,可以以图后事。
“王叔呢?”阖闾揉揉脑袋,轻声问伍子胥。“王叔答应入朝为官了吗?”
伍子胥无奈的摇摇头。“王叔自那日离开王宫便在先王陵前住下,整日哭诉不止,让那些看守的军士无不落泪,所以臣不得不命看守的人都离开。”
“王叔那样的人不发泄一番反而令孤王心惊,也许吧,待他哭够了,说够了可能就要离开了,他不会再这里待了,不过无论王叔去了哪里,孤王一定会在他有生之年让他看到一个强盛的吴国,孤王要告诉所有人,吴国交到我的手里才是最正确的。”下一刻,阖闾猛然拔剑出鞘,反手一剑削掉王座一角。
“若不成功,犹如此座。”阖闾掷地有声,庄重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久久回荡。
伍子胥随机下拜道:“臣必竭尽全力助君上称霸,虽万死尤不辞。”
阖闾扶起伍子胥,拉到王座前,认真的说:“孤王能有今日,全靠先生,所以这王座本该有先生一半。”
伍子胥听闻此言,惶恐不安,就要朝下退。“臣乃一罪人,一心图谋为父兄复仇,若非君上收留,恐怕早已经横死街头……”
阖闾打断伍子胥,道:“孤王知道先生心意,孤王只想告诉先生,先生和那些臣子不同,孤王希望先生能和孤王一道称霸诸侯,孤王待先生不会薄于齐桓公待管相。”
伍子胥痛哭流涕,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对了,跟随王叔的那四个剑士的身份你查到了吗?他们身手不凡,那日在大殿之上若是王叔有丝毫要夺位的心意,恐怕那四位剑士都会把我们所有人杀掉,现在想想,孤王觉得他们有这个实力。”
“嗯。”伍子胥犹豫了一下,还是回答道:“那四人中有一人臣认识,他曾经来过我们设立的剑士演武台,不过他无意于此,臣也没有强留。”
“嗯?”阖闾兴趣大增,提议让伍子胥代为引荐一番,不过见伍子胥迟迟不动,转念一想,便明白自己刚刚登上王位,但是也不能丢掉礼贤下士的风范,于是便让伍子胥领着他亲自去见归云他们。
伍子胥知道推脱不了,仔细一想,那孙武兄弟今日让他们前来护送王叔,未尝没有自荐的意思,于是就领着阖闾朝吴国列位先王的陵寝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