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过没几天,那小一点的陈妹妹又带着自己七十多岁的父亲老陈来看病。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后,她父亲患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基本痊愈,病痛减少后的老陈,在不知不觉中,跟我们医家说的话渐渐多了起来。有一天,我有意提到了上回与他女儿一起来的那个吴姐。我说:“那位大姐说你是她们吴家的恩人。”
“不,她父亲才是我们陈家的大恩人呢。”老陈的话让我吃惊。
老陈紧接着莫名其妙问我:“池医生,你的学问不简单,我想问你,喝红茶对心脏病有好处吗?”
巧了,我本来对红茶一无所知,但这两天我刚看完一篇《红茶浓,血脉同宗情义重》的文章,这是由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张笑白编著的《人生六味茶:茶话人生》书中的第三章。这是前几天我在自己小区门口的临时书摊上买的书,本来并无买书的意愿,但看到这本书也用“茶话人生”做书名,这就不能不买了,因为我自己写的《茶话人生》中的第一部分--《养生三道茶》,前两个月刚发表在“第一茶叶网”的名家专栏上呢,我的整本书还没有写完,可人家都出版一年多了。还好,看了以后知道,这本书的内容和立足点与我的书相比,虽有类似,但毫无雷同。
于是我告诉老陈,红茶性温和,有帮助消化,利尿消肿,有强壮心脏的功能,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实验证明,饮用红茶一小时后,测得心脏的血管血流速度有所改善,这证实红茶有较强的防治心梗的效用。
我刚说到这里,老陈激动地抢着说:“对了对了,三十年前我得的就是心梗病。”原来,这位老陈是连江马鼻人,三十年前才三十岁出头的他,为了生计在罗源湾碧里镇种番薯。在一个酷暑难挨的六月天,他突然觉得胸闷心堵,但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和贫穷的乡下,他根本没有钱上医院医治,结果,三天后还卧床不起,而且那病情有点古怪,有时又像没事一样,有时又很严重。在第三天的傍晚,他的病情又发作,平时爱喝花茶的老陈,当时只觉得口渴难当,迷迷糊糊中,断断续续地叫了几声“茶、花茶……”就昏迷过去了。
当时与这老陈非亲非故的老吴--就是那位姐姐的父亲,他听见后,急忙跑回家去泡了一杯热腾腾的茶来喂老陈喝下。半小时后,老陈苏醒了过来,他觉得全身轻松,跟没病的一样。当得知是老吴的茶救了他后,就抓着老吴的手说:“你这是什么茶?我怎么一喝病就好了呢?”
那朴实的老吴应他说:“真的吗?我知道你爱喝的是花茶,但我家中只有这种红茶,这还是去年一个省城亲戚送的呢,听他说这叫小种红茶,家里还剩有一些,明儿我都拿来给你吧。”
老陈接着开心地说:“从那以后,我就改喝红茶了。当然,几年后我还发作过一次病,到省城来诊断后才知道,自己得的是心梗病,但我没钱住院,就回家继续喝红茶,可喜的是三十多年过去了,一直都没有再患过心梗。”
听了老陈的话,我给他解释说,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红茶富含微量元素钾,而钾就有增强心脏血液循环的作用。另外,红茶中还含有类黄酮化合物,其作用类似于抗氧化剂,能防止中风和心脏病。美国一项最新科研成果显示:每天喝一杯红茶的人,与不喝的人相比,喝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要比不喝的人低40%……
我后面说的这些茶论,他是否听得进去听得明白,我是无从知道的,但我自己却已经完全明白了,原来吴、陈两家的关系就是“一杯红茶三代情”。
千金难买岁月茶
朋友,喝茶切莫老喝时髦茶,也当学着品尝岁月茶,虽然其味有点苦涩,但它却是人生的好茶,所以叫人生岁月茶。
何为“人生岁月茶”?当然讲的就是茶德,本书前述的“清明淡泊茶”和“虚怀若谷茶”也都是茶德。
君子喝茶,贵有三品茶德。如果没有清明淡泊和虚怀若谷的茶德为前提,这人生岁月的茶德也难以发出极品的韵味。
当然,“人生岁月茶”不是论茶龄,乃是指人生岁月,人生岁月没有什么高深的含义,但岁月二字却很值得我们探讨。岁月是什么东西呢?如果说生命不是一场马拉松赛跑,乃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旅程,那么,岁月也不是昨天的堆积和明天的等待,乃是无数今天的凝固。因为昨天已是历史,明天还是未知,只有今天才是上苍最美好的恩赐,我们理当珍惜把握好每一个今天。
也许有人会说,茶龄我已经有了,只是长久的茶友还没有,是的,俗话说“黄金易得,知己难求”,能经得起岁月磨炼的朋友确是难得,但是,有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只要有爱心又愿意肯定或帮助别人,一定会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一样的朋友。下面这个茶话故事,也许对我们有所启迪。
有一个中年茶艺师,因家庭变故而心情沮丧,感到自己活在世上已经没有意义了,在一个阴雾沉沉的日子,他独自一人来到江边,欲跳江了结余生。正当他望着滚滚的江水,回想着自己一生的苦难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在他后面响起:“师傅,是您吗?刚才上门找您不遇,远远看见您的背影,我就一路追赶了过来。”
是一位靓丽的女子,她以柔和而激动的声调接着对他说:“您还记得吗?三年前在地区茶叶鉴定评比会上,由于我们制茶的工艺还略欠火候,许多评委都否定了我们的茶叶,而您却独具慧眼,力排众议,指出我们茶叶的品质特色,后来大会最终评定我们的茶叶为优良品种。”茶艺师听到这里,终于认出了她。
那女子见他脸上的表情,知道他已经想起来了,接着又说:“事后您还让我们派人到您那里学习制茶的工艺,终于使我们制茶的工艺也渐趋完善,现在我们茶厂生产的茶叶已成为国优产品,远销东南亚,因这茶叶的生产,使我们那个盛产茶叶的穷乡僻壤走上了致富的路子,所以,乡亲们特让我来向您致谢,谢谢您,敬爱的师傅。”她说完,深深地鞠了一个躬,把手中的鲜花献给了他。
“哦,不,不,此时应该是我要谢谢你。”茶艺师的双眼已经湿润,因她的感谢,茶艺师终于醒悟,原来自己的人生并非没有价值,于是他重新鼓起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朋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不习惯肯定别人的优点呢?面对别人的长处,明明知道自己有所差距,是不是不但没有给予肯定或赞美,还故意泼上一些古里古怪的冷水呢?俗话说“好语一句三冬暖”,有时候,哪怕只是不经意间的一句鼓励,都会使人如坐春风的感觉。朋友相处,如果常有送暖的春风,何愁会没有好茶友呢?可见君子喝茶要讲茶德。
所谓德,前文说过,德是品质的升华。如果说在刚才的茶话故事中,那位茶艺师发现并肯定别人的茶叶是一种德,那位靓丽的女子记得人家的恩情并登门致谢也是一种德,那么,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口中常有送暖的春风,那也是一种德呀。
古人云:“文以载道。”本文之所以引用圣人名言和经史典故,还写了一些善者的趣闻轶事,正是遵循儒家“文以载道”的古训。须知,若文章失道,纵是名人大作,也只可声噪一时,过不了多久就会被人淡忘。时下有不少的“名人大作”,都不过是将自己的经历、见闻以及心血来潮时的所思所想匆匆写成的文字而已。将此类东西结集出版,说实在,只能算是一堆文字垃圾而已。其实文人著述,谈何容易?著书不仅要言之有理、妙笔生花,还必须能情蕴字中、德贯行间,这才谈得上“文以载道”。
《周易·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易”指的就是道,而“两仪”就是阴阳。阴阳是含蓄而深不可测的,其本质就是理和德,也就是说,理与德是道的两个侧面。
理是什么?于自然科学而言,理就是定律或公式;于社会伦理而言,理就是法律和公约。可见,理能化为有形之物,属阴,为体。那德又是什么是呢?于天地而言,德是天然的美好;于人生而言,德是人们的良知。可见,德乃无形的恒常,属阳,为用。阴阳是互为根本互相包含的,所以理中有德,德中有理。理、德本无轻重之别,但于科学而言,理更突出,理通才能显德;而于文化而言,则德更显要,因为德显理必自通;但于人的感受来说,理与德更是有所不同,因为理常有假,德难伪装。所以,如果文章无德,即使很在理也无法让人信服,反之,只要文中有德,即使理不周全也无妨,因为有德的文章就会受到读者的喜爱、珍重和流传。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道虽然可以说,但它是非常之道,所以古人说:“大道无形。”可见,“道”是看不见的东西,不过道虽然看不见,但因道中有理所以理能证道。当然,道不仅有理,还有德,理可以用口说或笔写,可德不是靠口说笔写就会有的,德只有好行为和真善美才能彰显。所以写文章除了要有道理,更要有道德才好,才经得起岁月的考验,若文能如此,则道在其中矣。
哦,茶话人生虽然意犹未尽,但毕竟也该就此收笔了。对啦,本书在开篇的引子中说,要用“三品良茶”来“泡斟”茶文化,这三品当然就是“清明淡泊”、“虚怀若谷”和“岁月人生”,不知朋友是否喜欢这三品“茶”?如果喜欢,那就让我们在各自的空间,运用不同的“人生岁月壶”一同泡斟、品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