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无求品自高
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有人抱怨:好心没好报。对此,许多人都有同感。
是啊,如果得到好处,却不懂得感恩的人,是会让人生气的。记得年轻的时候,我对这种角色也是看不惯的。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明白,只要不会遇到恩将仇报的就行了。相信心地善良的人都知道:好心何须求报!
其实人的善恶不是绝对的,因身世不同,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其善恶的比例也不同,或三七开,或七三开,正如金庸先生所说,正中也有三分邪,邪中亦有三分正。
再者,做好事也要看人家需要不需要,如果对方不需要,你却好心,人家嘴上虽然客气感谢,心里却不一定,因为人自己有能力做,干吗要感激你呢?有道是“救人须救急”,说的就是这个理。
十二年前,我为了医学事业,特地到海边的一个村庄去。有一天,房东亲属的一个年轻人因开车违规,车被交通部门扣押,因他得知那地方的交通局长是我的老同事,就请我帮他走后门。可我知道那局长是个正直人,找他走后门不容易,但由于当时我推托不过,只好去碰碰运气,没想到还真起了作用,车子很快就弄回来了,而且没有吃任何罚单。
事后没几天,我为了锻炼身体去走路,正走在半路上,那年轻人开着汽车在我身边停下,请我坐上他的车。我告诉他自己是在锻炼身体,不需要坐车,但怎么说都没有用,他硬是拉我上了车,在车上,那年轻人还信誓旦旦地说,如果要用车,只消一句话,保证随叫随到。
无巧不成书,过了几天,我去县城买了许多东西,坐车回到崇武镇,距离海边还需要走半个多钟头的路,可我还是觉得不好意思麻烦那位年轻人,于是就拿着撑着走着。走到中途时,看见那年轻人停车在路边与人聊天,于是我赶紧上前请他载我,但没有想到的是,他竟无情地拒绝了我。好在我没有跟他计较,因为我明白好心莫求报的道理。看见不远处有出租车,就自己去雇了一部出租车,解决了困难。
无独有偶,不久又有一件感触更深的事。一位重病患者,十多年前被医院断为不治之症,经四处医治无效,放弃医治时,却听人介绍来找我作针灸治疗,结果一针见效,三诊痊愈。那人感激不尽,称我为恩人,并与我成了朋友。在他与我的交往中,我发现了他的特长,于是我让报社朋友为他作了报道,后来,他成名了,其处境地位也很快变好了,但他与我的联系,几年后也断了。谁知十年后,他的老毛病又复发,并且数月卧床不起,四处医治又都不管用,于是,他又托人来请我上门医治,谁知我为他仅治一周又痊愈了。痊愈后,他又盛情难却地在酒店请我吃饭,但吃过以后,又再无往来了。
古人云:人若无求品自高。此类情景在社会现实中是常见的,切不可去生气。真正有爱心的人,行善不是本着动机去做的。相信新闻报道的那些见义勇为者,为了救人,不顾自己的生死,挺身而出,都是勇为者心中的善念使然,肯定不是为了被救者的感激才行动的。如果因被救者没有感激的表示,自己就愤愤不平地说这年头好事不能做,那就否定了自己的行为。
此外,做好事也要看人家需要不需要,如果对方不需要,你却“好心”做了,人家嘴上虽然客气说声感谢,但心里却不一定,因为人家自己有能力做,干吗还要感激你呢?有道是:“救人需救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真理的感想
霍金把宇宙比喻成果壳,他写过一本书就叫作《宇宙里的果壳》,这很滑稽,你想,既把宇宙比喻成果壳,又说宇宙里的果壳,这不是逻辑不通的吗?再说,要摸这无限大的“果壳”,手也要很大才行呀,可人类与那大“果壳”相比,又是何等渺小啊。因此,人类得到的“真理”永远都只能是模糊的,零碎的,欲以模糊零碎的“真理”去推论庞大的果壳,是多么荒唐可笑的事啊。
大家知道,真理是唯一的,所谓唯一,就是绝对,因此真理也就是绝对的。唯一的东西是很难得到的,所以绝对真理也是不容易得到的。
相对有限无限,容易得到的东西一定是因为它有很多,有很多的就必不是真理,所以那数不尽的相对真理,说穿了就是非真理。这世上的非真理有无限多,如果将无限多的非真理比作大海,那么唯一的真理就像一枚针,这就是为什么寻找真理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的道理。
但是,针是很小很小的东西,而真理虽然唯一,却有无穷大,所以真理其实不是“针”,也不能将寻找真理说成“像大海捞针一样”,因为大海捞针虽然有万分的艰难,但还存在着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而宇宙之大,绝无碰巧的可能,别说能摸到全貌,就是看到边都是不可能的啊。
闲话几许
爱美吗?谦恭就是一种极好的美!哦,你是说那种看得见的美,是的,如果形象不美,难免让人反感,但那看得见的形象美,也要有心灵美的衬托才行,如果心灵不美,从俊美的嘴里说出一句难听的话,会使人更加厌恶。
什么,要省点感情?感情的事是不能游戏的?哦,孩提游戏,玩玩可以,动了感情真格,势必自伤。
教导别人会碰钉子?要学会沉默,因为对方不管多差,也必自以为是。
请教他人会自讨没趣?是的,有时对方正愁找不到教训你的机会,但请教大多会令对方开心。
你想和人讨论问题?当心,弄不好会演变为争吵,因为一般人都既骄傲又爱面子,即使错了也决不认错。何况越是正直的人,越容易惹人讨厌。
莫说“不说白不说”?因为沉默是金,多说多白说,何况,很会说的不等于真会说,不说的不等于不会说。
听说修身养性亦有三不宜四莫尽,是的:饮食不宜多、疗病不宜快、人情不宜假;权势莫使尽、美好莫享尽、便宜莫占尽、聪明莫用尽。
那理智与感情哪个更重要?不好回答,如果说理智重要,那处理问题必会伤感情,理智岂不成了感情的大敌;如果说感情重要,那情意一深,人经常会失去理智。可见理智与感情当兼顾平衡,不可对着论高低。
什么?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胸脯高智商低的现象?那男人呢?男人有书生脸草包肚,甜嘴巴黑心肠的事实?哈,这是几许闲话。
褒贬须远之
大家知道,人们都喜欢听好话,可人人也都爱听坏话你信吗?这是真的!因为爱听“好话”,是指别人夸自己,爱听“坏话”,是指别人贬他人。
有一天,老刘办公室很清闲,小李到他面前聊天时说:“您的业务熟练精干,所以您是最有威信的人物。”
老张听到小李的言论后,面色有变,等小李一走,讨好地对老刘说:“小李说你‘精干熟练’是不实在的拍马屁,因为您老刘的本领是独一无二的,可见小李是个无知的小人物,实在不配在您身边。”
老刘听了这话后,颇感宽慰地应对说:“是呀,小李确实还是小人物,你这个人不仅够朋友,而且才思宽广,将来我当领导,一定提拔你。”
张的马屁使老刘好不快慰,但殊不知,好马屁与拍马屁的人一样,都是无事生非的人物,既会在自己面前褒贬他人,也会在他人面前褒贬自己。
其实人都是有缺陷的,无法十全十美,只要有“褒贬”,就会有“曹操煮酒论英雄”的遭遇,我们都得敬而远之才好。
片子问题
这里说的片子,是指家庭相机和录像机拍的片子,至于社会上的骗子与本文无关。
有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很喜欢看家庭影集和录像片,当然,与其说是爱看片子,不如说是爱看她自己。是的,她每次看见片子里的自己,都会嘻嘻笑,有时,也会因为看见照片里的爸妈而喊叫。最让人吃惊的是,她看着看着就会提出一个疑问,有一次她问爸爸:“爸爸,在这些片子里,为什么大多没有你呢?”
是啊,片子里大多只有她和妈妈,奇怪,爸爸为什么经常不在片子里呢?小女孩哪知道,忙着拿机子拍摄她们的爸爸难以出现在片子里。
其实,这一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到处都存在,比如,每次在掌声和鲜花中陶醉的时候,有几个明星大腕会拿相机拍照自己呢?同样,为明星大腕鼓掌、献花的人,又有几个能想到这些拿着机子忙而不在片子里的拍照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