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还很匮乏的那个年代,到餐饮店吃食的客人要求店家多加些味精,店家往往还舍不得,直到后来日子渐渐好起来,店家才渐渐地大方了。但再后来就反过来了,店家为了揽客,味精越下越多、越下越狠,直弄得菜肴越来越没有了食物的本味了。
有意思的是,作为现代新闻媒体的主持人,想让自己的节目“菜肴”赢得亿万观众胃口,也很会“下味精”,殊不知,只考虑吊观众的胃口而在镜头前猛下“味精”,毕竟也是不妥当的。这道理不难理解,可是,新闻媒体的“传统菜”被观众品腻了的时候,如果出现放胆“下味精”的主持人,往往又很受观众欢迎。
其实,主持人必须清醒,这种放胆“下味精”受欢迎的现象不是真实的,自己必须掌握“下味精”的分寸,给自己节目所下的“味精”要有度,不能过,不能滥,更不能忘了国情。你想啊,一个主持人对着五十六个民族讲话,怎能不考虑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及文明程度的差异?岂可任凭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呢?
今天上网,无意中点开一个颇有意思的“浮生若梦”网站,看见到一篇《今天你看明星了吗?明星的无知让人愤怒》的文章,文章开头就说:行走在时尚前线光彩照人的明星其实大多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俗物罢了,他们居然不知道中国的历史,不知道历史名人……哎,可悲,可叹,可恶。
确实可恶,譬如:2006年8月31日,台湾中天电视台播出了综艺节目《红色风爆》,该期节目主题为“两岸艺界大不同”,孟广美是其中的嘉宾之一,作为经常在内地工作的艺人,她在节目中大谈自己在内地上厕所的“不堪经历”。孟广美说,一次她在内地某广场上采访,内急想上厕所,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去了那个厕所,“我一去看,是一排排水沟,连绵有一公里,上百个白白的屁股排成一排,还此起彼落,两个人面对面还可以聊天……”朋友,你觉得这种说法可恶吗?其实,这几年不少明星、名家的嘴经常会犯众怒。
2006年11月6日,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艾莫斯在节目中反复说“中国佬”(Chinaman)一词,引起亚裔听众的强烈反弹。该节目中的广播员麦考德几次提醒艾莫斯应当是“中国人”,但艾莫斯对此置之不理,不断重复“中国佬”这个词。波士顿埃默森大学(EmersonCollege)的日裔新闻系教授PailNiwa表示,自己一直很喜欢艾莫斯的风格,他的评论往往是即幽默又聪明,但当他听到6日的节目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2007年1月12日晚,央视主持人李咏在《幸运52》节目中,信口开起了陕西人的“玩笑”,将“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改为“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懒汉高唱秦腔”,引起了许多观众和网民的不满和愤怒,有人用陕西经济发展指标来反驳“懒”,用空气质量报告来反驳“尘土飞扬”,也有观众认为,这是李咏一贯的主持风格使然。
李咏近来饱受非议,先是在金鹰节颁奖晚会现场,调侃待产的蒋勤勤;继而在《幸运52》中侮辱陕西人;还在一场竞赛中对选手进行过恶语评价;当然,今年的“春晚黑色三分钟”也是受网友指责的(相关新闻:李咏忘词酿春晚黑色三分钟)。记者粗略统计发现,近半数的网友希望李咏这个“毒舌”早点下课。网上有一篇《李咏二次‘毒舌’惹众怒,主持人‘开口’应有度》的文章,指出李咏在《梦想中国》重庆赛区海选中,曾对一位参赛选手说:“―看你跳舞,我晚上会做噩梦!”据了解,当天那位大约30岁的女选手在被淘汰后,还又跳了一段舞蹈,但却只换回李咏的羞辱,这位自尊心大受打击的女士,最后哭着离开赛场。李咏此举,立刻引发网友声讨。
有个网友说:“我记得不久以前,李咏还是不少国人心中的偶像,可是好景不长,李咏台上台下的一些言论很快激起了公愤。李咏现在仍还很红,仍然是大家的‘偶像’,可是已经堕落成了大家呕吐的对象;我的问题时,李咏究竟怎么了?我想李咏之所以被大家口诛笔伐无非是因为他在梦想中国这个栏目上时常语出惊人,说一些挖苦人的话,然后又在台下说自己是中国最红的男主持。”
李咏是蛮受中国电视观众欢迎的媒体名嘴,为什么最近却犯了众怒呢,相信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其实,他之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受到众人的青睐,也是因为了此类“下味精”的话语,而后来的犯众怒讲话,与他以往的讲话并没有多大的本质差别,怎么以往的此类讲话不引起众怒,近来的讲话就惹起了公愤呢?依笔者愚见,他所犯的错误就是语言的“烹调”失度,给自己节目“菜肴”“下味精”下太多的缘故。
对名人的感慨
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一定条件下,距离会伸缩,时间能快慢,但是物体的时空位置还是精确地被划定。然而,萨斯坎德觉得,所有最新的证据表明一个物体在时空中的位置不再是确定的,他称这是“新式相对论”,不仅适用于黑洞,而且也可用在其他地方,只要有边界,只要是任何加速的东西--地球、太阳系和银河系等,这个规律就会起作用。这一观点无疑在物理界引起“大地震”,甚至动摇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理论家史蒂夫·吉丁斯说:“我们被推进了一个自相矛盾的黑洞,我们能想象的有关黑洞的每一种结果与现代物理学的一些重要方面背道而驰。可能探测黑洞的信息将导致一场革命,意义和量子力学的出现一样深远,通过破译黑洞的信息,人类可能会发现宇宙的另一边是怎样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牛津大学著名科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被誉为现代物理界爱因斯坦,他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他是爱因斯坦之后融合了20世纪另一个伟大理论--量子理论的杰出人物。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他认为,宇宙大约始于150亿到200亿年前。
霍金从理论上提出黑洞不是真黑,而会慢慢蒸发,并过几十亿年消失,人们称它为“霍金辐射”,这种现象常发生在黑洞的边缘。
30年来霍金坚信黑洞中的信息一定是在蒸发中被毁灭。他认为辐射是随机的,不包含最初进入黑洞时的信息,为此1997年他和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大学物理学家基普·索恩及同校的约翰·普雷斯基尔打赌,赌注是一本《棒球百科全书》。这事沉寂多年,直到2004年6月,霍金出人意料地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会议上宣称,自己一直以来在走弯路,黑洞没有摧毁信息。因为《棒球百科全书》很难买到,所以霍金只好送给普雷斯基尔教授一本《板球百科全书》作为补偿,一时成为科学界的佳话。
霍金还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
最有意思的是,霍金曾把宇宙比喻成果壳,他写过一本书就叫《宇宙里的果壳》,这很形象也很感人。但是,其描写的内容毕竟还很有限而且抽象。其实,要想自作多情地伸手去摸这无限大的“果壳”,自己的手也要无限大才行呀,可人类与那“果壳”相比,又是何等的渺小,因此,他所做的结论也都只是模糊而零碎的“真理”,想以模糊而零碎的“真理”去推论未知的宇宙,毕竟还是荒唐的笑话。
当然,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能取得如此成就,已经是极其非凡的了。不过,说他创造了宇宙的“几何之舞”,解开了宇宙之谜,实在言过其实了。
其实,真理是唯一的,所谓唯一,也就是绝对,因此真理就是绝对的。唯一的东西是很难得到,唯一真理当然更不容易得到。反之,容易得到的东西,一定是因为有很多,而相对有无限,真理仅唯一,有很多的一定就不是真理。可见,所谓的“相对”,说穿了就是非真理,所以,那些数不尽的相对真理,其实都是非真理,所以世上的非真理有无限多。
须知,绝对真理不仅不容易得到,甚至连找都不好找,如果将“无限”比作大海,那么唯一的真理就像一枚针,这就是为什么寻找真理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
当然,说真理像一枚针只是一种比喻,而且是很不贴切的比喻,因为针是很渺小的东西,而真理却是伟大的,如果渺小也能作为真理,那绝对是靠不住的。何况,大海捞针虽然有亿万分的艰难,但还存在着亿万分碰巧的可能性,而真理之伟大,绝无碰巧的可能,只有不断地学习、认识、遵从,才是我们人类正确的选择,动不动就说自己掌握了真理,绝对是自欺欺人之谈。记得杜甫说过这样一句话:“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是啊,陆游也说过让我们思考的话:“笑儒冠,自来多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