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乡下有一习俗,老母出嫁必须在村口张贴喜联,喜联不仅要求字要大,内容也必须是称颂老母品德的。孝子心想,将喜联贴在村口,已经是老皇历的事了,我是改革时期的老板,要起个带头的作用,给老母来个新事新办,请人写四个斗大的字做成四块大字牌,等母亲出嫁的那天,雇四个小伙子扛着大字牌走在小轿车的前面,绕行乡镇以示庆贺。主意已定,孝子驱车找到镇上那位颇受文化界赞誉的退休老先生写喜联,老先生明白了他的来意后,挥毫写下“德配孟母”四个大字。谁知,孝子虽然认得这四个字,但却不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
母亲出嫁的那天,受雇的四个小伙子扛好了字牌,问他该如何排列?孝子笑了,说:“你们都是读过书的,怎么连这四个字都搞不清楚呢?喏,看好了,母,指的就是我老母亲,配,就是我母亲出嫁,孟德,就是我母亲要嫁的人,现在明白了吗?给我好好地扛着,扛好了有赏。”他这么一说,四个小伙子就将“德配孟母”变成了“母配孟德”,就这样,孝子与一大群亲朋好友,紧跟着“母配孟德”大字牌走在轿车的前面,热热闹闹地在乡镇绕了一圈。
老钟绘声绘色地讲完小品故事后,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有人在中央台的春节晚会上表演这小品,那效果一定会轰动。一位业余的青年作家,能够‘与时俱进’地运用创作来关心老年婚姻问题,实属不易,尤其可贵的是,这篇作品不但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就,还涉及了跨国婚姻问题。”
老钟喝了一口水后接着说:“当然啦,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当今世界上的国家不熟悉,现在世界上哪有什么魏国呀,只要查一查字典后面的‘世界各国一览表’就会知道,其实有好几个带威字的国家可供选择,如欧洲的挪威,亚洲的科威特,还有非洲的斯威士兰,不都有个威字吗?要威字在前面的也不难,那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的首都,不是就叫威廉斯塔德吗?这说明年轻的一代,毕竟文化底蕴不足,所以还需要我们这些老同志多帮扶啊。”
听完老钟这番爱惜人才的脏腑之言,大家无不肃然起敬,尤其是老钟对世界国家的名称也能如此这般地如数家珍,更是让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
只是,我那个小说家朋友听完老钟的评论,心中有些纳闷,因为他知道我家书柜里有一本古代笑话集,里面就有“母配孟德”的笑话,那笑话说的是一个不识字的人,误将为过世的母亲书写的“德配孟母”挽联,错贴成“母配孟德”。
众所周知,孟德就是曹操,因为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字孟德。本来,“德配孟母”的意思是:“老母亲的贤德与孟子的母亲一样。”可“母配孟德”的意思却是:“母嫁曹操。”
毫无疑问,那青年作家写的小品文,是根据这篇笑话改编的。但令我那朋友纳闷的是,学识渊博的老钟,怎么会不知道孟德就是枭雄曹操呢?当时,我听完朋友的话就猜测说,也许是老钟故意不点明,留着考大家吧。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没隔几天,我正好有事找老钟,朋友带着我来到了老钟的办公室,事情办妥后,我主动问起那个小品故事,果然,老钟很爽快地给我讲了那小品文的故事内容。
于是,我翻出那本古代笑话集的“母配孟德”笑话给老钟看,没想到,老钟看后哈哈大笑,说:“我就说嘛,世界上哪有什么魏国?看来那小品得改个名才好,既然那个孟德就是曹操,不如就叫‘母嫁曹操’,让人一看就感到有笑料。”老钟停顿了一下,又说:“这个笑话用‘德配孟母’作挽联也不好,虽然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孟姜女母亲的德操毕竟知者甚少,只有我们这些搞学问的人才知道‘孟母三迁’的美德。当然啰,我们也不能对写笑话的作家过于苛求,因为笑话毕竟是笑话吧。”
听罢老钟的话,我愕然了许久,这位著名的老作家怎么了?不仅“母嫁曹操”的问题没有醒悟,还将孟母当作孟姜女的母亲?
哦,“免淘大米缺糠钙,当今名人少文化”,这本来只是我跟朋友开玩笑说的话,居然竟被活生生的大名人所印证。(注:本篇杂文中的老钟是虚构人物,莫勿对号入座)
葵花宝典
记得某文学大师曾有“文学即人学”的说法。是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其智慧是极其高深莫测的,所以,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学,当然也是更加高深莫测。
不过,不管是人学还是文学,都是一种学问,并且存在着一定的法则,而学问的深浅又与法则的深浅相关,一般人只掌握一般的法则,所以学问也只是一般的,而少数高等智者所掌握的是不一般的高级法则,所以其学问也是高级的。当然,会让人变成高学问的高级法则是很难掌握的,一般人多掌握不了,再加上能掌握这类高级法则的大师们,一般也不肯轻易传授他人,也正是由于它的神秘性,所以掌握它的大师们都把它叫做“秘籍”。不过,就如武学秘籍一直都在武林中暗传一样,这文坛秘籍其实也都在流传。
在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有一种上乘的武学秘籍叫做“葵花宝典”,如果哪位高手掌握了“葵花宝典”的武学秘籍,不仅功夫了得,而且很快就会扬名天下。
这部武学的“葵花宝典”,现在还有没有存在笔者不得而知,但现代文坛中的文学创作秘籍--“葵花宝典”我知道,而且正在我们中国的现代文坛上暗传,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过,这套文学创作的“葵花宝典”不像武学秘籍那样难以破解,只要稍有悟性,一经指点就能识破,而且一学就成,尽管不是人人都能掌握,但现在已经有许多“作家”都在作品中应用着呢。只是没有人肯将这套“葵花宝典”公之于众,所以至今依然还是一部秘籍。但人的爱好毕竟大有不同,与笔者一样喜欢破译“宝典”的人也有很多,只是高深的贤者窥破了也不去谈论而已,笔者经过认真研考,已经窥破了一小部分,虽然未窥破的秘籍还有多少笔者也无从知道,但被我窥破出来的已经有“构思四大法”和“下笔六绝活”。下面,我就试述点滴,以飨读者,相信只要认真阅读,立马就会恍然大悟。
先讲“构思四大法”吧,这构思四大法是:钱塘弄潮法、吸引眼球法、克隆改造法、随心所欲法。
搞过创作的人都知道,要想搞创作,第一步就是主题构思,这主题构思很重要,因为好主题并不是人人都能找到的,这一步要是走错了,文章再好也难通过审查。但是,你如果学会了“钱塘弄潮法”就不怕了,找到好主题是很轻松的一碟小菜。大家都知道,所谓“钱塘”,顾名思义就是那闻名于世的钱塘潮,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钱塘潮都是非常吸引人的观光点,而那些敢在吸引人的潮头上弄潮的弄潮儿,当然就更加扣人心弦啦。也许有人还不明白此法的意思,没关系,说穿了吧,这一大法也叫“人云亦云”法,就是人家写过的话题,如果既受世俗欢迎,又能引起社会轰动,那你就跟着写什么呗。
我身边的一位朋友听到这里,开始对我提意见了:“哦,这么简单啊,好玩。你赶快把破译的秘诀都告诉我们吧,我虽然不写,但看的时候能发现奥秘也是开心的呀。请你把所破译的列出表来好吗?”
显然,他是嫌我解说啰唆,言之有理,下面我就将这“葵花宝典”列表出来吧,瞧:
构思四大法是:
A.钱塘弄潮法,B.吸引眼球法,
C.克隆改造法,D.随心所欲法。
下笔六绝活是:
一、搬弄是非,扩大矛盾。
二、挑拨离间,两面三刀。
三、颠倒黑白,以邪压正。
四、信口雌黄,混淆善恶。
五、偷天换日,自卖自夸。
六、歪理邪说,叹为观止。
在这列表之后,还要附带说明的是,除了这四大法,还有“大唱反调”法和“是与不是”法,其奥秘就是“艺术的真谛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越是混淆视听,越能引人注目、惊天动地,只要顺口成章就成。不过四大法是最常见的。其中的第一法正如上面所述,不必再说。其吸引眼球第二法,就是用夸大其词、耸人听闻的文字去吸引人的眼球。“克隆改造法”应该不用说大家都会明白,就是克隆别人的文章,但只要经过精心改造,让人觉得似是而非就行。“随心所欲法”就是不管他什么合理不合理合法不合法,只要敢大胆地胡说八道,就会既合理又合法,不信?只要一试就灵。
六绝活就不必解释了,写东西嘛,要想让人喜欢看,就必须要搬弄是非,扩大矛盾,挑拨离间,两面三刀。当然更要颠倒黑白,以邪压正,信口雌黄,混淆善恶。只要敢于偷天换日、自卖自夸,就是歪理邪说,也能让人叹为观止呀。
看了上述列表,相信会明白的自会心领神会,不知其然的也一定能知其所以然。如果现代派的写作朋友还希望领会各种秘诀,希望继续予以细说,对不起,既是秘籍,焉能……嘘,小声,莫让读者听见……
音乐与菜谱
1989年我第三次到北京,是为电视剧《蜡烛刚刚点燃》作曲录音而去的。记得有一天,电视后期制作组的几个人请我们到总政歌舞团食堂吃饭,在我们端着饭等菜的时候,有位B先生告诉我们说:“北京菜比不上你们福州菜,北京菜的材料主要是辣椒、肉丝和大蒜,如果第一碗是辣椒炒肉丝,那第二碗就是肉丝炒大蒜,第三碗嘛,就是辣椒、肉丝、大蒜一起炒。”
听了B先生的北京菜谱,大家笑了,知道这是B先生在开玩笑,北京是首都,不但名人备出,名菜也甚多,单单北京烤鸭,就让许多初进京城的南方人口福大开。不过,等到四盘菜上来,大家一看,那四盘菜正如B先生所言,不是辣椒炒肉丝,就是肉丝炒大蒜,再就是肉丝、辣椒、大蒜一起炒。
此时,大家的肚子都饿了,在耳熟能详的《东方红》音乐中吃得正香哩,有一个演奏家突然开口说道:“听,这响彻太空的《东方红》旋律也跟北京菜一样。喏,A乐音556是辣椒,B乐音116是大蒜,还有,那个多用的主音2就是主菜肉丝,请注意,这肉丝2是乐曲的主音哟。”
演奏家见我们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他就接着说:“将乐音A与主音一配,第一句:5562就出来了,这不就是辣椒炒肉丝吗?跟刚才出来的第一盘菜一样。将乐音B与主音相配,第二句:1162也出来了,这可就是第二盘菜,大蒜炒肉丝啊。第三句:5561651162不就是青椒、红椒、大蒜一起炒肉丝吗?第四句:5217655232116232121765,这道菜看似复杂了一点,但也不难看出来是蒜头、蒜苗、全椒、辣子合起来炒肉丝的,这可是最让人爽口的第四盘大辣菜噢。”
听完演奏家新颖的音乐学说,大家似懂非懂,但哈哈大笑起来。
免淘大米缺糠钙
跟文化圈里的朋友交流文化,每当聊到当今的文化现象时,我常会顺口说出自己的调皮话:免淘大米缺糠钙,当今文人少文化。许多文友听了这话都哈哈大笑,可是,这笑声却使我的心又平添了几分难过酸楚,难过的是免淘大米,酸楚的是当今文人。
为什么要为免淘大米难过呢?就是因为免淘大米缺糠钙。现代市场上的“免淘大米”,就是我在医学研究成果--《现代骨病六大成因》中提到的祸害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从免淘大米成了百姓的家常便饭后,临床上的脊柱病得病率就越来越高。
记得我第一次享受免淘大米是十五年前的事,一位深圳朋友和一位广州朋友来福州找我治病,治愈后请我到她们的住处吃饭,她们是用泰国免淘大米煮的饭。那时候,免淘大米是新鲜事物,第一次吃那软饭,确实觉得又软又香又好吃。可是,免淘大米现已造成人们脊柱病的问题却不是人人都知道的。
免淘大米怎么会造成脊柱病呢?因为大米中的钙和矿物质都在米糠里,没了米糠的免淘大米,当然也就没有了骨骼所需的钙和矿物质,这是不争的事实。啊,免淘大米呀免淘大米,你的亏欠不知还要到何时?
说完了免淘大米,现在再说为何要酸楚当今文人,因为当今文人少文化。什么叫文化?文是指文明,化是指消化,文化一词,关键在“化”字。也就是说,文化的本质含义乃是对文明的消化,可见,没文化乃是指对文明不消化的意思。许多人都误以为没文化是指不识字,其实在现实社会中,许多没有读过书的农、林、牧、渔行家,他们个个都掌握着丰富的知识、技术和学问,但却不识字,我们能因为他们不识字、没文凭,就说他们没文化吗?不,绝对不能!恰恰相反,“少文化”的恰恰是许多当今文人。我这观点是参照某学者的论点说的,记得那位学者曾在一篇文章里说,“不是读书识字的人都有文化,要看他对文明有没有消化。”
确实,要想理解文化一词,关键是对这两字义的理解。首先,文不是指文字,也不是指文章,因为文字只是文明的符号,文章只是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文明思想,换句话说,文章只是文明的载体,而不是文明本体。
其次,化是指消化,因为文化的化,绝不会是变化、融化、感化、硬化,更不会是化肥、化石、化妆、化疗,所以最朴实也最可靠的理解,就是消化。
既然文化不是指读书识字的文凭,而是人类对文明的吸收和消化,那么,识字多、文凭高的人,其文化不一定都高的现象,相信也就不难理解。事实上,古今都有不少文人,虽然会舞文弄墨,可对“文墨”的理解和消化却十分有限,而且除了“文墨”之外,其他方面的常识一问三不知,甚至有人把田里的麦苗都当成了葱,这种文人怎么能算有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