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且不说叶柠初在天然居引起的反应,叶书闻的折子终于到了洛阳皇城,交到皇帝手中。
看到折子的内容的时候,皇帝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满脸讶异:“叶书闻病重?不久人世!”
周围一片寂静,唯有贴身内侍刘公公眼中闪过一丝惊诧。
皇帝沉着脸在御书房中徘徊走了两圈,转身吩咐:“宣六部尚书。”
如今大齐的官僚制度还是延续唐朝时期,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另有三省六部协同宰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只是大齐如今丞相之位自三年前罢黜后一直悬空,所以朝中最大的官便是刘伟尚书了。
叶书闻病重致仕乃大事,须同六位尚书共同商议。
等六位尚书到齐后,皇帝将叶书闻的折子递给几人,“几位爱卿近来可有收到清臣的消息?”
几位尚书相互看了折子后都惊诧不已,工部尚书与户部尚书更是悲痛,二者与叶书闻父亲是挚友,叶书闻能力太突出,无需二人关照,以至于双方只做普通亲友往来,但这不代表二人不关心叶家。突闻叶书闻病重并不久人世,二人顿时悲从心来。
“陛下,林大人一向谨慎,对陛下也是忠心不二,若不是病重且不久人世,绝不会上这份折子的。”工部尚书王大人看着叶书闻这份如此示弱的折子,眼眶都红了。他无法想象叶书闻这般骄傲的人是在怎样的心境下写下来的。
大概王大人一辈子都想不到这份折子只不过是叶书闻照着自家妹子写好的模子润了下笔而已。
皇帝也十分感伤,“清臣如此骄傲的人都忍不住对朕示弱。”
但皇帝也只是伤感一下,召六位尚书主要是为了江南稳定,不由问道:“清臣病重,那江南该如何安排?清臣不在,那扬州刺史与江南道观察使不可集于一人之身。”皇帝相信叶家的忠心愿意给叶书闻如此权限,但不代表别人也可以。
“不知叶大人可有推荐?”
“他推荐了孙沛和李松。”皇帝敲了敲桌案,“朕想听听诸位爱卿的想法。”
户部尚书与工部尚书眼神沟通一下后,沉吟道“孙沛和李松都是合适,他二人作为叶大人的副手已有四五年之久,对扬州事物和江南的格局都是十分了解。”
但对于江南观察使一位有所企图的礼部尚书提议:“孙沛任扬州刺史还摆,观察使一职虽总领民政与兵权,但各州都有刺史处理政务,观察使主要专心于兵权,如此,更注重的该是善于领兵之人。”
“陛下,微臣也同意陈大人的看法。”向来与礼部尚书同一战线的吏部尚书吴大人附和道“江南毗邻闽国,臣以为灵州副都护赵思较为合适。”
“哼,赵思可是才从四品,一步越四级,飞天都没这么快!”工部尚书一听吏部尚书推举赵思,都口不择言了,两眼瞪大了盯着吏部尚书。
“崔大人这话未免有些过了,叶大人当年可不止跳四级,文采上赵思是比不得叶大人,难道领兵还不如叶大人吗,如何当不得观察使。”作为赵思的岳父,礼部尚书王为出言便是拿叶书闻为例。
工部尚书与户部尚书同叶家关系深厚,待叶书闻如同子侄,如何听得了这般嘲讽,顿时与礼部尚书争吵起来。
刑部尚书与兵部尚书同双方并无什么交情,二人相视一番便默契地坐在一旁,不发表任何看法。
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自己的朝臣像泼妇一样吵架,心里既生气又好笑。看他们吵得差不多,便开口说道:“赵思虽说不错,但到底不如谢昊。”
皇帝这话直接将他们的争吵分了胜负。
要知道,谢昊乃是赵思的上官。谢昊文武双全,年轻时与叶书闻齐名,但当年皇帝可是说过谢昊不如叶书闻,那赵思如何能与叶书闻相提并论。
工部尚书崔大人得意地摸着胡子瞟了一眼礼部尚书。
“好了,人选之事我们容后再议。各位爱卿也回去想想有没有其他推荐的人员。”
“微臣告退。”等几位尚书都离开后,皇帝吩咐刘公公“派人给谢昊传信,让他去趟扬州。一来去替朕探望清臣;二来,清臣折子上说将家产出售所得的银两捐给朝廷,让谢昊带人运送回京。”
皇帝一想到叶书闻在如此情况下还想着朝廷、想着大齐,对于他病重不久人世之事,不禁又红了眼眶。
挥退下人,独自一人静静地沉思。良久才站起身,拿着折子往后宫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