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太阳,即使还没到最热的时节也晒得人心烦。
薛泠已经在河边站了一上午了。现在正躲在树荫地下喝着临秋带来的绿豆汤。
“也让大家伙都先上来休息会吧。”薛泠皱着眉头对临秋道。
那羊皮约莫都是些成年羊,故而个头大小都比她先前装水做的羊皮袋大上不少。只是这样实际操控起来就变得格外困难,挂满油脂的羊皮个头大又容易打滑,几个捆起来放在水中还没等放上货物,不一会就散落开来。薛泠叹了口气,想象总是格外容易美好,可现实总是给你最真实的打击。
见下河的人纷纷向树荫这走来,薛泠不好意思的站起身来招呼。
“辛苦各位了,先休息会吧。”
见阿冬远远推着板车走来,又招呼着大家盛绿豆汤消消火气。
“小林公子,这羊皮子真的能运货吗?”一中年男子捧着绿豆汤边喝边问道。
“是啊,我们也忙活了一早上了。林公子,我们都是粗人,严大人说叫我们听你的,我们便听你的。可是不能叫我们一直这样白费劲啊。”旁边另一男子也附和道。
“哎我说你们俩,干活就干活怎么话这么多。瞧你们一个个白长一身膘了,就做这么一会活就不乐意了?”临秋听这话当即反驳,“老吴,我们林公子说能行那必定是能行的。”
薛泠歉意的冲几人一笑,“这事我也是头一回试,黄河漕运不是个容易事。需要大家伙的配合才能做好。今天这事确是我考虑不周才会发生这些意外,我也会尽快思考出改良的方法出来。当然了,大家伙要是有什么好的想法,也欢迎随时提出来。”
说罢向阿冬招手示意过来,“如果大家有什么其他需求,比如饿了渴了,都可以随时找我身边的这位阿冬小兄弟提。”
众人都不再开口,咂巴着手里那碗绿豆汤来缓解一上午的疲劳。
待众人都喝完了,薛泠又叫着阿冬带他们先下去吃午饭。自己一个人坐在那棵柳树下两眼对着阿冬先前拖来的板车放空。
突然想到,这板车能装货,羊皮筏子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不把他们组装起来呢?只是这木板有一定重量,届时装在上面会不会再放货物就沉下去了呢?
本着亲自实践看看的想法,薛泠叫来了临秋。
“去量量看一个羊皮筏子的的长、宽各为多少,然后叫木匠分别来定制一个能卡的住九个和十二羊皮筏子的木板来。”
临秋去量的功夫,薛泠又在地上拿着木棍画了个样式出来。
“约莫就是这个样子。”薛泠用木棍指了指地上的图,想了想又道:“还是我与你同去吧,叫那些人木板做好后再来试。”
鸣沙县中既有军营长期驻扎,那么靠谱的木匠并不难寻。这木匠却也不只是寻常木匠,而更像是个铁匠。在军中还做着些修理兵器的活计,薛泠找到他时正打着手里的铁。
说明来意后,薛泠将后来画好的图纸递给那工匠,“师傅这大概多久能好?”
那工匠眯着眼睛看了看画好的图,反问道:“这是要上河用的?”
薛泠颔首。
那工匠咂了下嘴,“我给你改改吧,总之能镶到那筏子上固定的住便行了吧?你明天一早来拿吧。”那工匠说完后,便摊开张新纸在上面画着什么。
薛泠和临秋一对视,也先告辞了。
虽说先前已叫工人们先行离开,可薛泠从工匠那出来后并没有回驿站的意思,而是掉头往河边走去。
临秋虽不知薛泠为何又要回河边,因有着前车之鉴,更是一步不肯落下的跟在她身后生怕又出了什么意外。
薛泠沿着河边感受到河风吹拂,虽晒着太阳却不觉着燥热。可是就这样舒适的午后,她却感觉舒心不起来。
“临秋,你想回宫吗?”四下无人,薛泠突然没头没脑的问了这么一句。
回宫?她自然不想回,出宫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可比她在宫中待着一年学到的多多了。她偷偷瞄了一眼薛了,原来是在为回宫的事烦心吗?
“主子要不想回宫,就一直留在这西北不行吗?”临秋觉得薛泠不在宫中这么久,也没传出什么消息来,为何不能永远不回去呢?
薛泠苦笑,是她问错了人。临秋不想回宫当然可以就这么留下,哪怕担上逃奴的身份,只要自己不追究也不会有人追究什么。
“我的家人还在京城,怎么可能永远留在这里啊。”薛泠没说这家人除去薛父外李劭是否也算在其中。反正临秋是没把小皇帝算在其中,在她看来薛泠和严大人俨然早就是一对了,没见过严大人因为哪个人没保护周全就把下属扔河里的。只是这样,两人难免只能做一对亡命鸳鸯。
况且薛泠不是没在众臣面前露过脸,若是就这么明目张胆和严玢待在一起…除非他们永不回京,躲到一个无人发现的山沟里就这么过活一生。
可是怎么可能呢?就是没进宫前薛泠也是娇养大的世家小姐,即使到了这西北也没见过她真的亲自动手做过什么。哪怕严玢现在愿意抛下一切永远一人为薛泠洗手做羹,可谁能保证他一辈子都没有怨言呢?如果说日后思及又后悔了,到时候薛泠可担不起这责任。
即使薛泠觉得和严玢在一起时,时常头昏脑胀只顾得上傻乐。可是严玢不在自己身边时又出奇的冷静和理智。
不知是好还是坏。
不过看不见他自己自然也不会为日后的离开而舍不得,把漕运这事办好也算是送他的离别礼物了。
翌日一大早,薛泠在看到工匠做好的木板后,便急着叫人装在羊皮筏子上试试。实物要比她先前画出的用料少。只几个木板将四周固定中间穿插着几个加固,分别用在九个组成的方形羊皮筏子上和十二个组成的长方形羊皮筏子上。
这下倒看着像个能拉货的船只了。
“老吴,下水来试试啊。”临秋站在河边兴奋的对岸上的人喊着。经过几日的历练现在已是不怕水了。
老吴带着几个人拿着长浆分别上了两个筏子。上了筏子,因几人的动作那皮筏有些晃动,却并没有下沉的意思。长长的木浆就这样直捅入河中带动着筏子移动,开始时不免有些艰难,那筏子似是极难控制不停晃动着,几人只有伏下身子才能防止自己不掉入河里去。
又适应了半个时辰左右,那皮筏才稳稳的向河中央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