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计划”的第二步,是TCL再次与香港长城数码公司握手,共同出资1000万港元,成立暂名为Glogal international co. ltd的合资公司,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在合资公司中,TCL占70%股份,长城数码占30%。李东生、吴少章分别任合资公司正、副董事长,TCL集团董事、多媒体事业本部总裁胡秋生担任合资公司总经理。
业内观察者分析,TCL此举不但可以充分运用长城集团强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和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这其中包括长城在彩电产品多年积累的采购成本优势和遍布世界各地的销售渠道,还可以为TCL的国际化储备产能。长城集团在惠州拥有庞大的生产基地,它号称中国彩电业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可年产彩电300万台。
此外,为了方便海外扩张,李东生加强了TCL海外控股公司的职能,使这家注册在香港的公司“统一承担了TCL集团的海外投资、拓展、管理功能”。李东生还把开拓越南市场的干将易春雨招回,任命为TCL海外控股公司的总经理。
收购施耐德是“阿波罗计划”的第三步,也是迄今为止TCL在海外扩张中具有最关键意义的一步。正如德国之声所说,“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叫了很多年,真正能够跨出去,成为跨国公司的,实在是数不出来”。如今,这一步由TCL跨出了。以此为标志,西方向中国投资的单行道将逐渐变为双向。也难怪德国媒体称之为“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
当然,TCL的这一步可谓风险重重。导致施耐德公司破产的主要因素据说是劳动力成本过高,以及研究开发方向选择失误。如今,这些因素依然存在。能否顺利整合施耐德公司的资源为TCL的战略服务,将是一个棘手的课题。
6.雄关漫道真如铁
纵观世界竞争力强的企业,无一不是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只有主动参与和适应国际竞争要求,才能做大做强,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TCL决策层志存高远,未雨绸缪,在企业取得了一定发展、有了较雄厚的综合实力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果敢地开启“国际航班”,驶入浩翰的世界市场海洋,寻求企业强盛之路。
我国对外开放的时间还不长,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设过程中,国际市场毕竟与国内市场有较大的差异,因此,熟谙国际市场运作规律的高级国际化经营管理及技术人才成为TCL能否以较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这种认识,TCL把目光投向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工程上,如为国际化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事业发展的空间,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及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等等。另一方面,TCL的迅速崛起,在海内外声誉的日益提高以及企业主要领导人诚实睿智的个人魅力,也深深吸引了一批愿为振兴民族工业出力的海外学子和外籍高级国际化人才。TCL与高级国际化人才之间的这种默契,很快形成了一股高级国际化人才加盟TCL的“热流”:近两年内,原美国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吴士宏女士来了;国际著名锂离子电池专家、留英博士郭春泰来了;在美国微软公司担任过中文Windows NT项目经理和微软中国研发中心副主任的任健来了;严勇、孙熙伟、刘飞等20多位在微软、郁金香等国际知名大公司担任要职的中国学子也来了;而负责TCL海外分公司的韩国人安明俊、长期效力于东芝公司的技术专家日本人山根亲雄等外籍高级国际化人才的加盟,说明TCL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吸引力,加重了TCL国际化人才团队的份量。成为TCL开展跨国经营、拓展海外市场的“先锋官”。
与国内市场开拓一样,建立高效覆盖广的销售网络是开拓国际市场的第一步。近年来,TCL加大投入,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陆续在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销售机构,为TCL“登陆”海外市场打“前哨”。在市场销售国际化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根据自身实力和海外市场特点,TCL选择了家电需求潜力很大、且具有战略意义的印度、越南等地建立海外工厂,向生产制造国际化迈开了关键的一步,同时在这些地区积极实施生产本土化战略,降低运营成本,效果良好。目前,TCL国际化经营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据统计,2001年TCL海外销售额达到5.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90%,出口值占集团销售总额的14强。2002年上半年,TCL出口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创汇额达3.1亿美元,同比增长40%。更可喜的是,其中TCL自有品牌产品的出口已超过60%。
TCL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双轮驱动”战略,特别是海外市场的成功开拓,无疑为TCL创建世界级企业、走跨国经营之路添上精彩的一笔。
在过去20年的发展过程中,TCL以超前的市场意识,创造了“白手起家”的辉煌,为TCL在国际市场风浪中航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中国步入市场经济的时间毕竟不长,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世界市场接轨还需要一个磨合过程,这些对于TCL都会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TCL要实现创建世界级企业的跨世界目标,仍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对于这一点,TCL有着清醒的认识。
日前,在海南博鳌举办的“TCL20年成长反思研讨会”上,TCL提出要从进一步建立适应国际惯例的企业经营体制和运营机制、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培养高素质管理队伍等方面下足功夫,进一步壮大企业实力,推动TCL新一轮发展。
具体说来,就是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产权制度,扩大员工持股比例,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建立起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责任与利益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实现股权多元化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TCL实现跨国经营的目标。同时,坚持推行相关产业多元化经营策略,按照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加快企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开发高科技项目,提高各个产业的盈利能力。为此,TCL即将在深圳建立TCL工业研究院和启动博士后流动站,为TCL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支撑。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组织效能的竞争。郑传烈强调,TCL将在从外部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同时,在企业内部实施切实有效的培养措施,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期盼着从市场惊涛骇浪中成长起来的“王牌之师”铸造辉煌。
7.相关链接 吴士宏走出“IT神话”
一看到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的董事名单,细心人会发现,昔日李东生请回来替他打理IT业务的女强人吴士宏,已经悄然在董事会中“出局”。TCL从家电向IT的转型虽没有达到预期的成功,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企业这部利润的生产机器中,IT编织的模式究竟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这才是人们所期待的最终答案。
曾经怀着二分理想、八分现实跳槽到TCL的吴士宏又一次成为外界关注的对象。仅仅因为一个职位的变动,吴引来的满城风雨足以“淹没”了她,人们把她形容成“又将下课”、“即将出局”。尽管TCL集团事后否认此事,但有关以吴为标志的信息战略与TCL家电主业的磨合仍是人们反复咀嚼的焦点。人们不禁问,互联网的泡沫破碎了,企业发展战略中的IT概念究竟价值几何?
猜测紧系泡沫众所周知,吴士宏的经历很不一般:IBM的勤杂人员、销售员、销售经理、销售渠道总经理、中国微软总经理、TCL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TCL最近控股的翰林汇公司董事长。这样的奋斗经历令许多人钦佩。
但吴士宏的走红的确沾了不少炽热的网络泡沫的光。吴士宏从微软辞职到加入TCL,那时互联网尚“热”,过后所有人才幡然醒悟:那其中炒作的成分太大。吴本人炒自己,TCL借机炒自己,甚至连同样想请吴加盟的哈慈等公司都借机大大地出了一下名。就连表面“很受伤”的微软也没吃什么亏。一位业内人士笑称“女人+微软+职业经理人=IT名人”。
吴士宏在加盟TCL一年多之后的今天,在TCL信息产业集团的一位下属对记者这样评价她说,“吴士宏过去的‘神秘’与‘神话’的一面现在可以去掉了,她的优点在于其处理事物的干练”。他并没有提到吴的业务能力有多高。
TCL集团总经理李东生曾如此评价吴士宏领导下的工作:“2001年TCL集团的销售额达到205亿元,IT产业是22亿元,但其中只是TCL电脑挣了3850万元,我希望信息产业其他几个部门今年也有利润贡献。
他在2001年年初给吴士宏打了85分,但夏季之后的近几个月里李东生再也没有对媒体谈论过吴士宏。吴的一位下属如此形容她的业绩:“网站是几乎白做了,HID产品号称花了20亿,这款不伦不类的所谓信息家电在中国的实用性极差,销售可想而知,其他投资于IC设计等高科技的业务回报还没有谱儿。惟一还行的是吴士宏来之前就已经有的PC业务,借着今年年初P4的东风和她与英特尔的关系做得还不错,已经居业界前五位。”这种评价在TCL是自上而下散布的、还是自下而上传播的,现在已不得而知。随之,一部分传到了媒体耳中,于是,在吴近日出任翰林汇董事长的消息公布之后,有关其要出局的猜测一时间响彻云霄。
被“神化”了的吴士宏一旦置身凡间,在常人身边实实在在地做起事来,成或败,都更容易叫人失望,因为她原本不神奇。吴士宏是带着泡沫来的,尽管她比常人更勤奋、干练,有能力、有抱负,但人们对于她的期望绝不仅仅如此,就像当初仰望神奇的互联网一样,以为必然出现奇迹。此番人们的指手划脚,不过是网络泡沫破裂后所产生的后期效应。
期待理性判断吴士宏在TCL集团所扮演的角色极富象征意义,这就决定了人们对她的褒贬并不取决于她个人的工作能力。同理,TCL未来如何任用吴士宏,取决于她的“符号”作用还能给未来企业发展带来多少回报,尽管这样的现实有些残酷甚至市侩,但市场的洗礼叫人越来越理性。当年,TCL总裁总经理李东生是这样盘算的:我们是先有这样一个设想,要组建一个信息产业的航空母舰,才去找主管的职业经理人。TCL信息产业的投入是在去年5月份,吴士宏是我们当时谈的其中一个对象。她对我们整个企业未来发展的构想,整个投入的资源有了一个了解之后,表示有信心、有兴趣接受这样一个职务,而我们也是觉得吴士宏是最合适的,力邀她加入我们公司。
李东生说看中她主要有两点:一是在IT企业相关的工作经历,她在IBM、微软担任过高层管理职务;其次是看中她在国际大企业的工作经验。另外,还有一点很关键,吴士宏自己曾经说出来了:“TCL信息产业集团还承担着为TCL集团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及赢得资本的使命。”但此一时、彼一时。起码在目前,国际资本市场对IT业慎而又慎的当口儿,吴士宏的这部分作用不大可能实现。这不是她的错。
吴士宏是带着感激的态度进TCL的,因为“它给了我这样一个选择和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但愿现实还没有击碎她的梦想。
有人说,吴士宏最大的问题就是想以IT模式改造TCL,或者说,在TCL的战车底部添上IT的轮子。她主持的“天地人家,伙伴天下”计划是以TCL的亿家家网站作为信息家电的平台,说白了就是既想制造一些所谓家电的进化产品信息家电,又想依靠互联网手段帮助TCL销售家电。但这两方面在目前互联网还不普及、仍满足于传统家电的中国都难以实现,而耗去的巨额资金不会再回来。
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吴士宏所独有。当IT火热的时候,很多家电企业都想向IT业靠拢,不少大家电企业做了PC项目,还有的进军手机、芯片业,TCL无疑当时也动心了。几年来,家电企业成功转型的寥寥无几。
一年多来,吴士宏能做的都做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但面对这些前无古人的事,吴士宏所经历的艰辛不会太少。更何况一年多来,IT业大势变化,全世界都在埋头苦耕“试验田”,探索未来之路,吴士宏的收获并不在别人之下,她的努力对后来者是有意义的。
设想乐观答案的人们的猜测许久不能休止,是因为大家期待着一个涉及面更大的问题的答案。在这个问题上,有关吴士宏是否出局的猜想的确有典型意义。可直到目前为止,种种猜测和怀疑并没有完全得到证实,甚至遭到否认。TCL电脑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白强告知记者,吴士宏前不久在内蒙出差,做她觉得比较有前途的远程教育项目。白强说,吴一直在认真工作,并没有要走的意思,而且,10月30日又飞赴西藏出差去了。
TCL集团并没有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此事,当有记者打电话去咨询时,TCL一位公关总监的答复是:吴士宏将再次出局的报道肯定是虚假的。另外,吴士宏出任翰林汇公司董事长已经是6个月之前的事,这属于公司正常的任命,更何况,吴士宏女士仍然保留着副总裁和常务副董事的职位,仍然是TCL的管理核心。这样的标准答案很快就在网上见到了。
值得注意的是,吴士宏到TCL之后提出了一整套“天、地、人家”的计划,一是制造各种家庭信息终端接入设备,如HID,二是建设信息网络,如“亿家家”网站及远程教育网站,三是销售网络的配合。而这些项目至目前止并没有为TCL带来多大的收益。所以,李东生在IT领域,特别强调“主要针对个人和家庭的终端产品”。从中不难看出TCL对信息领域发展思路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