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格拉斯·霍尔指出:“一个人的目标、意志和期望对其活动方向和成功都具有强有力的影响。简言之,意欲所往,则无往不达。假如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儿,你最终到达该地方的可能性就会大得多”所以,我们在择业时,应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指引我们积极、主动而且成功地去择业。
一、成功求职的心理品质
(一)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既是人类所追求的美好品质,亦是用人单位衡量求职者的重要标准,唯有自己真诚才能唤起对方的热诚与肯定。求职者应该具有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在求职时真实地介绍自己的经历和特长,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优势而又不刻意的掩盖自己的弱势。这种人格魅力会吸引招聘者,使之对你产生好感。反之,弄虚作假,言过其实,蓄意抬高身价只会适得其反,欲盖弥彰,不仅会损害自己的形象,而且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二)信心与自制力
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自信心和自制力是现代人格的精品,是最为重要的职业品质之一。有了足够的自信心和自制力才能适应社会工作和纷繁复杂的环境;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才能奋发进取,勇于开拓,开创新的局面;在人际沟通中,才能落落大方,遇变故而不惊,应付自如。因此,具有自信心和自制力的人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求职中,有了这种品质,有条有理地推销自己,给人以充满生气,能力出众,适应性强的感觉,从而更易获得求职的成功。
(三)变通性与适应性
在求职的职业定向和选择过程中,仅仅有诚实守信,则显得过于迂腐和呆板;仅仅有自信与自制,则显得过于自负和固执。求职中的变通性和适应性,是一种良性的转换态度与自我调试。有了这种品质,求职者会积极主动地面对现实,正视现实。青年大学生应充分注意这种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当然,变通性与适应性必须以诚实守信,自信与自制为前提,否则,就会显得圆滑世故。
(四)勇于抓住机遇
俗语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在人的一生中是十分重要的。有的人因为抓住了一个好的机遇而事业顺利,幸福美满;而有的人因为没有抓住机遇而碌碌无为,抱憾终生。一般来说机遇对每个人是平等的,之所以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正是因为有的人善于抓住机遇而有的人不善于而已。所以,一旦机遇来临,不要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或许,这正是你一生辉煌的开始。
二、正确对待不如意
(一)期待与转换角色
自你被用人单位相中那一刻起,社会就接纳了你,准备让你在社会的舞台上扮演一个角色,发挥你的才能。但你真正做好心理准备了吗?社会期待对人是非常苛刻的,符合社会期待者,未必会获得奖励;而不符合者,却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这恰恰体现了社会的冷酷无情。就业之后的人际关系和职业角色期待对你也提出了同样的挑战,事情做对了,未必受到欣赏;一旦做错了,就必须承担责任。这正是求学与就业的最大区别。社会的冷酷和期待的挑战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去适应它。拿出你的变通性和适应性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社会上扮演一个令人欣赏的角色。
(二)差距与用非所学
当你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往往会发现在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与职业上所担任的实际工作之间,存在着一段很大的“知识差距”,或者是完全的学无用武之地——用非所学,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数公司认为:只有同时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职工。也许必要的工作经验正是填补这段“知识差距”的唯一途径,或许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你的“知识差距”就自然消失了。面对“识差距”,不要慌张,一方面你可能还未发现你所从事的工作需要何种知识;另一方面,你的工作可能与你的知识仅有微小的差距,工作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你的所学终有用武之地。但如果你发现真的用非所学,你就应该考虑换一份职业了。
(三)轻言,“离去”
就业之路本身就是坎坷的,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并非易事。但很多人往往得到工作以后又发现问题重重,故而欲言离去。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说:“我想,选择公司是决定各位将来方向最重要的课题。不要存在着暂且进入这家公司试试看的心理,而要有一生一世都要在这家公司服务的坚定信念。所以在今后漫长的一生中,很可能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碰到各种麻烦,但切勿因此轻言离开公司,应当下决心抱着永远为该公司职员的想法,开辟新路。若遭逢不顺心就想转业,则永远不会有大的成果”择业者对待工作的正确原则是: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应擦亮眼睛认真选择,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就要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争取干出成绩。当然,也有这种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上岗工作,经过观察,对比和分析,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这份工作,在此情况下,你应该果断地调整自己的工作单位。
三、学习运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自我心理调适,就是自己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控制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障碍。心理学家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检验,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心态有选择地加以使用。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自我静思法
冷静与理智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自我静思法也叫自我反省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冷静对待,控制心境,切莫冲动和急躁;摆脱干扰,仔细分析是自身原因,还是用人单位的原因,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用人单位条件太苛刻。冷静思考,有利于稳定情绪,找出原因,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一)自我转化法
有些时候,不良情绪是不易控制的。这时,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一门心思学习,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利用假日郊游,接受大自然的熏陶,等等。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以求得心理平衡,保护自己。
(三)自我适度宣泄法
因挫折造成焦虑和紧张时,消除不良情绪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宣泄”。切忌把不良心情埋藏于心底。忧虑隐藏得越久,人受到的伤害就越大。较妥善的办法是跟朋友、老师倾诉,一吐为快,求得安慰、疏导、同情;甚至也可能向亲友痛哭一场。虽然古语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必要时男儿弹泪也无可厚非,不要强压心底。也可以去打球、爬山、参加运动量大的活动。但是,一定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宣泄应是无破坏性的。
(四)自我慰藉法
自我慰藉法就是自我安慰法,其实质是自我忍耐。择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已尽了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可说服自己适当让步,不必苛求,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五)松弛练习法
松弛练习法也叫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上和躯体上放松的方法。放松训练可帮助人们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心理冲突、入睡困难、血压增高、头痛等症状,且见效迅速。大学生择业中如遇类似心理反应,可在有关人员指导下尝试进行放松练习。
(六)理性情绪法
理性情绪法认为,人有理性与非理性两种信念,这些信念指引下的认识方式会左右人的情绪。人的不良情绪的产生根源来自人的非理性观念,反之亦然。要消除人的不良情绪,就要设法将人的非理性观念转化为理性观念。例如有的学生择业中受到了挫折便消沉苦闷或怨天尤人,其原因在于他原本认为“大学生就业应当是顺利的”,“我的择业应该很理想”,“我过去事事顺利,这次也不应例外”等等。正是这些观念作怪,才导致或加剧了他的不良情绪。如果将这些想法加以纠正,则不良情绪一定能得到克服。大学生在运用理性情绪法时,应首先分析自己有哪些消极情绪,从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相应的非理性观念,并对其进行挑战、质疑和论辩,同时对比两种观念状态下个人的内心感受,鼓励自己向理性观念方面转化,从而排除不良情绪。
当然,自我调适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自我重塑法、环境调节法、广交朋友法、自我暗示法、幽默疗法等。这些都是应变的一些方法,但最主要的还是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平时就注意培养良好的品质,磨炼坚强的意志,开放各种感官接触社会,多方面体验生活,培养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择业的重要关头,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不至于在困难面前退缩。
四、注意事项
不管你打算长期干下去,还是打算调整工作单位,都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注意尊重领导,尊重师傅,团结同事;
二是注意少说话多做事,因为刚刚工作,你就是一个学徒;
三是严格遵守纪律和制度;
四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五是要经常征询领导、同事对你的意见,并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
六是要注意多请示,多汇报,特别是对于初次就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一点最为重要;
七是无论如何,不能不懂装懂或者胆大妄为。
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有的人并不站在同一个场所——有的在山前,有的在海边,有的在平原;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站着不动,所有的人都得朝前走。
——(印度〕泰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