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案例”
我家炯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特别热衷做家务。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帮我叠被子,可孩子叠出来的被子奇形怪状。我一边担心孩子上幼儿园晚了,一边担心我上班迟到,每次都说:“炯炯乖,妈妈叠得快,你以后再玩儿,好吗?”周末我们都休息的时候,孩子更是乐此不疲,但每次都是越帮越忙。帮着扫地,碰翻了垃圾桶;帮着刷碗,打碎好几个碗;帮着洗衣服,弄得地上哪儿都是水。好不容易休息一天,都用来收拾“残局”了。
昨天晚上,同事小赵到我家来玩儿,炯炯一看是熟人,就忙活开了。一会儿给阿姨拿苹果,一会儿说赵阿姨您吃糖吧,小赵就夸他是个懂事有礼貌的好孩子。炯炯听了,更起劲儿了,什么都想插手。我去倒水的时候,他非要坚持由他端过来给赵阿姨。我执拗不过,只好嘱咐他慢点儿,别把水弄洒了。结果意外还是发生了。杯子掉在地上,水洒湿了赵阿姨的皮鞋。我一看这种情况,忙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然后冲着孩子说了一句:“让你慢点儿走,你跑什么啊,看看,把阿姨的鞋子都弄湿了。快去看动画片吧,不要你帮忙了。”炯炯满脸委屈,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小房间。小赵见状急忙安慰,炯炯这才喜笑颜开。
小赵又对我说了一堆大道理,说孩子正处于热衷干家务的时期,大人应该鼓励,不能不让孩子做。
面对炯炯的帮忙,有时候觉得孩子还小,怕给累坏了。有时候觉得他太碍事了,很不耐烦,真想把他拨拉到一边,鼓励他“坐享其成”。可小赵的建议也对,如果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干,孩子会不会没有责任心呢?
“绝对支持”来自:琳琳1楼
会不会干和让不让他干是两个问题。我支持每个孩子都会做家务。
像炯炯这样主动热情来帮助大人做事的孩子,既反映出他有礼貌,也说明是他想作为小大人,显示自己和大人一样可以干事情。3岁恰是助人为乐精神、劳动意识以及责任心萌芽时期,如果阻止孩子做家务,就相当于阻碍他们助人为乐精神、劳动意识以及责任心的发展。
“孩子帮忙做家务意义重大”来自:叶玲珑2楼
楼主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
我们教孩子做家务,并不是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而是为了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能收拾出一个干净的厨房固然重要,但孩子从中得到的东西,远远不止做家务本身。
第一,可以帮助培养孩子提高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
楼主家炯炯正处于模仿期,如果你不让他跟在你屁股后边帮倒忙,他也会自己来。恰恰是劳动促进了孩子的模仿和观察能力。孩子在劳动中所进行的动作有助于孩子提高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特别是对精细动作的发展是非常好的促进。炯炯这次端水摔了杯子,下次就会懂得慢点儿走。此外,让孩子承担起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就会懂得自己在家中应该有自己的分工,培养出孩子的责任心。
第二,让孩子学会分享、富有爱心。
即使我们不需要孩子做什么,也要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务,告诉孩子“妈妈需要你帮助”,等孩子做完了,你要跟孩子说“谢谢”。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谢谢你。
当孩子做家长交付的“任务”遇到苦难时,家长也要主动问:“炯炯,你需要帮助吗?”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富有爱心。
第三,有助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
在孩子帮你做家务时,他会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比如说:“你看,是我把地擦干净了。”这种劳动成果会让孩子富有成就感,从而建立起自信心。等孩子能自理的时候,更有助于独立人格的形成。
第四,学到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通过做一些适合孩子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家务事,孩子可以发展计数、分类等认知能力,学到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这些都在为孩子以后的成长打基础。
第五,加强亲子关系。
其实,孩子这么小,真正做家务的成分少,玩的成分多。劳动只不过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游戏的自然情景。细想一下,孩子一天没见到你了,很想和你待一会儿,就当做家务是在玩游戏吧。参与其中,才能培养更深层次的亲子关系。
“正确应对孩子的“一团糟””来自:默默的爱3楼
纠正楼主的几个错误看法:
首先,孩子之所以干家务,并不是真的想帮倒忙。他希望自己像你一样长大成人,只不过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希望外人夸赞自己,希望你注意到他。
其次,当孩子把家务做得一团糟的时候,不要发火,要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怒火和唠叨。孩子打坏了杯子,你不应该指责他,应该问他:“你有没有受伤?”让孩子知道:“原来,我比那摔坏的杯子重要一百倍。”
再次,当“一团糟”出现的时候,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和你一起打扫战场。当然,要小心玻璃扎到孩子。
最后,不要说“不要你帮忙了”这样的话,孩子会因此丧失热情和自信心。等他遇到自己没有尝试过的事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做不好会丢人,还是不做了吧”。从此,他将袖手旁观,成为家庭生活中的享乐派。
“鼓励,帮助孩子的妙招”来自:星星4楼
楼主不该拒绝炯炯的帮忙,而是应该鼓励他,帮助他。一个成功的妈妈,总是有办法让“帮倒忙”的小捣蛋变成“帮到忙”的小帮主。如果我是楼主,我会这么做:
清晨起床,孩子帮忙叠被子,可他却会耽误我上班的时间。我就会告诉孩子,如果你想要整理被子,就要比原来提前10分钟起床。
我洗衣服时,孩子也拿出洗衣粉洗。为了防止他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我给孩子准备了一个小盆,盆里放上水,把孩子的小毛巾放入盆中,教给孩子洗衣服,还给他划分了一小块地方,互不干扰。
孩子扫地总是碰翻垃圾桶,或者打碎花瓶。我看到孩子吃力地拿着那些扫地工具,有点儿心疼,就到超市买了一个小扫帚。孩子很喜欢,用着越来越顺手。
我拖地的时候,孩子也会主动过来帮忙,可他拿着拖把把水弄得到处都是,毕竟这项家务不是他能胜任的。于是我找了一些简单的事情让孩子做,比如,我拖地时,就让孩子把小凳子挪开或把鞋子摆好;我晾衣服时,就让孩子把衣服一件一件从盆里拿出来。当然,等孩子忙完,还要对孩子说“谢谢你帮助妈妈”或者“多亏了你帮忙,没你还不行呢”。不仅培养孩子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也让孩子收获自信。
“每天只做一件事”来自:唯爱可可5楼
对付孩子的越帮越忙,我的经验是,每天只让她干一件事。
我闺女3岁的时候也很喜欢“帮倒忙”,于是我告诉她:“宝宝是个好孩子,都懂得帮助妈妈了。不过你现在还小,一下子做不了那么多事儿。不如你每天只负责一件事,只要把这一件事干好了就行,成吗?”女儿答应了。
第一天,我教她整理自己的书包。起初孩子总是丢三落四,过了一段时间就熟练了。我就给她找了一份“新工作”——每天给家人摆放筷子。等做好了,就教孩子摆放鞋子。
每天只做一件事,不仅培养孩子的专注,隔断时间换一项新事物,也使她乐此不疲,不断在劳动中学习新的技能。
“接受最坏的结果”来自:木头6楼
我家孩子可不像楼上那几家孩子那么听话,不管你怎么说,他都坚持去做那件事。比如,我不想叫他拖地,可他非拖不可,我就只好叫他拖。在拖的时候,我就觉得孩子可能会把地板淹了,就告诫他,如果弄得哪儿都是水,他就要为自己的“劳动”埋单,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当你所想象的后果真的发生了,不要发怒,对自己说这没什么,孩子能从劳动中获得经验更重要。
此外还要考虑到哪些家务危害到孩子安全,比如清洁电视,孩子会不会碰触到接线板。当你考虑到这些危险时,就要努力避免危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孩子帮忙做家务,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摸索的过程,是孩子热爱生活、体贴父母的表现。所以,即使越帮越忙,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其中。多动脑子,运用自己的智慧,选择合适的方法,多一份耐心和宽容,让孩子在劳动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