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案例”
我家丽丽已经一岁零四个月了。周围很多朋友的孩子都在上早教班,有几个月就开始上的,也有一岁多开始上的。关于早教班,我一直在犹豫。一方面,我觉得我这个全职妈妈具备一些育儿知识,完全可以教好女儿。而且,出生在这个年代的小孩虽然幸福,但同时也必须很早就承受社会和生活的压力,我不想剥夺孩子难能可贵的童年;但是,周围的朋友都说早教机构能教会孩子不少东西,假如不去,就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不想我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到底要不要送孩子上早教班呢?有经验的家长指点一下。
“早教机构更专业”来自:沙子1楼
我家宝宝一岁零五个月,非常调皮,没有一个小朋友能跟他待在一起超过半个小时。爷爷奶奶跟我说,越调皮的孩子越聪明,那些不调皮的孩子你才应该担心呢。前几天,我去小区附近的早教机构试听了一节课,课后又跟老师聊了一个多钟头,才知道我家宝宝之所以这么好动,是因为感统失调。如果这个问题在12岁之前得不到纠正,就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
因此,建议楼主让孩子上早教班,毕竟我们的育儿知识有限。比如,孩子每次洗澡就哭闹不止,或从来不肯参加各种活动,很可能就是“感统失调”的表现,但我们却认为孩子“调皮”“胆小”,因而不能对孩子进行专业的感统训练,导致孩子“落于人后”。
早教其实包含了很多东西,只有通过早教机构的专业训练,孩子才能像其他人一样学习和生活。楼主,别再犹豫了,早点儿让孩子接受专业的教育吧!
“早教会让孩子变得更积极主动”来自:可爱小丑鱼2楼
很赞成楼上的说法。
我家宝宝一直比较胆小、羞涩,第一次到早教班上课时不肯与小朋友互动。但随着早教老师活泼而耐心地指导,她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现在已会主动与人打招呼、说再见了;在外边遇到陌生的小朋友,还会自报家门,并问对方叫什么名字;和小伙伴儿玩的时候,她更是积极参与其中,有时还有点儿领导“范儿”。
早教改变性格,早送早改变,楼主积极行动起来。
“语言需要提早开发”来自:一封信3楼
我在外企上班,因此接触到更多的国外文化,对语言尤其看重。因此,在女儿一岁半的时候,我就挑中了一家国际知名的早教机构。除了良好的硬件、便利的交通外,我最看重的是其双语的早教环境。两个月之后,孩子在家里玩游戏时,经常会冒出一两句英语。我觉得这就是早教的效果。
“家庭是早教最好的课堂”来自:兰妃4楼
我和楼上三位的观点不同,我不认为孩子必须上早教班。因为早教班一般通过言语、音乐、运动、游戏、图画和社会交往等环境使孩子的大脑神经突触得到良好的刺激,从而建立更多的神经连接,为未来学习、记忆、思考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早教班并不是教知识,而是培养孩子的潜能。
但培养孩子的潜能,家庭教育一样能做到。我们手边任何一个物体都是孩子的教具。而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接受家长无意识的早教。家长轻抚宝宝、哼歌或带着宝宝做游戏,都是在无意识地培养孩子身体、运动、情感、认知等各方面的能力。
以下是我的亲身经历:
我在给孩子报了早教班之后,认为孩子就可以“快人一步”了,就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承担陪读的角色。可是半年后,我发现没有任何效果。跟老师沟通后才发现,现在的早教班都鼓励孩子的家长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开发宝宝各项潜能的同时,更多的是传授家长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在平时的生活中对教育孩子起到正面作用。毕竟家庭教育才是早期教育的阵营,父母才是孩子早教最好、最重要的老师,早教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楼主是个全职妈妈,也具备一定的育儿知识,大可不必盲目跟风。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一些专业的早教知识网络上都有,不妨多学习学习。
“注重平时的培养”来自:晃晃溜溜5楼
同意楼上的说法。早教班一般每周1~2次,每次30~45分钟,每节课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时间性、间断性比较强。孩子的记忆特点是重复记忆,早教班这种模式,又能让孩子记住什么呢?而家长只要在平时多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孩子就能记住很多东西。我家孩子小时候,我们就培养他的“左右观念”,穿鞋子每次都先穿左脚,再穿右脚。一边穿一边告诉他“先左后右”,一段时间后,当我们说“穿左脚”的时候,小家伙就把左脚抬起来;说“穿右脚”的时候,小家伙就把右脚抬起来。当时我们都很惊讶,反复试验了几次,发现他已经能准确无误地分辨左右了。
另外,2楼的说法我不敢苟同。若要培养孩子的性格和社交能力,在平时多带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多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就行了,不必非去早教机构培养吧。
“顺其自然”来自:一乐无忧6楼
我给孩子报过早教班,但由于孩子白天睡觉时间比较长,每次都是硬把他叫起来上早教课。孩子带着抵触心理学习,又怎能学好?真正的教育应该“顺其自然”,而非刻意地将孩子放到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人一起玩。
现在,孩子每天早晨七点半起床,吃好早饭就要我带他出去“溜达溜达”。中午回家吃好饭后午睡两个小时,起床后吃点儿点心,再去小区的中心花园找小朋友一起玩,傍晚6点钟准时回家吃晚饭,晚饭后和爸爸玩喜欢的游戏。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好尊重他的生长规律,上学之前该玩就玩,上学再学一点儿不晚。再说了,现在早教机构良莠不齐,课程广告天花乱坠,这个行业也没有定性,家长很难对早教的成绩进行考证。
“最重要的是玩儿”来自:开心果7楼
同意楼上的做法。
早教班不一定能提高孩子的智商。这么小的孩子,啥都不懂,啥也不记得,他们现在就应该玩,在哪里玩儿都行。早教班不过是一个新鲜的环境罢了,孩子或许会觉得快乐。但是别的地方,孩子也一样会觉得快乐。比如亲戚家、其他小朋友家、动物园、植物园等。实在担心孩子会“落于人后”,不妨寓教于乐,做游戏的时候教会孩子知识。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建议楼主还是别送早教班了。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阵营,唯有坚持“家庭教育为主,早教机构为辅”的原则,才能带给宝宝更多的欢乐、更好的发展。
要不要送孩子去早教班还要根据情况而定,如果楼主家的经济条件允许,那不妨让孩子接受专业机构的训练,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倘若觉得花那么多钱只是让孩子去那儿学怎么“玩儿”不值得,那家长就不妨充实自己的育儿知识,注重平时的培养。
除此以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早教不是传统教育的提前,更不能等同于智力开发。早教的内容其实非常广泛,包括性格培养、健康情感情绪、创造力的培养等,而性格的培养则应该作为早教的首要任务,因为性格决定孩子未来的命运。另外,习惯的培养、捕捉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倾向也是早期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二,建立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适时的训练,这是基本的科学规律。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不喜欢、没兴趣的事情,避免让早教走入另一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