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汉朝,李陵的名声还是很响亮的,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他的祖父,乃是大名鼎鼎的李广。
要知道就连司马迁作《史记》的时候,都特意用一篇列传来记叙李广的事迹,就是同时期的帝国双子星卫青霍去病,也没有单独占据一篇列传。
二则是因为浚稽山之战,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人,在西汉的历史上,和匈奴作战失败的统兵大将不在少数,可投降的将军就不多了。
但刘进知道,他现在还不是真的投降,或者说他现在还没有彻底归顺匈奴人,成为匈奴的右校王、汉朝的大敌。
因为,他的家小目前还都在世,他的老母、妻子、孩子还没有被武帝下令处死。
所以现在的李陵,应该还在想着如何逃回汉朝,就像他的祖父李广一样。
“李陵的立场从汉朝转向匈奴的转折点,就是他的家族成员被诛杀,要不是全家都被汉朝处死的话,李陵不会彻底投降匈奴。”
刘进还记得前世在看《汉武大帝》时,下面有位网友这样评论。
想到这里,刘进的思绪立刻就捋清了,他想,自己应该知晓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肯定是李禹和李孺子为了给李陵的家小脱罪,求到了刘据那里,然后仁厚的刘据就直接找到了武帝,然后他就悲剧了。
刘进很清楚,最让一个君王痛恨和动怒的,莫过于“背叛”二字。
想当初,李陵兵败投降的消息刚传到长安,太史令司马迁只是为李陵辩解了几句,就被刘彻定了死罪。
若不是他选了宫刑,那历史上就少了一位伟大的史官,世间就少了一本“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传世经典。
由此可见,李陵之事,就是刘彻的一个怒点,谁碰谁死,也就是太子老爹了,换一个人,估计尸体已经躺在长安东市的行刑台上了。
既然事情已然明了,那就好办了,虽然还是很难,但最起码大概的思路有了,剩下的在路上慢慢想吧。
小黄们口中的石公,就是太子少傅石德,便宜老爹刘据的师傅。
太子少傅石德让小黄门来把消息告诉史良娣和自己,其实主要还是自己吧,因为就算得知此事,史良娣也没有什么办法。
可他就不一样了,毕竟有句话不是说得好嘛,小儿子大孙子,老爷子的命根子;在自己的印象中,那位皇祖父虽然对老爹这不满意那不顺眼,但对自己这位长孙还是不错的。
可能这就是隔辈亲吧,很多时候父子之间真不如祖孙之间亲近。
后世不也是如此,多少熊孩子靠着爷爷奶奶从爸妈手底下逃过一劫,多少父母对护孙子的爸妈无可奈何。
自己去替老爹求求情,武帝或许也就放过刘据了,估计石德打的就是这个算盘。
“母亲,事不宜迟,您且在此安坐,儿子这就去皇祖父那里为父君求情。”
“进儿,你可莫要学你父亲,千万要顺着你皇祖父的意思来。”
史良娣用仍有些颤抖的声音叮嘱刘进,看来史良娣对自己丈夫的性格也清楚得很。
“放心吧母亲,孩儿知道分寸。”
刘进又把目光转向那位小黄门,对他道:“你在前面带路。”
“诺!”
虽然脑海中有着皇宫的印象,但这么大的面积你要真让刘进自己去找,他还真不一定找得到,刚刚来到这里,刘进的活动范围也就限制在他的寝宫周围,再远的地方他就没有踏足了。
一边由小黄门在前边领着,刘进一边继续思考。
他这时才发现,自己竟是一心二用、毫无障碍,脑子里前世今身的记忆如同幻灯片放映一般飞快掠过,脚下却走得稳稳当当,就好像平时一心走路一般。
前世他可没有这一心二用的本事,走路的时候想东西一旦太过入神,就很容易踉跄,时间稍微一长还可能会撞到人或者绊倒。
看来,这应该就是穿越带来的好处了,就是不知道这一心二用到底能到什么程度,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试验一下。
“我就说嘛,好歹我也是穿越者队伍中的一员。
系统空间老爷爷什么的没有,好处也得多多少少给点吧。”刘进在心里默默想到。
其实发现自己穿越后,刘进第一时间就检查了自己的身体,当年看的那么多小说可不是白看的,寻找金手指的方法他也都清清楚楚。
遗憾的是他最终一无所获,其实也不算一无所获吧,他发现,自己的外形条件还是蛮不错的。
虽然才满十六岁,但可能是营养充足的原因,他的身高已经比较出众了。
他估计得有一米七左右,这个身高放在后世可能不怎么样,但在汉室男子当中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更何况他还有发育的时间。
此外,他对自己的容貌也是挺满意的。
少年的脸棱角分明,剑眉星目,英武而俊朗,帅气潇洒却不似后世那种奶油小生。
特别是一双眼睛,明亮而有神,整个人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朝气蓬勃之感。
虽年纪尚幼,但已有一种皇家子孙的雍容大气。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有些郁闷的,在刘进看来,长得再好也比不上金手指啊!
现在看来,金手指还是有的,虽然不像别的主角那么牛掰,但刘进还是挺高兴的,他还是一个比较现实的人,在他看来有总比没有好吧。
“以后多做一下尝试,说不定还能发现惊喜呢。”
在刘进的印象中,李陵在西汉时期算是一位挺悲剧的人物。
祖父李广命运多舛,一生征战沙场却一侯难封,漠北之战又因迷失道路羞愧自杀。
父亲李当户更是英年早逝,留下他这个遗腹子和母亲相依为命。
逆境出人才,苦难造英雄,刘进觉得这就是李陵前半生的真实写照:
李母从小就拿公公和丈夫忠于王事、为国效力的事来教导儿子,希望李陵长大后成为像他们那样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李陵也确实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从小就苦练骑射、学习兵法,以光耀门楣作为自己的使命,把重现成纪李氏辉煌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他是名将之后、烈士遗孤,绝对的根红苗正,这种出身在大汉特别是在军队中很受欢迎。
从侍中到建章宫监,再从建章宫监到骑都尉,他的职业生涯顺风顺水,谁都看得出这位青年将领前途一片光明。
不出意外的话,他会像他祖父那样,在马背上建立功业,就是迈过封侯的桎梏,带领李氏一族走上另一个辉煌也不是不可能。
可惜,厄运注定与这个家族纠缠不休!
天汉二年汉匈天山会战,皇帝想要让他为贰师将军李广利提供后勤保障,可他李陵是多么骄傲的人啊!
“若不是靠着李夫人的恩宠,他李广利一介平庸之辈,何德何能坐到贰师将军那个位子上。
若是卫霍那般的人物,我居于其下自也毫无怨言,可李广利不过中人之姿罢了,凭什么让我李陵为他押运粮草!”
所以他就向武帝请命自率一军,以分单于之兵,可是此时的武帝却抽不出骑兵给他。
但话都说出去了,李陵又怎么能收回来呢?
更何况没有骑兵又如何,他对自己麾下的五千荆楚勇士充满信心,因为这五千步卒都是他仔细挑选、精心训练出来的;他们,凝聚了李陵的心血。
出兵之初,一切顺利,三十天内都未遇到匈奴主力,部队高唱凯歌,捷报频传。
甚至部队到了浚稽山,李陵还命人将沿途的山川地貌绘制成图,派人快马送到皇帝手里。
大军行进未遇阻力,可李陵心中却并不是很欢喜,他要的是正面击败匈奴人,靠着军功封侯拜将。
若是遇不到敌人,他又如何立下大功,让世人知晓他李陵乃是名将李广的孙子,陇西李氏的威名谈何传扬天下?
或许是上天知晓了他对敌人的渴望,不久形势急转直下,李陵所部与匈奴单于率领的三万精骑正面遭遇。
即便如此,李陵也并未乱了阵脚,他以战车外侧御敌,避免部队直面骑兵的冲击,以弩箭居中杀敌,箭矢齐发让匈奴人死伤惨重。
碰了钉子的单于既怒且惊,为了吃掉这支深入己方境内的汉军,召来左右贤王的八万精锐骑兵。
合兵之后的匈奴人足有十一万之多,他们将李陵的五千步卒团团包围,李陵遇到了他这一生中最为危机的时刻。
敌众我寡,相差又是这么悬殊,李陵只能且战且退,向着汉境靠拢,他寄希望于有人接应自己。
可惜,直到最后,他也没能等到援军!
一个小兵就可以影响一场大战的胜负,管敢成了压垮李陵大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位管敢,又是何许人也?
不过是一位寂寂无名的小军侯罢了,因为不满上官的羞辱,满怀怨气的他悍然投靠了匈奴人。
从他口中匈奴人得知汉军一无后援,二无箭矢,原来已经打算放弃的单于决定再试一次。
此时汉军被迫退到了一处山谷,居高临下的匈奴人向下投掷石块,汉军被砸死砸伤的不计其数。
最后关头,李陵和副手韩延年以及十几位精兵冲出重围,数千匈奴骑兵紧追不舍,韩延年力战而死,身为主帅的李陵却下马投降了。
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历史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事情的真相只有李陵自己知道。
五千丹阳勇士,出塞之时意气风发,到战后却只有四百人得以生还汉境。
后世读到这里,刘进也是颇为感慨。
对于怎么平息武帝的怒火,替自己可怜的老爹解围刘进已经有了对策。
可现在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李陵的家小到底救不救,救的话,又该怎么救?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决不能向刘据那样二话不说直接求情,那是妥妥的往枪口上撞啊!
“做事情要讲方法策略的,不能直接无脑硬刚啊!”
要真和老爹一样,刘进估计自己也得完,真以为自己是爷爷疼爱的大孙子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武帝一定让你领悟什么叫做爷爷的爱。
反正一句话刘进是不可能把自己搭进去的,重活一世,对于死亡他看得不像大多数人那么畏惧,但对于生命更加珍惜。
他可以为了一些人和事不顾一起,但李陵亲人的死活管他什么事?
今日之前,他也只是从网络和书本上对这位李少卿稍微有些了解,最多也就是为他的不幸人生叹口气罢了。
接下来的路程中,两人仍旧是一个在前边走,一个在后边跟着,谁都没有开口说话。
刘进不说话是在冥思苦想解救李陵家小的对策,小黄门则是不敢开口。
不过他的步伐却是又加快了一些,想必他也怕去的晚了挨骂吧。
就在快要抵达武帝所在的宫殿时,刘进突然面露喜色,带着有些激动的声音脱口而出:“有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