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天尊地卑的现象,君臣的关系就确定了。依照高低地势的陈列分布,贵贱也就定位了。依照自然界运动静止的常态,大小事物也就有了区别。动物各依种类相聚,植物各依群体相分,那么它们的禀性、生命也就各自不同了。在天上形成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各种现象,在地上形成山川草木动物植物各种形体。这样,所谓礼,就是要反映天地万物的这种区别。地气上升,天气下降,阴阳相互摩擦,天地相互冲荡,雷霆来鼓动,风雨来振奋,四时交替运转,日月光华照耀,从而万物兴旺生长。这样,所谓乐,就是要反映天地间的这种谐和。【原文】
化不时则不生,男女无辨则乱升,天地之情也。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①,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高极远而测深厚。乐著大始②,而礼居成物。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动者地也。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故圣人日礼乐云。
【注释】
①蟠:音盘。
②大:通太。
【译文】
化育不合天时就不能生长,男女无别就要造成淫乱,这是天地间的情理。至于礼乐,就能依照天地的情理,上达于天而下据于地,随阴阳并行,与鬼神相通,穷尽极高极远的地方,探测极深极厚的所在。乐昭示天的最初的和合化育之功,礼处于地的生成万物之位。昭示运动不息的是天,昭示静止不动的是地。由这一动一静而产生的就是天地之间的万物。所以圣人常常提起效天法地的礼乐。【原文】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①。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②,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③;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④,知其行也。《大章》,章之也。《咸池》,备矣。《韶》⑤,继也。《夏》,大也。殷周之乐尽矣。
【注释】
①夔:音奎。
②孰:熟的本字。
③行:音杭。
④谥:音士。⑤韶:音勺。
【译文】
从前舜制作五弦琴,用来伴奏《南风歌》,命夔开始制乐,用来赏赐诸侯。所以天子制乐,就是用来赏赐有德诸侯的。诸侯德行盛大而教化尊严、五谷丰登的,然后天子将乐赏赐给他。因此,诸侯治理无方、人民劳苦的,其宫廷的舞列就疏而远;诸侯治理有方、人民安逸的,其宫廷的舞列就密而近。所以观看诸侯舞列的疏密,就能了解他德行的大小;听到给他拟定谥号的褒贬,就能知道他一生行为的善恶了。同样,聆听各代音乐,也能知道各代的功德特征。《大章》是尧的乐名,反映了尧德彰明昭著;《咸池》是黄帝的乐名,所映了黄帝的德政完备;《韶》是舜的乐名,反映了舜能继承尧的美德;《夏》是禹的乐名,反映禹能将尧舜之德发扬光大;殷周的乐也表明了当时执政者能够尽心竭力。【原文】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
【译文】
按天地常理来说,寒暑不应时当令就要发生疾病,风雨没有调节就会造成饥荒。教化对于人民来说,犹如寒暑一样,不合时宜就会伤害世道人心。政事对于人民来讲,犹如风雨一样,不加节度就会劳而无功。由此可知,先王作乐,用以效法政治;成绩良好,那么人民的行为就都体现高尚的道德了。【原文】
夫豢豕为酒①,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是故先王因为酒礼。壹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②。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③。哀乐之分,皆以礼终。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④,故先王著其教焉。
【注释】
①豢:音换。
②缀:音绰,通辍。
③乐:音勒。下同。
④其移风易俗:王念孙谓“俗”字下当从《汉书·乐志》补“易”字。
【译文】
本来养猪酿酒,并非用来制造灾祸,而争讼案件的日益增多,那是由于纵酒无度而滋生的祸端。所以先王为此制定了饮酒礼。包括敬酒、回敬酒、酬酒的壹献之礼,宾主双方需要许多次跪拜,这样,即使整天饮酒,也不至于喝醉,这就是先王防备酗酒肇祸的办法。所以说,酒食是用来联欢的,乐是用来体现道德的,礼是用来制止过分的。因此,先王遇有死丧大事,必有一定的丧礼来表达悲哀;遇有吉庆大事,必有一定的吉礼来表达欢乐。悲哀与欢乐的限度,都依礼来终结。乐是圣人所喜欢的事,乐可以改善民心,它感人至深,它能移风易俗,所以先王努力彰明乐教。【原文】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①,而无哀乐喜怒之常②,应感起物而动③,然后心术形焉。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④,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⑤,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⑥,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⑦。
【注释】
①知:同智。
②乐:音勒。
③应:音硬。
④啴:音产。
⑤贲:音奋,通愤。
⑥好:音浩。
⑦辟:音譬,通僻。狄成:王引之谓“成”字为“戊”字之讹。
【译文】
人民都有血气心智的天性,而哀乐喜怒却变化无常,必定有感于外界事物而引起活动,然后才形成各种心理。所以,奏起细微而急促的音乐,人民听了,就将引起忧愁;奏起舒畅、平易、音调丰富多彩而节奏简明的音乐,人民听了,就会产生康乐的情绪;奏起粗犷严厉、发声猛烈、收尾亢奋、广阔而愤激的音乐,人民听了,就会满怀刚毅之情;奏起廉直刚正、庄重真诚的音乐,人民听了,就会肃然起敬;奏起宽裕、圆润、平顺、成熟、谐和、生动的音乐,人民听了,就会滋生慈爱的情感;奏起浮躁、怪僻、邪恶、散慢、轻佻、放荡的音乐,人民听了,就会萌发淫乱的情欲。【原文】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①,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②,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③,以绳德厚,律小大之称④,比终始之序⑤,以象事行,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⑥,故日“乐观其深”矣。
【注释】
①道:通导。
②慑:音射。
③省:音醒。
④称:音趁。
⑤比:音必。
⑥见:现的本字。
【译文】
因此,先王作乐,根据人们的性情,考求音律的度数,用礼义加以节制,符合生气的和畅,遵循五行的运转,使气质属阳的不至于散慢,气质属阴的不至于闭塞,气质属刚的不至于暴怒,气质属柔的不至于怯懦,阴阳刚柔四种气质和畅地交流于心中而抒发兴作于身外,都各安其位而不相互侵夺。然后订立学习的等级,逐步增广节奏练习,审查表现色彩,用以衡量品德深厚程度,规范大小音律的匀称性,排比乐章的先后次序,用以模拟事功、作为,务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的伦理,都体现在乐舞之中。所以古有“乐要观察其中深义”的话了。【原文】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则生物不遂,世乱则礼慝而乐淫①。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②;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③;广则容奸,狭则思欲;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
【注释】
①慝:音特。
②乐:音勒。
③湎:音勉。
【译文】
地力乏敝,就长不出草木;水域烦扰,就养不大鱼鳖;节气衰竭,生物就不能长成;世道浊乱,礼就荒秽,乐就淫邪。所以这种乱世之音,悲哀而不庄重,欢乐而不安详,缓慢平易而凌犯节奏,放纵沉迷而忘了本性。音调宽阔时就包藏着奸邪,音调窄迫时就思慕着情欲。这种靡靡之音,撼动人们通畅的正气,泯灭人们平和的品德,因此君子是鄙视它的。【原文】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①,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倡和有应②,回邪曲直各归其分③,而万物之理各以类相动也。
【注释】
①应:音硬。下同。
②和:音贺。
③分:音份。
【译文】
凡是奸邪的声音感动人们时,人们就以悖逆的心气应和,悖逆的心气成为形象,淫乐就兴起来了。纯正的声音感动人们时,人们就以和顺的心气应和,和顺的心气成为形象,和乐就兴起来了。一唱一和必有反应,邪僻曲直各自归人善恶的分限,万物的情理原都是同类相互呼应、触动的。【原文】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①,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②。
【注释】
①辟:音譬,通僻。
②知:同智。
【译文】
所以君子收敛情欲从而调和自己的心志,比附善类从而成全自己的德行,奸邪淫乱的声色不让经耳过目,淫乐秽礼不让接触思路,怠惰、骄慢、邪僻的习气不让附加于身体,使自己的耳目鼻口、思想以及全身各处,都由顺正方向来实行合乎道义的举措。【原文】
然后发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①,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小大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②,迭相为经。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注释】
①还:同旋。
②和:音贺。
【译文】
然后用声音来抒发,有琴瑟来表现,用盾牌、斧钺来舞蹈,用雉鸡翎、牦牛尾来装饰,用箫管来伴奏。发扬最高德性的光辉,调动阴阳刚柔四气的和谐性,来昭示万物之理。因此,这种正乐清明像天,广大像地,终而复始像四时,周旋回转像风雨。这种正乐,五色缤纷形成文彩而有条不紊,金石丝竹革木土匏八音依从音律协奏而不相干扰,一切律度都得当而有常规,大小音调相辅相成,前后乐章相续相生,有唱有和,有清有浊,交替为基调,变化无穷。所以这种正乐一经流行,人伦之道从而大清,它能使人耳目聪明,血气和平,它能移风易俗,使普天之下都得到安宁。【原文】
故曰:“乐者,乐也①。”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②,可以观德矣。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注释】
①乐者乐也:上乐音岳。下乐音勒,下同。
②乡:通向。
【译文】
老话说:“音乐就是娱乐。”不过,君子的娱乐在于得到道德的提高,小人的娱乐在于得到情欲的满足。用道德制约情欲,那么就能享受娱乐而不至于淫乱;为了满足情欲而忘记道德,那么就会被声色迷惑而得不到真正的娱乐。因此,君子抑止情欲而调和自己的心志,推广正乐借以完成它的教育作用。乐教推行,从而人民归向正道,可以观看到德教的成效了。德是人性的根本,乐是德的花朵,金石丝竹是乐的器具。诗是表达人们志趣的,歌是吐露人们心声的,舞是用动作表现仪容姿态的。诗、歌、舞三者都是本自人的内心,然后乐器随从伴奏。因此感情深厚而形象鲜明,气势旺盛而出神人化。和顺的精神厚积在心中,绚丽的光彩才能进发在外面,唯有音乐是不可以作伪的。【原文】
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彩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见方①,再始以著往,复乱以饬归②,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独乐其志③,不厌其道,备举其道,不私其欲。是故情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君子以好善④,小人以听过。故曰:“生民之道,乐为大焉。”
【注释】
①见:现的本字。下同。
②饬:音翅。
③乐:音勒。
④好:音浩。
【译文】
音乐出自内心的感动,声音是音乐的表象,文彩节奏是声音的装饰。君子创作音乐,先从内心所受的感动这个根本出发,再用音乐手法形成表象,然后对这表象进行加工修饰。反映武王伐纣的《大武舞》,首先击鼓警戒舞蹈人员注意,三次踏步表示队伍出发,第一章舞毕,再度开始起舞,来表明军队再次前往出征,又通过乐舞的末章来表现胜利的军队整饬而归。舞列的动作极其迅速而不偏斜,乐曲极为幽深而不隐晦。整个乐舞,表现了武王欣悦于志愿的实现,又不损害仁义之道;完备地实行了仁义之道,且不放任个人私欲。因此《大武舞》体现感情的同时又确立了道义,乐曲告终的同时也显出了道德的崇高。欣赏这样的乐舞,君子会更加好善,小人会省察自己的过错。所以有这样的话:“养民之道,音乐是重大的事项。”【原文】
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乐,乐其所自生①,而礼反其所自始②。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
【注释】
①乐:音勒。
②反:通返。
【译文】
乐贵感人,乐有施予的性质;礼尚往来,礼有报答的性质。乐,歌颂今天自己生活的时代、环境;而礼,追念往昔先人生活的本始。作乐是为了彰明德性,制礼是为了报答恩情、追念本始。【原文】